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颅内异物是一种临床少见而治疗困难的疾病。从1998年2月至2008年2月.笔者应用CT、术前或术中X线导向的方法手术治疗颅内异物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道异物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01年9月~2010年12月间入住我科25例非外伤性肠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72%)经开腹手术取出异物。5例(20%)直肠异物在骶麻下经肛门取出。2例(8%)经保守治疗后异物自然排出体外。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现并发症。 结论 对于肠道异物要采用正确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肛门异物产生原因、不同类型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接诊的78例直肠肛门异物临床资料。结果按不同异物形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临床效果满意。结论直肠肛门异物治疗重点在于明确异物性质、形状,处置合理,并发症处理及时,应加大宣教,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4.
外伤致软组织内异物是临床常见的急症,我科自1997年12月~2003年12月共收治外伤致软组织内异物存留患者33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采用体表投影定位的异物钳取术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体表投影定位采用CT扫描检查。我院2012年收治795例,通过体内金属异物体表投影定位异物钳取术,共取出1 008个金属异物。结果:所有病人行CT检查定位后,异物全部被取出,取出率为100%,无并发症出现。治疗效果满意。体表投影定位异物钳取术具有切口小(0.4±0.1)cm、出血量少(1.1±0.5)mL、手术时间短(4.1±2.0)min、术后疼痛轻等优点。结论:异物体表投影定位是一项精确、有效的术前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组织内异物的定位检查及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2003年间治疗的外伤性异物156例临床资料。结果156例外伤性异物病例中有124例在伤后清创术中取出全部异物,27例在伤后6月-1年手术取出异物,有5例病例因散在多个异物,位置位于深部,异物未能全部取出。结论外伤性异物大部分病例治疗困难不大,也有一部分病例治疗上颇感棘手。多个深部、散在的异物有时还不能全数取出。工作中细致地询问病史,术前体检、异物定位检查中与放射科医师的密切配合、采用恰当的标记及定位方法是提高治疗成功机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电子胃镜及辅助器械将189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结果上消化道异物181例被成功取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能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缩短病程,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强力磁石在四肢磁性金属异物取出术中的治疗体会。方法2005年2月-2011年5月,在四肢磁性金属异物取出术中应用强力磁石治疗168例,其中住院患者72例,门诊患者96例。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取出异物,术后x片检查无磁性金属异物残留。住院患者72例均得到随访,门诊患者96例随访74例,随访时间1-3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四肢功能无障碍。结论在四肢磁性金属异物取出术中应用强力磁石,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效果满意,适合在基层社区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食管异物治疗经验,为食管异物的诊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年12月—2019年5月共149例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75例(50.3%)、男74例(49.7%),平均年龄57(2~85)岁。结果146例经胃镜确诊,3例未发现异物。127例经胃镜取出,19例经手术治疗。食管异物以食源性为主,西北地区常见异物为枣核。48 h内取出异物黏膜损伤发生率为47.54%,48 h后取出异物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异物合并穿孔取出成功率低(P=0.005),超细胃镜在难取的颈部异物和其它部位异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结论异物越尖锐,越易穿孔;异物越早取出并发症越少;异物的大小决定内镜下取出的难易程度;确诊及治疗首选软式内镜,尤其是超细胃镜,内镜无法取出的异物再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文献报道对大于5mm的非线性眼球内异物或大于8mm线性眼球内异物被称为眼内巨大异物伤,常伴有多种复杂的眼组织损伤,若处理不当可引起失明.甚至眼球萎缩。常规方法难以取出异物.即使取出异物,也会对视网膜造成严重的再损伤。经显微镜直视下取出异物,并同时处理并发症,使过去治疗效果差的病例有了治愈的可能。为了探索眼内巨大异物手术方法,提高临床疗效,现将2001年4月至2005年4月期间,本院应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眼球内巨大异物1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位居榜首的5种差错为手术不正确、药物治疗差错、手术室火灾、留置异物、手术感染。手术中异物遗留在病人体内一直是困扰病人和医院的问题,手术中异物遗留不仅影响手术效果,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危及生命,一般情况下必须再次手术将异物取出才能达到缓解的目的。手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确保手术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异物摘取7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伤性软组织内异物是门急诊创伤病人常见的急症,大部分病例治疗困难不大,也有一部分病例治疗上颇感棘手,异物定位不易,手术牦时费力。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1月间治疗外伤性异物7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不同异物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口腔颌面部异物取出的诊疗水平。方法对本院自2008年至2013年期间,收治的56例口腔颌面部异物患者,共计77枚异物,在诊疗过程中对异物的定位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结果成功治疗口腔颌面部异物56例。结论不同类型的口腔颌面部异物应采取不同的定位检查方法、选取不同的手术路径和治疗方案,对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的临床特点,总结食管异物的合理化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胸科医院收治的199例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及辅助检查结果将食管损伤程度分为无穿孔或局限性穿孔以及非局限性穿孔两类,第一类首选内镜治疗辅以保守观察,第二类首选手术治疗。总结分类治疗的效果。比较单纯内镜组与手术组在患者性别、年龄、就医时间以及异物类型与嵌顿部位上的差异。结果 176例患者在异物吞咽发生后48h内到该院就诊,超过48h就诊的23例;其中经食管镜或手术确认存在食管异物的共196例。异物中以鱼骨、家禽、家畜类骨为主(116例,59.1%),其次为义齿(31例,15.8%)。嵌顿部位位于食管第1狭窄处120例(61.2%),第2狭窄处63例(32.2%),第2狭窄处以下13例(6.6%)。食管无穿孔或仅为局限性穿孔的179例患者首选内镜治疗辅以保守观察,治疗成功175例(97.8%);内镜取异物失败或并发症转手术治疗3例,1例死于严重的纵隔感染。20例非局限性穿孔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组就医时间大于48h的占30.4%(7/23),且均为尖锐性异物,就医延迟和尖锐性异物比例均明显高于内镜组的9.1%(16/176)(χ~2=9.066,P=0.003;χ~2=4.799,P=0.028)。结论异物的嵌顿部位与食管异物的类型及患者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就医时间超过48h与尖锐型异物是需要手术介入的主要危险因素。辅以合理的麻醉方式,纤维食管镜能安全取出绝大多数食管异物。在食管异物的诊治中取出食管异物并非治疗的终点,遵循合理的诊疗流程判断并治愈异物吞咽所造成的损伤才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胸食管异物损伤诊断及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04年5月至2011年10月26例胸食管异物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1.2(18~70)岁。通过多层螺旋CT(MSCT)成像结合临床特征判断其病理类型,采用胃镜异物取出11例,全身麻醉下胃镜异物取出5例,行开胸手术8例,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2例。结果Ⅰ类损伤10例,Ⅱ类损伤5例,Ⅲ类损伤6例,Ⅳ类损伤5例。20例有异物,6例无异物;24例治愈,2例死亡,分别因血管置换术中出血及血管修补术后再出血死亡。结论依据MSCT成像结合临床特征及病史,明确胸食管异物损伤的诊断及病理类型,采取多学科合作的合理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胸食管异物损伤的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由于手的特殊功能,劳动和生活中接触物体的机会较多,容易受到木刺、花刺、鱼刺等的伤害,并遗留在手指中,造成手的疼痛而影响功能,给患者造成痛苦.这些异物在放射影像设备下不能显影,临床医生不能够确定异物的性质和部位,给治疗带来了困难.2003年12月-2007年5月,我们应用彩色超声检查诊断确定异物的性质、部位,并且在其导引下顺利取出异物16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食管异物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口服某些食物促使异物自然排出或紧急外科手术取出,但危险性高,病人痛苦大,并发症多。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和相应配套设备的普及,消化内镜介入治疗以其安全、快捷、经济、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等特点,成为上消化道异物首选的治疗方法。我院内镜室2003年3月~2009年3月,采用内镜处理55例食管异物,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消化道异物绝大多数是有意或无意吞人的,对本组80例有意吞人的消化道异物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黏膜切开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包裹性异物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5例消化道包裹性异物患者采用黏膜切开术,剥离后再行异物取出术,结果5例患者包裹性异物均一次取出成功,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提示采取内镜黏膜切开剥离后再取异物效果好,术后予绝对卧床休息、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大便通畅等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病例需外科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962年1月至2011年1月西安唐都医院胸外科收治并进行手术干预的43例食管异物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进行匹配,选取同期经保守治疗的43例食管异物病例作为对照。收集资料包括异物类型、异物存留时间、异物存留部位、是否伴有并发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来明确食管异物病例需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异物类型、异物存留时间、异物存留部位、是否伴有并发症是食管异物需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异物类型(锐性异物)是食管异物需手术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OR=29.228,95%CI:1.114~766.686)。结论锐性食管异物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可结合异物存留时间和存留部位及是否伴有并发症等因素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