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2例前列腺孤立性纤维瘤患者资料.例1 40岁,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会阴部胀痛不适,B超示前列腺增大,周边整齐.血清PSA 1.92 ng/ml,尿流率呈下尿路梗阻尿流曲线.例2 56岁,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尿频、尿急、夜尿增多,B超、CT提示前列腺不均匀增大,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后,患者拒绝手术转放射治疗后失访.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例1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切除前列腺组织83 g,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排尿通畅.例2失访.病理检查,2例肿瘤均由梭形细胞和胶原束构成,镜下见特征性黏液样变和血管外皮瘤样变.例1有丝分裂相为1个/10 HP,免疫组化:CD34(+),CD99(+),bcl-2(+),S-100(-),SM-A(-).病理诊断:前列腺孤立性纤维瘤.例2有丝分裂相为4个/10 HP.免疫组化:CD34(+),CD99(+),bcl2(+),CK(-),S-100(-),SM-A(灶性+),desmin(-).病理诊断:前列腺孤立性纤维瘤(恶性).结论前列腺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肿瘤,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主要治疗方式是TURP和前列腺根治术,良性病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血管周细胞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周细胞瘤( hemangiopericytoma, HPC),又称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血管周细胞的中间型侵袭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软组织和骨质,而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者很少见,其中原发于椎管者更为罕见。1942年Stout和Murray^[1]首次将外膜细胞构成的肿瘤命名为血管外皮细胞瘤,即HPC。  相似文献   

3.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也称为局限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纵隔SFT更少见.影像学检查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我们诊断1例纵隔SFT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多见于皮下软组织及肌肉中,中枢神经系统内少见,约占神经肿瘤的1%~([1])。脊髓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更少见,相关临床和影像学研究欠缺。1997年1月~2017年6月我们共收治8例脊髓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对其临床、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临床资料8例患者资料见表1。男5例,女3例。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肾孤立性纤维瘤进行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以及病理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2例肿瘤均位于左肾,1例来源于肾实质,1例与左肾盂关系密切,临床、影像学诊断为左肾癌,均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肿瘤大体为球形或表面略分叶状的包块,边界清楚,包膜完整。镜下梭形细胞呈束状、旋涡状或不规则状排列,部分与胶原纤维混杂,部分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细胞无明显异型,核分裂象未见。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D34及CD99阳性,S100,SMA,CKpan,P63,HMB45均为阴性,确诊为肾脏孤立性纤维瘤,2例均随访6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肾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肿瘤,临床及影像学上易误诊为肾癌或肾盂癌,免疫组化CD34阳性表达是其病理学特征性表现,根治性切除及术后长期随访是治疗肿瘤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孤立性纤维瘤常发生于胸膜内而少见于胸膜外。发生于胸膜外的孤立性纤维瘤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影像学诊断困难。我院收治1例原发于盆腔,术后复发并转移至膀胱的孤立性纤维瘤患者,行姑息性肿瘤切除术后3年,患者全身广泛转移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一例肾脏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少见肾脏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无临床症状,静脉肾盂造影显示为良性病变,CT上肿瘤位于肾窦内,轮廓规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平扫为均匀等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以实质期最显著。病理上肿瘤为梭形瘤细胞,血管较丰富,免疫组化Vimentin、CD99、Bc1-2阳性。结论发生在肾的孤立性纤维瘤罕见,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需考虑到该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脏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误诊原因、治疗方法,以减少其误诊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脏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下左肾根治性切除术。并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资料、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男女各1例,年龄45、59岁,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肾癌。病理检查考虑为(左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和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HE切片,倾向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其中例1倾向为恶性)。1例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1例刚出院,未行随访。结论:肾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肿瘤。肾脏孤立性纤维瘤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术前很难确诊,需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主要治疗方式为肾脏根治术,良性病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由Klemperer等于1931年首先报道,主要发生于胸腔,发生于腹膜后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尚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腹膜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结合文献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肾孤立性纤维瘤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肾脏孤立性纤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肾脏孤立性纤维瘤。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肾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手术切除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孤立性纤维瘤的3例CT和2例MRI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本病的CT表现为肿块境界清楚.轮廓光滑,由两种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组成,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动脉期瘤内见多条肿瘤血管影,平衡期肿瘤持续显著强化。MRI表现为T1WI与骨骼肌等信号,T2WI高于肌肉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病理学检查:肿瘤由散在分布密集区和稀疏区的梭形细胞组成,瘤细胞间含有粗细不均的胶原纤维。免疫组化:CD34和Vimentin阳性。结论腹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和MRI对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管外皮瘤(hemangiopericytoma,HPC)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HPC的发生与毛细血管后的微静脉有关,常以下肢、盆腔、腹膜后、头颈部为最多见,且多见于深部肌肉、深筋膜,甚至累及骨膜,发生于皮下者少见,发生于肛门周围更是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HPC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罕见的胫骨侵袭性纤维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袭性纤维瘤又称韧带样纤维瘤、硬纤维瘤,是一种来源于纤维组织的罕见肿瘤,其发病率占软组织肿瘤的0.03%,占纤维组织肿瘤的1.19%.该病在病理上为良性表现,临床上却具有侵袭性生长和极易复发的特性,但不发生转移.最常见于青年人的肩胛带、胸部及臀部,发生在胫骨的较为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罕见的胫骨侵袭性纤维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SFTP)是一类临床上较少见的间质细胞肿瘤,80%为良性.现总结我们自2000年6月到2008年9月胸腔镜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21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良、恶性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良恶性肿瘤的CT特征性表现。结果38例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中,良性18例,恶性20例,其中明显坏死囊变(P=0.0434)、边界不清晰(P=0.0265)、肿瘤直径>15 cm(P=0.0354)、出血(P=0.0415)、钙化(P=0.0381)这五种征象对于鉴别恶性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具有诊断价值。结论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边界、囊变坏死程度、肿瘤大小、出血和钙化的CT影像学特征对鉴别良恶性有意义,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及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是一种少见的纤维细胞分化间叶源性肿瘤[1],好发于胸膜,而胸膜外尤其是肛周更为罕见[2]。1931年首次出现该肿瘤相关案例分析[3],1999年首次出现肛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报道[4],近年来逐渐有对肛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散在报道[2,5-9]。我院于2021年8月12日收治1例肛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是非常罕见的梭形成纤维细胞间叶组织肿瘤,既往又称血管外皮细胞瘤,每年发病率仅为1/1 000 000[1]。30%~40%的孤立性纤维瘤起源于腹膜腔、腹膜后软组织或盆腔(包括内脏)[2],由于位置深,瘤体常巨大、血供丰富,常累及输尿管、肾脏等脏器,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极高,术中伴随大量失血及严重低血压休克。  相似文献   

18.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s,HPC)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该肿瘤(WHOⅡ~Ⅲ级)具有高复发性及转移性等特点,临床上多误诊为脑膜瘤,因此正确认识此病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现将本院自2001年至2003年6月,收治的4例病例结合有关文献,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上少见的脊柱侵袭性纤维瘤的特点和外科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总结1998年1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7例脊柱侵袭性纤维瘤患者,其中颈椎3例、胸椎2例、腰椎2例。所有病例肿瘤均侵犯椎弓根和附件,2例胸椎肿瘤侵犯硬膜囊。7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进行正规放疗。结果所有患者局部疼痛消失,除1例胸腔镜辅助手术患者拔管后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外,其余病例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术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者术后神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平均随访17.6(13~23)个月,未见内固定失败和肿瘤复发。结论脊柱侵袭性纤维瘤是一种极为少见的局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临床上有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脊柱侵袭性纤维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因该肿瘤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故需联合术后正规化疗才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ISFT)是颅内少见的局灶性生长的梭形细胞肿瘤。目前多数观点认为孤立性纤维瘤起源于间叶细胞,虽然中枢神经系统的脉管、脑脊髓膜等均起源于间叶组织,但因颅内间叶细胞相对较少,文献提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孤立性纤维瘤很少,多为个案或小宗报道,术前易误诊为不典型性脑膜瘤。本文报道2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并复习相关文献,从影像学、病理学、转移倾向等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