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罗育润 《中外医疗》2014,(22):57-5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7例(33髋)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Crowe IV型患者9例(12髋),CroweⅢ型患者12例(15髋),CroweⅡ型患者6例(6髋),对手术时间、髋关节功能、矫正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随访3年。结果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在65~120 min,术后双侧下肢长度差在0.5~3 cm,X片示人工髋臼均位于真髋关节窝内,假体无松动移位,末次回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评分[分别为术前评分(45.15±8.81);36个月回访(87.88±6.33)],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式,能够纠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置换治疗髋臼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对17例(18髋)因髋臼发育不良引起的严重骨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随访时间1—6年,疗效评定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9髋,良6髋,可3髋,优良率为83.3%。结论髋臼发育不良型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可获得好的效果,但手术比较复杂,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人工假体的选择和正确安放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邱斌松  夏冰  毕擎 《浙江医学》2010,32(6):858-860
目的 探讨镶嵌植骨法髋臼重建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9年5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38例(46髋)髋臼发育不良(CroweⅡ型22髋,Ⅲ型24髋)伴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自体股骨头镶嵌植骨法进行髋臼重建、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与同期19例(25髋)采用自体股骨头加盖植骨法进行髋臼重建、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随访末的植骨块吸收情况和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假体松动,分别出现1例、5例植骨块部分吸收,两组植骨块吸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末两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6.6±8.2)、(84.5±9.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应用镶嵌植骨法重建髋臼,植骨块不易被吸收,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回顾分析我院应用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性关节炎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患者术后随访2-5年,有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下肢短缩得到纠正,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正常,优良率达到92.3%,术后Harris评分90.6±3.6分,术前Harris评分46.8±7.8分,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假体松动和翻修病例。结论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性关节炎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骨性强直髋畸形中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本科自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强直髋畸形9例11髋,分别于术后1月、3月、半年、1年门诊复查,评价患者Harris评分。结果:9例骨性强直髋畸形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年。术后1年Harris评分85.19±5.37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骨性强直髋畸形中的近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3月~2010年l月间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例(13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26个月,Harris评分从45.4分(25~60分)提高到88分(61~98分),优良率为93.7%.结论 全髋置换术解除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平均评分(88.7±10.5)分高于手术前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平均评分(50.8±6.2)分,1年的定期随访显示,患者的优良率为96.36%,整体恢复效果较好,大部分患者的疼痛感基本完全消失,关节假体稳定、没有出现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效果良好,可以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软组织松解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髋臼发育不良的作用。方法通过应用软组织松解技术对26例(31髋)成人CroweⅣ型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并进行术后疗效评估。结果 26例随访时间平均为21个月(6~48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4分,术后平均85分。1例出现坐骨神经较重损伤,经保守治疗6个月后部分恢复,1例双髋术后关节僵硬。结论在成人CroweⅣ型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良好的软组织松解平衡技术使双下肢减少长度差距,增加臀部肌力,有效地恢复髋关节的形态和功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20髋)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6岁。患肢短缩平均(4.88±0.95)cm,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和放射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1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个月(8个月-4年)。下肢延长平均(4.46±0.94)cm,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7.50±6.96)分,术后(88.31±6.77)分(P〈0.05)。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对症治疗5-6个月后完全恢复。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蔡翔宇  吴焕卿 《河北医学》2006,12(9):891-893
目的:探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2例16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臼及股骨的解剖结构,正确安装假体。结果:对12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置换4例,经6个月到5年的随访,患者均能自行行走,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平均由术前的35.82分恢复到术后6个月的88.37分。结论: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正确假体位置的安装是手术的关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期双侧髋关节全髋置换(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CroweⅣ型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柳州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3例双侧CroweⅣ型髋关节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X线、CT、MRI检查、评估,采用一期手术治疗,按照严重程度先重后轻的顺序进行双侧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均采用全身麻醉和自体血回输,因年龄因素均采用生物型假体置换.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得18~20个月随访,手术时间(158.6±17.5)min,术中出血量(721.2±24.4)mL,术后双侧引流量(160.0±10.5)mL,住院时间(12.5±1.0)d;术前Harris评分(48.6±3.6)分,术后Harris评分(88.6±4.5)分,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肢体不等长平均(3.7±1.1)cm,术后末次随访时肢体不等长平均(0.5±0.2)cm,术前与术后肢体长度纠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获得良好的髋、膝关节运动功能,术后无髋关节感染、脱位、假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一期双侧髋关节全髋置换治疗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具有可行性,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Zweymueller型髋臼假体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应用Zweymueller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对27例30个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前Harris评分最高56分,最低24分,平均42.6分。结果: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度增加,髋臼假体稳定。Harris评分最高98分,最低78分,平均90分。X线评价无松动征像,髋臼假体位置良好。结论:特殊设计的Zweymueller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髋臼重建初期稳定,手术不需大块植骨和骨水泥,初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继发晚期骨关节炎的手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3月,我科对32例36髋DDH继发晚期骨关节炎患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均在真臼处重建,骨水泥固定16髋,非骨水泥固定20髋。术后平均随访31.3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X线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肢体延长(3.4±1.3)cm。并发股骨骨折2例,坐骨神经牵拉症状1例;未出现感染、脱位、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别将术后第3天、第14天和最终随访时间的Harris评分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内X线照片未见异位骨化、假体松动、下沉等现象,无翻修病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发育不良继发晚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在真臼处重建髋臼和选择恰当假体置入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18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A,术中在软组织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在真臼位置及髋关节外展功能。术后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5分,双侧肢体长度得到恢复,CE角,Sharp角,髋臼骨对股骨头假体的覆盖率,颈干角,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均较术前得到很好的恢复。结论:通过松解延长、重建关节功能、选择合适的假体,并注重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成人DDH继发骨性关节炎可以通过THA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伟 《医学综述》2015,(5):903-904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11年6月高要市人民医院确诊为成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进行中期随访,采用Hariss评分及X线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结果随访84例患者,采用Hariss进行髋关节评分,术后评分较术前评分显著提高[(90.4±4.4)分比(51.4±6.5)分,P<0.05]。综和评定结果示,优57例78髋,良24例27髋,中3例3髋,优良率为96.4%。结论成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但是熟练的手术技术与完善的术后康复训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臼有限加深、全髋置换术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及严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8例41髋成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了髋臼有限加深法非骨水泥假体全髋置换术并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结果经术后6个月至5年6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人患髋疼痛消失,可以长时间行走,X线片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及明显下沉迹象,生活自理并恢复日常工作。Harris评分由术前(15.16±1.12)分恢复到术后的(92.42±1.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髋臼有限加深法全髋置换术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明显提高了髋臼假体的稳定性,可预防髋臼包容不佳导致髋臼假体不稳,近期疗效优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48例(67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44例63髋,平均随访时间为5.3年(2~9年)。按Crowe分类,I型18例24髋,Ⅱ型15例20髋,Ⅲ型6例10髋,Ⅳ型5例9髋。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除I例CroweⅣ型(2髋)外,髋臼侧均在真臼水平重建髋臼并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股骨侧3例4髋选用骨水泥型假体,其余均选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结果2髋术后脱位经保守治疗而愈。2髋术中小转子上方襞裂骨折,但股骨假体稳定。4髋有异位骨化,其中BrookⅡ型3髋,Ⅲ型1髋。随访期内未发现感染、假体松动、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45分,术后平均为89分。结论后外侧入路、真臼水平重建髋臼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由于髋臼不能完全覆盖股骨头,长期生物力学异常,致成人时常继发骨性关节炎,有的发展为髋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临床上表现为髋关节重度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目前全髋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对24例32髋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行全髋置换术的病人进行了精心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4例32髋,男2例,女22例,年龄36~68岁。行单侧全髋置换术16例,双侧全髋置换术8例。按Crow方法分型:Ⅰ型11髋,Ⅱ型8髋,Ⅲ型8髋,Ⅳ型5髋。术前Harris评分:25~56分,平均48.2分。所有患者术前均存…  相似文献   

19.
全赫  王秀华 《医学综述》2008,14(23):3668-367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0例(12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按Crowe分级,其中Ⅰ型5例6髋,Ⅱ型3例3髋,Ⅲ型1例1髋,Ⅳ型1例2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患者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切口感染及早期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髋关节活动度增加,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2.0±1.8)分提高到(89.0±2.2)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1,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髋Crowe分型在Ⅲ型和Ⅳ型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5例31髋,34~69岁,平均52岁;Ⅲ型15例19髋,Ⅳ型8例10髋;采用结构植骨重建髋臼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行股骨头结构植骨,保证覆盖率的基础上,于真臼或近真臼水平重建髋臼并安装假体。术后行影像学检查和Harris评分。成功随访23例29髋,平均随访5.1年。结果 植骨愈合良好,无植骨塌陷,1例1髋术后脱位,所有病例无假体松动发生。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4分,术后1年平均89分,最后1次随访平均88分。结论 应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满足覆盖率前提下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行全髋关节置换,对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具有安全有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