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甘干达  肖移山 《广西医学》2000,22(3):464-466
目的 对胸椎结核合并截瘫者进行病灶清除。方法 采用经胸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加大块髂骨移植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43例,结果 术后截瘫完全恢复49例(93%)。作者认为经胞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能充分暴露病灶,达到彻底清队结核病灶,有效的椎管减压要求。病灶消除后,椎体间缺损大于3cm者,采用大块全板髂骨作椎体间植骨。全部病人在术后2年摄片复查,发现植骨块位置良好,髂骨块与植骨床融合。结论 大块全板髂骨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胸椎结核合并截瘫进行性加重患者的疗效.方法:16例颈、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单纯病灶清除侧前方减压术、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先保守治疗,后手术治疗3例未愈,其中合并结核性脑膜炎1例,血性播散性肺结核2例;按急诊处理,单纯病灶清除侧前方减压术9例好转,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4例好转.按急诊处理,病灶清除术后患者结核中毒症状明显好转,2例术后瘘管形成,1例术后复发,行二次手术痊愈.结论:截瘫进行性加重患者,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颈、胸椎结核,减压充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胸椎结核合并截瘫者进行病灶清除.方法:采用经胸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加大块髂骨移植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43例,结果:术后截瘫完全恢复40例(93%).作者认为经胸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能充分暴露病灶,达到彻底清除结核病灶,有效的椎管减压要求.病灶清除后,椎体间缺损大于3cm者,采用大块全板髂骨作椎体间植骨.全部病人在术后2年摄片复查,发现植骨块位置良好,髂骨块与植骨床融合.结论:大块全板髂骨作椎体间植骨抗折、抗弯曲能力强,有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一九七○年至一九八一年六月收治的胸椎结核病人中有56例合并截瘫。56例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病人均行经胸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手术疗法。其中48例有明显脊柱前倾成角,均在经胸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中同时矫正了脊柱前倾成角。  相似文献   

5.
江涛  曾庆沃 《广州医药》1999,30(1):24-25
采用经胸病灶清除椎管前外侧方减压术治疗胸椎结核并截瘫67例。术后截瘫完全恢复率94%,认为病人只要没有心肺功能禁忌证,胸椎结核并截瘫均可采用经胸病灶清除术,手术效果良好。同时讨论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及术侧的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继发椎管内结核并截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胸椎结核继发椎管内结核并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中有14例术前麻痹平面与椎体病变节段所致麻面不符,占38%。37例经病灶清除,椎管侧前方扩大减压术,将远至病变椎体节段上或下,到3个节段的椎管内结核肉芽,干酪物,炎性增生的较硬较厚的纤维组织从硬膜上剥脱干净,术后截瘫恢复率100%。结论:胸椎结核继发椎管内结核并截瘫,不仅是将压迫脊髓的死骨,残余坏死间盘,脓汁,干酪物清除。而充分的侧前方减压,剥脱干净硬膜外结核病变组织和瘢痕组织是截瘫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对于胸椎结核并发截瘫的患者,通常采用椎管后侧方减压,切除术侧的椎板和关节突的方法,以达到椎管减压之目的。但是,这一方法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术后易加重畸形,损伤脊髓。1979年以来,我们对椎体破坏严重而又伴明显后突畸形的131例胸椎结核并发截瘫的患者,采用肋骨横突切除椎管侧前方减压术进行治疗,达到了病灶清除彻底、减压充分而又能使脊柱稳定的目的,使截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合并截瘫,以往采用传统的侧前方病灶清除减压术。我们自1976年以来,对这一传统手术加以改进,治疗52例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患者(小儿除外),采用一期双侧前外侧病灶清除减压术,利用术中肋骨头及肋骨行椎体间一期植骨,既彻底清除病灶,又弥补了脊柱的不稳定,并用神经剥离子保护脊髓,切除椎体后嵴,清除椎管内压迫脊髓的结核性病理组织(脓肿、肉芽组织、干酪样物质、坏死椎间盘、死骨等),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脊椎结核并发截瘫,是脊髓被结核病变压迫后,其传导功能受阻的具体表现,也是脊椎结核最严重的并发症。而脊椎结核并发截瘫多见于胸椎或胸腰椎段,少见于颈椎段。手术清除病灶,切除半侧椎板经侧前方减压是治疗结核性脊髓截瘫的主要手段。理想的手术方法,应达到有效的椎管减压,彻底的病灶清除,保持脊柱的稳定性等三项要求。我科自1989~1992年共收治胸椎结核、或胸腰椎结核(T_(10)~L_1)并发脊髓截瘫的病人40例,均经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孙勇志 《河北医学》1999,5(1):67-69
目的与方法:脊椎结核合并截瘫14例的治疗主要有经胸病灶清除椎管前面减压,肋骨横突切除侧前方减压和脊椎后路椎管减压术;结果与结论:截瘫的恢复与病灶清除和椎管减压彻底以及合理化学疗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胸廓胸膜外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加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行经胸廓胸膜外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加植骨内固定的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 1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诊 2~ 46个月 ,平均 2 4个月。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改善 12例 ,有效率 92 % ;术后无一例局部结核复发或胸腔内结核扩散 ,复发率为 0 ;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11°;术后随诊 4~ 10个月的 12例患者均显示植骨处骨性融合。结论 经胸廓胸膜外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加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 ,能促进病灶愈合及截瘫恢复 ,矫正后凸畸形和有效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经胸腔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胸椎结核——附7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椎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对 76例胸椎结核患者行经胸腔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椎体间植骨融合 ,同时对其中合并截瘫的 3 2例患者行前外侧椎管减压 ;结果 :随访 71例 ,平均矫正后凸畸形 8 ~ 1 0 ,截瘫完全恢复功能 2 8例 ,占所有截瘫随访患者中的 87.5 % ,所有病例无结核复发 ;结论 :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 ,对脊柱稳定破坏较小 ,减压彻底 ,截瘫恢复率高 ,远期疗效显著 ,是治疗胸椎结核的可取之法。  相似文献   

13.
<正> 脊柱结核合并截瘫,以往采用传统的病灶清除侧前方减压术。我们自1976年以来,对这一传统手术加以改进,治疗52例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的患者(小儿除外),采用一次双侧病灶清除前外侧减压术,利用术中肋骨头及肋骨行椎体间一期植骨。既清除病灶彻底,又弥补了脊柱的不稳定性;并用神经剥离予保护脊髓,切除椎体后脊,清除椎管内压迫脊髓的结核性病理组织(脓肿、肉芽组织、干酪样物资、坏耀椎间盘、死骨等)。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979年~1987年期间采用经胸病灶清除术(部分兼用椎管侧前方减压术)治疗胸椎结核80例。本组并发不同程度脊柱后突畸形者67例,并发截瘫者24例。随访61例(76.2%),随访期6个月至4年。临床治愈率95%。讨论了此种手术方法的优点及手术中应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胸椎结核并截瘫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胸椎结核并发截瘫,由于结核病变侵入椎管。压迫甚至损伤脊髓所致,是胸椎结核最严重的并发症,需限期行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1995-2002年间,我院外科共收治胸椎结核并截瘫患者2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侧前方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护理经验,探讨采取有效护理对策,以期提高该手术的护理质量。方法对23例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体位训练;术后重视监测生命体征,用药观察,康复功能锻炼,并注意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23例患者中术后神经功能改善21例,有效率91.3%;术后无1例局部结核复发或胸腔内结核扩散,复发率为0;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3.2°;4~12个月后随访的21例患者均显示植骨处骨性融合。结论侧前方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有效的手术方法,加强严密护理计划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639-1641
目的:探讨经后路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支撑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椎结核患者15例,采取后方正中切口经肋横突间隙胸膜外入路显露病灶,同时行椎管侧壁切除(包括肋骨、横突、椎弓根和小关节突、椎板外侧1/2)、椎管侧前方病灶清除减压、椎间支撑植骨(自体肋骨、或钛笼)、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全部治愈。1例于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发生1枚螺钉拔出,植骨块稍有下沉,其他病例均无内固定弯曲、折断,无植骨吸收、移位,无病灶复发、深部感染等,脊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8°。结论:经后路侧前方减压术减压充分,病灶清除彻底,结合后方椎弓螺钉固定,能满足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行一期前路支撑植骨、后方固定,达到恢复脊柱序列、矫正后凸畸形的手术需要。  相似文献   

18.
1979~1995年,我院采用经背部入路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融合术治疗小儿胸椎结核合并截瘫78例随访13~16年,现将其结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78例160节椎体,男41例,女37例,年龄2~8岁31例;9~14岁47例,胸椎上段(T2~5)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一侧一次病灶清除椎间大块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脊柱结核采用一侧一次病灶清除椎间大块植骨治疗,7例合并截瘫患者,采用保留后关节突的椎管前外侧减压。结果随访时间14月.12年,治愈40例(97.56%)。41例椎间植骨,术后3次拍片复查,无1例骨块滑脱,全部骨性融合,7例合并截瘫患者中6例治愈。结论一侧一次病灶清除椎间大块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关键,彻底清除病灶,大块植骨固定脊柱,合并截瘫患者需行保留后关节突的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胸椎结核(TB)合并截瘫在抗痨药物正规治疗后行TB病灶清除术,已成为大家公认的治疗方法之一。我院1987~1994年资料完整的胸椎TB21例中,合并截瘫10例,8例经胸行胸椎TB并截瘫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同期植骨,经4~11年随防,病人恢复满意,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 女,26岁。以胸背痛3个月伴双下肢活动受限20天于1987年4月11日入院。入院后检查:T7,8棘突明显后凸畸形,T7~9棘突有压痛及叩击痛,脐以下皮肤痛觉消失,触觉减退。双下肢肌力3级,双膝踝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 ),肌张力高。胸椎X线片示T7,8有椎旁梭形影,T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