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3h)患者随机分为2组:溶栓组40例用rt—PA0.9mg/kg,先于2min内静脉注射总量中的10%,再将余量于1h内静脉泵入;对照组35例不使用rt—PA。2组其他治疗均相同。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7d、30d、90d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治疗前、治疗后90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30d脑出血率、病死率。结果溶栓组溶栓后6h、24h、7d、30d、90dCSS为15.38,13.24,9.30,7.40,5.00分;90d总显效率为76%;90dBarthd指数评分为95~100分者占57%;脑出血率为10%;病死率为5%。对照组治疗后6h、24h、7d、30d、90dCSS为20.65,18.78,14.90,13.00,11,95分;90d总显效率为30%;90dBarthel指数评分为95~100分者占22%;无颅内出血;病死率为9%。溶栓组CS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rt—PA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溶栓通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发病24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78例分为溶栓通治疗组和常规用药对照组两组,治疗组常规药物加用溶栓通,对照组不应用此种药物,其他治疗两组相同。观察比较患者在治疗后9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发病90d日常活动指数(Barthel指数)。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30d内病死率并分析原因。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9.4%,对照组51.3%(P=0.016%),90d溶栓通治疗组基本完全恢复(Barthel 95~100)51.3%,对照组为20.5(P=0.05),严重致残者治疗组15.3%,对照组21.3%(P=0.02,30d病死率治疗组10.3%,对照组12.8%(P=1.000)。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加用溶栓通治疗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rt-PA动脉溶栓,实验组患者在进行rt-PA动脉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丹红注射液治疗,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分与Barthel评分比较,治疗后24 h、7 d、14 d两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两个治疗组相比较,NFDS评分在24 h及14 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评分在14 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60.00%,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质(FIB)、D-二聚体(D-Dimer)、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rt-PA动脉溶栓和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明显降低其发生出血性转化的风险,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尿激酶溶栓,同时给予常规治疗,疗程21 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疗程21 d。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等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30 d、90 d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减少,治疗组显效率(79%)明显高于对照组(40%)(P<0.05)。应用尿激酶超早期(6 h)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应用尿激酶治疗可明显改善病情,且溶栓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即使超过24 h再行溶栓治疗,仍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干预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方案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药干预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3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药干预静脉溶栓治疗组(17例)和单纯静脉溶栓对照组(16例)。分别在治疗后24 h、7 d、30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显效率在24 h、7 d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30 d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药干预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安全可行,此法在溶栓后30d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有必要进一步开展中医药与溶栓药早期联合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60例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93.3%、2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6.7%、70.0%、43.3%;观察组各项护理总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针灸(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需要进行溶栓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照指南使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NIH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组间差异明显(P 0.05);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统计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在NIHSS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早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在远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上优于单用阿替普酶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62例A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予rt-PA溶栓治疗;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治疗,中药连服3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21 d Barthel指数(BI)评分,并统计2组疗效及治疗后继发性脑出血率、死亡率、血管再闭塞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77.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14、21 d后2组NIHS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治疗14、21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2组BI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治疗组BI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继发性脑出血率、死亡率及血管再闭塞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I患者早期在rt-PA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能有效提高ACI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随访观察患者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改善情况,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4周的NIHSS以及治疗3个月的ADL评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率、死亡率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疾病,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科84例应用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84例患者NIHSS评分、BI指数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患者溶栓治疗的有效率为83.3%。治疗中仅出现牙龈出血2例,自行好转,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率低,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阿替普酶0.9 mg/kg,总剂量的10%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随后60 min内持续静脉滴注,24 h后经头颅CT证实患者有无出血。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7 d。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30、90 d进行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3、7、30、90 d的ESS平均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两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3、7、30、90 d后治疗组Barthel指数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时机介入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t-PA、PAI-1、D-D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均衡组间基线,纳入68例匹配患者,根据溶栓后不同针刺介入时机分成A、B、C、D组。A组(溶栓时即刻介入)17例,B组(溶栓后24小时内介入)17例,C组(溶栓72小时后介入)17例,D组(不进行针刺)17例,四组均接受静脉rt-PA溶栓和常规治疗,A、B、C三组在D组疗法基础上,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28。四组患者均设置治疗周期为28d,随访至90d。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残障程度改善情况,检测血清t-PA、PAI-1、D-D水平变化情况。结果:A组、B组、C组NIHSS、BI和mRS、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D组(P<0.05),其中A组、B组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针刺时机与患者发病30d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残障状态以及90d生活能力和残障状态独立相关(P<0.05)。结论:针刺介入时机是影响脑梗死肢体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残障程度的独立因素,溶栓后24小时内介入针刺疗效可能更佳,通督调神针刺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日常生活能力和降低残障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以及疗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两年以来收治的36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静脉溶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药干预治疗。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4小时、溶栓7周以及溶栓30天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疗效上在治疗后24小时以及7天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0天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药干预,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调控内质网稳态关键靶点JNK mRNA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t-PA组、rt-PA+化痰通络法联合组各40只。除假手术组在注射时以生理盐水0.3 mL代替栓子溶液外,其余各组按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制备。rt-PA组予5.67 mg/kgrt-PA溶栓治疗,化痰通络法联合rt-PA组在溶栓基础上予9 mL/kg中药浓煎剂灌胃治疗,2次/d。每组分别于6 h及1、3、7天4个时相各取10只大鼠采用RT-PCR检测方法,观察梗死部位脑组织JNK 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rt-PA组3、7天时JNK mRNA表达量均下降(P0.05),rt-PA+化痰通络组4个时相JNK mRNA表达量均下降(P0.05);与rt-PA组相比,rt-PA+化痰通络组在第1天时JNK mRNA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可通过降低内质网应激后细胞凋亡性信号途径中JNK mRNA表达水平减轻应激脑神经细胞不可逆性致死,达到防治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张鹏  高志强  李云涛  戴瑛 《中医药研究》2011,(10):1236-1237
目的探讨动脉内注射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成年实验犬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用介入技术建立犬急性脑梗死模型,两组于建模6 h后用微导管经颈内动脉分别注入巴曲酶5 BU及生理盐水10 mL,用药结束后30 min6、0 min及120 min分别行脑血管造影复查,检查血管再通情况。同时两组分别在溶栓前30 min及溶栓后120 min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的血管数分别为10支和1支,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0.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实验组PT、APTT、FI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溶栓前后PT、APTT、FI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4 h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动脉内注射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静滴1次;对照组40例使用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静滴1次。两组共治疗14d后判定疗效,观测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热凉血化瘀方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黄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热凉血化瘀方。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5 d、1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并比较2组的住院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的基线资料、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治疗后5 d、10 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治疗后10 d的Barthel指数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清热凉血化瘀方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明显加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发病48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6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针灸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针灸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恢复有确切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30 d后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经依达拉奉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疗效和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上,都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7d的侧枝循环代偿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它能有效改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提高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