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2016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针对第一阶段中对实践基本技能的要求,我校尝试重新构建中医诊断学实践课中舌诊、脉诊、病史采集三部分内容。本文详细介绍课程内容及实施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提高了考核成绩、强化了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基本功,取得了相对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孙雪莲  刘渊 《光明中医》2012,27(11):2360-2362
《中医诊断学》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笔者根据《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的现状,结合中医四诊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指出《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不足,提出要引入现代化实训仪器设备,直观形象教学;教师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搭建中医临床规范化训练基地,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中医专业学生的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提高未来职业胜任能力。方法:授课重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导向,结合某校中医诊断学慕课、题库等在线课程、在线考试系统进行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结果:该校2018年执业中医师考试通过率比2017年提高8%,中医诊断学在所有中医科目中成绩最高。结论: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注重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才能更加符合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李晶  杜彩凤 《中医教育》2011,30(1):31-33
为了重点培养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临证思维能力,特在理论课程讲授的基础上,引入中医诊断学临证思维训练,通过四诊技能实训课程与课堂教学同步、经典案例贯穿始终、误诊案例尽早灌输、名家辨证思路详解、早见习、多见习等方法,促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医四诊技能,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批判性、质疑性精神,更好地为临床各科的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学专业的基础与主干学科,是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间的桥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训课是在理论的基础上以实践为主导的课程,故作者希望实现实训教学理论简单化、生活化,展现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中医诊断学的实用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把实践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四诊”实践教学中,争取做到让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勤练则精。  相似文献   

6.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是中医、针推、养生、康复等专业的主干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训练学生四诊、辨证的中医思维方式及基本操作技能.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从实训课改革入手.此文分析了实训教学现状,以实训教学目标为中心,探索实训课教学内容、手段、方法、考核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学生的临床问诊能力,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对中医问诊实训课程进行改革,探讨新的问诊实训模式,力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执业医师。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执业医师考试改革的趋势,以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医师资格考试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的实证研究为契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对实习前临床实训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五年来,在提高本科生临床操作技能方面成效初显,第一阶段分阶段考核成绩有明显提高,对本科实习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玮 《中医教育》2005,24(3):35-36
中医诊断学是传授中医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方法与技能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教授学生在四诊收集病情资料的基础上,如何运用中医的思维模式进行证候判别的一门学科,因而被称为中医主体课程中的桥梁课程.由于中医诊断学作为一门前期课程,通常开设在一年级,学生尚无临床感性认识,同时中医诊断学知识量大,涵盖学科范围广,因此如何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量,熟练地运用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成为本门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模拟教学是我校开展教学改革以来探索出的一种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田松 《中医教育》2004,23(2):59-60
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中医人才,已成为中医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不仅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而且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同时亦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科目.其知识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内容零散,中医术语多;课程学时数少,而诊断学知识掌握的牢固与否,直接影响医学生以后的临床实践.因此,优化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学科的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建立。通过比较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与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优势与不足,阐释CBL在中医内科学实习带教的具体实施步骤及应用情况,最后讨论CBL在培养中医学生临床思维及解决实际临床问题能力的作用及意义,以期为当今中医药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形成性评价通过及时反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动态、多次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的改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改善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临床思维路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改革理念指导下,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研室进行了形成性评价的改革,以期以考促学。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认识疾病、辨证诊断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是连接理论知识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质量。近年来笔者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医诊断学过程中出现的关于学习兴趣、信心、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等问题,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显示早见习、结合案例和文献阅读可以明显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现代西医院校附属医院中医规培带教是全科医生必须完成的临床带教,如何科学有效,教学相长地完成这一任务,方法学至关重要,在长期规培带教实践中,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介入以中医诊疗难点为基础的教学(PBL)+以中医经典治疗案例为引导的教学(CBL)模式,能够更好地训练规培医生的临床中医思维能力,把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实践应用;培养规培医生发现中医问题、分析中医疗效和解决中医治疗难点的能力;锻炼临床综合思维应变能力,对于构建全科医学理论知识框架,激发规培医生的中医临床兴趣培养和技能的提升等均具有很大作用。在现代医院中运用三法联合教学进行中医规培带教,能够提高规培医生全科思维,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临床全科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其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及难度。为使学生能对该课程较迅速、完整的掌握,并与临床相结合,笔者及其教学团队在实际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法,如LBL、PBC、PBL、CPBL、TBL等,一定程度提高了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与体会,现予小结如下,以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中药药剂学研究生培养缺乏中医药特色,淡漠中医药思维的培养,不注重传统中药学精华的传承等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以经典名方为抓手,教学内容系统化;鼓励引导创新创业,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有效利用中医药学中的思政元素,润物于无声;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的思路和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中药药剂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诊断学作为连接基础理论与临床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枯燥使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同时其实践性强、知识点丰富且分布散的特点也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种情况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也就极为重要.文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旨在...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我校中医学专业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根据评估中的课程教学要素,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中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进行分析,提出课程定位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效果、课程特色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其理论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实践性强,在实际教学中讲授本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高职学生更加要侧重技能的培养。本文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技能实训、课后总结等方面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