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项(HAMD-17)在评 估抑郁症严重程度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15 例,使用HAMD- 17 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严重程度评估,同时指导患者采用PHQ-9 进行自我评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 评价HAMD-17 总分和PHQ-9 总分的内部一致性,采用加权Kappa对两个有序的多分类变量进行一致性 检验,采用Spearman 秩相关性分析两者各维度的相关性。结果 两量表总分一致性良好[ICC=0.657 (0.504,0.763),P < 0.01];Kapp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各级别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一致性较差 [Kappa=0.313(0.197,0.430),P< 0.01];HAMD-17 和PHQ-9 在抑郁情绪维度无相关性(P> 0.05);HAMD- 17 和PHQ-9 在自杀、睡眠、体质、全身症状、兴趣及自责等维度呈正相关(P< 0.05),且在自杀维度相关 性较好(r=0.62)。结论 PHQ-9 与HAMD-17 在抑郁症严重程度上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能够进行抑郁症 早期筛查及自杀风险预测,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合并焦虑抑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2月-10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2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版(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焦虑抑郁状态,采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评定营养状况。按HAMA-14评分将患者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按HAMD-24评分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进行组间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合并焦虑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焦虑组危险因素为:居住农村(OR=4.662,95%CI:2.237~9.714)、不规律服药(OR=2.388,95%CI:1.394~4.091)、营养不良(OR=2.000,95%CI:1.062~3.766);抑郁组危险因素为:独居(OR=6.253,95%CI:2.383~16.408)、营养不良(OR=4.835,95%CI:2.558~9.142)。结论居住农村、不规律服药和营养不良是高血压合并焦虑的危险因素,而独居和营养不良是高血压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当前有和无自杀观念的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当前有和无自杀观念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方法按最近1周有无自杀观念将327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分为自杀观念组(n=59)和无自杀观念组(n=268),比较其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并对自杀观念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自杀观念组的目前年龄、首次发病年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和HAMD-24的绝望感条目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无自杀观念组(P0.05),自杀观念组的精神病性症状(OR=4.03,P0.05)、不典型症状(OR=7.53,P0.01)和躯体疾病共病(OR=11.19,P0.01)明显多于无自杀观念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MD-17总分(OR=1.19,P0.01)、绝望感(OR=2.13,P0.01)、不典型症状(OR=1.44,P0.05)和躯体疾病共病(OR=2.84,P0.05)与自杀观念相关。结论有自杀观念的难治性抑郁症具有一定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应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初诊未服药的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 性收集 2010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运动障碍门诊初诊未服药的 218 例 PD 患者(PD 组)和 171 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资料。采用统一 PD 评定量表 (UPDRS)第Ⅱ、Ⅲ、Ⅴ部分评估 PD 患者的运动症状,采用 PD 睡眠量表(PD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和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评估 PD 患者的非运动症状。采用 24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受试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比较 PD 组和对照组抑郁发作的发病 率、临床资料的差异,比较帕金森病抑郁(dPD)和非帕金森病抑郁(n-dPD)患者临床症状的差异。采用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初诊未服药 PD 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PD 组 HAMD-24 评分为 8.0(4.0, 13.0)分,dPD 的发病率为 12.4%(27/218),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患者分别为 5 例、18 例和 4 例。对 照组 HAMD-24 评分 2.0(0,2.0)分,抑郁发作的发病率为 6.4%(11/171),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患者 分别为 5 名、5 名和 1 名。两组抑郁程度和抑郁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PD 组患 者的 HAMD-24 总分及各因子评分、HAMA 评分、NMSQ 评分高于 n-dPD 组,运动分期为早期、姿势异常 步态不稳(PIGD)亚型的患者比例高于 n-dPD 组,UPDRS-Ⅱ评分和 PDSS 评分低于 n-dPD 组(P< 0.05)。 HAMA 评分高(OR=1.167,95%CI=1.077~1.265)、NMSQ 评分高(OR=1.235,95%CI=1.052~1.449)和 PIGD 运动障碍亚型(OR=2.024,95%CI=1.053~3.891)是 PD 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P< 0.05),PDSS 评分高 (OR=0.971,95%CI=0.945~0.997)是 PD 患者发生抑郁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初诊未服药 PD 患 者的抑郁程度以中度抑郁为主,焦虑、非运动症状多、睡眠质量差和 PIGD 型 PD 患者更易患抑郁。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精神专科医院心境障碍科青年住院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行为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精神专科医院心境障碍科住院的所有14~25岁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人口学和临床资料、自杀风险评估表、精神病患者暴力危险分级评估表。根据现病史中有无自伤行为记录,将患者分为NSSI组和非NSSI组;比较两组在性别、父母是否离异、有无家族史、童年是否受创伤、自杀风险评估量表得分、精神病患者暴力危险分级评估表得分上的差异。结果:NSSI组48例(28.6%),非NSSI组120例(71.4%);NSSI组在自杀风险评估量表(t=-3.21,P=0.002)与精神病患者暴力危险分级评估表(t=-4.07,P=0.000)得分显著高于非NSSI组(P均0.01);暴力冲动程度及自杀风险程度进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高暴力冲动(P=0.001,OR=1.158,95%CI:1.060~1.265)、高自杀风险(P=0.007,OR=1.129,95%CI=1.033~1.234)是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心境障碍科青年住院患者的NSSI行为发生率较高,其危险因素为高暴力冲动性和高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Web of Science、CBM、CNKI、VIP、WanFang Data数据库,纳入有关青少年NSSI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月5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对纳入研究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总样本量为17 4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94,95%CI(1.29~2.91)]、年龄[OR=0.88,95%CI(0.80~0.96)]、饮酒[OR=1.42,95%CI(1.11~1.80)]、抑郁[OR=1.51,95%CI(1.16~1.98)]、虐待[OR=1.61,95%CI(1.30~1.98)]、NSSI史[OR=13.13,95%CI(3.90~44.15)]、自杀企图[OR=2.32,95%CI(1.59~3.39)]、父母婚姻[OR=1.54,95%CI(1.10~2.16)]对青少年NSSI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女性、年龄较小、饮酒、抑郁、遭受虐待、有NSSI史、有自杀企图、父母婚姻变故是青少年发生NSS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具有自杀风险的抑郁障碍患者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方面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早期识别具有自杀风险的患者,有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方法选取117例来自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经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5. 0中文版筛查符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未治疗抑郁障碍患者,根据MINI 5. 0中文版自杀模块的访谈结果,将患者分为自杀风险组(n=52)和无自杀风险组(n=65)。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C)进行认知调节策略的测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抑郁障碍患者自杀风险发生率为44. 4%(52/117)。与无自杀风险组相比,自杀风险组患者更多见于女性、未婚、平均年龄更小、发病年龄更早、HAMD-17总评分更高、伴精神病性症状率较高,自杀风险组自我责难、接受、沉思、灾难化4个认知调节策略维度及消极认知情绪调节评分均高于无自杀风险组(P均<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 539,95%CI:1. 383~9. 057)、发病年龄(OR=0. 931,95%CI:0. 895~0. 968)、HAMD-17总评分(OR=1. 207,95%CI:1. 063~1. 370)和灾难化(OR=1. 143,95%CI:1. 002~1. 305)与抑郁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相关(P均<0. 05)。结论女性、发病年龄早、抑郁症状严重和灾难化可能为未治疗抑郁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在情感气质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来自我院门诊103例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根据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自杀模块访谈结果,分为有自杀风险组和无自杀风险组。用情感气质量表(temperament evaluation of the Memphis,Pisa,Paris,and San Diego-auto questionnaire,TEMPS-A)评估情感气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 45.6%(47/103)的抑郁症患者伴有自杀风险。与无自杀风险组患者相比,有自杀风险组患者女性、无业及未婚者较多,发病年龄较早,HAMD总分以及TEMPSA中循环气质、抑郁气质、焦虑气质评分较高(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392,95%CI:1.246~9.232)、发病年龄(OR=0.924,95%CI:0.844~0.966)、HAMD总分(OR=1.134,95%CI:1.022~1.258)和循环气质评分(OR=1.204,95%CI:1.015~1.427)与自杀风险相关。结论女性、发病年龄早、抑郁症状严重和循环气质突出可能为首发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甲基苯丙胺使用障碍(Mathemphatamine use disorder,MUD)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睡眠问题发生率。方法 共纳入462名MUD患者和312名正常对照。两组均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别对焦虑、抑郁和睡眠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MUD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睡眠问题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焦虑:47.3%vs.3.1%;抑郁:50.2%vs.2.1%;睡眠问题:62.0%vs.31.7%),所有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UD患者出现焦虑(OR=22.04,95%CI [8.75,55.49])、抑郁(OR=38.79,95%CI [13.11,114.76])和睡眠问题(OR=3.36,95%CI [2.25,5.02])的风险比正常对照更大。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MUD组更容易发生焦虑、抑郁与睡眠问题,在MUD的临床治疗中,要对焦虑、抑郁和睡眠问题进行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4 月在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 212 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治 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 26 分的患者纳入认知功能无障碍组(n=141),评分< 26 分的 患者纳入认知功能障碍组(n=71)。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程、吸烟、家族史、饮酒、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文化程度、抑郁程度。采用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年龄和 SSRS 评分预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 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 别、BMI、病程、有无家族史、HAMD-17 评分、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认知功能障 碍组患者的年龄及吸烟、饮酒、初中文化程度患者占比高于认知功能无障碍组,SSRS 评分低于认知功 能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SSRS 评分预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 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964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4~18岁(OR=1.571, 95%CI=1.251~1.973)、吸烟(OR=1.457,95%CI=1.187~1.788)、饮酒(OR=1.254,95%CI=1.093~1.439)、初 中文化程度(OR=1.513,95%CI=1.178~1.943)、SSRS 评分< 20 分(OR=1.593,95%CI=1.251~2.028)为青 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 能障碍受年龄、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度的影响,临床中应该给予密切关注,预防患者认知功 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