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基于"浊毒致病学说"所组方剂化浊解毒清幽方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下表现和幽门螺杆菌(HP)等的影响,寻求治疗HPAG有效的中医药基本方。【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清幽方(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连、厚朴、枳实、白芍、木香、延胡索、三七、甘草)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雷贝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胃镜下改变及根除HP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疗效和胃镜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抗HP感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的抗HP感染疗效相仿。【结论】化浊解毒清幽方加减治疗HPAG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潘浩 《中国伤残医学》2014,(20):130-131
目的:分析养阴活胃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组织学及H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口服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养阴活胃合剂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内镜、病理组织学和HP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胃镜疗效方面,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黏膜分级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改善腺体萎缩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采用养阴活胃合剂能够逆转腺体萎缩、肠化,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胃黏膜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TP)及不完全肠上皮化生(IM)癌前病变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学及幽门螺旋杆菌(Hp)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化浊解毒方汤剂和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学及Hp转阴率的改变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86.67%,胃复春组为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病理学检查总有效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78.33%,胃复春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的转阴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73.17%,胃复春组为3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浊毒理论指导下运用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疗效。其作用机制除与对抗幽门螺旋杆菌有着密切关系外,还可能与增强胃肠动力、调节免疫功能、保护胃黏膜等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吴玉霞  袁忠  白玉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8):1140-1141,1144
目的:观察益。肾化瘀泄浊解毒方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将46例患者采用数字表示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方案化疗,28d为1个周期,4~6个周期评价疗效;治疗组同时加用益肾化瘀泄浊解毒方治疗,观察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变化及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76.9%、70%(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7.5%和67.5%(P〈0.05);中医临床症候改善率治疗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瘀泄浊解毒方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由余绍源教授创制的胃炎清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HP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疗效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128例口服胃炎清胶囊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胃镜疗效、组织学的炎症改善、HP清除率和根除率等方面的疗效,以及综合疗效,并与43例口服德诺治疗的历史对照组进行比较,来进一步证实胃炎清胶囊的实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对上腹胀、嗳气、纳呆食少)、胃镜疗效、组织学炎症改善疗效、HP清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痊愈率以脾胃湿热型最高。结论:胃炎清胶囊对慢性浅表性胃炎伴HP感染疗效较理想,并以脾胃湿热型最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排空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每Et1剂。早、晚两次空腹服;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天3次,饭前30min服用。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在治疗时停用其他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包括胃脘胀满、堵闷、疼痛、嗳气、烧心等)。实验室检查:运用”c一呼气试验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对固体食物的排空情况,并进行症状积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半排空时间(Tm)延迟相时间(Tlag)胃排空系数(GEC)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胃动力,促进胃排空。结论运用化浊解毒方药,观察治疗前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排空指标和症状评分的变化,进一步证实化浊解毒方对本病患者胃肠动力方面的确切疗效,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胃炎清胶囊(由黄连、蒲公英、佛手、三七、黄氏等中药组成)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6例患者按2:、1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83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口服胃炎清胶囊,对照组口服德诺(枸橼酸铋),6周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如上腹胀痛等)改善、胃镜炎症改善的有效率、病理组织学炎症改善及HP清除率等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并以脾胃湿热型疗效最好。结论 胃炎清胶囊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尤适用于脾胃湿热型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兰芩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浊毒内蕴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兰芩化浊解毒方,对照组给予胃复春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胃镜病理变化、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组织病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兰芩化浊解毒方能够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浊毒内蕴型患者临床症状,逆转癌变病变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HP)疗法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疗效。方法:对合并HP感染的36例RITP患者随机分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中药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照组只清除HP治疗,观察两组血小板上升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2.2%,对照组有效率50.0%,两组比较血小板上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血小板上升明显。结论:中药联合清除HP感染,治疗RITP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普瑞酮对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5例经胃镜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学检查(Warrin-Stary 染色),2项诊断均为HP阳性感染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66例),治疗组加服替普瑞酮,余治疗相同。服药1周内记录临床症状消失情况,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和检测HP,6个月后随访溃疡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2.42%和91.53%(P〉0.05);治疗组腹痛、嗳气、反酸、恶心、腹胀等症状的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胃溃疡总有效率(92.42%)明显高于对照组(76.27%)(P〈0.05);6个月后治疗组胃溃疡复发率(9.26%)明显低于对照组(25.71%)(P〈0.05)。结论替普瑞酮在联合雷贝拉唑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中,具有用药次数少、药物剂量小、不良反应轻,主要症状消失快等优点,可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温中和疏肝理气类中药对消化性溃疡(PU))患者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瘦素(Leptin)表达的影响。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4月武装警察部队湖北省总队医院41例活动期并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脾胃虚寒型(对照组)19例与肝胃气滞型(治疗组)22例,均在西药基础上分别加用健脾温中和疏肝理气汤剂,6周后行胃镜及HP复查;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ELISA)对患者血清HSP70及Leptin进行检测。结果 HP根除率、胃镜疗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70及Leptin含量,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P70含量对照组增加显著高于治疗组(t=3.531,P<0.01),Leptin含量治疗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t=2.487,P<0.05)。结论健脾温中和疏肝理气类中药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HSP70及Leptin表达促进作用存在强度区别,西医医师应重视中药的对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06~2012-06间收治的114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7%,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HP检查转阴率为89.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3.7%,HP转阴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血液灌流抢救急性中毒2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向军  朱爱平 《河北医学》2010,16(12):1460-1462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抢救急性中毒的疗效。方法:28例中毒患者根据病情采用血液灌流每日1次,或每2h更换灌流器,连用2—3次,血液灌流次数平均为2次(1—5次),另27例中毒患者不用血液灌流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血液灌流治疗患者的治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0.37%(P〈0.05)。昏迷清醒时间:血液灌流组8.6±3.5h,对照组12.6±5.8h(P〈0.01)。平均住院:血液灌流组5.3±3.6d,对照组9.8±6.6d(P〈0.05)。结论:血液灌流是治疗急性中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娜  鹿博 《现代医学》2013,(10):748-750
目的:探索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卯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意义,为FD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确诊为FD且Ⅳ尸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改善FD症状+胛根除的综合治疗和改善FD症状的单一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上腹痛综合征(EPS)、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积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卯根除成功患者与失败患者相比,EPS、PDS积分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其FD症状均有显著改善。结论:胛是否根除对FD症状的改善不具有直接的临床意义,在改善FD症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药物本身,而非根除HP。  相似文献   

15.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14C-尿素呼吸测验(14C-UBT)检测100例CIU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HP感染情况,把HP阳性的CIU患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采用CIU的标准治疗模式(卡介茵多糖核酸联合地氯雷他定)加抗HP的标准三联疗法,B组单用CIU的标准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治疗后2个月荨麻疹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100例CIU患者中有76%HP阳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2个月荨麻疹有效率为86.84%,完全缓解率为34.21%,疗效高于B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CIU的发病无明显关系,但对合并HP感染的CIU患者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使CIU病情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2年8月在院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衰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机械通气、控制血糖、营养支持等综合对症治疗.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行CVVH治疗,血流速度为200ml/min,置换液采取前稀释法输入,3L/h.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1次/24h,连续治疗3次.观察组患者在给予CVVH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P治疗,血流速度为180ml/min.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1次/24h,连续治疗3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2h后采集静脉血检查患者血浆内毒素、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等指标水平.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转归,观察4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PCT、血浆内毒素、IL-6、TNF-α等指标水平均下降;观察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存活患者临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CVVH联合HP治疗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衰疗效满意,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生精散对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56例少、弱精子症的不育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中药组服用生精散,对照组服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E,治疗1~3个月后复查精液常规及精子DNA碎片指数(DFI),观察两组行IVF-ET周期中获卵数、MⅡ卵子数、受精数、卵裂数、可用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精子密度、活力、活率及DFI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中药组精子活力、活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DFI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31.3%vs 15.3%,46.4%vs 21.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流产率较对照组低(15.4%vs 33.3%)。结论:中药生精散能够明显降低不育患者精子DFI值,提示其能够通过对损伤精子DNA的修复作用,提高精子质量,改善IVF-ET治疗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刘国茹  郝峥  马云伶 《河北医学》2014,(7):1142-1145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并随机分成三组: HD组20例,HP+HD组23例, HDF+HD17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6个月前后血色素变化;并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β2-MG、iPTH、CRP、ALB 、KT/V、 EPO用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血色素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 HP+HD、HD+HDF组治疗后血素色提高更明显,与HD组相比较差异显著( P<0.05), HP+HD与HD+HDF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P+HD与HD+HDF两组患者β2-MG、iPTH、CRP治疗后明显降低,较治疗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纯HD组患者β2-MG、iPTH、CRP 治疗前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KT/V、ALB无明显差异( P>0.05);三组患者在观察结束时EPO用量均有所减少,但三组间以及与入组时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HP+HD及HD+HDF能更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状态,其机制可能与二者有效的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大、中分子毒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