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右江医学》2016,(4):430-433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的116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包括推拿、理疗、针灸、高压氧、药物等在内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儿运动康复训练,由康复治疗师依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运动康复训练计划。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神经智力及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状况。采取Gesell发展量表对患儿的神经智力发育水平进行评估,采取88项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对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发育商(DQ)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P<0.05或0.01),但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P<0.05或0.01),但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脑瘫患儿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丹参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10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丹参头部穴位注射.并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MFM-88)对两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经过6个疗程康复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A~D功能区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E功能区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配合丹参头部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配合家庭姿势管理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偃师市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康复训练+家庭姿势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粗大运动功能(GMFM-88)评分百分比。结果干预前,两组ADL评分、GMFM-88评分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GMFM-88评分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配合家庭姿势管理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提高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训练改善学龄期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的效果。方法将荥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学龄期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康复训练,研究组在传统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运动平板训练,比较两组患儿训练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GMFM-88)及步行速度。结果训练后,两组患儿的步行速度和GMFM-88评分均有所改善,研究组训练后的步行速度和GMFM-88站立项及走跑跳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学龄期脑瘫患儿进行运动平板训练,有助于增强其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步行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袁莺 《中国医疗前沿》2013,(13):74-74,32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康复模式对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严格筛选,在佛山地区脑瘫患儿中抽取10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康复模式,对照组采用在家自行康复模式。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表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较治疗前有了明显的提高。6个月的治疗后,研究组的康复训练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康复模式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优于在家自行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城乡脑瘫患儿家庭康复训练的效果,并探讨存在的问题。方法随机选取脑瘫患儿52例,城市和农村组各26例,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在家庭康复前及康复治疗6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or Children, WeeFIM)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康复治疗6月末GMFM和Wee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城市组患儿康复6月末两项评分均高于农村组( P<0.01)。结论家庭康复能明显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城市患儿农村患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前庭刺激在痉挛型脑瘫训练中的应用及其对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8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摇头刺激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42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周5 d,共8周.采用粗大运动训练量表(GMFM-88) 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儿的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强化摇头刺激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前庭功能,进一步提高运动功能,此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周期、阶段性康复综合训练对脑瘫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36例脑瘫患儿,针对性给予小周期、阶段性康复综合训练治疗,训练1周后,加强运动负荷治疗,测量所有患儿康复训练前、训练第1周、第6周的尿素(BUN)、血红蛋白(HGB)、肌酸激酶(CK)含量,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综合能力评分和发育商(DQ)。结果康复训练后,患者BUN、CK水平先显著上升,再显著下降,HGB水平先显著下降,再显著上升,康复训练前、训练第1周和第6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训练后,脑瘫患儿GMFM-88的D区、E区,综合能力评分和DQ评分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周期、阶段性康复综合训练可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脑瘫症状,提高患儿综合能力、粗大运动能力和DQ,BUN、HGB和CK可揭示康复训练对患儿运动负荷影响,为康复训练做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步歌技术在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方面是否有肯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4~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II级) 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根据患儿康复评定结果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行运动疗法、感觉统合治疗、悬吊训练或作业疗法等),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天120min,治疗组常规康复训练每天100min,另外增加步歌康复训练,每天20min,两组每周均治疗5d,共治疗6周。对照分析两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88)和Berg平衡评估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88)的站立、步行、跑和跳功能区及总分评分和Berg平衡评估评分明显增加(P<0. 05),对照组粗大运动功能(GMFM-88)的步行、跑和跳功能区评分和Berg平衡评估评分明显增加(P<0. 05),站立能区评分和总分略有增加,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步歌技术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与常规康复训练比较没有明显优势,但可提高患儿训练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平衡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临床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平衡疗法”和常规按摩干预。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得分均明显增加(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GMFM评分提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与常规按摩干预相比平衡疗法对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更加显著的疗效,值得从事小儿脑瘫康复训练的治疗师和特教老师们借鉴和参考,以更好地促进脑瘫患儿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对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膝过伸的疗效。方法:50例具有膝过伸症状的脑瘫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并配合悬吊训练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膝过伸的角度及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m88项评分。结果:实验组疗效膝过伸角度以及Gmfm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患儿膝过伸症状均有改善,康复训练并配合悬吊训练对患儿膝过伸症状的改善优于常规康复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判断脑瘫患儿智力改善对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4 ~6 岁轻度智力落后、GMFCS II级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5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 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加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定中国比内智力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观测2组患儿智力水平、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GMFM-88)之 D 区 、E 区分值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以比较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组智力水平较治疗前有改善( P<0 .05 ). 治疗后2组GMFM-88之D区和E区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 P<0 .05 ) ,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脑瘫患儿智力改善会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筋结点合谷刺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将36例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成功配对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筋结点合谷刺,对照组采用经穴速刺,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使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2组患儿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试验组在改善患儿痉挛方面优于对照组;对2组患儿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试验组在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筋结点合谷刺能够很好的改善痉挛状态,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正规强化康复训练改善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的疗效和对发育商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家庭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早期正规强化康复训练,评估两种康复训练疗效及对患儿发育商、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训练后发育商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正规强化康复训练在改善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运动功能方面可取得良好疗效,且可提高患儿发育商,对患儿智力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患儿则给予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和改良Ashworth法对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和肌张力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评分和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GMFM评分和肌张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脑瘫患儿治疗时给予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对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肌张力有益,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康复锻炼治疗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脑性瘫痪患儿分A、B两组,每组20例。A组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B组进行单纯康复锻炼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及3、6个月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进步程度。结果干细胞组17例受试者顺利完成临床研究,康复组18例完成临床研究。A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GMFM总分及A、B、C功能区得分均较移植前显著提高(P<0.05);B组患儿接受康复锻炼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均接受综合测评,结果显示该组患儿康复锻炼3个月后患儿粗大运动可有明显改善(P<0.05),二者比较干细胞移植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升分值较单纯康复锻炼组明显。结论 BM-MSCs移植治疗小儿脑瘫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改善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疗效以术后一个月改善最明显,术后6个月仍会继续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干细胞移植后行康复锻炼相比单纯康复锻炼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升效果更明显,二者具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脑瘫儿童在我中心接受1学年(10个月,除外寒暑假期)的引导式教育,康复效果评价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和脑瘫儿童实用技能记录表进行评价。结果:引导式教育10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的五个能区的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引导式教育前后的得分对比P<0.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脑瘫儿童实用技能记录表中的大肌能活动的得分有明显提高,引导式教育前后的得分对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结论:引导式教育能明显提高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有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脑瘫患儿80例 ,根据家长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38例 ,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以bobath为主的运动疗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推拿、电疗、作业治疗 ,神经营养因子药物 ,水疗、穴位注射.每组均每日一次 ,20天为一疗程 ,每个疗程间隔10 天 ,坚持一年以上相应的康复治疗.结果:2 组患儿在治疗前分别以GMFM -88测定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组治疗前GMFM -88总分23.83 ± 4.58 ,治疗后50.71 ± 9.04 ,(P<0.05);单纯运动治疗组治疗前23.42 ± 5.41 ,治疗后44.71 ± 8.51(P<0.05);两个组间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 ,综合康复治疗组疗效高于单纯运动治疗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家庭护理指导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30例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同时,予以家庭护理指导,给予家庭康复训练.结果:治疗后GMFM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结论:家庭护理指导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过程中加入中轴骨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行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传统康复训练过程中加入中轴骨稳定性训练。训练前后对两组患儿运动功能均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二版)进行评估。结果:两种量表评估结果显示,经过三个月训练干预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4、2.323,P<0.05),且训练后观察组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商(Gross motor development quotient,GMQ)和精细运动发育商(Fine motor development quotient,FM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64、4.636,P<0.05)。结论:脑瘫患儿康复过程中加入中轴骨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提高其运动功能,有利于上下肢的活动,从而增强其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促进其运动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