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①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两种血管生成因子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②方法制作78例结直肠癌组织及非肿瘤结直肠黏膜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iNOS、eNOS的表达。③结果iNOS在结直肠癌表达阳性率高于非肿瘤结直肠黏膜(x^2=43.166,P〈0.001),eNOS在结直肠癌表达阳性率低于非肿瘤结直肠黏膜(x^2=11.354,P〈0.001)。结直肠癌组织iNOS表达阳性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x^2=18.141、4.748,P〈0.01);eNOS阳性率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病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OS阳性组的MVD值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7,P〈0.05);eNOS阳性组的MVD值与阴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结论检测iNOS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对判断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有价值;抑制iNOS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可能成为抑制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途径。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表达与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及与肿瘤组织内血管形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例结直肠癌标本及16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癌组织中TP的表达情况;通过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中的MVD。结果结直肠癌细胞的TP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上皮(P<0.01);TP阳性组的MVD高于TP阴性组(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TP的表达水平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rs=0.301,P=0.015);TP表达阳性率随肿块体积的增加及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0.01和P=0.00);TP表达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为30.56%,而未表达者为68.97%(P=0.0106)。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TP的表达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TP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莲英  李静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145-146
目的探讨胸腺嘧啶核苷磷酸化酶(TP)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分析两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的石蜡切片标本(恶性纽)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组)中的TP和bFGF表达,并计数各组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TP和bF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75.0%,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16.7%,恶性组2个指标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TP、bFGF染色为阳性的MVD值与TP、bFGF染色为阴性的MV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和bF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升高,并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结果  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为 6 6 .7% ,MVD为 32 .80± 12 .11。VEGF和MVD在侵及浆膜层的结直肠癌中明显高于侵及肌层者 ,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在DukesC、D期明显高于A、B期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 (P <0 .0 5 ) ;VEGF阳性组中的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 (P <0 .0 1)。结论 VEGF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VEGF的表达和MVD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血管生成与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在直肠癌细胞增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 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和分析 4 6例直肠癌标本中的微血管密度 (MVD)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阳性表达率、Ki 6 7标记指数 (Ki 6 7LI)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结果 :MVD值、VEGF阳性表达率和Ki 6 7LI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P <0 .0 1)。MVD值、VEGF阳性表达率和Ki 6 7LI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 (P <0 .0 1)。MVD值、Ki 6 7LI在VEGF表达阳性组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组 (P <0 .0 1)。MVD值与Ki 6 7LI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 =0 .36 ,P <0 .0 1)。 结论 :直肠癌血管生成可促进癌细胞增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
CD44v6和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结果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和46.7%。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χ2=27.60、35.22,P〈0.05),而PTEN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χ2=16.08,P〈0.05)。CD44v6和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相关(2χ=4.59~13.60,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χ2=14.46,P〈0.05)。结论CD44v6和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人结直肠癌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50例正常黏膜组织及2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以及CD105 标记的MVD.结果 c-me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χ2=31.929,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H=92.435,P<0.01).结直肠癌组织c-met蛋白表达和MVD与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无关,而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χ2=4.000~9.018,t=2.605~4.024,P<0.05、0.01),c-met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c-met 阴性者(t=2.752,P<0.01).结论 c-met在结直肠癌的侵袭与转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met的表达及MVD可能有助于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PUMA和caspase-3在结直肠癌和腺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正常结直肠黏膜、20例结直肠腺瘤、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UMA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UMA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63.6%、30.0%、31.7%,正常黏膜PUMA的表达高于腺瘤和癌(P〈0.05),结直肠癌中PUMA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caspase-3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95.5%、70%、66.7%,正常黏膜caspase-3的表达高于腺瘤和癌(P〈0.05),caspase-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直肠癌中PUMA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9,P〈0.05)。结论:PUMA、caspase-3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 (Ang-2)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在肠腺瘤进展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2 、VEGF和ki67 蛋白在30例肠腺瘤中的表达水平,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30例肠腺瘤,其中Ang-2阳性表达率为40%,VEGF为30%,Ang-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41,0.036),小于大肠癌组(P=0.012,0.020);肠腺瘤中MVD和ki67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8,0.034),低于大肠癌组(P=0.023,0.042)。肠腺瘤中Morson分级高和多发性息肉中Ang-2的表达高于分级低和单发性息肉;腺瘤直径大、Morson分级高和多发性息肉的VEGF表达高于直径小、分级低和单发性息肉;腺瘤直径大、Morson分级高的MVD的表达高于直径小和分级低者。结论Ang-2 、VEGF 及其相互作用在肠腺瘤进展至腺癌中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可能在大肠腺瘤癌变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表达和口腔恶性黑色隶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口腔恶性黑色素瘤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并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口腔恶性黑色素瘤COX-2表达与VEGF、iNOS表达密切相关(P〈0.05)。口腔恶性黑色素瘤COX-2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MVD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口腔恶性黑色素瘤COX-2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关,iNOS和VEGF可能参与COX-2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大肠癌、65例癌旁组织及16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进行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测定。结果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者(P<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rs=0.410,P=0.001)。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浸润深度、TNM分期、血行转移密切相关(P<0.05)。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VEGF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和MVD可作为大肠癌预后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李欣  罗爱华 《微创医学》2014,(3):296-29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大肠癌患者36例,取大肠癌组织作为观察组,相同患者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VEGFR-2表达和MVD计数,并分析两者与大肠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VEGFR-2在癌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3%(21/36),显著高于正常组织22.2%(8/36),且与浸润深度增加、远处转移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MVD在癌变组织中的计数为(28.6±9.4)个/HP,显著高于正常组织(10.5±3.9)个/HP,且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VEGFR-2表达和MVD计数高,二者皆可提示大肠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3.
胡杰  吴慧群  张文发 《海南医学》2011,22(23):60-6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老年进展期胃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并对MVD、VEGF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胃癌组织VEGF及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8例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β3mRNA、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非肿瘤胃黏膜中整合素β3mR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胃癌组(P〈0.01);具有浸润性生长、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肝脏、腹膜转移的T3~T4期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β3mRNA、VEGF阳性表达例数和微血管密度值(MVD)值均显著高于膨胀性生长和无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肝脏及腹膜转移的T1~T1期胃癌组织(均P〈0.01):整合素β3mRNA、VEGF表达和MVD值之间均呈正相关性(均P〈0.01);整合素β3mRNA、VEGF呈阳性表达和MVD值≥54.9个/mm^2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低于整合素β3mRNA、VEGF呈阴性表达和MVD值〈54.9个/mm^2者(均P〈0.05或0.01)。结论整合素β3和VEGF可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并参与肿瘤侵袭转移过程,检测整合素β3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评价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OX-2和HIF-1α在皮肤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标本40例为研究材料,另因整形或美容而切下的正常皮肤3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皮肤癌组织中和正常皮肤组织中COX-2和HIF-1α,并探讨其与肿瘤分化程度以及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结果 COX-2和HIF-1α在皮肤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而在SCC中的表达也显著高于BCC中的表达(P〈0.01)。SCC中平均MVD值为43.1±6.3,BCC中MVD值为24.3±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HIF-1α阳性表达的组织中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的组织(P〈0.01)。结论皮肤癌中COX-2和HIF-1α在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均为高表达,且阳性表达的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的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肠癌与转移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探讨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15例有淋巴结和肝转移的大肠癌、20例无转移的大肠癌和正常结肠粘膜的石蜡包埋组织的微血管计数(MVD值)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大肠癌和转移癌组织的MVD值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发生转移的大肠癌组织的MVD值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的大肠癌组织;发生转移的大肠癌及其转移癌组织中VEGF阳性组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结论 大肠癌的MVD值和VEGF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髓中血管生成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2 8例初治的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患者的骨髓活检标本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Flt 1、KDR、微血管密度 (MVD)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初治AML患者骨髓病理组织中KDR、VEGF和MVD的表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内皮细胞出芽现象广泛存在 ,生成的微血管无明显血管管腔形成 ,而正常骨髓组织的微血管管腔大而直 ;VEGF及KDR与MVD呈正相关 ;化疗后完全缓解组骨髓组织的VEGF、KDR阳性率及MVD明显下降 (P<0 .0 5 ) ,治疗后未完全缓解组的VEGF、KDR阳性率及MVD与治疗前无显著性下降 (P >0 .0 5 ) ;Kaplan Meier分析显示治疗前VEGF阳性组的生存时间大于VEGF阴性组 (P <0 .0 5 ) ,但治疗前KDR、MVD的表达情况与生存时间无相关性。结论 :AML骨髓组织中存在血管生成 ,VEGF KDR信号传导通路在急性白血病血管新生中起主要作用 ,VEGF的表达与AML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生物性行为中的意义,以期对宫颈癌的预后评估和指导临床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bFG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别研究与顸后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微血管密度及bFG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临床分期有关;bFGF阳性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微血管密度较高组的存活率低于微血管密度较低组(P〈0.01),bFGF的表达对存活率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bFGF阳性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阴性组,说明bFGF有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作用,二者的表达均与预后有关,提示肿瘤微血管化的评估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预测宫颈鳞癌预后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