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现代研究论“痰瘀同源”痰浊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瘀血则是气血失调,血行不畅或血离经脉所酿成,由于津血同源,津血输布运行均赖气的推动,故而痰瘀同源。痰浊、血瘀各自有相应病证,同时痰瘀可互化并见,如气滞致血瘀,脉道阻塞,津血运行不畅,即是瘀血生痰;同样...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的发生以痰浊血瘀证居多,气血津液运行障碍乃为痰瘀形成的基础,脏腑功能失调则是痰瘀生成的根本.痰浊、瘀血同为水谷精微所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夹滞,受脏腑功能的调控,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二者相互为病.治疗上应注重痰瘀同治,应注重气、血、津液及肺、脾、肾等脏腑功能的平衡与调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临床常用导师经验方通脉降浊汤.  相似文献   

3.
痰饮水湿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广泛的病理因素,是导致各种病证的罪魁祸首. 如果人体感受六淫外邪,或为饮食七情所伤,影响肺脾肾的气化功能,水液代谢遭到破坏,则水液或停或聚,为痰为饮,为水为湿.可见,四者均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津液不归正化而成.一般地说,津停则为水,弥漫则为湿,寒凝则为饮,热煎则为痰,叶天士说:“津液凝滞,不能输布……,水之清者悉变为浊,水积阴则为饮,饮凝阳则为痰”.可见,四者同出一源,其治疗亦均从肺脾肾三脏人手.  相似文献   

4.
论痰饮与瘀血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痰饮的形成涉及了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其中肺不宣发肃降、脾不运化水湿、三焦决渎失职可引起水液输布障碍,而水液输布障碍的关键在于脾和肺。脾不运化水湿,聚而为饮,肺不宜发肃降,停而为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之气化失职,膀胱藏津失常则水液不能排泄,停聚于内而为饮,因肾主水液排泄,决定着胃能否受纳水液故“肾者,胃之关也。”但无论涉及何脏腑,痰饮形成的结在于水液的停蓄。  相似文献   

5.
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有多个脏腑参与活动,其中肺、脾、肾三脏在津液的代谢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基本上概括了肺、脾、肾三脏在津液代谢中的作用。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被胃、小肠、大肠吸收后输送到脾,脾将其化为津液并直接向四周布散至全身,这一阶段如果脾失健运,水液停聚会形成水湿发为水肿,《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肺接受从脾转输的津液,通过宣发肃降布散于全身及肃降到肾,这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中医回医文献、临床研究等方面,对痰浊的形成及其病因病机、论治体系进行梳理。认为五脏失和与气血津液失常为痰浊基本机制,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肺为储痰之器;肝郁气结、心之血脉瘀滞则津停凝结为痰浊;五脏皆生痰浊,其致病多属本虚标实。其次,中风多因体虚,与痰浊密切相关。回医痰浊理论与中风:四性、四液禀性衰败为痰浊病理根源;脑主脏腑,脑经主司全身脏腑经络,痰浊交阻脑经,脑元失养失用而发中风,化痰浊与通利脑经防治脑中风。为完善回医对中风的理论认知,丰富回医药治疗中风的手段与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血汗同源”的学术观点源于《内经》。《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灵枢,决气篇》亦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说明汗是由津液所化生,而津液又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在临床实践中,常可见到津伤及血和血损及津的病征。所以说“血与汗同源而异流。”《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汗为心液”,“心主血”,这就是汗的生成和“血汗同源”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肺心病的基本临床特征是本虚标实。临床上首先以肺的气阴虚损为基础,渐及心、肾及其牌、肝;内生邪实临床现常见痰热变肺,痰浊饮邪优肺,久郁化热,消灼律液,肺失宣降,气滞血瘀入给脏器受损。它一方面是脏腑正虚,肌体阴阳气血津液气化失常,调节紊乱的病理产物。另一方面,在形成病邪后,作为新的致病因子,羁留于脏腑,阻滞气道,肺气室墓,仅海心脏;气滞血停肝郁肝炎余达母病及子。水湿泛滥困脾变土,不能运化升清子病及母;肾失温煦、固摄纳气失司等构成肺心病的一系列危急症象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微感外邪则诸邪涌动,气运行紊乱,…  相似文献   

9.
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精微物质的三种表现形式,所谓"一源三岐"。血与水、血与气常相因为病,三者自身的代谢异常,如气滞、痰浊、血瘀又或交互发生,气滞则无力推动血行,血瘀则阻碍气道,气机升降失常则水停为饮(痰)。气血津液代谢异常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因素,而气血亏虚为机体本虚致呆的病理基础。因此,理气补血常贯穿治疗始终。历代医家亦强调痰与痴呆的关系,故临证应以气液理论为辨证基础,治以开玄府、通气液之法,药如醒脑散、涤痰汤。气虚可致痰致瘀,痰瘀常相间为病,因此应重视痰瘀并治,药如抵当汤、当归芍药散等。  相似文献   

10.
汗证辨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汗为五液之一(心在液为汗),是阳气蒸腾津液出于体表的代谢产物,而出汗则是机体功能活动的表现。汗证是异常出汗,是阴阳、气血、津液以及脏腑等功能活动异常,或邪气引起腠理开合失司以致津液外泄的病证。笔者根据临床治疗,结合前贤经验,就其辨证与体会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