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Livin和Smac蛋白在人大肠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Livin蛋白和Smac蛋白在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60例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L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Liv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0%,较癌旁组织3.3%高。Livin蛋白在癌组织过度表达与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关。Smac蛋白在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30.0%)明显低于癌旁(96.7%),Smac表达降低或缺失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经相关分析L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Livin与smac蛋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转录因子E2F-1、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粘膜中E2F-1、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E2F-1阳性表达率为56.7%,癌旁正常粘膜中为6.7%,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2F—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Bcl-2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3%,在癌旁正常粘膜中为13.3%,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cl-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E2F—1、Bcl-2在结直肠癌细胞中共同过度表达,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和Caspase-3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结直肠癌、腺瘤及大肠正常黏膜组织各5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检测Livin、PTEN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评分。结果结直肠癌、腺瘤及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0%、56.00%、18.00%,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瘤及大肠正常黏膜组织;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分期有关,而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在结直肠癌、腺瘤及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0%、76.00%、98.00%, Caspase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00%、84.00%、92.00%,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TEN、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Duke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与PTEN及Caspase-3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结论凋亡抑制因子Livin、凋亡因子Caspase-3及抑癌基因PTEN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在结直肠癌中PTEN蛋白活性被抑制加速了Livin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 Livin 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50例癌旁正常黏膜和50例结直肠腺瘤中IGFBP-2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组织IGFBP-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1,P<0.05)。结直肠癌IGFBP-2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论:IGFBP-2蛋白高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p38γMAPK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山崎  曹杰  张雪雁  杜洪  肖焕擎  朱郇悯  麦璟莹 《热带医学杂志》2007,7(8):745-747,728,F0004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中p38γMAPK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结肠癌组织、近癌旁组织、癌周正常组织和15例腺瘤息肉组织中p38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38γ蛋白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胞质中,仅少量在胞核中表达。p38γ蛋白在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癌周正常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5.93%、51.85%、37.04%,在结肠腺瘤息肉组织中高表达率为33.33%。p38γ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癌周正常组织和腺瘤息肉组织,有统计学意义(P〈0.01)。p38γ的表达与Duke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P〈0.01),p38γ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p38γ蛋白处于过度表达状态,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黎相照  薛小磊  许锦文 《广东医学》2016,(16):2452-2454
目的:探讨凝溶胶(GSN)蛋白在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 法)检测69例结直肠癌组织(原发癌组)、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和35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中的 GSN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GSN 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原发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癌旁正常组中的 GSN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原发癌组和淋巴结转移癌组,而原发癌组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06)。 GS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TNM 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低分化结直肠癌 GSN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结直肠癌(P =0.009),晚期结直肠癌(Ⅲ+Ⅳ)中 GSN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结直肠癌(Ⅰ+Ⅱ)(P =0.001),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 GSN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01)。结论结直肠癌早期,GSN 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肿瘤的形成有关,而随着肿瘤进展到晚期,GSN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的恶性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各50例中Livin、EG‐FR、VEGF的表达,并分析Livin表达与EGFR、VEGF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 P <0.01);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分期有关,而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结直肠癌组织中 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 P <0.01);EGFR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中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 P <0.0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的Duke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与 EGFR ,VEGF蛋白阳性表达无相关性,而EGFR蛋白阳性表达与VEGF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L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推测Livin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EGFR、VEGF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推测EGFR、VEGF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癌基因STAT3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100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80例炎症性息肉和8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STAT3蛋白的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STAT3蛋白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9.00%、35.00%和31.25%。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炎症性息肉和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蛋白的阳性率直径≥2cm的息肉高于直径<2cm的息肉,无蒂息肉高于长蒂息肉,绒毛状腺瘤高于管状腺瘤(P<0.05),其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STAT3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发展有关,那些STAT3蛋白阳性的组织细胞可能是潜在的癌前细胞。  相似文献   

9.
孙政  曹杰  梁立源  杨平  张通  张伟健  唐伟镖 《广东医学》2012,33(11):1556-1559
目的探讨CCN2及APC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非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cancer,mCRC)及远处转移癌组织各30例中CCN2蛋白及AP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非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及远处转移组织中CCN2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6.67%、73.33%和70.00%;而在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67%、23.33%和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4.263,P=0.000);APC蛋白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及远处转移组织中均表现为低表达(表达率分别为26.67%、23.33%和16.67%),在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均表现为高表达,分别为86.67%、76.67%和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00,P=0.000);CCN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和肿瘤组织病理分型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肿瘤的TNM分期及5年生存率相关(分别为2=4.689,P=0.03;2=4.13,P=0.042);APC蛋白表达与CCN2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467,P=0.001)。结论 CCN2基因是一种癌基因,CCN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系,CCN2可考虑作为诊断结直肠癌或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CCN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与APC有关,且可能受Wnt信号通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了解Bcl- 2 蛋白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用流式细胞技术对13 例结直肠腺瘤及36 例结直肠癌组织中Bcl-2 蛋白表达进行分析。结果:36 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Bcl-2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粘膜组组织中Bcl- 2 蛋白表达( P< 0-05),也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癌组织中Bcl- 2 蛋白表达( P< 0-05) 。癌组织中Bcl- 2蛋白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与Dukes A、B、C 期分期无关(P> 0-05) 。结果提示:Bcl- 2 基因产物高表达介导的细胞凋亡障碍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iv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vin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另取30例癌旁正常的大肠组织(距肿瘤边缘〉5cm)作对照。结果Liv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大肠癌组织中Livin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的关系(P〉0,05),随原发病灶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呈逐渐增加趋势(P〈0.01或P〈0.05)。结论Livin蛋白表达不仅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有关,而且参与了大肠癌的局部侵袭、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ivin、PTEN、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PTEN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粘膜组织和腺瘤组织;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有关,而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2)大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大肠正常粘膜组织的和腺瘤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统计学意义。(3)正常大肠粘膜上皮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与大肠腺瘤中异位表达率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与大肠癌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率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4)在大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与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率呈正相关。结论:(1)Livin在结肠癌组织中过表达,它可能是促进结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2)PTE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被抑制而降低,且与L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因此,抑制PTEN蛋白的活性是Livin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的途径之一。(3)β—Catenin在结肠癌的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并探讨其与Caspase-3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8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及癌变的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25例正常大肠黏膜作对照。结果 Livin在正常大肠黏膜组、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及癌变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0%(4/25)、57.3%(51/89)和86.2%(25/29),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的L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P<0.05),且癌变组的Livin阳性表达率高于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轻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组L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15/30)、54.5%(18/33)和69.2%(1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和10.3%,均明显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76.0%,P<0.05),且癌变组的Caspase-3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轻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20/30)、39.4%(13/33)和11.5%(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0.305,P<0.05)。结论 Livin可能下调Caspase-3的表达,共同促进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的发生。Livin和Caspase-3可能是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的重要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14.
PIK3CA蛋白在大肠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IK3CA蛋白在大肠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K3CA蛋白在79例大肠癌、36例轻度异型增生腺瘤、32例重度异型增生腺瘤、12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IK3CA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及轻度异型增生大肠腺瘤(P<0.01),与重度异型增生腺瘤间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织中PIK3CA蛋白的表达比轻度异型增生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②大肠癌组织中PIK3C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肿瘤的大小及组织学类型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PIK3CA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PIK3CA对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microRNA2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20例腺瘤组织及60例正常组织标本中microRNA21表达水平;并分析大肠癌中microRNA21表达量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microRNA21在大肠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腺瘤及正常组织(P<0.01),与临床分期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microRNA21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高表达的microRNA21可能预示着肿瘤的恶性程度及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Survivin基因和热休克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在临床上的应用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我院150例膀胱移形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Survivin基因和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检测两者在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初发、复发中的表达。结果膀胱癌患者中Survivin基因和热休克蛋白表达均为阳性70例,表达均为阴性的有19例,但在正常组织中Survivin基因和热休克蛋白几乎没有表达。结论 Survivin基因和热休克蛋白在膀胱癌患者的组织中的特异表达增加,会随着临床病理分级和肿瘤的复发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正常的组织中的基本没有表达,因此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阐明ASPP家族在结肠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结肠癌组织45例、健康人正常结肠组织20例。45例结肠癌组织分为高分化组(11例)、中分化组(21例)和低分化组(13例);按TNM分期分为T1组(7例)、T2组(8例)、T3组(25例)和T4组(5例); 有淋巴转移N1组(19例)和无淋巴转移N0组(2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ASPP1、ASPP2和iASPP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①ASPP家族成员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均有表达,结肠癌组织中ASPP1 和ASPP2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结肠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iASPP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1)。②结肠癌组织中ASPP1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rs =0.163,P>0.05);ASPP2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递减,二者呈正相关关系(rs =0.454,P<0.01);结肠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rs =-0.171,P>0.05)。③结肠癌组织中ASPP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无相关性(rs =-0.268,P>0.05);ASPP2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浸润程度增加而递减,二者呈负相关关系(rs =-0.348,P<0.05);结肠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无相关性(rs =0.231,P>0.05)。④结肠癌组织中ASPP1、ASPP2和iASPP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rs =0.089、rs=0.044和rs=0.210,P>0.05)。结论:iASPP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不同,提示其有可能成为良恶性结肠疾病的诊断及鉴别指标;ASPP2与结肠癌病理分级和分期有相关性,可以成为结肠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癌组织中Bcl 2蛋白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9例乳癌组织中Bcl 2蛋白 ,P53蛋白 ,雌激素受体 (ER) ,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及 1 5例正常乳腺组织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Bcl 2蛋白 ,P53蛋白 ,ER ,PR在乳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65 .2 % ,47.5 % ,75 .4 % ,69.6 % ;Bcl 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1 0 0 % ;Bcl 2蛋白表达与肿瘤体积大小 ,ER、PR、P53蛋白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密切关系 (P均 <0 .0 5) ;而与腋下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Bcl 2蛋白表达阳性 ,5a生存率高 ;Bcl 2蛋白表达阴性 ,5a生存率低。结论 :Bcl 2蛋白表达与乳癌预后密切相关 ,5a生存率高 ;Bcl 2蛋白对判断乳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