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晓珊  勘萍  邱亦强  何倩 《护理研究》2004,18(20):1851-1852
目前 ,我院临床检验血用的试管全部是真空管 ,采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 ,有红、绿、紫、蓝 4种颜色 ,5种试管 ,其中绿色试管有长短 2种 ,根据检验项目选择不同抗凝剂的试管采血。检验科下发的采血指引不详细 ,工作忙时难免会出错 ,这样一方面造成病人  相似文献   

2.
血清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与普通促凝干燥管使用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采血管分离血清进行临床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的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血清分离胶真空采血管(检测组)与普通促凝干燥管(对照组)进行随机采样,采集同一供血者的血样标本,一针两管,分离血清,即时进行临床生化指标的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检测组与对照组分离血清在临床生化检验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血清分离胶试管与普通促凝干燥管分离的血清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上有较好的符合性,血清分离胶试管可为检验科提供最佳品质的检测标本,使检验报告更精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是否适用于多种临床检验.方法 比对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与干燥管的分离效果、检测结果、采血试管直接上机检测结果、标本保存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分离胶采血试管分离效果好;检测组分离的血清与对照组分离的血清在临床检验分析中无显著性差异;分离胶采血试管原管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干燥管原管中有13%的样本在临床化学、酶免学检验的一些项目中有显著性差异;24 h后分离胶血清和即时分离胶血清在免疫、分子生物学和绝大部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有较好的符合性,有一小部分的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液分离胶试管适用于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高、要求检测结果准确的多种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4.
静脉血标本采集是临床工作中的一种常规护理操作,其操作流程是:医生开出医嘱→主班护士执行医嘱,核对化验单,选择相应试管粘贴条形码,并通知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核对,急查项目立即准备用物至床旁,核对无误后采血;需空腹采集标本的项目通知患者,做好宣教,次日晨夜班护士核对,准备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无误后采血,登记,签名→工勤人员核对,签名,收送检验科。通常情况下采血试管采血前后均放置于传统的试管架上,以上流程中的每一次核对都需将试管一一从试管架取出或放入,并且要在众多的化验单中找出相应的化验单核对无误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非常耗时与繁琐。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因病种的特殊性,每日血标本采集量多,急查量大,检验项目类别杂,采集时间不固定,标本不能集中收送,致使标本量多,难以放置有序。采集前、采集时、收送时核对工作量大而频繁,且中间任何环节一旦出现失误即可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造成再次采血增加患者痛苦,延误诊断治疗甚至导致医疗纠纷。鉴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可调式血标本收集运送盒,用于临床,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真空采血系统采集血标本是近年来采用的一种新方法,从20世纪40年代发明真空采血技术到现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它弥补了传统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的许多不足。真空采血系统具有安全可靠、准确高效、操作方便、自动定量等优点,大大节省采血时间,减少医患双方感染概率,提高检验质量。但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组成该系统由真空采血管和标准采血专用软接式双向采血针组成。1.2材料试管一般分为普通生化管和抗凝管。普通生化管即干试管,为红色盖头,可采集无需抗凝的血标本。抗凝管有多种颜色盖头,其管内有不同剂量和不同种类的抗凝剂,可根据不同采血要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血标本留置对血清电解质浓度测定值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血清电解质浓度测定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准确的人体电解质浓度测定对于疾病诊断、判断病情的发展、衡量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许多医院的病房护士常常因晨间工作较忙,经常把采血工作提前安排在凌晨4时开始进行,待8时后才送检验科,而检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并应用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提高临床护士正确采集血液标本的合格率。方法选取2010年1—4月护士按照常规采血护理操作流程采集的血液标本9907份作为对照组,选取2010年5—7月护士应用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后采集的血液标本8685份作为观察组,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将检验项目与采用的试管及颜色、性质、采血量等设计成为标识明确的彩色模块图表,指导护士根据一览表的图色标识进行采血。比较应用前后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及患者和检验师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血液标本9907例,抗凝标本凝固26例(0.26%),错用试管16例(0.16%),标本溶血22例(0.22%)及标本量少12例(0.12%)。观察组血液标本8685例,抗凝标本凝固14例(0.16%),错用试管4例(0.05%),标本溶血11例(0.13%),标本量少6例(0.06%),导致的标本不合格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86,9.42,4.28,10.22;均P〈0.05)。对比应用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前后检验师26人,对血液标本的满意度由76.92%提高到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5,P〈0.05);抽取2010年1—4月采血患者168人,2010年5—7月采血患者152人做满意度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由78.57%提高到9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6,P〈0.05)。结论应用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对临床护士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近日我检验科在进行标本检测时,发现几例溶血的标本均出自同一科室,建议重新抽取标本。几日后又发现这一科室所送检的十几份标本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血。在排除运送标本过程中震荡造成标本溶血的可能性后,考虑与这一科室的夜班护士的不规范采血技术有关。经与采血护士联系,详细了解采血的每一操作过程,最后发现与护士采集静脉血样时不使用与真空采血管相配套的采血针有关。2讨论近年我院采用了真空采血试管及双向采血针取代了早期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和塑料标本试管。由于真空采血管有良好的密闭性,使用起来安全、卫生、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血检验的结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2019年6月5日我院检验科的13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经比较发现,静脉采血方式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与末梢采血无差异,统计学比较P>0.05;静脉采血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比容均高于末梢采血,P<0.05;静脉采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末梢采血,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血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采血方式可对检验结果造成不同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静脉采血的方式进行检验,更具准确性,临床可参考。  相似文献   

10.
血液化验是门诊就诊病人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由于门诊病人就诊量不定,检验项目不一,采血量不等,采血时间不集中,化验单又无专人保管,以往在取化验结果的环节上经常出现问题,如报告不及时,取错结果,化验单遗漏,甚至化验单丢失等。2000年以来,我院在门诊采血病人的血液标本保存、送检、化验单领取等环节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经过5年的运行及不断完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传统做法存在的问题①使用一次性塑料试管采血,病人自行送血至检验科,易发生洒血、溶血等现象。②因病人分散采血、送血,有的标本在检验科保存时间过长而影响结果。③化…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注射、采血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性注射、采血器张翠岚目前临床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除用于注射外,也用来采集血液标本,但因一次性注射器没有贮血功能,采取血样后需将血样注入试管送检,这一操作环节和检验人员的刷洗、处理试管等过程均有院内交叉感染的潜在可能。目前,国内外市场上虽有一次性采血...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仍是普通试管架,即检验科通用的长250mm、宽80~120mm、高85mm的试管架,其能使试管垂直稳当,但在护士下病房采血取放时,查对很不方便。虽然有各种改进,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或者不能垂直放置,  相似文献   

13.
三种真空采血管对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常用真空采血管对33项临床化学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一国产的含促凝剂、分离胶、氟化钠/草酸钾真空采血管分别与普通干试管采集的血清进行33项临床化学项目结果比较。结果 促凝剂真空管各项生化项目结果与普通干试管生化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分离胶真空管除CK-MB、LDH(P<0.01)外,其它生化项目结果均与普通干试管的比较一致(P>0.05);氟化钠/草酸钾真空管应用血糖检测效果最佳,但部分生化项目的结果与干试管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氟化钠/草酸钾真空管仅用于血糖检测,促凝剂真空管可用于全部常规生化项目,分离胶真空管适用于大部分的生化项目。建议各实验室依据自身实验室的条件和所检测的项目,选用适当的真空采血管。  相似文献   

14.
童玉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7):830-831
近年来采用的真空负压静脉采集血标本是一种新方法,需要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和配套的真空负压采血管.真空负压采血管预制了准确的真空量,采血时自动将血液吸入试管,不像一般注射器采血针尖进血管后可见回血[1].此方法简便易行,并且使医患双方能最大程度避免交叉感染.作者自2011年1月至4月运用传统的注射器抽吸采血分别注射到普通试管和真空采血管,进行常规生化项目的检测,分析检验结果是否有差异,来评估真空采血管临床应用的意义.同时总结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两种不同采血方法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采血方法,找出一种最佳采血方法。方法将200例体检人员随机分两组,传统组:采用注射器与普通试管采血;标准组:采血针与真空试管采血。结果采用注射器与普通试管采血易造成医源性污染现象、采血量不准确、溶血现象、职业暴露、穿刺失败、疼痛、皮下瘀肿等明显高于采血针与真空试管相匹配采血。结论使用采血针与真空试管相匹配采血,在大量体检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不合格标本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新泰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静脉采血检查凝血项目的不合格标本(溶血、脂血、血量不足、血量过多、未及时送检、检验科认为标本不合格)209份,对209份标本均重新采集标本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血、脂血、血量不足、血量过多、未及时送检、检验科认为不合格的标本与重新采集的标本对比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验工作人员应对不合格标本及异常结果的标本进行细致分析,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重新采集标本,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免发生错误,并与临床医护人员多进行沟通,严格按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17.
谢斐  陈美桂  谢灵玲 《护理学报》2019,26(19):77-78
目的 为了更准确的留取静脉血液标本,保证检验所需的最佳血量、减少血液标本采集时的工作量,研制一种可控制采血量的静脉采血试管。方法 可控制采血量的静脉采血试管主要由试管橡胶塞、试管体、内管、密封塞和孔石组成。临床使用时,只需将采血针头尾端插入橡胶塞凹面处,即可实现定量采血和血液与抗凝剂混合。结果 该试管根据不同规格能分别控制采血量2 mL、3 mL、4 mL、5 mL、6 mL;抗凝剂位于试管下部与采集的血液全部接触,无需人工晃动混合试管壁的抗凝剂;该试管可以在自动化仪器下的管机配合使用。结论 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可显著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与检验值的准确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更好地与临床对话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长期以来,检验科与临床医师之间存在着专业脱节、互相沟通少的现象,造成检验结果无法有效地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有时还造成误解,临床医师埋怨检验科结果不准,而检验人员认为临床医师不会解释检验结果,导致互相不信任、不协调。直接后果是患者得不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间接的后果是导致重复检验或检验资料搁置而浪费资源,造成经济损耗。  相似文献   

19.
<正>静脉采血作为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成为了检验科的主要工作之一。门诊静脉采血一向具有人流量大、高峰期集中、患者等候时间长等特点。而工作人员长期在嘈杂的环境及患者急躁的催促下,注意力难以一直集中,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大,工作效率低,发生穿刺不成功,错用试管等问题,造成医患纠纷。本科室在2014年10月开始使用日本TMC BC ROBO 8000全自动医院智能采血管理系统,使用后工作人员错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由于临床护理操作不当造成的不合格标本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科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从检验科退回的溶血标本15份、血量不足标本23份、未及时送检标本19份、认为有问题的标本16份,对以上标本均进行患者的再次采血,并将两组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溶血、血量不足、未及时送检等问题标本与重新采血后标本的PT检测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凝血检测项目对采血技术要求比较高,应严格规范操作方法;如出现溶血、血量不足、采血部位不合适或标本未及时送检等,均应及时重新采血,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