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是一种内镜下胃粘膜呈特征性马赛克(mosaic)样改变的疾病,与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胃肠道血液丢失有关,超过65%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会发展为PHG,PHG也可发生于无肝硬化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PHG的发生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关。但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PHG的诊断依靠内镜和组织学,治疗主要针对降低门静脉压力,应用β-受体阻滞药或分流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与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EV)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共138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HG的发生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临床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首先应根据胃镜检查对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并参照以上指标,预防PHG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的致病因素,尤其是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已确诊的101例住院肝硬化患者均进行胃镜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同时进行HP检查,分析PHG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肝硬化病因、HP感染的关系.结果 PHG的发生率为37.6%,PHG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关,在肝功能Child-PughA、B、C级之间,不同病因肝硬化之间,是否感染HP之间,PHG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肝硬化病人的慢性活动性胃炎与HP阳性有关(P<0.01),而与门静脉高压关系不大.结论 PHG的发生与肝硬化的病因、肝功能分级和HP感染关系不明显,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关.肝硬化病人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可能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及出血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及出血的关系。方法 对132例肝硬化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行胃镜检查,以观察PHG、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PHG并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13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75例镜下被确诊为PHG,检出率56.8%,其中轻度39例、重度36例,其食管静脉曲张轻度20例、中度27例、重度28例,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越严重(X~2=10.966 P<0.01)。在75例PHG患者中,有呕血(或)黑便者69例,其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5例,PHG并出血34例,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得,PHG并出血的比例下降,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比例增加(X~2=7.838 p<0.05)。结论PHG的轻重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的轻重程度呈正相关;PHG并出血在轻中度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高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在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低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5.
黄厚章  谢伟 《中外医疗》2012,31(23):79+81-79,8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特点及胃镜下表现。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胃镜与超声检查;观察其胃黏膜形态及特点;分析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内镜下可见胃黏膜红斑、水肿、糜烂,伴黄白色网状结构,将红色水肿黏膜间隔成蛇皮状或马赛克样;同时伴有胃底静脉曲张与出血程度成正比;结论PHG多见于胃底,胃黏膜马赛克征为本病特征,是PHG诊断主要依据。门静脉脉高压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黏膜屏障受损、攻击因子HP持续存在、应激因素等是门静脉高压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本病出血率高,临床上要重视并预防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150例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0例肝硬化出血者行胃镜检查,共检出PHG51例(3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79例(53%),消化性溃疡20例(13%);PHG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PHG与Hp(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关。结论: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PHG发生率高是肝硬化合并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表现,其胃镜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我们对11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胃镜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11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为我科2008年12月—2011年4月住院患者,其中男70例,女45例,  相似文献   

8.
刘峰  胡建平  张磊洋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2):1024-1025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是指由门静脉高压(PHT)引起的胃黏膜非炎性病变,PHG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外另一重要出血因素。本文对我院近年来49例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e gastropathy,PHG)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hlori,HP)感染,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门静脉宽度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了174例肝硬化患者及752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及超声资料。结果 (1)PHG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发生率为52%,PHG引起的出血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33%;(2)伴与不伴PHG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33.3%,43.1%,两组比较无差异(P>0.1),非肝硬化的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为76.7%(P<0.05);(3)轻度PHG组,食道静脉曲张均为中度;重度PHG组,食道静脉曲张中度占8%,重度占79%。两组比较,门静脉宽度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 PHG的发生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成正相关,与HP感染及门静脉宽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并发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并发PH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PHG发生率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中较A级、B级高(P〈0.05),而与食管静脉曲张分级、Hp感染无关(P〉0.05)。结论PHG的严重度随肝功能障碍的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茂东  尹娜  王金峰 《吉林医学》2011,(11):2196-2198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情况、胃黏膜病变情况,探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病因,并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胃黏膜病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1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0例(81.8%);PHG出血49例(44.5%);非食管静脉曲张和非PHG 20例(18.2%),其中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9例(8.18%),消化性溃疡出血6例(5.45%),其他不明原因出血5例(4.5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逐渐增多和加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等也是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与肝功能分级和食道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 对17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对其并发PHG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75例患者中,PHG 81例(46.3%),食管静脉曲张156例(89.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HG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程度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随着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的严重程度也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8排CT门静脉成像(CTPV)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显示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9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确诊为肝硬化的62例患者CTPV资料及胃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PV显示食管及胃底静脉均曲张者17例,胃镜诊断17例;仅食管静脉曲张14例,胃镜诊断13例;仅胃底静脉曲张6例,胃镜诊断为4例。结论 CTPV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显示较好,与胃镜检查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为诊断、临床治疗及手术处理方式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4.
对62例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肝功能改变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门脉搏高压性胃病(PHG)的病变程度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呈正相关。随着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的加重,PHG也逐渐加重,并发胃粘膜出血的机会增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HG的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肝功能损害程度间存在一定的依从关系。PHG合并出血的治疗以降低门静脉压力为主。结论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受损与PHG形成有关。首选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防治PHG出血。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病因,而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病严重的并发症。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血,病死率可以高达30%~50%。因此,早期诊断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破裂出血前进行较准确的预测,对防止出血、抢救生命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随着超声仪器的发展及新技术的问世,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病胃黏膜病变发病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Sarfeh于1986年正式提出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gastropathy,PHG)以来,大量临床资料显示,部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PHG而非胃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1〕。1概念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实质上是门静脉高压症胃肠病变的一部分〔2〕,其共同原因是门静脉高压和内脏、特别是胃的高血流动力学状态,由于胃的静脉回流受阻,使胃壁静脉淤血,加上胃的动脉血供增多,更加剧胃壁淤血。在长期高压力血流的作用下,胃壁的血管发生适应性代偿反应,表现为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进而影响到胃黏膜的血供,使得胃黏膜对损伤因子的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诸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相关因素以及相应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患者39例,均经胃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采用多变量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本组39例患者,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引起16例,PHG引起18例,应激性溃疡5例。结论:术前有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是术后再出血的决定性因素,应激性溃疡、肝功能状况是术后再出血的一般因素。  相似文献   

19.
门静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致命的并发症,肝硬化后,30%的患者可产生门静脉高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后,40%~70%的患者可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后,50%~60%的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因此,控制出血是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1].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4例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其中再出血1例,腹腔积液1例,切口感染2例,膈下脓肿1例,肺部感染1例,肝昏迷1例,以上患者除肝昏迷1例死亡外其余均经有效治疗与护理治愈出院.现将该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勤英 《中原医刊》2004,31(13):45-46
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们通过一组病例检测了解门静脉和脾门静脉直径大小与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率的相关性,探讨B超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