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外科ICU的SAP患者44例,按预后分为死亡组、MODS组、局部并发症组,比较各组间BISAP评分及血清CRP水平差异;分别以BISAP评分及血清CRP的中位值为界值,比较组间结局差异。结果:BISAP评分及血清CRP在局部并发症组、MODS组、死亡组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AP评分≥3分、CRP≥191mg/L者的死亡率、MODS发生率均高于BISAP评分3分、CRP191mg/L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AP评分联合血清CRP水平检测有助于早期评估SAP的严重程度及预后,BISAP评分≥3分且CRP≥191mg/L提示患者病情危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老年肺部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2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组)、75例老年非感染疾病患者(非感染组)及70例健康体检组(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观察患者预后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PCT浓度、CRP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及健康组(P均<0.05)。3组WB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死亡组PCT浓度明显高于好转组及痊愈组(P均<0.01),好转组PCT明显高于痊愈组(P<0.01);死亡组CRP高于好转组及痊愈组(P均<0.05),好转组CRP与痊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组、好转组及痊愈组WB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PCT≥10.0 ng/L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PCT≥0.5 ng/L组及PCT≥2.0 ng/L组。结论血清PCT是诊断老年肺部感染的重要指标,PCT≥10.0 ng/L对患者的预后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40例UAP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龄并且性别无差异的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CRP水平。并将观察组中CRP水平超过10 mg/L患者作为A组,低于10 mg/L为B组,分析2组心脏病发病率。结果观察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的近期心脏病发病率高于B组。结论 UAP严重程度及其后期的心脏病事件与CRP浓度的高低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44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A组)及4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B组)血清CRP浓度,并与30例健康者(C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CRP水平明显高于B组及C组(P均<0.01),B组高于C组(P<0.01)。结论CRP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意义。方法:ACS患者6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32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TNF-α的血清浓度。结果:AMI及UA组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MI组的血清TNF-α的平高于UA组(P<0.05)。结论:血清TNF-α水平的升高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对ACS患者的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 sCD40L)、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ipoprotein-phospholipase A2, Lp-PLA2)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血必净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Lp-PLA及IL-6、TNF-α和CRP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sCD40L[(320.62±35.81)pg/L比(401.70±48.40)pg/L,t=10.435]、Lp-PLA2[(203.62±33.13)μg/L比(296.45±44.22)μg/L,t=12.831]水平,以及血清CRP[(3.10±2.00)mg/L比(4.74±2.04)mg/L,t=4.006]、IL-6[(2.10±1.20)pg/L 比(3.14±1.40)pg/L,t=3.781]、TNF-α[(2.81±1.50)pg/L 比(3.70±1.70)pg/L,t=3.075]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 P<0.05)。研究组显效率为68.3%(41/60),对照组为50.0%(30/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4,P=0.04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西医常规疗法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sCD40L、Lp-PLA2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钠素(NT-proBNP)、乳酸(LA)、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至2010年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比较发生心脏不良事件(MACE)组和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组的NT-proBNP,LA和CRP。结果:发生MACE组的NT-proBNP,LA和CRP均高于未发生MAC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LA,CR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MACE有较好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学勤  韩清华  李凌 《中医药研究》2011,(12):1438-1439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与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探讨NT-pro 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2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检测血NT-pro BNP,随访两年内的心脏事件(心血管病死亡,心力衰竭失代偿再住院)。结果心脏事件组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脏事件组(P〈0.05);NT-pro BNP〉2 917ng/L组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2 917ng/L组(P〈0.05)。结论检测血浆NT-pro 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心脏事件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小板凝溶胶蛋白(gelsolin)水平及血瘀证计分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175例ACS患者,术前收集血清标本,检测血小板gelsolin浓度;计算血瘀证计分;随访期6个月,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分析血小板gelsolin水平、血瘀证计分与ACS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预测ACS不同亚组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结果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小板gelsolin水平、血瘀证计分是ACS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2)当血小板gelsolin水平为282.75、253.20、324.30μg/mL时,分别为预测ACS、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3)当血瘀证计分为30、26及35分时,分别为预测ACS、UA及AMI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4)血小板gelsolin联合血瘀证计分预测AC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95%CI:0.815-0.987,P0.01),说明血小板gelsolin水平联合血瘀证计分对ACS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血小板gelsolin水平与血瘀证计分可作为ACS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预测指标;血小板gelsolin水平联合血瘀证计分判断ACS预后,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2 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1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38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和 2 6名健康体格检查者为研究对象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 ,比较各组入院时及治疗 3个月后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STEMI组、NSTEMI组、UAP组入院时CRP水平 ((6 9± 2 0 )mg/L ,(4 6± 13)mg/L ,(2 3± 8)mg/L)明显高于SAP组 ((4 .8± 1.8)mg/L)和对照组 ((3.7± 1.5 )mg/L) ,P均 <0 .0 1,STEMI组与NSTEMI组比较、NSTEMI组与U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STEMI组、NSTEMI组、UAP组入院时CRP水平与治疗 3个月后 ((33± 10 )mg/L ,(2 0± 8)mg/L ,(11± 6 )mg/L)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SAP组入院时及治疗 3个月后 ((4 .7± 1.6 )mg/L)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RP水平显著升高 ,提示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CRP是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独立预测因子 ,可以作为监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的临床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服用硝酸异山梨醇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及盐酸阿替洛尔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2组均治疗30 d.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变化,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30/31)、对照组为83.9%(26/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7,P=0.023);观察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7.1%(27/31)、对照组为71.0%(22/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4,P=0.024);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6.8%(30/31)、对照组为83.9%(26/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7,P=0.023).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4.22±1.87)mg/L比(7.21±1.88)mg/L,t=5.643]、BNP[(31.87±12.58)mg/L比(59.28±13.21)mg/L,t=6.769]水平及血浆黏度[(1.32±0.02)mPa?s比(1.57±0.04)mPa?s,t=5.769]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CRP、BNP水平及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12.
血清降钙素原预测危重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危重患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预测院内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年龄大于18岁、手术或创伤后需要进入ICU监护的患者80例,监测PCT、CRP WBC水平及院内感染情况。结果PCT≥0.5μg/L时预测院内感染的敏感度91.84%,特异度67.74%;PCT≥2.00μg/L时预测院内感染的敏感度65.31%,特异度96.77%;而WB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低。结论PCT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危重患者院内感染,对PCT≥0.5μg/L的危重患者进行PCT动态监测有助于发现院内感染高危患者,而对PCT≥2.0μg/L的危重患者建议及时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为ACS患者86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即刻抽取患者静脉血进行hs-CRP及NT-proBNP的检测,然后进行综合治疗,观察并比较各组住院期间不良预后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组、UA组及AMI组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AMI组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较UA组高,AMI组、UA组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较SA组高。与SA组比较,UA组及AMI组AMI、左心功能不全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与UA组比较,AMI组AMI、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增高;hs-CRP、NT-proBNP水平与ACS患者的严重程度及AMI、左心功能不全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的hs-CRP、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短期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正相关;hs-CRP及NT-proBNP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检验指标,并且可以作为ACS的病情预测及疗效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脑心通胶囊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40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直径狭窄50%~70%)以心绞痛为首发症状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脑心通胶囊治疗组(脑心通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其他对症处理,脑心通组加服脑心通胶囊,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监测血压,血脂,血糖以及心、肝、肾功能。结果治疗12个月后,脑心通组心绞痛发作和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作而住院例数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分别为6.67%vs15.83%,4.17%vs10.83%,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6、TNF-α、hs-CRP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IL-6、TNF-α、hs-CRP、MMP-9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脑心通组血清IL-6、TNF-α、hs-CRP及MMP-9水平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影响患者心绞痛发作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后MMP-9水平和治疗后IL-6水平是影响心绞痛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心通胶囊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长期服用可减少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复发及ACS发作。治疗后MMP-9和IL-6水平是影响心绞痛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对机体的影响。方法:根据诊断标准纳入90例患者,以C-反应蛋白(CRP)作为微炎症的标记物,分为微炎症组(透前CRP≥8 mg·L~(-1))和正常组(透前CRP8 mg·L~(-1))各45例,进行临床对照,检测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微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总结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下对患者实验室检查的干预。结果:MHD微炎症状态患者透析后中医证候积分加重(P0.05),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脂蛋白、白蛋白、MDA及AOPP高于正常组(P0.05);SOD、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状态下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情预后,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立普妥和国产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ACS患者随机均分为立普妥组和国产阿托伐他汀组。立普妥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立普妥20mg.d-1,连用18周。国产阿托伐他汀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国产阿托伐他汀20mg.d-1,连用18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IL-6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8周后,患者血浆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立普妥组P=<0.01;国产阿托伐他汀组P=<0.05)。且治疗后患者血浆CRP和IL-6水平,立普妥组与国产阿托伐他汀组相比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立普妥和国产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都具有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稳定斑块,而立普妥的抗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这种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7年9月—2007年12月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6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8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NCHD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s-CRP。结果AC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与SAP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不同血脂水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将105例ACS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并加服中药血脂康1.2g/d,共12周,其中正常血脂(NBL)26例;高血脂(HL)27例;对照组52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NBL25例,HL27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40名;观察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变化,同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前ACS患者FMD值和血清NO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ET-1、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CRP、NO及FMD与血脂LDL-C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治疗12周后,治疗组FMD值和血清NO水平均有明显上升,ET-1、CRP水平显著降低。而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血清TC、、TG、LDL-C水平治疗组均显著下降,HDL—C治疗组HL患者明显上升,NBL患者虽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早期应用中药血脂康治疗正常血脂和高血脂的ACS患者,均可改善内皮功能、拮抗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递质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4月—2009年2月收入我院心内科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每日2次,治疗7 d。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0、CRP。记录患者28 d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IL-6、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IL-1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恶化率(4%)、心肌梗死发生率(2%)较对照组(18%,16%)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28 d病死率(14%)高于治疗组(4%),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