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CT影像特点。方法12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分别行螺旋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2例癌灶中,平扫8例等密度、3例低密度、1例稍高密度,其中2例伴斑点样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6例癌灶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6例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肾盂期癌灶增强程度下降,肾盂期癌灶境界显示清晰。结论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快进快退”现象,可为确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癌螺旋CT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病例资料,手术前均经螺旋CT平扫及皮质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部分加肾盂期扫描,观察总结小肾癌螺旋CT多期扫描的影像征象并分析其病理基础。结果:CT平扫中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6例,稍高密度3例,混杂密度12例。增强扫描皮质期18例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3例轻度强化。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有10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肾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形态学特点大部分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皮质期一过性不均匀显著强化,皮质后期及实质期强化迅速减低,多期扫描具有“快进快退”型强化特点。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能够明显提高肾癌的检出能力及定性诊断率。对术前准确分期,指导手术方案及估计肿瘤预后等各方面都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肾癌常见病理亚型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常见病理亚型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扫描的影像资料,观察并比较各种亚型CT动态强化方式及表现特征。结果:平扫CT,160例透明细胞癌中密度不均141例,24例乳头状癌中密度不均17例,而8例嫌色细胞癌中6例密度均匀。多期增强检查,透明细胞癌(153/160)增强皮髓质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快速下降,排泄期持续下降,表现为"快进快出"型;而乳头状癌(23/24)和嫌色细胞癌(6/8)皮髓质期均呈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和排泄期呈持续强化,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型。经统计学分析,三种亚型肾癌间的平扫及排泄期CT值无统计学差异;而皮髓质期及实质期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间的CT值有统计学差异,但乳头状癌与嫌色细胞癌间CT值在皮髓质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透明细胞癌与其它亚型肾癌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但乳头状癌与嫌色细胞癌的鉴别常常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B超、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均为B超体检时发现,无明显临床症状,分别行螺旋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结果9例行B超检查,呈低回声表现6例,中等回声2例,混合回声表现I例,回声团块均为类圆形,边缘较清晰,均高度怀疑肾癌;9例癌灶中,CT平扫5例等密度、3例低密度、1例稍高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5例癌灶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4例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肾盂期癌灶增强程度下降,肾盂期癌灶境界显示清晰。结论超声、CT是目前诊断小肾癌的主要手段,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快进快退”现象,可为确定性诊断提供依据,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与分型。方法:回顾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肾细胞癌病例,术前均经螺旋CT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增强扫描及肾盂期扫描,观察总结肾癌螺旋CT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并分析其与病理基础和类型的关系。结果:CT平扫中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19例,稍高密度9例,混杂密度30例;增强扫描皮质期54例明显强化和中度强化,3例为均匀强化,51例为不均匀强化,4例为轻度强化,17例肿瘤边缘有毛刺征象。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增强迅速减退,肾盂期扫描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有20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肾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能更好地显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肾癌的诊断准确率和分期能力,为制定手术方案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MDCT)肾脏多期增强扫描中肾皮质期与肾实质期在肾细胞癌术前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DCT肾细胞癌全肾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和集合系统期四期图像。47例患者,45例单侧单发病灶,2例双侧单发病灶,总计49个病灶。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相互独立的分析全部影像资料。第3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对3个独立组(①平扫与皮质期;②平扫与实质期;③平扫、皮质期与实质期)的图像分别进行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评价3个独立组图像影像特征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1)平扫:肿块位于肾实质内或突出肾轮廓,形态边缘规则,轮廓清楚者16例;边缘不规则,有棘状突起与分叶征者31例。(2)增强:肾皮质期有38例呈明显或中等强化,肿块内有散在大小不一低密度影;9例皮质期强化不明显,与平扫密度大致相仿。(3)ROC曲线分析结果,3个独立组图像诊断肾细胞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0%、84%、100%,特异性恒定为87%。结论肾细胞癌MDCT多期增强扫描中,肾皮质期在术前影像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14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 CT 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并以55例肾透明细胞癌图像作为对照,比较两者在肿瘤性质,平扫CT值及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相对强化CT 值,以及肿瘤强化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肾嫌色细胞癌以实性为主12例(85.7%),透明细胞癌以囊实性为主32例(5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嫌色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相对强化 CT 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嫌色细胞癌相对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8/14),而肾透明细胞癌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强化(49/55),两者强化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大部分为均匀实性肿块,少有囊变,且呈中等度均匀强化,大部分与肾透明细胞癌容易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 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分别行螺旋田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 9例小肾癌平扫8例病灶密度等于或略低肾实质,1例略高于肾实质。增强扫描皮质期8例明显强化,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或略高于肾皮质,边界清晰。其内可见斑点状或裂隙状不强化或轻微强化的低密度影;1例呈轻度强化。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均明显减退。肾盂期病灶强化值进一步减低。结论 小肾癌的螺旋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快进快退现象,可为确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肾细胞癌均行平扫+增强,结果:肾细胞癌CT表现为肾实质内不规则边界欠清的低密度软组织块影,动态增强后可呈一过性强化,应用动态薄层增强扫描法准确检出小肾癌(最大径<3cm)10例,该法为目前检查小肾癌的最佳影像方法,增强前后CT扫描对肾细胞癌的定位,定性分析及术前分期均具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宋燕 《中国医疗前沿》2013,(8):97-97,111
目的分析小肾癌16层螺旋cT平扫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研究其cT表现和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8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动脉期、静脉期、髓质期和肾盂期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15例为等或低密度,3例为高密度,2例有斑点状钙化。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动脉期(皮质期)扫描12例癌灶明显强化,等于或稍高于肾皮质;3例癌灶轻中度强化,稍低于肾皮质;3例癌灶呈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全部癌灶动脉期cT值较平扫增加80-110Hu。静脉期(皮髓质分界期)扫描全部癌灶强化稍低于肾皮质。髓质期及肾盂期全部癌灶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病理检查:13例为透明细胞癌,3例为颗粒细胞癌,2例为混合型。结论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肾癌亚型诊断价值,提高对肾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其中透明细胞癌11例,乳头状癌4例,嫌色细胞癌7例)进行动态增强CT扫描。对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对肿瘤直径大小、强化程度与方式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乳头状癌的平扫期CT值与透明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透明细胞癌的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CT值均明显高于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P<0.01)。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在平扫期、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的肾癌亚型强化程度具有一定特征性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在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表现。结果CT平扫中8例病灶呈稍低密度,5例为等密度,1例为稍高密度,1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为14例,中度强化1例。强化为均匀或不均匀。肾实质期扫描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的扫描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皮质期扫描应作为小肾癌CT常规扫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的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 CT诊断肾癌分期总准确率为89.58%(43/48);动脉期扫描CT值明显高于平扫及实质期,平扫、实质期扫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显示43例病灶突出肾轮廓外,5例局限于肾轮廓内。平扫密度较为复杂,2例出血表现为高密度影,5例伴随囊变、出血,4例钙化。动脉期均有不同程度中度强化和明显强化,40例动脉期增强后可见清晰边界,28例可见假包膜,17例可见"短刺"征;肾实质期扫描,强化程度明显减弱,静脉期强化程度进步一减弱。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肾癌及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朱东兴  郭盛仁 《中外医疗》2011,30(15):13-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小肾癌的螺旋CT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 CT平扫中8例为等密度,14例为略低密度,1例为囊实性混杂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18例强化程度高于或相当于正常肾皮质,3例强化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1例强化程度等于肾髓质,1例囊实性病例囊壁明显强化。肾实质期扫描23例均显示肿瘤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扫描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是可靠有价值的诊断方法,特别是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出"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2015年8月经病理证实115例肾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观察CT图像表现,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分期、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肾癌Ⅰ期50例,Ⅱ期35例,Ⅲ期20例,10~(-3)期10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诊断总符合率80.0%。不同亚型肾癌患者CT平扫期、动脉期、实质期、排泄期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动脉期、实质期、排泄期CT值分别显著高于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P0.05)。乳头状癌平扫期CT值为(42.9±8.6)HU,显著高于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的(36.6±6.0)HU、(35.7±5.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类圆形病灶84个;强化模式:透明细胞癌以不均匀强化为主,嫌色细胞癌以均匀强化为主。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因其密度、强化等特点对肾癌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肾癌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结果7例小肾癌平扫呈低密度,3例呈等密度,1例呈等低混杂密度,并有钙化;10例小肾癌增强皮质期明显强化,1例呈轻中度强化;10例实质期、肾盂期强化程度明显减退,1例实质期仍明显强化。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的CT、MRI表现差别。方法选择2001年2月~2010年12月我院收入的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患者共98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7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3例,对两组患者行CT、MRI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差别。结果两组患者各扫描期CT值对比显示,乳头状肾细胞癌组平扫CT显著高于肾透明细胞癌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癌组皮髓期、实质期以及排泄期CT值显著高于乳头状肾细胞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增强相对强度对比中显示,肾透明细胞癌组皮髓期、实质期以及排泄期增强相对强度对比与乳头状肾细胞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乳头状肾细胞癌MRI检查显示T1WI上病灶呈现低~中等信号,T2WI呈现等、低信号,MRI动态增强时肿瘤强化特征与CT增强相似。其中11例呈现均匀强化、5例呈现欠均匀强化、7例呈现不均匀强化。肾透明细胞癌中T1WI上病灶低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多以边缘强化为主,全瘤均呈不均匀的强化。其中24例皮质期明显强化,轻中度强化46例。结论CT及MRI对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肿瘤的增强程度是鉴别两者之间最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4例,行螺旋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分析其表现。结果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9例,稍低密度4例,稍高密度1例,2例为囊实性肿块,其中1例伴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11例呈明显强化,3例呈轻中度强化。肾实质期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小肾癌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小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脏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的超声与CT影像特点,提高其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RCC的超声及CT表现,常规超声检查及CT平扫及增强检查20例,超声造影检查15例。结果常规超声:肿块以低回声(15/20,75%)为主,病灶内回声以均匀多见(16/20,80%)。超声造影:肿块均匀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6例,皮质期同步强化10例,缓慢强化5例。达峰值时肿块呈低增强11例,等增强4例。CT检查:平扫显示病灶等密度16例,稍高或稍低密度各2例,80%(16/20)密度均匀,20%(4/20)密度不均匀,肿块中央点片状钙化7例。CT增强扫描CRCC多表现为皮质期、实质期呈轻到中度强化,皮质期强化达峰值11例,实质期达峰值9例,病灶中央显示瘢痕3例。结论 CRCC的超声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依据肿瘤均质、轻到中度强化的特点,大多数患者术前能得到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8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和32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和肾癌的MSCT征象,比较两组患者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皮质期、实质期、肾盂期的MSCT值。结果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组患者平扫、皮质期的MSCT值显著高于肾癌组患者,实质期和肾盂期的MSCT值显著低于肾癌组;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中9例强化均匀,9例强化不均匀,有3例患者在皮质期可见中央星状纤维瘢痕,2例在肾盂期可见星状纤维瘢痕,呈星状高密度;32例肾癌患者中密度均匀患者24例,2例伴有出血,16例可见包膜,7例可见钙化。28例患者增强扫描是强化不均匀,有6例患者在皮质期可见中央星状纤维瘢痕,3例在肾盂期可见低密度星状纤维瘢痕,呈轮辐状强化。结论 MSCT检查可清楚显示肾脏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在鉴别诊断肾癌与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