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反应情况。方法应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50例AOSC患者胆汁样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0%,主要菌种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等。致病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好,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四环素敏感性较好,结论本组AOSC患者胆汁病原菌主要由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构成,病原菌最敏感的药物为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2.
孙杰  邓漾  吴庆宇 《世界感染杂志》2009,9(2):97-99,103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外科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2006年75至2008年9月间收治的共128例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细菌培养检出的133株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结果胆汁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92.97%(119例)。133株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6株(72.18%),革兰阳性菌32株(24.06%),真菌4株(3.01%)。培养阳性的主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30.08%),肠球菌(20.30%),肺炎克雷伯菌(17.29%)和铜绿假单胞菌(8.27%)。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敏感率为100%,其次是丁胺卡那霉素95.10%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5.16%;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1.41%,丁胺卡那霉素89.84%。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丁胺卡那霉素可作为治疗胆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老年(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菌群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正确 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302例胆道感染老年患者的胆汁,并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2例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标本培养阳性185例,阳性率为61.3%,共分离出病原菌19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6株占76.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55株占37.7%;革兰阳性菌46株占11.0%, 以肠球菌为主;引起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阴沟肠杆菌.药敏试验 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接近100.0%;其次为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耐药率7.5%、8.9%;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高度耐药.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替加 环素、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耐药严重.结论 老年患者胆道感染细菌仍以 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敏感;肠球菌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鹑鸡肠球菌(D群).  相似文献   

4.
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辉  杨连招  莫新少  阳诺 《广西医学》2013,(9):1145-1148
目的了解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100例胆石症并胆道感染患者,术中取胆汁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分析病原菌感染与患者临床特征(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地域、相关病史等)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68例,共检出71株细菌,其中G-菌60株占84.5%(大肠埃希菌39株、肺炎克雷伯杆菌9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阴沟杆菌3株、其他菌5株),G+菌11株占15.5%(肠球菌10株、葡萄球菌1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94.9%(37株)和100%(9株),11株G+菌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均敏感(100%)。胆汁细菌培养阳性与有食用鱼生史、肝炎病史、胆道手术病史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有无蛔虫感染史无关(P>0.05)。结论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以G-菌感染为主,最常见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病原菌感染与食用鱼生史、肝炎病史、胆道手术病史有一定关系,临床用药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了解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的53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 胆汁培养阳性率为67.65%(46/68),共分离出细菌5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8株(71.70%),革兰氏阳性菌15株(28.30%).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4.53%)、肠球菌(22.64%)、克雷伯菌属(16.98%)、肠杆菌属(13.21%).药敏分析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定及阿米卡星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率较高,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头孢哌酮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敏感率较高.结论 胆道感染病原菌仍然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有针对性地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院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状况。方法 采用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ATB)对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我院院内感染前六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杆菌35株(23.3%)、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14.0%)、肺炎克雷伯菌21株(14.0%)、铜绿假单胞菌20株(13.3%)、粪肠球菌10株(6.7%)、阴沟肠杆菌8株(5.3%),以上细菌占总检出率的76.7%,其余各类细菌占23.3%。革兰氏阳性球菌敏感药物依次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磺胺甲基异哮唑。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药物依次为泰能、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产ESBLs菌株发生率12.7%,为大肠杆菌13株(68.8%)、肺炎克雷伯菌6株(31.2%),均对泰能敏感。结论 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菌正成为感染谱中的主要病原菌,万古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敏感;泰能、头孢吡肟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仍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中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其痰液培养阳性的病原菌菌株的分布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阳性菌株355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菌株5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菌株242株,真菌菌株62株.革兰氏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敏感率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敏感率低,均<1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敏感性高,敏感率>60%.鲍曼不动杆菌存在多重耐药,它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较为敏感,但敏感率均<50%.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要高度重视.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防止抗生素滥用,降低耐药新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龙小平  李玉梅 《海南医学》2014,(8):1221-1223
目的了解本院近年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分离出的l125株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常见的致病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为52.80%,其后依次为肠球菌属(13.07%)、克雷伯菌属(7.02%)、铜绿假单胞菌(4.6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45.1%和34.5%。分离的病原菌中排列前四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有较高敏感性。排列前四位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为100%。结论大肠埃希菌仍为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病原菌菌谱分布广,敏感的药物较少,多重耐药严重。临床应该高度重视标本的送检及根据药敏报告合理使用抗生素,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主要致病菌的分布及其抗生素敏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09年5月间收治的127例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的134株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及抗生素敏感情况。结果:胆汁总阳性率为93.70%(119例)。133株胆汁培养阳性致病菌中革兰氏阴性菌96株(占72.18%),革兰氏阳性菌32株(占24.06%),真菌4株(占3.01%)。培养阳性的主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氏菌(30.08%),肠球菌(20.30%),肺炎克雷白菌(17.29%),和铜绿假单胞菌(8.27%)。革兰氏阳性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敏感率为100%,其次是丁胺卡那霉素95.10%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5.16%;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1.41%,丁胺卡那霉素89.84%。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丁胺卡那霉素可作为治疗胆道感染的首选用药。如果,革兰氏阳性菌,如肠球菌或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致病菌,应根据胆汁培养结果选用窄谱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非手术条件下了解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主要致病菌情况,分析胆管结石患者胆汁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以便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对98例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ERCP术中用导管抽吸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胆汁培养阳性95例(96.94%),培养出105株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73株(69.53%),大肠埃希菌27株(25.72%),弗老地枸橼酸杆菌8株(7.62%),肺炎克雷伯菌6株(5.72%),阴沟杆菌10株(9.52%);革兰氏阳性球菌31株(29.52%),其中肠球菌23株(21.90%);真菌属1株(0.95%).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G-菌对美洛培南敏感率(91.2%)亚胺培南敏感率(90.3%)最高,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78.9%)、阿米卡(72.8%).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类等抗生素中度敏感(50.0%左右).G+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100%,其次对磷霉素90.8%氯霉素90.1%利福平79.7%庆大霉素70.1%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克林霉素等抗生素敏感率稍差(<60.0%).结论:埃希菌属,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为胆道主要致病菌.治疗胆道感染首选对大肠杆菌敏感率高的广谱抗生素.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可用于胆道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或阿米卡星+甲硝唑或替硝唑,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可作为临床二线用药治疗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如合并肠球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可应用万古霉素、磷霉素等.  相似文献   

11.
王雪梅 《河北医学》2013,19(7):1038-1041
擅蔓:目的:探讨315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对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315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痰标本采集、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0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7株(36.63%),革兰阴性杆菌60株(59.41%),真菌4株(3.96%)。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中共分离出12株超广谱13一内酞胺酶(ESBI.s)阳性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6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5株,流感嗜血杆菌ESBI。s阳性l株。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较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舒巴坦类、左氟沙星较敏感。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最敏感。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病原菌检测与药物敏感试验,针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复杂性及耐药状况,合理选用抗生素,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血培养中的革兰阴性(G-)杆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的Bact/ALERT 3D 60血培养仪和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分离到的G-杆菌中,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铜绿假单胞菌等,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亚胺培南(IPM)、阿米卡星(AN)、美洛配能(MEM)的耐药率均〈10%;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对阿米卡星(AN)、美洛配能(MEM)、亚胺培南(IPM)的耐药率分别为10.5%、7.9%、5.3%: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GM)、多粘菌素(CL)的耐药率分别为5.0%、0.0%。三种常见分离菌对其余抗生素耐药率都相对较高,有的甚至已经100%耐药。结论本院血培养中分离出的常见三种G-杆菌中耐药率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必须严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段群欢 《海南医学》2012,23(16):124-126
目的探讨胆道感染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464例胆道手术患者于手术中抽取胆汁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其实验结果。结果 464例患者中,胆汁培养阳性114例,共培养出细菌12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91株(74.0%),革兰氏阳性菌32株(26.0%),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敏感性较好,万古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性较好。结论胆汁培养阳性率与胆道疾病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的联系。治疗胆道感染首选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低的广谱抗菌药物,必要时可加用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胆系感染相关的因素、胆汁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分析,为胆系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06例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胆系感染的临床资料,其中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65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41例,ERCP通过术中插管进入胆道获取胆汁,PTCD术中通过7F或8F穿刺引流管进入胆道外引流获取胆汁,通过胆汁细菌培养和血培养以及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细菌谱与梗阻的部位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106例胆汁中有52例胆汁培养阳性,胆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33.0%)、肺炎克雷伯杆菌(9.61%)、阴沟肠杆菌(9.61%)、绿色链球菌(5.77%)、表皮葡萄球菌(5.77%)、血链球菌Ⅰ型(5.77%)、屎肠球菌(3.85%)、溶血性链球菌(3.85%)、恶臭假单胞菌(3.85%).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和亚胺培南100%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70.6%,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40.0%.高龄、低位胆道梗阻及合并胆道感染症状这些因素能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是胆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胆系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高龄、C反应蛋白升高低位胆道梗阻、病程中有胆道感染症状的病人在胆汁培养中更容易检出细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性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对抗生素敏感性,为临床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2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有胆道感染的胆汁标本进行检验.分离、培养并鉴定其病原菌,使用K—B纸片法检测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性细菌有真菌77株(18.08%)、革兰阳性菌57株(13.38%)、革兰阴性菌292株(68.54%)。其中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64株(21.91%),大肠埃希菌96株(32.88%),白色念珠菌58株(19.86%),肺炎克雷伯菌45株(15.41%),屎肠球菌29株(9.93%)等。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结论胆道感染患者大多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其中真菌的检出率较高、多重耐药株所占比例较高,并且有上升的趋势,因此临床中应根据药敏实验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常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菌群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VAP防治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回顾分析5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谱,耐药性及其临床特征。结果:VAP平均发病时间为机械通气后6.3 d,总病死率为44.4%,共分离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0株(占78.4%),革兰阳性菌18株(占17.6%),真菌4株(占3.9%)。革兰阴性菌中占前3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有100%的敏感性。结论: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常为多重耐药的致病菌,为避免耐药率的升高,临床需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儿童细菌性肺炎感染病原体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现象。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湖南省湘潭县人民医院327例临床确诊为细菌性肺炎的儿童病例痰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总结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327例细菌性肺炎主要菌种分布:p杆菌感染198例,占60.6%,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7.4%)、铜绿假单胞菌(15.0%)、鲍曼不动杆菌(9.8%)、大肠埃希菌(8.0%)比较常见;G+球菌感染129例,占39.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6%)、肺炎链球菌(9.8%)比较常见;在本地区亚胺培南对主要G-杆菌比较敏感;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对主要G+球菌比较敏感,其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结论临床应以药敏实验指导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耐药菌群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构成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本院住院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送检腹水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结果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38株(70.4%),革兰氏阳性菌16株(29.6%).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及肠球菌属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的抗菌活性较好,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敏感,对其他常用药物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最常见.临床应根据腹水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鲁西南地区胆管结石合并胆系感染患者胆汁细菌学及耐药性变化,为本地区胆管结石并胆系感染患者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12~2010.12入住我院的200例胆管结石并胆系感染患者术中抽取胆汁,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200例患者胆汁标本中共分离细菌134株,阳性分离率为67%,仍以G-杆菌为主,前两位为大肠埃希菌(35.8%)、肺炎克雷伯菌(11.2%)。而G+球菌的肠球菌属主要为粪肠球菌(14.9%)和屎肠球菌(8.9%)。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未出现耐药株,对其余9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肠球菌属对大多数常见抗生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替考拉宁未出现耐药株。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也较高,达34.1%。结论鲁西南地区胆管结石并胆系感染患者胆汁培养细菌的菌种明显增加,菌群已经发生变迁,而且对临床应用广泛的抗生素耐药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胆道细菌培养与药敏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8月间230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LC)患者胆汁标本进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DST)和分析。结果:230例中160例胆汁标本培养阳性,共分离菌株18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5.6%,革兰阳性球菌占28.9%,革兰阳性杆菌占5.6%;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64.4%,革兰阳性球菌以粪肠球菌为主,占42.3%;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敏感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一、二代头孢类、妥布霉素等呈一定的耐药性。结论:急性胆囊炎LC术中应重视胆道细菌培养与药敏,并据药敏感结果等选择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