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早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均在外伤后24h内人院,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高压氧综合治疗组(高压氧组,30例).2组患者均在入院后1 ~3d内行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并用高压氧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1d(高压氧治疗1次后)、术后3d(高压氧治疗3次后)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并在术前、术后1个月时评定脊髓损伤患者ASIA损伤分级,确定疗效.结果 对照组术后1d血清IL-6水平[(13.35±3.60) ng/L]低于术前[(16.54±3.78)ng/L](P<0.05),术后3d时血清TNF-α[( 18.85±4.39)ng/L]、IL-6[(12.84±3.75) ng/L]水平低于术前[(23.89±4.83)ng/L,(16.54 ±3.78) ng/L] (P <0.05);高压氧组术后1d、3d时血清TNF-α( 19.65±4.21)ng/L,(17.44±5.43)ng/L;IL-6[(11.37±3.54)ng/L,(8.70±3.37) ng/L]水平均低于术前[(23.34±4.34)ng/L,(17.89±4.46)ng/L] (P<0.05).术后1d时高压氧组脊髓损伤患者血清TNF-α[(19.65±4.21) ng/L、IL-6 (11.37±3.54) ng/L]水平低于对照组[(22.58±5.04) ng/L,(13.35±3.60)ng/L] (P <0.05).结论 高压氧对脊髓损伤后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生成或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减轻继发性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急诊预见性护理的效果, 探讨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合理急诊护理的措施。方法 本院急诊科接诊的86例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 按掷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2), 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记录救护车到达时间(发病至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从救护车到达至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急救成功率(判断标准为经抢救后, 患者生命体征缓解, 转入住院或手术等治疗)及患者负面情绪发生率(恐惧、焦虑、烦躁为主),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27.7±4.4) min, 急救成功率95.5%, 负面情绪发生率13.6%;对照组有效抢救时间(34.6±4.1)min, 急救成功率80.9%, 负面情绪发生率28.6%;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伤中脊柱脊髓损伤基本处理原则是抢救患者生命, 因多发伤患者中脊柱脊髓损伤早期诊断困难、易漏诊, 治疗上应严格限制颈部活动及防止脊髓进一步损伤, 更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 方法 健康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100 g·cm组及200 g·cm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于伤后12 h、36 h、5 d、9 d采集眼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CD4及CD8的表达水平. 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的CD4值降低,伤后36 h降至最低为(30.40±4.76)%(100 g·cm组)及(26.54±9.34)%(200 g·cm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D8的表达变化不明显;伤后36 h,100 g·cm组CD4/CD8比值为1.81±0.55,200 g·cm组为1.29±0.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免疫反应低下,损伤程度越重,CD4值及CD4/CD8比值降低就越明显.CD4/CD8比值可作为早期判断脊髓受损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实施约束性护理,分析该护理模式对患者非计划拔管率及躁动程度评分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约束性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护理后非计划拔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躁动程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4.44%)较对照组(22.22%)低,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程度评分(4.39±0.75)分低于对照组(6.28±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实施约束性护理,可有效缓解其躁动程度,降低躁动患者拔管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神经细胞凋亡中的动态表达,验证TNF-α和Caspase-3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70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T8、T9)急性压迫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各时间点TNF-α、Caspase-3的表达变化;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d UTP)标记法(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中TNF-α、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神经细胞TNF-α、Caspase-3的阳性细胞表达率较少;脊髓损伤后8 h,脊髓神经细胞中TNF-α、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多,分别为(24.13%±3.02%)及(40.79%±3.43%),1 d达高峰,分别为(51.36%±4.26%)及(70.78%±5.97%),3 d表达减弱,分别为(20.24%±2.93%)及(37.71%±2.88%),与正常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阳性细胞率在大鼠脊髓损伤后8 h明显增多(39.81%±2.27%),1 d达高峰(71.58%±3.87%),3 d表达减弱(40.55%±2.36%),与正常大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脊髓损伤后1 d,与损伤组比较,抑制剂组TNF-α、Caspase-3、TUNEL阳性细胞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7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损伤组TNF-α、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上升;与损伤组比较,抑制剂组TNF-α、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TNF-α、Caspase-3的表达增强,TNF-α抑制剂使Caspase-3表达减弱,且其参与了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贺江虹 《兵团医学》2017,52(2):74-75
目的:总结手术室的常见护理风险,分析预防对策。方法选取实施手术室护理风险预防措施前后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对照和研究两组,对照组为未实施手术室护理风险预防措施前(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210例病例;研究组为实施手术室护理风险预防措施(2016年年2月-2017年2月)的214例病例。收集两组患者病历,对围术期护理中易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统计。结果经统计,研究组的护理问题总发生率为5.14%低于对照组的13.8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事故的总发生率为1.87%,对照组的护理事故的总发生率为7.14%,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风险主要为术后感染、操作伤害、操作不当、记录错误、护理纠纷和护理投诉等,对手术室护理强化人员配置、完善制度可对手术室护理风险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泡沫敷料在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后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90例PTBD术后患者引流管敷料进行分组,治疗组使用泡沫敷料进行引流管护理,对照组使用传统纱布敷料,然后评价引流管周围皮肤的皮疹发生率、敷料更换的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引流管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15.6%低于对照组48.9%(P<0.01)、敷料更换的频率(1.92±0.36)d/次低于对照组(1.03±0.42)d/次(P<0.01).结论 使用泡沫敷料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引流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期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84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定期家庭访视护理干预,为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健康度及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出院6个月后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分和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SCIM)评分(128.43±12.95)分和(78.43±8.93)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家庭访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健康度,增强患者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按时间段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26例分为对照组(n=98)和观察组(n=128)。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48.3%)明显低于对照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23.4%)、泌尿系感染发生率(18.8%)均低于对照组(46.9%和34.7%,均P<0.01);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区外引流管、糖尿病、开放性颅脑损伤三个影响因素方面院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脑脊液漏气管切开、留置尿管、营养四个方面差异更明显。结论 运用PDCA 循环的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01至2016-06武警总医院就诊,并采用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的距骨骨软骨损伤54例60个距骨,治疗方案为能量1.5~2.5 bar,5Hz,冲击2000~3000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4疗程。治疗结束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通过患者踝关节VAS疼痛评分、美国足与踝协会踝与后足评分和MRI矢状面损伤面积大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3个月,患者VAS评分降低,AOFAS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6、12个月,患者踝关节疼痛持续缓解,功能评分不断提高(P<0.01);治疗前平均损伤面积(2.67±1.14)cm2,治疗结束后3个月(1.97±0.77)cm2,6个月(1.04±0.61)cm2和12个月(0.46±0.25)cm2缩小更明显(P<0.01),部分患者损伤区可完全消失。结论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轻中度距骨骨软骨损伤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对脑创伤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04至2018-04转入神经重症ICU行机械通气的脑创伤患者90例,常规护理的同时,行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组)。另选择90例机械通气的脑创伤患者,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谵妄类型及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以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在ICU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12.86±3.24)d vs(16.24±2.63) d,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52% vs 66%,P<0.05),谵妄持续时间显著缩短[(3.27±0.59)d vs (4.79±0.5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构成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可减少机械通气脑创伤患者的谵妄持续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降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训练配合激励式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收治的72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激励式护理干预,持续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负面情绪、自护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结果...  相似文献   

13.
杨华林  杨月丽 《武警医学》2018,29(11):1072-1074
 目的 观察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合并不同程度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方法 连续选择2013-01至2015-06神经外科住院的合并HAP患者31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确诊TBI但无HAP患者19例(TBI组),另有同期参加我院体检结论健康者为对照组(23例)。3组对象接受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指标检测。结果 TBI合并HAP患者外周血CD3+、CD4+表达水平[(52.71±5.24)%和(29.30±3.15)%]及CD4+/CD8+(0.89±0.17)比值明显低于TBI组及对照组(P均<0.05)。同时,TBI合并重度HAP患者外周血CD3+、CD4+表达水平[(49.64±4.81)%和(28.76±3.04)%]以及CD4+/CD8+(0.85±0.13)比值明显低于TBI合并轻度HAP患者(P均<0.05)。结论 TBI合并HAP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异常,且随病情加重趋于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骨密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随访的1~4岁脑瘫患儿142例,按体格发育情况分为脑瘫发育迟缓组(82例)和脑瘫发育正常组(60例);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分为运动功能轻度障碍组40例(GMFCS 1~2级)、中度障碍组72例(GMFCS 3~4级)、重度障碍组30例(GMFCS5级),同时选取正常发育儿童57例作为对照组。探讨椎体和股骨近端骨密度、血清钙水平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各组之间的差异性,以及骨密度与GMFCS 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脑瘫患儿的椎体和股骨近端的BM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腰椎(0.46±0.11) g/cm2 vs (0.56±0.13) g/cm2,P<0.001;股骨近端(0.43±0.06)g/cm2 vs (0.53±0.12)g/cm2,P<0.001]。脑瘫患儿椎体和股骨近端水平BMD与GMFCS分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腰椎r=-0.363,P<0.001;股骨近端r=-0.491,P<0.001)。脑瘫患儿的血清钙及IGF-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GMFCS分级越高,血清钙及IGF-1水平就越低。结论 脑瘫患儿骨密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表明脑瘫患儿骨代谢水平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专病护理结合赋能宣教方法在主动脉夹层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介入血管外科2016年1—12月收治7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专病护理结合赋能宣教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 vs. 82.9%,χ2=6.563,P<0.05)。 结论:专病护理结合赋能宣教方法运用于主动脉夹层行介入治疗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刘美荣 《武警医学》2018,29(11):1036-1039
 目的 探讨给予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时强化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2014-01至2016-12入院治疗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150例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强化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干预前、后患者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依从性,观察患者相关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血气指标(PaO2、PaCO2、SaO2)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完全依从性(77.33%)显著高于对照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70、31.852,χ2=31.097,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消失、气促缓解及机械通气、住院平均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18、8.020、5.113、19.051,P<0.05)。结论 给予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辅助治疗时配合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可使患者血气指标获得更大程度改善,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ACE-star模式实施功能康复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用方便抽样选择1-6月份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的92例为对照组,7-12月份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的92例为试验组。相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常规护理+ACE-star模型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手术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 vs 16.3%,1.1% vs 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83% vs 82.61%, P<0.05)。试验组患者在躯体化、敌对性和恐怖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2.2±0.3) vs. (1.5±0.5);(2.3±0.5) vs. (1.7±0.6);(1.9±0.7) vs. (1.2±0.5), P<0.05)]。结论 ACE-star模式护理干预可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新元  周宁  祝峰  张惠  黄勇  许诺 《武警医学》2017,28(12):1260-1262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医院2014-06至2016-05收治的246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选取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颅脑外伤患者住院后首次检测D-D及血细胞分析,统计D-D异常升高程度和白细胞参数相关性。结果 颅脑外伤患者D-D浓度为(8.20±5.93)mg/L,WBC为(12.54±3.59)×109/L,NEU%为(89.97±9.40)%,NEU#为(10.82±3.22)×109/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19±0.12)mg/L、(6.15±0.92)×109/L、NEU%为(60.28±9.05)%、NEU#为(4.36±0.11)×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D升高程度与血细胞参数中WBC、NEU%、NEU#呈正相关(P<0.01),D-D升高程度与血细胞参数中LYM%、LYM#呈负相关(P<0.05)。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血浆D-D和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健康人,而且D-D和白细胞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健康孕晚期胎儿产前和产后主肺动脉血流量正常范围,探讨其可能的变化机制。方法 按不同孕产阶段,将315例受检者分为三组,孕晚期(32~40周)为A组,产后1 d为B组,产后28 d为C组,分别测量主肺动脉的管径(the main pulmonary artery peak,DMPA)、速度时间积分(the velocity time integral,VTI)、流量(the main pulmonary artery flow,QMPA),将三组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健康孕晚期胎儿、产后1 d及产后28 d新生儿两两比较:主肺动脉的管径[孕晚期(0.694±0.087) cm,产后1 d为(0.805±0.050) cm,产后28 d为(0.910±0.050) cm]、速度时间积分、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管径不随年龄增加需警惕主肺动脉发育不良等情况;流量增加显著,需警惕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流量增加不显著,需警惕引起肺血流量减少的原发性及继发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