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回阳九针穴加减治疗椎动脉狭窄颈性眩晕(CV)瘀血阻络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C V患者共110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予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20毫升/次,1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回阳九针穴加减治疗,1次/天,6天/周。疗程:均3周。比较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的口径和血流速度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检测两组血清NO和EDHF水平。结果治疗组LVA和RVA平均口径和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1.82%( P<0.05);治疗后1、2和3周,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3周,治疗组血清NO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血清EDHF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与治疗2周比较,治疗后3周两组血清NO水平均明显升高,而EDHF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回阳九针穴加减治疗椎动脉狭窄CV可提高疗效,促进症状和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中药辨证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其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温针灸对CSA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步理筋止眩法推拿联合项痹蠲方热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8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各1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组加用三步理筋止眩法推拿联合项痹蠲方热熨, 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CASCS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14%)较对照组(65.71%)高(P<0.05);两组CASCS、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1%(1/140), 与对照组的2.86%(4/14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步理筋止眩法推拿联合项痹蠲方热熨治疗CSA, 可增加椎动脉血流量, 改善患者症状体征,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中药辨证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其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针灸对CSA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手法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VACS)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VACS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A组患者接受手法推拿治疗,B组接受针灸联合手法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CASCS)、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ESCV评分、CASCS评分、TMFV水平、PSV水平均高于治疗前,B组ESCV评分、CASCS评分、TMFV水平、PSV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手法推拿治疗VACS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94例CSA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中医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左右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P)、舒张期血流速度(VE)及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右椎动脉VP、VE、V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左右椎动脉VP、VE、V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CSA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椎动脉血流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通塞脉片联合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药物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各60例,3组均予以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塞脉片口服,药物对照组予以颈复康颗粒口服,疗程均为3周。在治疗后的1、3周分别采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和椎动脉平均流速(Vm)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3周的改良ESCV、CASCS评分和Vm均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P<0.05)。结论 通塞脉片结合颈椎牵引可有效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改善椎动脉平均流速。   相似文献   

8.
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针刺配合牵引和口服西比灵治疗两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TCD、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临床计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②治疗组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效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配合牵引能显著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仅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unctional scale for CSA,FS-CSA)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估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患者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及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FS-C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LVA、RVA、BA的PSV与EDV均较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CSA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颈椎功能,同时还可以明显增加局部血流量,有效缓解脑部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在临床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CSA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手法复位推拿(治疗组)和点滴丹参(对照组)治疗,治疗组用推拿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和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眩晕、恶心呕吐、头痛计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仅眩晕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头痛计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的PS、TAM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的P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且基底动脉的TAM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手法复位推拿可明显改善CSA患者的眩晕、恶心呕吐和头痛等体征,明显提高椎—基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1.
养血清脑颗粒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广 《河北医学》2006,12(2):131-133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99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脑复康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智力量表、生活自理能力等评分,并观察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结果:①养血清脑颗粒配合针刺能显著改善VD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O显著增高(P<0.01),ET水平和VM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养血清脑颗粒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疗效,调控血管活性物质是其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温中针灸疗法联合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益气温中针灸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聪明汤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纤维蛋白原(serum fibrinogen,Fib)及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眩晕评分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unctional scale for CSA,FS-CSA)评分评估眩晕程度,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Fib及T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均明显升高(P0.05),PI明显降低(P0.05),眩晕评分显著升高(P0.01),FS-CSA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Fib及TC水平显著降低(P0.01),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最大血流速度显著升高(P0.05),眩晕评分显著升高(P0.01),FSCSA评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益气温中针灸疗法联合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可能与降低血清Fib及T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8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43/4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38/43),两组之间差异对比较为显著(P0.05)。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予以中医针刺、推拿和中药内服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针刺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8.85%、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6%、84.62%(P0.05);2组治疗后眩晕、头痛和颈肩痛中医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椎动脉血流参数,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中药冲击松解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中药冲击松解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中药冲击松解疗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使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个疗程后实验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23.1±1.9)、CASCS评分(92.63±4.5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19.7±2.2、78.57±3.46)(均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中药冲击松解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冲击松解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针刺(主穴选取风池、风府、天柱、完骨)治疗,治疗组予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客观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CASCS)评分、“颈型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CASCS、ESCV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25/35),治疗组为82.9%(29/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配合推拿膀胱经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相关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推拿组)60例和对照组(单纯推拿组)60例,另设正常组60例,两组治疗周期均设为2个疗程(10次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IFN-γ等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稍有降低;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FN-γ、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配合推拿背腰部膀胱经对CFS患者有较好疗效,可降低患者血清IL-6、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调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能是本法治疗CFS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中药组)50例和治疗组(针刺结合推拿组)5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差异。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能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药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使用药枕联合枕颌带牵引,对照组使用普通棉枕联合枕颌带牵引.两组患者选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判定标准和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前两组ESCV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ES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中药药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可明显缓解患者眩晕和颈痛的症状,效果优于普通棉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 0 1 6年1 2月长垣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 6例CSA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 3例。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予以针灸+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前后统计对比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椎基底动脉(VBA)平均血流速度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A、RVA、VBA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上升,且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CSA患者,可明显改善其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