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糠成分γ-谷维素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和更年期综合征,米糠油和γ-谷维素还被用于配伍浴剂和化妆品等。本次探讨了它的抗炎作用。 方法:探讨市售γ-谷维素及精制的阿魏酸衍生物对羊精囊腺中的环氧合酶(COX)-Ⅰ、羊胎盘中的COX-Ⅱ以及大豆中的5-脂氧合酶的抑制活性。用佐剂关节炎模型探讨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温水浴中,由于人的皮肤角质层吸收水分而变疏松,使物质的穿透性增高,易受刺激,所以即使用少量的浴剂也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浴剂通过加速血液循环而促进新陈代谢、体内废物的排泄及疲劳的恢复,增强运动功能,同时还具有镇静、镇痛、松弛肌肉、杀菌、清洁等作用。现在,在日本市场上出售的浴剂(包括含有生药的浴剂)按药事法分为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妇人规》中含熟地的方剂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探讨熟地的运用规律。结论为《妇人规》记载含有熟地方剂共78首,随证加味10首,运用广泛。张景岳不仅用熟地本身滋阴补血,还擅于配伍补剂入五脏、配伍通剂以通经、配伍气剂以入气分、配伍温剂以回阳、配伍散剂以发汗。其用药经验对于妇科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药动学的甘草配伍减毒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华  颜苗  张毕奎  李焕德  方平飞 《中草药》2015,46(23):3611-3616
甘草在中药方剂中使用相当普遍,通常作为佐药和使药,起着制约主药毒性、调和诸药的作用;甘草作为"和诸药,解百毒"药物,常与有毒中药配伍使用,但其中的配伍原理还未明确。研究甘草对有毒中药主要成分体内过程的影响,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方剂配伍使用的原理和规律,以及该过程与其配伍减毒的关系。主要总结近年来关于甘草配伍对有毒中药体内过程的影响及其药动学减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对21例特应性皮炎患者施行连续4周浸浴的浴疗法,浴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甘草提取物等。浴疗法开始4周后分别测定临床上的皮肤表现(皮肤瘙痒、皮疹及皮肤干燥的情况)和角质层的含水量。结果,与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普遍认为对皮肤病及其有关症状有效的20种浴剂的作用,表明日本桃叶珊瑚、石菖蒲、杨梅和垂柳在用作浴剂时有抗炎作用,且随提取温度而变化。问荆、水菖蒲、石菖蒲和垂柳有促进血液循环作用。对作用最强的日本桃叶珊瑚进一步研究了它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治疗异位性皮炎虽有各种浴剂,其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这可能是由于水中所含氯是异位性皮炎加重的原因之一。将汉方浴剂(地黄、当归)与市售对异位性皮炎有效的浴剂进行比较,就其对洗澡水中氯的清除力进行了研究。实验药物为汉方浴剂地黄、当归各5g。以名古屋市净水器过滤调整氯含量为1.Oppm的40℃水为试验水。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8.
溪黄草配伍虎杖煎剂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溪黄草与虎杖水煎刺配伍对大鼠的利胆作用。方法:采用十二指肠给药,进行胆总管插管术,观察溪黄草与虎杖水煎剂配伍对大鼠胆汁流量以及对胆汁成分的影响。结果:溪黄草水煎剂、虎杖水煎剂均明显增加大鼠胆汁流量(P〈0.01);配伍组增加大鼠胆汁流量的作用远较溪黄草组和虎杖组明显(P〈0.05),也显著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和胆红素含量,增加胆汁酸含量。结论:溪黄草与虎杖水煎剂配伍有显著的利胆作用,优于单味中药的利胆作用,并对胆汁成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川芎茶调散为载体,通过比较单味饮片川芎及其不同饮片配伍的川芎茶调散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从川芎炮制(生品和酒制品)、复方配伍及剂型(散剂和水煎剂)层面揭示川芎茶调散不同配伍方物质基础内涵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川芎饮片及其配伍的川芎茶调散散剂、水煎剂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川芎不同炮制品中鉴定出了25个挥发性成分,包括11个单萜类、4个酚类、3个倍半萜类、3个苯酞类、2个酮类、2个烯烃类;生品经酒制后,α-蒎烯、β-蒎烯、3-丁基苯酞等含量增加。从川芎不同炮制品配伍的川芎茶调散中鉴定了85个挥发性成分,包括31个单萜类、23个倍半萜类、5个醇类、5个醛类、4个苯酞类、4个酚类、3个醚类、3个酮类、1个烯烃类、2个酯类、1个有机酸类、3个其他类。从川芎不同炮制品配伍的川芎茶调散水煎剂中鉴定了22个成分,包括9个倍半萜类、6个单萜类、3个苯酞类、2个酚类、1个醛类、1个烷烃类。结论 生川芎酒制后,不论是单味饮片还是复方配伍的化学组成与生川芎差别不大,但相对含量均存在一定变化,其中又以酒川芎饮片较为明显。生川芎、酒川芎配伍的川芎茶调散及其水煎剂的挥发性成分在组成上存在很大区别,异胡薄荷醇、异水菖蒲二醇、黄樟素等挥发性成分在水煎剂中未发现。川芎经酒制后化学成分会随着黄酒的加入而发生变化,挥发性成分能体现酒川芎饮片及其配伍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健龙强肾浴剂是由蛇床子、肉桂等数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外用制剂,它通过沐浴过程使方中有效成分通过皮肤吸收,达到治疗男性阳痿的目的。现已通过江苏省卫生厅有关中药保健药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的评审。方中黑顺片含毒性成分—乌头碱、中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因此,我们在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反相HPLC法对健龙强肾浴剂中的乌头碱进行限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阐明改良桃胶的不同配伍(用量、填充剂)对复杂成分均衡释放的影响.方法 以喘平方为模型药,改良桃胶为缓释辅料,采用体外释放度结合HPLC法,测定喘平缓释片的指标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东莨菪碱)释放度,计算累积释放曲线斜率(K)值,评价指标成分间是否均衡释放.结果 不同配伍考察中,当填充剂为淀粉、淀粉/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MCC)时,各指标成分K值接近,实现了均衡释放;而与糊精、MCC配伍时,K值差异较大,无法均衡释放.随着改良桃胶辅料用量的增加,释药时间延长,指标成分的K值基本一致,达到均衡释放.结论 不同填充剂与改良桃胶配伍,会影响中药复方缓释制剂复杂成分的均衡释放;不同处方用量的改良桃胶,会影响药物的释放时间,但不影响其均衡释放.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复方配伍理论是中药方剂的精华。中药配伍后多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首次应用HPLC-DAD研究川芎-赤芍配伍的多化学成分变化。由于中药成分复杂,需要建立稳定、重复、可靠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然后用液相色谱的统一方法分离样品和数据处理;通过比较合煎液和单煎液中各成分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确定合煎液中各峰的归属;并可研究配伍后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川芎-赤芍配伍后少数化学成分含量发生变化,但没有发现新峰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HPLC研究川芎-赤芍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复方配伍理论是中药方剂的精华。中药配伍后多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首次应用HPLC—DAD研究川芎-赤芍配伍的多化学成分变化。由于中药成分复杂,需要建立稳定、重复、可靠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然后用液相色谱的统一方法分离样品和数据处理;通过比较合煎液和单煎液中各成分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确定合煎液中各峰的归属;并可研究配伍后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川芎-赤芍配伍后少数化学成分含量发生变化,但没有发现新峰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影响其澄明度的因素很多。本文就杂质、pH值、浓度、附加剂、配伍、生产过程、使用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中药注射剂澄明度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君药大黄的主要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探索在不同配伍情况下浸渍剂中5个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UV法,色谱柱为苯基柱(250mm×4.6mm,5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甲醇- 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为1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大黄的5个主要蒽醌类成分中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在3.15~64.00μg/mL范围内、大黄素甲醚在1.70~33.92μg/mL范围内,其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5个成分的精密度RSD均小于2%,5个成分的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均小于5%;大黄与黄连或黄芩配伍时可导致蒽醌类成分含量变化明显。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大黄黄连泻心汤配伍研究时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定量分析;大黄与黄连或黄芩配伍时蒽醌类成分变化明显,有无配伍黄芩对蒽醌类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黄黄连泻心汤配伍争议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治"心下痞"症的大黄黄连泻心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其组方中除大黄和黄连之外是否还配伍有黄芩一直存有争议。有关大黄黄连泻心汤配伍争议的现代实验研究,主要从成分分析和药效学等层面上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配伍浸渍液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会产生明显变化,主要化学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复杂,有可能对药物吸收和体内过程及最终疗效产生影响;配伍黄芩后可增强抗炎、抗菌等活性;目前关于该复方主要活性成分在生物体内过程的相关研究仍很有限,要确证是否配伍有黄芩还需更系统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中药注射剂澄明度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影响其澄明度的因素很多。本文就杂质、pH值、浓度、附加剂、配伍、生产过程、使用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中药注射剂澄明度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在于增效减毒。苦杏仁苷是中药杏仁的毒性(药效)成分且在煎剂中会发生差向异构。鉴于药物手性会产生不同的活性和毒性,该文针对杏仁类药对配伍对苦杏仁苷存在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其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选取杏仁为主药,杏仁类药对为载体,采用HPLC-DAD法对水煎剂中L-苦杏仁苷、D-苦杏仁苷的含量变化及相对转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配伍明显影响其有毒-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异构化进程;异构化(L-型/D-型)系数与配伍环境密切相关。结论:碱性是异构化的重要化学因素,符合相关化学反应原理,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杏仁配伍的科学性提供了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9.
藏药方刑配伍规律研究是藏医药继承和创新的薄弱环节。通过开展藏药方刺药效成分和配伍规律研究,有利于揭示藏医药科学内涵、促进藏药临床合理应用,并可为藏药产业化开发奠定科学基础。本文通过对比中药方剂的体内代谢研究现状,以藏药经典基础方剂三果汤散为例,从药效成分体内代谢特征角度,探讨了三果汤散配伍机制研究思路,以期对开展藏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附子大黄药材配伍前后大黄蒽醌类组分的研究,探讨附子大黄配伍在临床使用中大黄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醋酸镁染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附子大黄不同比例配伍样品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大黄与附子配伍后总蒽醌和游离蒽醌均有所降低,从而降低其苦寒之性。结合蒽醌是大黄起泻下作用的关键成分,在配伍后略有增加,故配伍较好保持了其泻下作用。结论附子大黄配伍符合传统配伍理论,既有利于抑制寒性,又能保持大黄的泻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