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无法明确,但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关节软骨变性,硬化或囊性变,骨质增生,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是其主要的病理改变[1],KOA以4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发,女性多于男性,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其发病率正日趋上升[2]。据流行病学研究[3],KOA的我国发病率高达8.1%。KOA的致残率较高,轻度可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邓越  李宝珍  王桂玲 《北京中医药》2023,(12):1393-1395
<正>舌咽神经为第九对颅神经,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PN)是临床少见的顽固性疼痛综合征[1],也称迷走-舌咽神经痛[2],表现为舌咽神经或迷走神经耳、咽支支配区的阵发性剧烈疼痛[3-4],位置较深,程度强于三叉神经痛[5]。GPN发病率为(0.7~0.8)/10万[6-8]。存在泛化痛现象(或为“溢流痛”),扳机点位于咽喉部,  相似文献   

3.
<正>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是一种慢性炎症性黏膜疾病,主要是由结缔组织中异常的胶原沉积引起,可侵及口腔任何部位。其病理学特征为炎症反应伴上皮下固有层及结缔组织深层逐渐纤维化[1]。以进行性张口受限、进食疼痛和水疱、溃疡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生活质量[2]。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盆腔炎妇科高发病率的炎性疾病,以腰骶部酸痛、小腹坠胀、白带异常为常见表现,可诱发月经不调、异位妊娠、不孕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1]。西医治疗本病以抑菌抗炎、控制症状为主,由于盆腔特殊的解剖结构,通常难以根治,易迁延不愈、反复发作[2]。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多样,不仅能改善体质和缓解症状,而且在减少复发、改善预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3-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科千金片联合甲硝唑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妇科千金片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hs-CRP水平及T淋巴细胞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千金片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显著,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增强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神经受病毒感染或炎症影响而引起面神经水肿、脱髓鞘病变及轴突变性所致[1],常以单侧面部口角歪斜、闭眼不全、额纹消失为主要症状,可伴有耳后疼痛,听力异常,味觉减退或消失[2]。其发病原因常与季节变化、受凉、劳累及情绪因素有关[3]。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盆腔炎(CPID)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等受各种致病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不孕、白带异常、异位妊娠或慢性盆腔疼痛等问题。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多项临床研究[1-3]表明中药灌肠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本研究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随机对照原则客观评估凉血逐瘀方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11月就诊于本院妇科的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65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1.25±5.62)岁;平均病程(3.52±1.63)年;已婚22例,未婚10例;已育20例,未育12例。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CG)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不伴胃黏膜萎缩改变、胃黏膜层主要表现为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为非萎缩性胃炎。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1]。Hp感染具有明显的人群或家族聚集性,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生食蔬菜、饮用生水、过冷或过热及粗糙刺激性食物等)和不良的生活环境是其高危因素[2]。根除Hp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可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3]。  相似文献   

9.
<正>肩袖损伤多为慢性劳损性疾病,是临床上引发肩关节疼痛甚至致残的主因之一,临床表现为多种性质的疼痛、肿胀和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等[1,2],在临床上可通过药物、理疗及手术等来治疗[3,4]。当肩关节持续性疼痛不能缓解,伴有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手术治疗为其首选。但是由于肩袖部位肌肉组织复杂,手术治疗过程比较繁杂,手术暴露时间长,导致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较慢,疼痛程度强烈甚至难以忍受,容易在患者实行肩袖损伤手术后引发失眠、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因惧痛排斥甚至拒行术后的进一步康复锻炼[5,6]。  相似文献   

10.
<正>肩痹又称漏肩风、肩凝症,是以肩部肌肉、关节、筋骨疼痛、活动不利,或是兼有不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对应的现代医学疾病主要有肩袖损伤、肩峰撞击征、肩关节周围炎等[1]。肩关节作为人体最灵活、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关节,肩痹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2]。  相似文献   

11.
<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癌症负担较重,其中胃癌是癌症性死亡的第三大原因[1]。根据肠型胃癌Correa级联反应可知,胃癌发生前常经历癌前病变(包括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阶段,而早期逆转胃癌前病变对降低胃癌发病率有积极意义[2]。胃癌前病变形成的病理机制复杂,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与凋亡等多个方面[2-4],而基于肿瘤源于慢性炎症理论的炎-癌转化假说是目前的研究热点[5]。  相似文献   

12.
慢性鼻窦炎以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为其主要特点,主要症状为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次要症状为嗅觉减退或丧失、头面部胀痛,症状持续12周及以上。根据有无鼻息肉,将其分为慢性鼻窦炎伴息肉和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1-2]。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手术后复发率高[3],常合并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下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13.
<正>喉接触性肉芽肿(laryngeal contact granuloma,LCG),亦称为非特异性肉芽肿、声带接触性肉芽肿、声带突肉芽肿,是一种肉芽增生性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病变[1-2],多以声嘶、发声疲劳、咽异物感为主要症状。研究[3]发现单纯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术后复发率超过90%。口服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的保守治疗有用药周期长、患者依从性低、药物不良反应多等问题[4]。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咽喉炎是咽部黏膜以及黏膜下淋巴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慢性疾病,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与职业、环境、气候等因素有关[1-2]。该病可由急性咽喉炎治疗不彻底迁延导致,表现为咽部不适、分泌物增多、声嘶、刺激性干咳等,导致患者说话及进食困难,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3-4]。因此选择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及时缓解炎症,避免咽炎反复发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腰腿痛是以腰腿部组织筋膜、骨骼肌肉疼痛以及神经受压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生与慢性劳损、无菌性炎症有关,具体表现为腰腿部疼痛、下肢麻木,病情迁延难愈,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响[1]。  相似文献   

16.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表现为闭合性或开放性粉刺、丘疹、囊肿及脓疱,可伴瘙痒、红肿或疼痛,多发生在颜面部、胸背部等油脂分泌旺盛部位,患病人群以青春期男女为主,但随着社会发展,20世纪70年代便有文献指出成年人痤疮的患病率较前升高[1],21世纪研究提示其发病人群以女性为主[2],根据其起病时间可分为持续性痤疮及迟发性痤疮。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研究显示DPN的发与T2DM导致的糖脂代谢紊乱[1]、微血管损伤、营养神经因子减少、氧化应激反应[2]、代谢紊乱性炎症和自身免疫[3]等因素相关,其临床以对称性的肢体麻木、疼痛、发凉等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在安静时或夜间时症状明显加重,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感觉缺失,四肢远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严重者可发生足部感染和溃疡[4],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劳动能力的丧失。  相似文献   

18.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最典型的症状是腰局部疼痛伴放射性下肢疼痛,大多数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措施能获得良好效果,但是常用西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虽然能缓解疼痛,但是因病症反复发作长期使用不可避免导致副作用,是患者接受度下降[1-2]。LDH在中医学临床辨证以气滞血瘀型占比例高、症状体征重[3]。艾灸联合中药外敷结合了温热、经络效应,经热灸、药物渗透等作用途径,将中药有效组份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有助于局部血液循环、炎症吸收,对LDH病人的腰腿疼痛减轻效果明显[4]。  相似文献   

19.
<正>会阴区疼痛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病因不明的,以会阴区包括阴道口、阴蒂、阴唇、阴茎、尿道口、肛门及周围组织的疼痛综合征,也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顽固性疼痛[1]。本病属于中医学“阴中痛”“阴户痛”“小户嫁痛”“吊阴痛”等范畴[2]。现代医学认为,会阴痛涉及多学科,多种学科的疾病均可能引起会阴部疼痛,如会阴部慢性病史、阴部神经卡压、心理因素、泌尿系疾病等,其临床表现为烧灼样、酸胀感疼痛,疼痛程度多为中度疼痛,  相似文献   

20.
<正>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软骨退变为病理基础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以局部疼痛、变形以及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1,2],晚期常出现关节畸形,进一步影响关节功能[3]。国内调查发现,55岁以上人群KOA患病率达到88%[4],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针刺治疗KOA的有效性已被众多临床试验所证实[5],并被临床指南所推荐[6]。本研究传承东垣针法学术思想,在针刺组方思路上进行创新,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KOA的效果,以期为KOA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