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肾盂及肾后唇分层切开治疗复杂性肾结石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复杂性肾结石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肾盂及肾后唇分层切开治疗复杂性肾结石20例;其中11例采用低温下肾动脉阻断法,9例采用两排扣锁式肾实质全层缝合法切开肾实质,然后从肾上盏颈经肾盂向肾下盏颈作一弧形切口,即可在直视下探查各肾盏取出结石,肾盂肾实质分层缝合。结果:16例结石一次完全取净,4例有1—3粒不等的残留结石,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愈。结论:肾盂及肾后唇分层切开具有结石取净率高、肾功能损害轻等优点,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低温原位肾血管阻断加肾实质切开治疗复杂肾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低温原位阻断肾血管加肾实质切开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方法 术中预先分离出肾血管,快速静脉滴注肌苷2.0g,肾周置4℃冰屑盐水,阻断肾血管,切开肾后唇实质及肾盂、肾盏,直视下取出结石.结果 本组21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20min,平均失血量为lOOml,一次取净结石为95.2%,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低温原位阻断肾血管加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出血少、结石残留率低.  相似文献   

3.
张魁 《中原医刊》2005,32(4):21-21
目的探讨肾窦内肾盂、肾盏加肾下极实质联合切口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和经验。方法采用经肾窦内肾盂、肾盏加肾下极实质联合切口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35例。结果35例均一次取净结石。术中输血25例,平均300ml。术后血尿3—5d转清,继发出血3例,经止血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经肾窦内肾盂、肾盏加肾下极实质联合切口具有出血少、肾功能受损轻、便于一次取净结石等优点,适用于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后唇及肾窦内肾盂切开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方法 对 5 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施行肾后唇及肾窦内肾盂切开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 12 5min。5 1例手术过程平稳 ,5例需输血 2 0 0~ 40 0ml。结石一次取净 5 2例 ,4例肾小盏残余小结石 ,结石直径≤ 0 .7cm ,经体外震波碎石 (ESWL)治疗后排出。结论 该术式是治疗肾窦内肾盂复杂结石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肾盂肾实质切开取石术与术中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结合的方式处理我科于2004年至今收住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共25例.结果 25例患者手术后均获满意疗效,其中18例患者结石一次取净,7例残存结石,2例结石位于平行盏,不影响肾功未做处理,5例术后3月行ESWL术,结石排净.结论 肾盂肾实质切开联合术中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处理复杂性肾结石具有安全、结石取净率高、疗效肯定等优点,为处理复杂性肾结石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肖爱明 《中外医疗》2011,30(34):76-76
目的 观察经肾盂肾盏肾后唇切开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探讨复杂性肾结石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不宜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均行肾盂肾盏肾后唇切开术,对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56例患者均顺利取出肾结石,手术平均120min,无大出血输血病例,术后血尿按时消失,无感染无尿瘘,术后B超复查有2例患者残留小结石,经随访1年无增大无症状,所有患者肾功能恢复较好。结论 开放式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较好疗效,采用肾盂肾盏肾后唇切开方式可充分显露术野,直视下取出结石,残留率较低,术式安全,术后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佳。  相似文献   

7.
采用肾盂肾下盏联合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123例,其中巨大鹿角形或铸型结石32例,鹿角形结石并肾盏多发性结石70例,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或肾盏颈狭窄的多发性肾结石21例。结果均能原位取出结石,本文对本术式的手术适应症,术中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讨论。认为该术式能尽量多地保留肾组织,保护肾功能,同时也容易取净结石,减少术中的出血,认为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盛宽  黄伟华 《广西医学》1998,20(4):561-563
采用肾盂肾下盏联合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123例,其中巨大鹿角形成铸或铸型结石32例,鹿角形结石并肾盏多发性结石70例,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或肾盏颈狭窄的多发性肾结石21例。结果均能原位取出结石,本文对本术式的手术适应证,术中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讨论,认为该术式能尽量多地保留肾组织,保护肾功能,同时也容易取净结石,减少术中出血,认为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杨斌  陆奇男 《右江医学》2002,30(3):209-209
目的 :探讨复杂性肾结石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38例复杂性肾结石分别采取肾盂切开、肾窦内肾盂切开、肾盂肾后唇联合切开、Brodel线切开和肾切除等方法取石。结果 :术后残余结石 2例 ,术后复发性结石 3例 ,均经ESWL治疗后而愈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取石术式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窦内肾盂及肾后唇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鹿角样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65例复杂性鹿角样结石行肾窦内肾盂及肾后唇切开取石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左侧31例,右侧24例,双侧10例.术中游离肾窦内肾盂后,肾窦后唇中下1/3处,2~0可吸收线做两排扣锁式缝合,穿透全层,在缝线之间切开肾实质,边切边缝,至肾下盏开口水平,即可顺结石方向取出结石.结果 65例患者均顺利取出结石,手术时间100~210min,平均115min.术中出血100~500ml,平均260ml.术后无出血及肾周脓肿发生,3例有结石残留,结石直径<1.0cm,经ESWL治疗后排出.结论 肾窦内肾盂及肾后唇切开取石术出血少,肾功能损害小,操作简单,术野干净,取石率高,是复杂性鹿角样结石一种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在复杂肾结石开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输尿管镜应用于肾盂或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中,夹取肾盂或肾盏内结石,并配合气压弹道碎石击碎铸形结石或肾盏内的大结石。结果 84例成功,2例残余结石。结论 复杂肾结石在开放手术中配合输尿管镜加气压弹道碎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对肾脏损伤小,出血和残余结石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孤立肾并输尿管结石致肾后性肾衰竭的气压弹道碎石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孤立肾并输尿管结石致肾后性肾衰竭(肾衰)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34例孤立肾并输尿管结石致肾后性肾衰患者,观察其并发症和效果。结果32例碎石成功,2例结石推入肾孟;33例肾功能恢复;1例出院时仍有氮质血症,但较治疗前已明显改善;1例出现血尿,3d后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结论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孤立肾并输尿管结石致肾后性肾衰,创伤小,安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3D model of complex kidney stones and perform virtual ureteroscopic surgery. Methods Three cases of complicated renal calculi were reconstructed digitally from CTU imag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urinary system models were printed out by 3D printing technology. Results The models of urinary system and kidney stones wer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in all three patients. The models showed the renal parenchyma, pelvis and the adjacent position of kidney stones directly and accurately. At the same time, virtual ureteroscopy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each model.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x kidney stone model provides high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intraoperative procedure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operative planning of surgical paths, assessing surgical risks, and improving success rat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阻断肾血流肾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效果。方法:术中分离肾血管,快速静脉滴注肌苷1.0g、20%甘露醇250mL,肾周置4℃冰屑盐水,无损伤血管钳阻断肾血流,切开肾实质,取石钳伸入肾盂、肾盏内,直视下取出结石。结果:本组45例患者,42例患者一次手术取净结石,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3.3%;肾血流阻断时间平均(50.1±5.2)min;出血量平均(98±8.3)mL;术后血尿时间平均(2.5±0.5)d;结石数目平均(16±3)枚;结石残余率6.8%,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个月IVP复查显示肾积水明显减少,肾盂肾盏显影良好,无残留结石,患者肾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无肾萎缩或肾积水加重病例。结论:阻断肾血流肾切开取石术安全有效、结石残留率相对较低,对于复杂性肾结石以及基层医院肾切开取石术仍是重要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肾嗜酸细胞的CT表现,提高对其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肿瘤向皮质外生长为主3例,向肾盂方向生长为主2例,2例完全位于肾实质内.平扫;肿瘤4例表现为较均质密度.3例密度欠均匀,其中2例内示星芒状边缘锐利低密度,1例内部示多发类圆形低密度,2例出现钙化.增强皮质及髓质期呈较均质强化4例,不均质强化3例,强化均低于肾皮质.肾盂期密度较前下降,然不低于同层面肌肉密度,与正常肾组织分界清晰,2例示完整假包膜.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除中心瘢痕外密度相对均匀,可有钙化,界清,可有完整包膜.增强后较均质明显强化,肾盂期不低于同层面肌肉密度.具有完整假包膜及中心瘢痕时诊断较明确.其他表现不典型时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朱正才  朱晓飞 《医学综述》2012,18(13):2147-2148
目的探讨肾实质切开取石在肾皮质变薄的肾结石中的疗效。方法对28例肾皮质变薄的肾结石患者采用开放性肾实质切开取石,分析手术时间、取石时间、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采用肾实质切开取石治疗肾皮质变薄的肾结石28例,平均手术时间95 min(含麻醉时间),平均取石时间21 min,结石取尽率为89.3%,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10 mL,无大出血病例,术后发热16例,给予有效抗生素处理,除1例术后6 d好转外,余均2~3 d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肾功能损伤,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肾实质切开取石对于肾皮质变薄的肾结石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忠军  周家杰  沈昊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53-1759
背景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其所引起的尿源性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率的逐年升高,术后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率,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 探讨肾盂尿和结石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预防PCNL后发生尿脓毒血症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实施PCNL的940例患者的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这三种标本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根据术中肾盂尿及结石标本的药敏试验结果,筛选出敏感性最高的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收集2018年10-12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实施PCNL的100例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根据术中/术后是否使用针对肾盂尿和结石细菌培养敏感的抗生素,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均使用中段尿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的敏感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试验组:术前使用中段尿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的敏感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术中/术后使用对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敏感的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PCNL后1周尿脓毒血症发生率。结果 940例患者中,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171例,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210例,结石培养阳性182例。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出的菌种多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中,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和米诺环素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而在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在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中,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而在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的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均低于术前中段尿(P<0.01);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均低于术前中段尿(P<0.01);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1周尿脓毒血症发生率为26.0%(13/50),试验组为10.0%(5/50)。对照组术后1周尿脓毒血症的发生风险高于试验组〔相对危险度(RR)=2.600,95%CI(1.002,6.750),P<0.05〕。结论 使用对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能够降低PCNL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率。在PCNL中,应常规进行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应用瑞士第四代EMS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复杂性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32例复杂性结石患者,均采用瑞士第四代EMS碎石清石系统在B超引导下操作,观察患者结石清除率、肾盂梗阻解除率、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一期清除率80.0%,二期清除率为92.8%,三期清除率100%.肾盂梗阻解除率100%,平均手术时间(90.5±33.5)min.术中同时并发胸腔和腹腔积液1例,术后1例患者发热,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经相关处理及抗生素治疗后痊愈,随访3~6个月,无1例结石复发、肾功能丧失及肾周积液.结论 B超引导下应用瑞士第四代EMS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特点,是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5例肾结石患者分别行MPCNL(69例)和标准通道PCNL(56例)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成功建立16F和22F经皮肾通道并一期行碎石术。MPCNL组手术时间长于标准通道PCNL组;单纯肾盂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低于标准通道PCNL组,而肾盏多发性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则高于标准通道PCNL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鹿角型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或术后出血明显需要输血治疗者分别为1例和3例,术后发热分别为10例和5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两组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及术后1月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比较两组术后肾功能改善、稳定和恶化人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与标准通道PCNL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结石患者术后近期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两种手术方式各有特点,标准通道PCNL联合应用EMS三代碎石清石系统碎石效率高,适合处理较大的肾盂结石;MPCNL碎石效率较低,但治疗肾盏多发性结石较标准通道PCNL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对比剂联合呋塞米注射液和生理盐水CTU新技术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术前穿刺通道选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改良的小剂量对比剂CTU检查方案对23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行小剂量对比剂联合呋塞米注射液和生理盐水CTU检查。在分泌期扫描前进行常规平扫。采用ROI法对23例患者肾结石密度进行测量,以了解复杂性肾结石的密度分布特点;采用ROI法对23例患者分泌期肾实质上极、中部、下极及上组肾盏、中组肾盏、下组肾盏、肾盂CT值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比较,以了解小剂量对比剂CTU肾实质及肾盂肾盏系统内对比剂分泌均匀性;对23例患者复杂性肾结石及PC系统进行分泌期轴位、冠状位MIP及VR重组并对重组图像进行评分,以了解哪种重组方法对肾结石、PC系统显示最佳。结果 23例患者复杂性肾结石密度中位数为1182.41HU,95% CI:548.26~1734.54HU;小剂量对比剂CTU肾实质对比剂分泌均匀;PC系统内对比剂分泌均匀且明显低于复杂性肾结石密度使得复杂性肾结石和PC系统重组的准确性分别达到82.6%和87%;3种重组方案中,冠状位MIP用于描述复杂性肾结石的评分最高。冠状位MIP用于显示肾盂肾盏解剖结构的评分最高。结论 小剂量对比剂CTU三维重组图像可直观显示复杂性结石的空间位置、PC系统的截面与立体解剖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PCNL术前穿刺通道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