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术中室温保持在22~24℃,输入液体不作加温处理;观察组室温保持在24~26℃,输入液体及冲洗液加温,铺垫38℃水循环变温毯等保温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毕体温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术前及术毕体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毕体温、PT、APTT、TT及FB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期间采取保温干预可有效维持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妍  刘琴湘 《广东医学》2008,29(6):961-962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中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B组为对照组,不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停体外循环时、术毕、术后24h的静脉血,进行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及血常规检查,并记录术后24h胸腔引流量和库血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库血用量、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所有患者PT,APTT,TT明显延长,FIB和血小板数量下降。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与自体血回输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赵卫兵  李军 《海南医学》2013,24(12):1737-1739
目的观察去氨加压素(DDAVP)对心脏病患者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凝血功能以及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17例行各类心脏手术需行体外循环患者进行临床分组观察,观察组109例手术过程中使用DDAVP,对照组108例未使用DDAVP。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并对术后24h内出血量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在用药后1hAPTT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1),PT、FIB水平在手术后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出血量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DDAVP能够有效改善体外循环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0例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中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B组为对照组,不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停体外循环时、术毕、术后4 h、术后24 h的静脉血,进行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及血小板计数,并记录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和库血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库血用量、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所有患者PT,APTT,TT明显延长,FIB和血小板数量下降。结论 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与自体血回输量有关。 [关键词] 血液回收机 体外循环 瓣膜置换术 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保温措施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6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体温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术毕体温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均高于同时刻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未见明显变化,TT水平低于对照组,Fbg、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术后未见差异(P>0.05)。结论联合保温措施可维持患者体温恒定,减少术中出血量,保证机体凝血功能的正常。  相似文献   

6.
巴曲亭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时应用巴曲亭对凝血全酶时间 (ACT)、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 (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及血小板 (PL T)等凝血指标的影响。 方法 :择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 5 2例 ,随机分为两组 :巴曲亭组 2 7例 ,对照组 2 5例。麻醉方法为全麻。巴曲亭组停体外循环后给巴曲亭 ,给药后 15 m in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1∶ 1) ,10 min后测 ACT;对照组停体外循环后即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1∶ 1) ,10 m in后测 ACT。于术前 1d、术后 1h检测 PT、FIB、PL T、APTT、TT等凝血指标 ,记录术后第 1天出血量。 结果:两组患者给予巴曲亭前后 PL T、PT、TT及 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 1h两组 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 APTT在术前和术后 1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但组内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肝素化前两组 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按相同的比例鱼精蛋白中和后两组的 ACT相比 ,巴曲亭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1)。术后第 1天巴曲亭组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 .0 1

相似文献   


7.
芮刚  张杰浇 《右江医学》2002,30(3):210-21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Bypass,CPB)病人在正常手术前后 ,血液凝血时间长短变化规律。方法 :19例体外循环病人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实验 ,同时测定血小板计数 (PLT)、纤维蛋白原 (FIB)。结果 :体外循环术后各时间段PT、APTT、TT均高于术前水平 ,PT、APTT直至术后 2 4小时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PLT、FIB较术前均降低 ,FIB至术后 2 4小时恢复正常。结论 :CPB术后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是导致PT、APTT和TT延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法国进口STAGO全自动凝血功能分析仪检测11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1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凝血功能,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DD)以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凝血酶时间、APTT、PT、TT、DD及FIB的变化情况。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PTT、PT、TT显著延长,DD值显著升高,FIB显著下降(P<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从A→B→C级,PT、TT、APTT及DD明显延长或升高,FIB逐渐下降(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其严重程度和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肝功能损害程度越重,凝血功能障碍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张红  周振锋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3):129-132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心脏手术围术期凝血功能及术后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进行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麻醉后给予氨甲环酸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化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后脑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脑梗死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的2.5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氨甲环酸不会导致明显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的概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对需要输血的严重创伤患者126例进行研究,以输血量为依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为需要大量输血的创伤患者,对照组为少量输血的创伤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各指标情况。结果两组输血后1天的PLT、TT、APTT、FIB、PT各指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输血前与输血后3天的PLT、TT、APTT、FIB、PT的各指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大,应密切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降低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银世杰  黄海清 《广西医学》2010,32(12):1481-1485
目的探讨机血直接回输对体外循环(CPB)心内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机血全部直接回输;B组30例,机血全部丢弃。对比两组患者切皮前即刻(T1)、给鱼精蛋白10 min后(T2)、关胸即刻(T3)、术后4 h(T4)采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浆游离Ca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含量、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血红蛋白(Hb)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术中、术后24 h库血的用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等临床情况。结果 PLT计数、血浆游离Ca2+、PT、APTT、TT、FIB、D-D、ACT、Hb在各时间点测定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库血用量少于B组(P〈0.05)。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后直接回输机血不加重凝血功能紊乱,体外循环后采用机血直接回输的方法,能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与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心脏停搏(AH)组25例、心脏不停搏(BH)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切皮前即刻(T1)、给予鱼精蛋白10 min后(T2)、关胸即刻(T3)、术后4 h(T4)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凝血功能指标在子痫前期中的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子痫前期患者156例作为观察组,按照疾病程度又分为子痫前期组(n=81)和重度子痫前期组(n=75),并选取同时期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妊娠期女性1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分析各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INR、PT、APTT、FIB水平略低,TT、D-D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痫前期组相比,重度子痫前期组的INR、PT、APTT、FIB水平略低,TT、D-D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R、PT、APTT、FIB水平与病情程度成负相关(P<0.05),TT、D-D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凝血功能部分指标随病情发展产生变化,表明凝血功能与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剖宫产产妇凝血相关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剖宫产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6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正常产妇68例作为对照组。于剖宫产前及产后1周,对两组产妇的凝血系统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D-二聚体(D—D)、胱抑素C、肌酐水平进行测定,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前及产后1周PT、APTT、TT均短于对照组,血浆中Fi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周与剖宫产前相比,PT、APTT、TT升高,而血浆中Fib含量则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前及产后1周血清D-二聚体、胱抑素C、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周与剖宫产前相比,血清D-二聚体、胱抑素C、肌酐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凝血相关指标明显异于正常剖宫产产妇,而且产前、产后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在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2019年2月—2020年8月收治的危重凝血功能异常患儿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7例)。所有患儿入院后6 h内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水平。对照组进行针对原发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与新鲜冰冻血浆,治疗72 h后复测上述指标。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治疗前PT、APTT、FIB、TT、D-D和P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TT及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2组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T、APTT、TT和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FIB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 < 0.05);治疗后2组PLT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 < 0.05);治疗后2组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在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中的早期干预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使凝血功能尽早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羟基脲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门诊或住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羟基脲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羟基脲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TT)、血象指标(Hb、RBC、PLT、HCT)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APTT、FIB、T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Hb、RBC、PLT、HC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Hb、RBC、PLT、H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96.7%)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基脲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能有效改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凝血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出血与凝血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32例消化道出血早产儿(观察组)和156例无新生儿出血症、应激性胃黏膜病变、重症感染等并发症的早产儿(对照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比较两组早产儿凝血功能,观察消化道出血早产儿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比较,血浆PT、APTT、TT明显延长(P<0.01),Fib明显降低(P<0.01),D-D明显升高(P<0.01)。结论:消化道出血早产儿凝血功能存在明显障碍,早产儿的凝血功能变化与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早产儿凝血功能的异常改变参与了早产儿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因其他原因仅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手术前及术后第1、6天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6项指标水平。结果:(1)观察组术后第1天Fg、plt、D-D水平显著升高,与术前及术后第6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天PT、APTT、TT水平与术前及术后第6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6天6项指标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6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Fg、Plt、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T、APTT、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第一天凝血系统被激活,Fg、plt、D-D水平显著升高,提示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并有继发性纤溶亢进,且这三项指标优于常规凝血常规检查,可应用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