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阿奇霉素对比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儿童部分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2月,收集阿奇霉素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临床疗效评价共纳入20项RCT,合计4980例儿童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78,95%CI(0.65,0.93),P=0.007〕,阿奇霉素在治疗部分小儿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其中在治疗急性中耳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方面,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75,95%CI(0.62,0.91),P=0.003〕,阿奇霉素疗效显著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方面,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0,95%CI(0.62,2.33),P=0.58〕,两药疗效相当。安全性评价共纳入13项RCT,合计3474例儿童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9,95%CI(0.40,0.60),P<0.00001〕。结论 Meta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阿奇霉素在治疗部分儿童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方面疗效和安全性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相似文献   

2.
背景 近年陆续出现了多项运动针法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腰痛(ANSLB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但尚缺乏新的关于运动针法治疗ANSLBP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运动针法治疗ANSLB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PubMed、th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筛选运动针法治疗ANSLBP有效性和安全性的RCTs、交叉研究、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1-03-25。采用Revman 5.3软件完成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的17篇文献研究类型均为RCTs,共涉及1 226例患者,其中观察组610例,采用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616例,采用阳性对照或空白对照/安慰针/假针。Meta分析结果:(1)运动针法对照西药,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MD=-1.54,95%CI(-2.43,-0.65),P=0.000 7〕、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MD=-3.08,95%CI(-4.92,-1.24),P=0.001〕低于对照组,腰椎关节活动度(ROM)大于对照组〔MD=-1.42,95%CI(-1.62,-1.22),P<0.000 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7,95%CI(1.19,1.35),P<0.000 01〕,但两组患者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11,95%CI(-19.12,8.91),P=0.48〕;(2)运动针法对照假针,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MD=-1.70,95%CI(-2.05,-1.35),P<0.000 01〕、RMDQ评分〔MD=-3.06,95%CI(-4.50,-2.70),P<0.000 01〕低于对照组;(3)运动针法对照物理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MD=-1.60,95%CI(-2.06,-1.14),P<0.000 01〕、RMDQ评分〔MD=-3.00,95%CI(-4.31,-1.69),P<0.000 01〕低于对照组;(4)运动针法对照推拿,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MD=-1.50,95%CI(-1.65,-1.35),P<0.000 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19,95%CI(1.09,1.30),P=0.000 1〕。1篇文献报道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4/30)。 结论 现有文献证据表明运动针法能有效减轻ANSLBP患者疼痛、腰椎功能障碍,提高患者腰椎ROM及总有效率,且安全性较高,但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RCTs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李玲  杨明  李雪峰  刘福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1):1400-1405
背景 雷芬那辛是第一个仅需一天给药一次的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维持治疗的抗毒蕈碱类药物,国内尚未见其治疗COPD的系统评价。目的 系统评价雷芬那辛治疗COPD的疗效与安全性,为COPD的药物治疗提供选择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Trials.gov等数据库,收集雷芬那辛相关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5月。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收集的文献进行严格筛选,记录第一作者、发表时间、NCT编号、国家地区、干预措施、样本例数、性别、年龄、种族、疗程、疗效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谷值(trough 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峰值(peak FEV1)、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应答率〕及安全性指标(严重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疗效和安全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合计样本量2 175例,文献质量总体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雷芬那辛组改善trough FEV1效果优于安慰剂组〔MD=146.78,95%CI(133.52,160.05),P<0.000 01〕,peak FEV1〔MD=129.50,95%CI(115.69,143.31),P<0.000 01〕、SGRQ应答率低于安慰剂组〔OR=1.60,95%CI(1.29,1.98),P<0.000 1〕。雷芬那辛组严重不良反应〔OR=0.93,95%CI(0.44,1.94),P=0.84〕、上呼吸道感染〔OR=1.42,95%CI(0.72,2.82),P=0.31〕、头痛〔OR=0.88,95%CI(0.49,1.58),P=0.66〕、咳嗽〔OR=1.06,95%CI(0.62,1.82),P=0.82〕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雷芬那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OR=0.54,95%CI(0.33,0.87),P=0.01〕。结论 雷芬那辛治疗COPD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对比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PD)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OVID、Elsevi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2月|手工检索相关杂志、会议论文及未发表的灰色文献等。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关于阿卡波糖(试验组)对比二甲双胍(对照组)治疗PD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纳入文献的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糖尿病发生率、PD控制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18个符合标准的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糖尿病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危险度(RR)=0.60,95%CI(0.36,1.00),P=0.05〕|试验组PD控制率优于对照组〔RR=1.18,95%CI(1.07,1.30),P=0.001〕|对照组FPG水平低于试验组 〔均数差(MD)=-0.05,95%CI(-0.10,0.00),P=0.03〕|试验组2 hPG水平低于对照组 〔MD=0.51,95%CI(0.23,0.78),P=0.000 3〕|两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2,95%CI(-1.04,0.40),P=0.39〕|两组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4,95%CI(-0.16,0.07),P=0.45〕|对照组TG水平低于试验组 〔MD=-0.25,95%CI(-0.48,-0.02),P=0.04〕|对照组SBP和DBP低于试验组 〔SBP:MD=-0.95,95%CI(-1.81,-0.09),P=0.03|DBP:MD=-0.97,95%CI(-1.30,-0.64),P<0.000 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8,95%CI(0.41,1.12),P=0.13〕。结论 虽然二甲双胍降低FPG、TG及血压的效果优于阿卡波糖,但阿卡波糖在有效控制PD患者2 hPG的同时,能更好地控制糖尿病的发生率,阻止PD向糖尿病发展。  相似文献   

5.
背景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可损害心功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到其生命。现有常规治疗有可能引起低血压、内皮功能损害、肝脏损害和肌病等不良反应,红景天及其相关制剂已逐步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但目前对该药的系统评价还不够全面。目的 系统评价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数据库建库至2021-01-13。收集关于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试验组(大株红景天联合常规治疗组)及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的第一作者姓名、发表时间、样本量、年龄、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等信息,其中结局指标包括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氧化应激标志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8篇文献,2 475例患者,文献总体质量偏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心绞痛疗效〔RR=1.22,95%CI(1.13,1.31),P<0.000 01〕、心电图改善率〔RR=1.22,95%CI(1.16,1.29),P<0.000 01〕、改善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效果〔MD=-1.06,95%CI(-1.20,-0.91),P<0.05〕、改善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效果〔MD=-1.61,95%CI(-1.90,-1.31),P<0.000 01〕、改善纤维蛋白原效果〔MD=-0.36,95%CI(-0.48,-0.24),P<0.000 01〕、改善D-二聚体效果〔MD=-19.84,95%CI(-45.58,-5.91),P=0.13〕、改善SOD效果〔SMD=2.52,95%CI(2.14,2.89),P<0.000 01〕、改善MDA效果〔SMD=2.56,95%CI(-3.57,-1.56),P<0.000 01〕、改善CRP效果〔MD=-2.15,95%CI(-2.62,-1.68),P<0.000 01〕、临床有效率〔RR=1.24,95%CI(1.17,1.30),P<0.000 01〕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68,95%CI(0.35,1.35),P=0.27〕。结论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血液流变学、CRP和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善情况可能优于常规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低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背景 利尿剂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药物,但部分长期应用利尿剂的患者对利尿剂的敏感性逐渐减低,导致利尿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临床中将这种现象称为利尿剂抵抗。利尿剂抵抗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存在独立相关性,目前西医对此尚无特效药物,而中医采用温阳利水法治疗此类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的 系统评价温阳利水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月。筛选出应用温阳利水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指标:24 h尿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次要结局指标: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临床症状有效率,心功能改善率。安全性指标:血钾,肌酐。采用Cochrane Handbook评价标准和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4篇,9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24 h尿量〔MD=499.41,95%CI(287.26,711.55),P<0.000 01〕、LVEF〔MD=5.25,95%CI(3.28,7.22),P<0.000 01〕、临床症状有效率〔RR=1.26,95%CI(1.16,1.37),P<0.000 01〕、心功能改善率〔RR=1.25,95%CI(1.14,1.38),P<0.000 01〕、血钾〔MD=0.19,95%CI(0.14,0.24),P<0.000 01〕高于对照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MD=-594.14,95%CI(-796.95,-391.33),P<0.000 01〕。对LVEF指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样本量大于80或小于80,观察组LVEF均高于对照组〔MD=2.04,95%CI(0.64,3.44),P=0.004〕、〔MD=6.61,95%CI(5.17,8.04),P<0.000 01〕。结论 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联用温阳利水中药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背景 进展性IgA肾病(IgAN)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然而,目前关于进展性IgAN的诸多治疗方案存在不良反应大、长期治疗收益不明显等特点。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案,对进展性IgAN的治疗至关重要。目的 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干预进展性IgAN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网数据库中关于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干预进展性IgA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03-31。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0和GeMTC 0.14.3统计软件对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干预进展性IgAN的总有效率、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8个RCTs研究,包括3 034例患者,包含10种干预方案:激素(Pred)、霉酚酸酯(MMF)联合Pred、环磷酰胺(CTX)联合Pred、来氟米特(LEF)联合Pred、环孢素(CsA)联合Pred、中药疗法(TCM)联合免疫抑制剂(ISD)、单用TCM、单用MMF、单用LEF及支持治疗。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总有效率:TCM联合ISD优于单用TCM治疗〔RR=2.27,95%CI(1.14,4.65)〕、LEF联合Pred〔RR=2.14,95%CI(1.05,4.45)〕、CTX联合Pred〔RR=3.92,95%CI(2.06,7.37)〕、单用Pred〔RR=3.57,95%CI(2.11,6.32)〕、单用LEF〔RR=5.88,95%CI(1.03,37.17)〕及支持治疗〔RR=6.25,95%CI(2.86,13.82)〕;CsA联合Pred〔RR=3.73,95%CI(1.54,9.10)〕及MMF联合Pred〔RR=2.37,95%CI(1.33,4.44)〕优于CTX联合Pred,CsA联合Pred〔RR=3.37,95%CI(1.52,8.13)〕及MMF联合Pred〔RR=2.13,95%CI(1.24,4.13)〕优于单用Pred(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MMF联合Pred〔RR=0.21,95%CI(0.09,0.49)〕、LEF联合Pred〔RR=0.16,95%CI(0.08,0.34)〕、TCM联合ISD〔RR=0.31,95%CI(0.13,0.72)〕、单用TCM〔RR=0.05,95%CI(0.01,0.22)〕、单用Pred〔RR=0.37,95%CI(0.18,0.73)〕及支持治疗〔RR=0.24,95%CI(0.06,0.87)〕均低于CTX联合Pred,LEF联合Pred低于CsA联合Pred〔RR=0.28,95%CI(0.09,0.90)〕(P<0.05)。(3)24 h尿蛋白定量:MMF联合Pred优于CTX联合Pred〔MD=0.55,95%CI(0.25,0.85)〕、LEF联合Pred〔MD=0.53,95%CI(0.10,0.97)〕、支持治疗〔MD=0.72,95%CI(0.24,1.20)〕、单用TCM〔MD=0.66,95%CI(0.16,1.15)〕、单用MMF〔MD=0.62,95%CI(0.02,1.22)〕,TCM联合ISD优于CTX联合Pred〔MD=0.42,95%CI(0.09,0.75)〕、LEF联合Pred〔MD=0.40,95%CI(0.03,0.79)〕、单用Pred〔MD=0.41,95%CI(0.15,0.67)〕、单用TCM〔MD=0.53,95%CI(0.08,0.98)〕及支持治疗〔MD=0.59,95%CI(0.19,0.99)〕,CsA联合Pred优于CTX联合Pred〔MD=0.55,95%CI(0.04,1.06)〕、单用Pred〔MD=0.53,95%CI(0.07,1.01)〕及支持治疗〔MD=0.71,95%CI(0.11,1.32)〕(P<0.05)。(4)肌酐水平:TCM联合ISD优于LEF联合Pred〔MD=19.69,95%CI(0.68,39.49)〕及单用Pred〔MD=14.50,95%CI(1.49,28.04)〕,MMF联合Pred优于单用MMF〔MD=45.66,95%CI(0.40,91.16)〕(P<0.05)。结论 MMF联合Pred、TCM联合ISD、LEF联合Pred方案治疗进展性IgAN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背景 近年来,病毒性肺炎患病率较高,尤其是流感所致的重症肺炎具有高死亡率,已有研究表明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辅助治疗重症肺炎,但是仅有散在研究及案例报道,缺乏系统的临床疗效评价。目的 评价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成人重症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中关于两种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03-05。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收集患者的临床有效率、C反应蛋白(CRP)、CD4+、CD4+/CD8+、白介素2(IL-2)、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1 021例患者,文献质量等级均为B。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有效率〔RR=1.24,95%CI(1.18,1.31),P<0.000 01〕、CD4+水平〔MD=10.05,95%CI(9.19,10.90),P<0.000 01〕,CD4+/CD8+〔MD=0.75,95%CI(0.68,0.82),P<0.000 01〕〕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RP水平〔MD=-3.64,95%CI(-4.23,-3.05),P<0.000 01〕、IL-2水平〔MD=0.61,95%CI(0.45,0.77),P<0.000 01〕、不良反应发生率〔RR=0.30,95%CI(0.16,0.55),P<0.000 01〕低于对照组。结论 静脉滴注大剂量IVIG能改善成人重症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
李花  韦红 《四川医学》2014,(6):705-708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BM、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获得神经节苷脂治疗HIE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 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文献质量,采用 RevMan4.22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神经节苷脂治疗HIE的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包括HIE患者10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头颅CT正常率增加(OR=3.09,95%CI:1.91-5.01),生后10-14d NBNA评分明显改善(WMD=2.55,95%CI :2.18-2.92);后遗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OR=0.27,95%CI:0.11-0.66)。结论在HIE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可改善生后10-14d NBNA评分,提高头颅CT正常率,有效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认知联合运动疗法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D)与轻度认知障碍(MCI)老年人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BSCO、CINAHL、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5月,收集关于采用认知联合运动疗法治疗AD与MCI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0软件对认知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抑郁水平、执行功能、记忆力与注意力、实验室检查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共81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加权均数差(MD)=0.73,95%CI(0.09,1.38),P=0.03〕;治疗组MCI患者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量表(ADAS-COG)评分低于对照组〔MD=-1.30,95%CI(-1.65,-0.95),P<0.000 01〕;两组AD患者的ADAS-CO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2,95%CI(-0.69,0.05),P=0.09〕;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标准化均数差(SMD)=0.43,95%CI(0.02,0.85),P=0.04〕;治疗组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SMD=-0.85,95%CI(-1.37,-0.34),P=0.001〕;治疗组言语流利性高于对照组〔SMD=0.81,95%CI(0.38,1.24),P=0.000 2〕;治疗组的独立站立与平衡能力、疾病影响程度、记忆力与注意力、实验室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改善。结论 认知联合运动疗法简便易廉,安全性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整体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1.
背景 肠道清洁对于结肠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部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认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可提高结肠镜前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和安全性,但此类研究结果不一致且存在一定争议性,有必要对此类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目的 旨在系统评价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对比单纯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肠镜检查前行肠道准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18年6月,全面收集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各自独立完成文献阅读,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GRADE profiler 3.6软件对Meta分析结局指标进行证据分级。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肠道准备有效性方面,两亚组观察组肠道准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RR=1.15,95%CI(1.06,1.25),P=0.000 8;RR=1.03,95%CI(1.01,1.06),P=0.02〕;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RR=0.54,95%CI(0.44,0.67),P<0.000 01〕、恶心发生率〔RR=0.48,95%CI(0.39,0.60),P<0.000 01〕、呕吐发生率〔RR=0.46,95%CI(0.32,0.65),P<0.000 1〕、腹胀发生率〔RR=0.36,95%CI(0.26,0.50),P<0.000 01〕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腹痛发生率和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9,95%CI(0.58,1.08),P=0.14;RR=0.90,95%CI(0.74,1.10),P=0.32〕。结论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行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单纯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未来需要高质量文献纳入以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受到社会因素影响,慢性便秘成了常见的胃肠动力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慢性便秘的常规治疗药物多为导泻剂,可能存在药物依赖及不良反应情况,中医药运用整体观念治疗慢性便秘具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关于首荟通便胶囊治疗慢性便秘的研究少见。目的 系统评价首荟通便胶囊治疗慢性便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0-05-25。检索收集关于首荟通便胶囊治疗慢性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第一作者姓名、发表时间、样本量、研究对象年龄、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排便频率、临床有效率、排便困难程度、便秘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信息。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篇文献,241例患者,研究质量普遍偏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改善排便频率的效果〔SMD=0.73,95%CI(0.31,1.15),P=0.000 6〕、临床有效率〔RR=1.20,95%CI(1.07,1.34),P=0.002〕、改善排便困难程度的效果〔SMD=0.50,95%CI(-0.01,1.00),P=0.06〕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便秘发生率(9%)低于对照组(48%)(P<0.05)。3篇文献均报道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但均报道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首荟通便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可能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其可能会改善患者排便频率与排便困难程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现有临床研究数量较少,质量偏低,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还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且选择国际公认的结局指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美玲  张青颖  郭义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3):4268-4275
背景 调控血脂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的他汀类药物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但不良反应多有发生,阻碍了患者坚持按照推荐剂量用药。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临床研究发现针灸与他汀类药物调脂效果相仿,但不良反应少。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疗法干预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比较针刺疗法与口服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试验组采用单一的针刺疗法,对照组以指南推荐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为主。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12-31。根据Cochrane评价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含1 34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总胆固醇(TC)、LDL-C、三酰甘油(TG)、体质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28,95%CI(0.77,2.15),P=0.34;MD=-0.06,95%CI(-0.13,0.02),P=0.13;MD=0.11,95%CI(-0.07,0.28),P=0.24;MD=0.01,95%CI(-0.09,0.12),P=0.84;MD=-0.81,95%CI(-2.75,1.13),P=0.41〕。试验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MD=0.16,95%CI(0.04,0.28),P=0.009〕,中医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MD=-3.19,95%CI(-4.52,-1.87),P<0.000 01;OR=0.28,95%CI(0.14,0.59),P=0.000 7〕。试验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OR=3.86,95%CI(1.97,7.56),P<0.000 1〕。对报道总有效率的RCT进行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漏斗图图形不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基于当前临床证据,针刺疗法治疗高脂血症在升高HDL-C方面优于他汀类药物,并在降低中医症状积分、改善中医临床疗效方面具有优势且不良反应小;但纳入研究质量不高,仍需要更多高质量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增加其证据强度。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糖尿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因素。尽管研究证实很多药物可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水平,延缓肾病进展,但是其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内皮素拮抗剂作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种新的尝试,逐渐受到关注。目的 评估内皮素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会议记录和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获得内皮素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起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根据Cochrane手册提供的方法,由两人独立提取数据、进行数据评估,出现分歧时由第三人评估决定。应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尿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最终纳入6篇RCT,共2 08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内皮素拮抗剂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标准均数差(SMD)=-0.66,95%CI(-0.76,-0.56),P<0.000 01〕,但是不能降低患者全因死亡率〔风险比(RR)=1.49,95%CI(0.81,2.76),P=0.20〕。尽管内皮素拮抗剂和安慰剂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RR=1.06,95%CI(0.99,1.13),P=0.08〕,但是内皮素拮抗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RR=1.34,95%CI(1.12,1.61),P=0.001〕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RR=1.45,95%CI(1.07,1.97),P=0.02〕高于安慰剂。内皮素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收缩压〔均数差(MD)=-3.88,95%CI(-5.36,-2.40),P=0.000 1〕、舒张压〔MD=-2.65,95%CI(-4.30,-1.01),P=0.002〕、血红蛋白水平〔MD=-0.69,95%CI(-0.87,-0.51),P=0.000 1〕低于安慰剂。结论 内皮素拮抗剂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但是需要大样本RCT证实内皮素拮抗剂的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美金刚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两位研究者分别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PsycINFO、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07-09,纳入关于美金刚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手工检索已发表的相关文献。两位研究者同时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筛检、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临床疗效、认知功能、脱落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RCT,512例患者,其中治疗组259例,对照组2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总分〔标准化均数差(SMD)=-0.56,95%CI(-1.01,-0.11),P=0.02〕、阴性症状得分〔SMD=-0.80,95%CI(-1.24,-0.36),P=0.000 4〕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阳性症状得分〔SMD=-0.20,95%CI(-0.48,0.08),P=0.16〕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得分〔SMD=-0.27,95%CI(-0.64,0.10),P=0.1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认知功能优于对照组〔加权均数差(WMD)=3.09,95%CI(1.77,4.42),P<0.000 01〕;两组脱落率〔优势比(RR)=1.34,95%CI(0.76,2.37),P=0.31〕、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金刚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总分、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且安全性好,但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