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复方利巴韦林软膏剂的研制及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入促透剂氮酮,研制复方利巴韦林软膏剂并进行体外释药研究,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利巴韦林的含量;用简单小室法,以离体鼠皮的透皮屏障,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酮对利巴韦林的透皮吸收百分率,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氮酮对利巴韦林无显著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P〉0.05)也不能增加其透皮速度(P〉0.05)。结论:建议在复方利巴韦林软膏剂中不加氮酮。  相似文献   

2.
氮酮对甘草次酸钠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简单小室法,以离体小白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生理盐水为接受液,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酮对甘草次酸钠透皮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2.0%、1.0%、0.5%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与不含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间,其透皮吸收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含2.5%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与不含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间,其透皮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含不同浓度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间,其透皮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以含2.0%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其透皮吸收为最好。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氮酮对黄芩苷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氮酮对黄芩苷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以裸鼠皮肤为实验屏障,观察氮酮浓度(体积比)分别为0、2%,4%,6%,8%,10%时黄芩苷透皮吸收速率常数。结果:氮酮浓度为0,2%,4%,6%,8%,10%时黄芩苷的透皮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76.07%,89.23,167.36,238.61,200.45,171.49ug.cm^-2.H^-1。结论:氮酮可以促进黄芩苷的透皮吸收,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氮酮浓度为6%时有最大的透皮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4.
白胶香挥发油对替硝唑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胶香对替硝唑的促透效果,为透皮促进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离体家兔皮肤渗透释药实验.测定含不同浓度白胶香和氮酮对替硝唑溶液的促透效果。结果不同浓度促透剂对替硝唑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大小顺序为5%白胶香>4%白胶香>4%氮酮。结论5%白胶香对替硝唑溶液有显著的透皮促进作用,与其他浓度的白胶香和氮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氮酮、丙二醇、油酸及两者配伍对复方黄芩巴布剂中黄芩苷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制备含不同吸收促进剂的复方黄芩巴布剂,以Franz扩散池为透皮吸收装置,采用HPLC法对黄芩苷进行测定,考察不同透皮促进剂的促渗效果.结果 与不含吸收促进剂的巴布剂比较,吸收促进剂对黄芩苷透皮吸收的影响为丙二醇(PG) 氮酮(azone)>丙二醇 油酸(OA)>油酸 氮酮>不含促进剂.其中丙二醇与氮酮浓度各为1.5%时,黄芩苷有最大渗透速率154.36μg/(cm2·h).结论 复合促进剂对黄芩苷的透皮吸收均有促进作用,1.5%丙二醇 1.5%氮酮作为本复方的透皮促进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氮酮对复方雷公藤贴片中阿魏酸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以大鼠腹部剑突以下皮肤为实验屏障,观察氮酮浓度(体积比)分别为0、0 .5 %、1%、2 %时阿魏酸透皮吸收速率常数。结果:氮酮可以促进阿魏酸的透皮吸收。结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氮酮浓度为1%时有最大吸收。  相似文献   

7.
采用简单小室法,以离体小白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生理盐水为接受液,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酮为甘草次酸钠透皮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2.0%、1.0%、0.5%氮酮草次酸钠贴剂与不含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间,其透皮吸收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含2.5%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与不含氮酮的基欠酸钠贴剂间,其透皮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1),而含2.5%氮酮的甘草闪酸钠贴剂与不含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  相似文献   

8.
思密达+利巴韦林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思密达+利巴韦林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2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思密达口服组、思密达+利巴韦林保留灌肠组及利巴韦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思密达口服组给予思密达口服;思密达+利巴韦林灌肠组将思密达3g+利巴韦林10~15mg/(kg·d)溶于15mL生理盐水保留灌肠,1次/d,连用3d;利巴韦林组将利巴韦林10~15mg/(kg·d)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各组发热、呕吐、腹泻、脱水等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72h后对照组、思密达口服组、思密达+利巴韦林保留灌肠组及利巴韦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9.6%、73.9%、91.4%及65.9%。其中思密达+利巴韦林保留灌肠组总有效率均较其他三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思密达+利巴韦林保留灌肠可明显缩短患儿退热、止吐、止泻及脱水纠正时间。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思密达+利巴韦林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比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配合口服思密达或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格列美脲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筛选有效的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提高格列美脲的透皮吸收速率。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新西兰家兔皮肤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格列美脲累积渗透量、透皮吸收速率、透皮时滞和渗透系数等体外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对氮酮(Azone)、丙二醇(PG)、油酸(OA)、卡必醇(Carbitol)、N-甲基-2-吡咯烷酮(NMP)5种透皮吸收促进剂单独应用和任意两种合用的促进效果进行考察。结果:透皮吸收促进剂单独使用时,油酸、N-甲基-2-吡咯烷酮和氮酮对格列美脲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依次增强,增透倍数分别为2,01,2,48和3.38;相反,卡必醇和丙二醇对格列美脲的透皮吸收起阻滞作用。在10种复合促进剂中,氮酮分别与油酸和丙二醇合用时的透皮渗透量均比单用氮酮高,分别使格列美脲渗透系数增大6.31和4.79倍,其中以氮酮和油酸合用促进效果最优。研究了氮酮和油酸最佳促进效果时的配比。实验表明,氮酮与油酸的透皮速率常数从大至小依次为:氮酮与油酸(1:1)、氮酮、油酸、氮酮与油酸(1:2),随油酸浓度比例增加,药物的累积透过量和增透倍数逐渐降低;当氮酮与油酸以相同比例混合使用时,具有协同作用。结论:促进格列美脲经皮渗透的重要途径首先是改善细胞间脂质通道,其次是增强皮肤的水合能力。以氮酮和油酸(1:1)为复合促进剂时格列美脲的透皮吸收速率最快,透皮时滞较短,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炎琥宁与利巴韦林在小儿病毒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联合使用注射用炎琥宁,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联合使用注射用利巴韦林。结果:观察组显效37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显效22例,好转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1%。2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x2=4.0286,P<0.05)。观察组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2.13%;对照组1例注射部位轻度疼痛,1例轻度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4.26%。因反应均较轻微,均能耐受治疗。2组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x2=0.3443,P>0.05)。结论:注射用炎琥宁对于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利巴韦林,而且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治疗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实验观察和比较了1.9%复方盐酸普鲁卡因、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对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麻醉剂在给药后1 ̄6分钟内可明显抑制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并随时间推移其抑制作用逐渐加强。1.9%复方盐酸普鲁卡因与同浓度普鲁卡因相比在4 ̄6分钟,前者抑制作用的速度明显快于后者(P〈0.05)。与同浓度利多卡因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1.9%复方盐酸普鲁卡因可通过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ligand pioglitazone (PGZ) activating PPAR-gamma on the invasiveness of cholangiocarcinoma cell in vitro. METHODS: Human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cell line QBC939 was selected and cultured in vitro for this research. The rate of QBC939 cell growth inhibition was detected by MTT, and the influence of PGZ on the expression of MMP-7 mRNA and TIMP-1 mRNA was measured by using FQ-PCR. The in vitro invasiveness and mobility of QBC939 were quantified by Matrigel invasion assay and crossing-river test. RESULTS: Among the low concentration (5 micromol/L-40 micromol/L) groups at the point of 12-hours, PGZ did not show to inhibit significantly the growth of QBC939 cells (P>0. 05). However, the PGZ could down-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MMP-7 mRNA in QBC939 cells (P<0. 01), and up-regulate the TIMP-1 mRNA expression to be without obvious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P>0. 05). At last, PGZ could reduce the number of QBC939 cell breaking through the matrigel and prolonging the time of crossing-river significantly (P< 0. 01)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CONCLUSION: For ligand PGZ to activate PPAR-gamma can inhibit the invasiveness of QBC939 cells in vitro via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MMP-7 and the mobility of QBC939 cells probably.  相似文献   

13.
复方克林霉素霜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复方克林霉素霜对寻常痤疮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维A酸霜作对照 ,以寻常痤疮患者为受试对象 ,观察该制剂的疗效。结果 复方克林霉素霜和维A酸霜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6 .7%和 71.7%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1.7%和 10 .0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复方克林霉素霜对寻常痤疮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其临床疗效高于维A酸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清热生肌膏介导NLRP3炎性小体对放射性皮炎大鼠皮肤损伤修复及MPO、Hy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SD健康大鼠90只,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放射性皮炎大鼠模型)、治疗组(模型+清热生肌膏)、对照组(模型+复方茶多酚软膏),每组各20只。另设抑制剂组(NLRP3抑制剂)10只。通过创面愈合率衡量创面愈合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创面细胞超微结构。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MPO活性。免疫印迹检测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 各组在治疗后第1 d时的创面愈合无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在治疗3~21 d时的创面愈合均低于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大鼠治疗治疗3~21 d各时间点创面愈合比较无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PO表达升高、Hyp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MPO表达降低、Hyp表达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MPO及Hyp表达对比无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NLRP3、Caspase-1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降低(P<0.05)。治疗组与抑制剂组大鼠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清热生肌膏可抑制MPO水平并促进Hyp表达,对放射性皮炎大鼠皮肤损伤修复有积极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介导NLRP3炎性小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炎痛喜康软膏的制备及兔透皮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避开炎痛喜康片剂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本文研究了炎痛喜康软膏剂的制备及其透皮吸收过程。研制的炎痛喜康软膏剂物理性能较稳定,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很小。炎痛喜康能从软膏基质中缓慢释放,透过家兔皮肤进入血液,在5~28h内保持在有效血药浓度之上。但其体内吸收分数与体外累积释放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茶多酚软膏治疗颈部急性放射性皮肤炎的疗效。方法:按常规方法制备茶多酚软膏。将接受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的颈部急性放射性溃疡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给予复方茶多酚软膏治疗和常规护理,对照组42例接受烧伤膏安慰性治疗和常规护理,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和愈合时间。结果:10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8.2%,对照组84.8%,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7.4天,对照组为18.2天,治疗组较对照组皮肤创面平均愈合天数缩短11天,皮肤创面愈合明显加快,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茶多酚软膏可有效促进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伤口愈合,缩短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曲安奈德尿素软膏和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0月86例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曲安奈德尿素软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相比复方曲安奈德尿素软膏疗效更为显著,患者预后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复方大黄软膏的主药是由中药组成,经纳米级粉碎制得即纳米中药,将其制成软膏,观察软膏的皮肤致敏性.以用于临床。方法:将超声的混匀中药粉末51.7g与羊毛脂34.5g,白凡士林17.5g,丙三醇1.5mL,氮酮3mL,苯甲酸0.25g融合制成复方大黄软膏,然后用所制软膏对家兔进行皮肤致敏试验。将9只家兔分为三组,每组各3只,采用对比方法,观察复方大黄软膏对皮肤的作用。结果:所制复方大黄软膏对家兔皮肤无致敏作用。结论:所制复方大黄软膏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与鉴别方法,并对比外治疗法疗效。方法选取激素依赖性皮炎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吡美莫司软膏治疗,治疗组给予吡美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临床效果、复发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8%,复发率为8.9%,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总有效率77.5%,复发率37.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2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 >0.05。治疗组1、2个月内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吡美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总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的方法。方法:取40份自愿献血者的抗凝静脉血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3,CD4和CD8。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在统计学上没有相关性(CD3:r=0.098,P>0.05;CD4:r=0.085,P>0.05);CD8:r=0.251,P>005)。结论: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表面标志总量与流式细胞计数仅测定的表达某表面标志细胞百分率具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