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既治外痰,又治内痰中医将痰分为外痰与内痰。外痰又称狭义之痰,视之可见,闻之可知,一般指肺与呼吸道的分泌物,或咳唾、呕恶而出,容易被觉察和理解。内痰多称为广义之痰,是由气机郁滞或阳气衰微,津液不归正化,体液停聚或蕴结而发的病理产物,它变幻百出,不易为人所觉察,如中风痰  相似文献   

2.
对腻苔与痰证内在联系进行探讨。认为“痰”是一个特殊专有名词,既实际又抽象,其实质均是津液代谢失常,水液停聚的浓稠部分。留于体内,可引起多种表现复杂的疾病,千奇百怪。腻苔与痰证关系密切,是痰湿存在的客观反映,对诊断痰证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痰饮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作为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痰饮有广义、狭义之分,历代医家对痰与饮有分论者。饮之生成,因外受之邪,内伤水饮,致脾胃运化失常,水饮停聚而成。痰之形成,因六淫侵袭者,或因其化热,煎熬津液致痰;或因其化痰,津液凝聚为痰。因内伤而致者,诸如饮食过伤,劳倦至极,  相似文献   

4.
痰湿证是指因脾虚失运,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内停所致湿浊内停,日久成痰,痰浊阻肺证,出现以咳嗽痰多,色白,胸部痞闷为主症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质稀,或吐涎沫,或痰鸣喘促,或呕恶纳呆,肢体困重,眩晕心悸,面色萎黄或虚浮,舌淡胖,苔滑腻,脉滑或缓.  相似文献   

5.
小便黄赤非热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便黄赤虽然多见于热证,但并非热证所独有。临床上肺气虚弱,宣降失调;脾气不足,气不化液;寒湿困脾,气滞不行;肾阳虚衰,失于温运;气血大亏,津液枯燥;痰浊内停,闭阻气机,均可见到小便黄赤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痰饮水湿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广泛的病理因素,是导致各种病证的罪魁祸首. 如果人体感受六淫外邪,或为饮食七情所伤,影响肺脾肾的气化功能,水液代谢遭到破坏,则水液或停或聚,为痰为饮,为水为湿.可见,四者均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津液不归正化而成.一般地说,津停则为水,弥漫则为湿,寒凝则为饮,热煎则为痰,叶天士说:“津液凝滞,不能输布……,水之清者悉变为浊,水积阴则为饮,饮凝阳则为痰”.可见,四者同出一源,其治疗亦均从肺脾肾三脏人手.  相似文献   

7.
痰、饮、瘀同源及临床应用庄泽澄(中医诊断教研室250014)关键词痰;饮;瘀;同源论;临床应用痰、饮同源,现代中医教材已有所论述:痰饮为津液输布失常而停聚所致,其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至于痰、饮和瘀血同源,古代医籍无此记载,现代医家亦鲜有论述。笔者在...  相似文献   

8.
津液是人体正常体液的总称.津液代谢即津液生成、布散以及废浊之物排泄的全过程.传统理论论述津液代谢与脏腑关系时多涉及肺脾.肾、膀胱、大肠、小肠、三焦,少论及心.我们认为:心具有协调津液代谢过程中各脏腑密切协同的作用;在津液生成过程中,心主血合脉,在液为汗,津血同源,汗血同源,心与小肠表里,心直接参与、主导汗液生成,津血互生互化;在津液运行上,心行血亦能行津;在泄浊中,心在液为汗,肺主腠理开合,在尿液的排泄中,心行君主之令,肾司开合.心还直接关系水湿痰饮瘀血的生成、兼挟,心不行血可致津停化水、成饮、成痰,津停血瘀,血瘀津停,终致痰瘀互结.津液代谢失调的治疗应该考虑到心.  相似文献   

9.
哮病的发生,多因六淫侵袭,或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宿痰内伏所致。脾失健运,土病金衰;脾虚及肾,二天不足;生化乏源,脏腑受累,则津液停积,聚湿成痰。由于脏腑相关,脾虚为要,故治疗当扶正固本,尤重后天,健脾祛湿,以绝生痰之源。  相似文献   

10.
聂有智 《中国医刊》2013,48(3):18-1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病机在于先天禀赋不足,素体气血亏虚,加上脾虚痰郁;或七情所伤,造成气机郁滞,津液不行,凝聚成痰,气滞日久,瘀血内生;或气郁化火,炼液成痰,痰阻血行而成瘿;或因工作繁忙,精神紧张,劳累过度,气阴耗损,气虚则血行无力,停而为瘀;阴虚则虚火内生,灼津为痰而生癖,终成痰阻、血瘀结于颈前而成此病.  相似文献   

11.
痰和瘀血都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气机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和瘀血虽不属同一物质,但均为阴精的病理产物,同由津液化生.痰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而瘀血是血液停滞和运行迟缓所导致,津液和血液的生成都来源于水谷精气,故有"津血同源、痰瘀同源"之说.  相似文献   

12.
<正>失眠(二)六、痰热扰心证:痰是病理产物,与热邪互结即成痰热。又因热邪能郁而化火,故痰热积久可成痰火,因此本证也称为"痰化扰心"。痰由津液运行受阻,积聚而成,多与脾不健运有关;而火热之邪煎炼津液也能生痰,并且可直接形成痰热或痰火,故而有"痰为有形之火,火为无形之痰"之说。火热之邪可因感受外界寒邪入里化热所形成;可因嗜食辛辣肥甘所酿生;也可因情志不调,气郁过久所化生。就失眠的症状而言,辨证为痰热扰心者,主要因肝胆  相似文献   

13.
小便黄赤非热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便黄赤虽然多见于热证,但并非热证所独有。临床上肺气虚弱,宣降失调;脾气不足,气不化液;寒湿困脾,气滞不行;肾阳虚衰,失于温运;气血大亏,津液枯燥;痰浊内停,闭阻气机,均可见到小便黄赤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痰乃津液凝聚而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痰是指存在于体内一切有形和无形之痰,狭义的痰是指排出体外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痰。古人日:“五脏皆可生痰,痰生百病。”痰证临床表现殊多,笔者根据肝主疏泄,可调节肺、脾、肾、三焦等脏腑的气机升降,使津液代谢正常的理论,对部分痰证从肝论治,归纳三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痰是体内水、精、津液代谢异常停聚而成的病理产物,肝为生痰之源,其机理主要是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脾失转输,肺失敷布,导致水液疏化无权,凝而为痰,临证治疗结合理气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痰是人体脏腑气血失和,水湿津液代谢异常、停聚而成的病理产物,同时又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引起更广泛的病理变化.目前关于痰证的现代研究多扎根于临床,研究了痰证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循环特点;同时观察了痰证的症状体征特点;痰证病人免疫功能特点;痰证与人体衰老的关系;常用祛痰药对人体的影响等.并且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将有关痰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各方面工作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痰是一种病理产物,因痰继发的病证很多,颇为复杂,见症多端,故有"因病生痰,因病致痰,百病多因痰作祟,怪病多痰"等说法.诚如<古今医鉴·痰饮>所说:"痰乃津液所化,或因风寒湿热之感,或七情饮食所伤,以致气逆液浊,变为痰饮.  相似文献   

18.
<正>痰热郁肺是指内在原因为饮食不节制,喜食生冷、肥腻的食物,或者喜饮酒而伤害中气,脾失健运,水谷不得化为精微输布全身,津液停积,湿气聚集生痰,痰瘀互结,日久化热,或者外感风热而导致邪气蕴肺,蒸液形成痰液,痰热阻滞,从而导致痰热郁肺,而肺失宣降所表现出来的咳嗽、气喘、气粗、胸胁胀满,伴有身体发热、舌质发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等类病证。此病证常见于肺胀、咳嗽、气喘。痰热郁肺肺胀患者多为老年人,脾肾亏虚,阴津不足,无力排便,并且长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认为 ,痰瘀同源 ,痰之粘滞 ,必然影响气血运行 ,由痰生瘀或夹瘀而病 ,瘀血内阻 ,影响津液的正常输布 ,久则津液停聚而变生痰浊。笔者以祛瘀化痰之法治疗以下几种病症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糖尿病刘某 ,男 ,6 0岁 ,2 0 0 2年 11月 10日就诊 ,患糖尿病 6年 ,口干 ,乏力。半月前口干乏力加重 ,口干不欲饮 ,头晕 ,脘闷 ,腹胀 ,纳呆 ,手足麻木 ,咳逆多痰。诊见 :面色晦暗 ,形体消瘦 ,神疲懒言 ,舌质淡 ,有瘀斑 ,苔薄白 ,脉细涩。查空腹血糖2 0 5mmol L ,尿糖 ( )。辨为久病入络 ,痰瘀阻遏。治宜祛瘀化痰之法。处方 :半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过食肥甘厚腻,应酬太多以及暴饮暴食,常损伤脾胃而生痰,脾为生痰之源。加之现代人压力大、负担重,生活节奏快,如果不能适时调整心态而致七情过极,则会使经络受阻,内生痰邪,变生诸证。所以灵活运用化痰方法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痰在中医学里的含义,既指排出体外的有形之痰,又指表现为痰的特异症状,痰之为病,无处不到:或阻于肺,或停于胃,或蒙于心窍,或郁于肝,或动于肾,或流窜经络,变生诸证。下面以我在工作以及进修学习期间遇到的几个典型病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