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庆市区2018-2021年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发病现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GDM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对GDM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来自重庆市区23 896名孕妇为研究对象,确诊为GDM的患者有6 269例,占26.2%。2018-2021年GDM的发病率分别为27.3%、25.0%、26.4%和2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整相关变量之后,年龄(OR=1.47, 95% CI: 1.41~1.54, P < 0.001)、BMI (OR=1.74, 95% CI: 1.65~1.83, P < 0.001)和内分泌疾病史(OR=9.32, 95% CI: 8.68~10.01, P < 0.001)是导致GDM患病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  结论  本研究发现重庆市区GDM的发病率较高,且高龄孕妇、孕前超重或肥胖和内分泌疾病史是GDM的高危因素。重庆市区应加强系统性的产科护理,关注孕期这些危险因素的变化,以减少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孕期增重(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联性, 并探究孕妇孕前及孕中体重动态变化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 LBW)及巨大儿的影响。   方法   收集中国孕产妇队列·协和纳入的孕早期孕妇孕前体重, 并随访至分娩后, 收集分娩前体重及新生儿出生结局。将孕妇孕前BMI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及超重/肥胖组, 将GWG分为适宜、不足及过多组。采用多因素多分类(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孕前BMI及GWG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结果   孕前BMI及GWG与子代出生体重相关(均有P < 0.05)。孕前超重/肥胖(OR=2.339, 95% CI:1.674~2.282, P < 0.001)、GWG过多(OR=1.398, 95% CI:1.188~1.978, P=0.048)显示为巨大儿的危险因素, GWG不足(OR=1.479, 95% CI:1.461~1.679, P=0.035)显示为LBW的危险因素, GWG过多会降低LBW的发生风险(OR=0.428, 95% CI:0.225~0.817, P=0.010)。低BMI-GWG不足(OR=1.335, 95% CI:1.048~2.319, P=0.048)是LBW的危险因素; 正常BMI-GWG过多(OR=1.088, 95% CI:1.016~1.675, P=0.038)和超重/肥胖-GWG过多(OR=1.498, 95% CI:1.244~2.017, P=0.046)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   结论   孕前BMI及GWG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重要因素, 提示女性应合理控制孕前及孕中体重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建筑工人下背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WMSDs)的患病现状和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北京市、辽宁省、山东省和广东省等地共8家建筑公司的453名建筑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各部位WMSDs的患病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建筑工人下背部WMSDs的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对象WMSDs总患病率为43.7%,其中患病率从高到低排序为下背部24.1%、肩部18.3%、颈部14.6%、上背部12.4%、手腕部12.1%、足踝部6.0%、腿部5.5%、膝部5.1%及肘部5.1%。研究对象的多部位WMSDs患病率为2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以初中及以下组为参考组,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是建筑工人罹患WMSDs的保护因素(OR=0.390, 95% CI: 0.179~0.849, P=0.018);长时间蹲或跪姿(OR=1.818, 95% CI: 1.053~3.138, P=0.032)、搬运重物(每次>20 kg)(OR=2.876, 95% CI: 1.629~5.077, P<0.001)、以不舒服姿势工作(OR=2.619, 95% CI: 1.455~4.714, P=0.001)、下背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OR=2.913, 95% CI: 1.640~5.177, P<0.001)和长时间屈膝(OR=2.958, 95% CI: 1.659~5.274, P<0.001)是研究对象罹患WMSD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建筑工人WMSDs患病风险较高,其中最常见的是下背部WMSDs。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特征、劳动类型和不良工效学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胎儿脐带缠绕现状及其与环境暴露因素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干预脐带缠绕提供科学的指导。  方法  以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孕早期收集孕妇的一般人口学信息和环境暴露信息,随访获取脐带缠绕相关结局,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胎儿脐带缠绕的影响因素。  结果  胎儿脐带缠绕的发生率为9.00%。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与孕期没有暴露于被动吸烟或噪声的孕妇相比,暴露于被动吸烟(OR=1.199, 95% CI: 1.010~1.423, P=0.038)或噪声(OR=1.242, 95% CI: 1.002~1.541, P=0.048)的孕妇发生脐带缠绕的风险较高。  结论  孕妇孕期被动吸烟和接触噪声对胎儿脐带缠绕有影响,应加强孕期教育,减少孕妇孕期被动吸烟和噪声环境暴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中国早产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早产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Chinese Pregnant Women Cohort Study, CPWCS),通过问卷调查和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收集孕妇基本情况和分娩结局。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  结果  5 671名孕妇中发生早产的例数为295例,占5.2%,不同地区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591, P=0.77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史、早产史、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双胎是早产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5),而在自然分娩的孕妇中,高龄(OR=2.90, 95% CI: 1.67~5.06, P < 0.001)、胎膜早破(OR=6.17, 95% CI: 4.21~9.06, P < 0.001)、双胎(OR=17.72, 95% CI: 3.23~97.25, P=0.001)是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早产的影响因素较多,准确识别危险因素,为孕妇提供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和个性化的防治措施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婴幼儿湿疹的发病现状,从多角度探索其发病因素。  方法  以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子代项目中的681名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在孕期收集父母亲的一般人口学信息、孕期膳食摄入及婴幼儿出生信息,随访调查其家居环境和婴幼儿湿疹状况,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婴幼儿湿疹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对象婴幼儿湿疹的发生率为23.79%。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初产妇,经产妇(OR=0.601, 95% CI:0.398~0.908)所分娩的孩子患湿疹风险会降低47.6%。母亲有过敏史(OR=2.191, 95% CI:1.393~3.447)和父亲有过敏史(OR=2.008, 95% CI:1.244~3.239)的孩子更容易患湿疹。相比于母乳喂养,人工喂养(OR=4.165, 95% CI:1.450~11.963)和混合喂养(OR=8.151, 95% CI:5.165~12.866)增加婴幼儿患湿疹的风险。孕期禽肉摄入频率越高的孕妇,产后孩子患湿疹的风险增高(OR=1.145, 95% CI:1.011~1.297)。家庭地板、窗台、墙壁有褪色、变黑或霉变(OR=2.051, 95% CI:1.094~3.843)会使婴幼儿湿疹的发病风险增高。  结论  产次、喂养方式、父母过敏史、孕期禽肉摄入频率及居家环境对于婴幼儿湿疹发病有影响,应加强开展针对性宣传指导,有效预防婴幼儿湿疹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国孕妇在不同孕期的身体活动水平,分析持续身体活动不足的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Chinese Pregnant Women Cohort Study, CPWCS)项目中完成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随访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线调查获取孕妇的一般信息,通过国际体育活动问卷对孕妇在三个孕期的身体活动水平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孕期持续身体活动不足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计2 920名孕妇纳入研究,其中仅1 057名(36.2%)孕妇在三个孕期都达到了身体活动充足,有267名(9.1%)孕妇在三个孕期都处于低水平身体活动,即持续身体活动不足。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孕前肥胖(OR=1.985, 95% CI: 1.078~3.654, P=0.028)、家庭成员数>2人(OR=1.544, 95% CI: 1.122~2.123, P=0.008)和怀孕前吸烟(OR=2.395, 95% CI: 1.309~4.382, P=0.005)的孕妇更容易出现持续身体活动不足。  结论  我国孕期妇女的身体活动水平不足。应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的身体活动指导,发挥家庭成员对孕妇积极进行身体活动的支持作用,以帮助孕妇在怀孕期间安全有效地进行身体活动,促进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福建省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探讨其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福建省2020年1月22日-3月7日已出现临床最终结局(含痊愈出院、死亡等)的COVID-19确诊病例231例,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重症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  2020年1月22日-3月7日出院的231例COVID-19患者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占16.88%(39/231)。单因素分析显示,重症组患者多合并有基础疾病(71.80%),高于非重症组(34.40%)(χ2 =18.808, P<0.001);其中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其他慢性病等因素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两组间多项血液学检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7.067, 95% CI: 2.640~110.327)、淋巴细胞偏低(OR=4.731, 95% CI: 1.175~19.046)、肝功能异常(OR=12.458, 95% CI: 2.559~60.649)、降钙素偏高(OR=3.577, 95% CI: 1.733~7.384)和C反应蛋白偏高(OR=2.354, 95% CI: 1.012~5.478)是COVID-19患者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得到的回归方程对训练样本拟合优度良好(AUC=0.941)。  结论  淋巴细胞偏低、肝功能异常、降钙素偏高、C反应蛋白偏高可作为重症COVID-19患者的早期预警指标。对于年龄≥65岁老年患者以及有上述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的患者应多加关注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患者入院时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A8, S100A8)水平与预后之间的关联,并探讨血清S100A8升高的可能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CAP患者临床信息和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S100A8和炎症因子的水平。  结果  最终招募100名符合条件的CAP患者。随着入院时血清S100A8水平的升高,CAP患者住院时间延长(F=23.562, P=0.005)。期间有10名CAP患者死亡,死亡组血清S100A8水平高于存活组(t=4.352, 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发现血清S100A8升高是住院时间延长(OR=3.111, 95% CI: 1.112~8.702, P=0.031)和死亡率增加(OR=1.214, 95% CI: 1.058~1.562, P=0.022)的危险因素。Pearson关联性分析发现S100A8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发现,年龄(OR=1.230, 95% CI: 1.030~1.528, P=0.044)、高SBP(OR=1.155, 95% CI: 1.011~1.320, P=0.033)以及合并肾脏疾病(OR=2.541, 95% CI: 1.578~6.537, P=0.038)均是CAP患者血清S100A8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AP患者入院时血清S100A8水平与不良预后呈正相关,血压升高、合并肾脏疾病的CAP老年患者血清S100A8更易升高。血清S100A8水平可能作为CAP患者预后的一个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江苏南京某社区≥50岁人群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19年3月1日至4月30日,对南京市栖霞区某社区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社区老年人群开展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经12导联心电图诊断后的房颤患者为病例组,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4频数匹配后的非房颤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it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心房颤动可能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调查3 444名社区老人,男女性别比为1:2,房颤检出率为1.19%。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提示:血尿酸(OR=1.01, 95% CI: 1.00~1.01)、红细胞比容(OR=1.11, 95% CI: 1.01~1.23)、红细胞分布宽度(OR=1.50, 95% CI: 1.05~2.14)可能是房颤的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比容每升高1%,个体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13%(OR=1.13, 95% CI: 1.01~1.27);红细胞分布宽度每升高1%,个体发生房颤的风险可能增加61%(OR=1.61, 95% CI: 1.00~2.59)。  结论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可能是南京社区老年人群房颤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结论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antineoplastic drugs,ADs)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改善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方法对深圳市3家医院235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接触组119人(孕次153次),对照组116人(孕次156次)。获取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自然流产、胚胎停止发育、畸胎及死胎)发生率,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接触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接触组22名医护人员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8.5%,接触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是对照组的8.543倍(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s接触年限增加(OR=1.181,95%CI=1.004~1.389,P=0.044)是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参与医院开设课程(OR=0.185,95%CI=0.036~0.954)、科室培训(OR=0.056,95%CI=0.005~0.633)及同事间交流学习ADs相关危害知识(OR=0.094,95%CI=0.015~0.605)、处理ADs时使用N95及以上口罩(OR=0.127,95%CI=0.021~0.782)、佩戴双层乳胶手套(OR=0.071,95%CI=0.008~0.612)是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职业接触ADs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应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改善职业安全现状,最大化减少ADs带来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德清农村居民糖尿病和高血压共患病情况并探究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在浙江省德清县随机整群抽取8个乡镇作为研究现场,共调查29 306名成人居民。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社会经济学特征、行为和生活方式、慢性病家族史,进行血压、血糖的测量。  结果  在研究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3.34%,高血压患病率为28.72%,其中2.01%人群共患糖尿病和高血压,共患率在70~79岁均达到较高水平。无序多元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OR=4.94,95%CI:3.24~7.54,P < 0.001)、拥有伴侣(OR=2.17,95%CI:1.18~4.00,P=0.013)是仅糖尿病患病的可能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 24 kg/m2(OR=0.48,95%CI:0.39~0.59,P < 0.001)是糖尿病的可能保护因素;BMI < 24 kg/m2(OR=0.60,95%CI:0.56~0.64,P < 0.001)、完成义务教育(OR=0.54,95%CI:0.49~0.59,P < 0.001)、运动(OR=0.77,95%CI:0.69~0.86,P < 0.001)是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饮酒(OR=1.18,95%CI:1.08~1.29,P < 0.001)是仅高血压患病的可能危险因素;BMI < 24 kg/m2(OR=0.26,95%CI:0.21~0.31,P < 0.001)、完成义务教育(OR=0.50,95%CI:0.35~0.72,P < 0.001)、饮茶(OR=0.80,95%CI:0.64~0.99,P=0.045)是两病共患的保护因素,农民(OR=1.35,95%CI:1.04~1.76,P=0.024)、糖尿病家族史(OR=4.21,95%CI:2.71~6.57,P < 0.001)、高血压家族史(OR=1.86,95%CI:1.31~2.64,P=0.001)是两病共患的危险因素。  结论  德清地区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血压患病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也有一定的共患病水平。女性、年龄>60岁、农民、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人群是可能的高危因素,需要进一步的干预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天津市郊县居民风险态度对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探寻健康教育改善路径。  方法  问卷调查宁河县和静海县6个村的1 031名16~60岁成人,采用Pearson χ2检验和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风险态度对乙肝疫苗接种行为的影响。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其他变量进行控制后,调查对象的风险态度对其乙肝疫苗接种行为具有一定影响,年龄越小(OR=0.94,95%CI:0.93~0.96,P<0.001)、未婚(OR=8.24,95%CI:2.89~23.60,P<0.001)、自感健康较差(OR=1.78,95%CI:1.53~3.49,P=0.008)、正式工作者(OR=7.18,95%CI:2.29~22.54,P=0.001)、有医保(OR=8.46,95%CI:2.31~30.86,P=0.001)、风险规避(OR=1.65,95%CI:1.06~2.57,P=0.026)和风险中立者(OR=1.50,95%CI:1.03~2.17,P=0.032)更易选择接种乙肝疫苗。  结论  针对风险规避者和风险中立者,加强对乙肝疾病特征和疾病经济负担方面的健康教育,针对风险寻求者,可从乙肝流行趋势和传播途径等方面加强,使其对感染乙肝的概率有更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34 637例单胎孕妇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既往史、糖尿病家族史及本次妊娠情况等资料,分析孕妇GDM患病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34 637例单胎孕妇的GDM患病率为23.19%(8 034/34 637)。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aOR=1.87,95%CI:1.71~2.05)、高文化程度(aOR=1.19~1.23)、2016-2017年分娩(aOR=1.46,95%CI:1.38~1.55)、巨大儿分娩史(aOR=1.27,95%CI:1.02~1.59)、剖宫产史(aOR=1.18,95%CI:1.08~1.30)、自然流产史(aOR=1.23,95%CI:1.10~1.37)、药物及人工流产史(aOR=1.08,95%CI:1.01~1.14)、糖尿病家族史(aOR=1.51,95%CI:1.26~1.83)、经产妇(aOR=1.24,95%CI:1.15~1.34)、孕前超重(aOR=2.02,95%CI:1.89~2.15)、孕前肥胖(aOR=3.11,95%CI:2.81~3.43)、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怀孕者(aOR=1.47,95%CI:1.03~2.10)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住院分娩的孕妇中GDM处于较高的流行水平。应针对影响GDM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开展孕前及孕期健康教育,及时监测及预防GDM的发生,以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孕期被动吸烟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对妊娠并发症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我国15家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8926例单胎活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孕期被动吸烟发生情况、妊娠并发症和结局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孕期被动吸烟对妊娠并发症及结局的影响。结果共1801例产妇在孕期经历被动吸烟。控制混杂因素后,孕期经历被动吸烟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生风险是非被动吸烟者的1.359倍(95%CI:1.146~1.612,P<0.001),胎膜早破的风险为1.290倍(95%CI:1.095~1.520,P=0.002),早产的风险为1.367倍(95%CI:1.155~1.619,P<0.001),娩出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为1.341倍(95%CI:1.079~1.668,P=0.008)。与非被动吸烟者相比,平均每周被动吸烟天数≥4天者胎膜早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分别为非被动吸烟者的1.402倍(95%CI:1.104~1.780,P=0.006)、1.690倍(95%CI:1.339~2.132,P<0.001)和1.584倍(95%CI:1.172~2.141,P=0.023)。结论被调查产妇孕期被动吸烟率较高,孕期经历被动吸烟能够增加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孕产史对妊娠早期妇女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广泛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items, 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aire-9 items, PHQ-9)评测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2020年2―10月建档的9 516例妊娠早期妇女焦虑和抑郁症状。单因素分析检测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孕产史对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妊娠早期妇女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8.9%和47.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前BMI、吸烟史、饮酒史、过敏史、产次和流产次数与焦虑和抑郁症状相关(均有P<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相较于再产妇,初产妇焦虑症状的发生率增高(OR=1.16, 95%CI:1.01~1.33,P=0.031);流产史增加焦虑(OR=1.26, 95%CI:1.13~1.41,P<0.001)和抑郁(OR=1.19, 95%CI:1.09~1.29,P<0.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中国西北地区孕妇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关系。  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7月-2019年7月加入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出生人口队列的孕早期孕妇,调查其基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等资料,并对研究对象的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结果进行随访。首先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对GDM的影响,进一步采用限制性三次立方样条来呈现血红蛋白水平与GDM的非线性关系。  结果  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孕早期高血红蛋白水平(血红蛋白≥135 g/L)增加了GDM的发生风险(OR=1.44,95% CI:1.13~1.83);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每升高10 g/L,FPG、OGTT 1h血糖、OGTT 2h血糖水平分别升高0.03 mmol/L(95% CI:0.01~0.05)、0.14 mmol/L(95% CI:0.07~0.21)、0.13 mmol/L(95% CI:0.08~0.19);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随着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升高,GDM的发生风险逐渐升高。  结论  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将增加GDM的发病风险,应积极对孕妇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监测,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吉林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对心血管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全省心血管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于2017―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定吉林省6个项目地区,以社区或村为单位开展筛查。心血管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回归方法采用进入法,效应值用OR值及其95% CI值来表示。  结果  2017―2018年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检出率为24.3%,标化后高危检出率为21.6%。其中,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病高危检出风险(OR=1.16, 95% CI:1.029~1.306, P=0.015);55~岁年龄组高危检出风险是35~岁年龄组的3.237倍(95% CI: 2.760~3.797, P < 0.001);高中和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更易成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OR=1.499, 95% CI:1.283~1.753, P < 0.001; OR=1.539, 95% CI:1.240~1.910, P < 0.001);职业为行政人员者较农民更不易发展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OR=0.656, 95% CI:0.502~0.858, P=0.002);10 000~、25 000~元家庭年收入水平者较 < 10 000元收入水平者易成为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吸烟者、饮酒者心血管病高危检出风险是非吸烟者、非饮酒者的1.822、1.303倍(OR=1.822, 95% CI:1.617~2.053, P < 0.001; OR=1.303, 95% CI:1.090~1.559, P=0.004);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分级指数升高,心血管病的高危检出风险随之升高。  结论  应重点关注城市居民、高年龄组、文化程度较高者、中低等水平收入者、吸烟者、饮酒者、超重者、肥胖者,应重点加强对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所带来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