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德胜蛇药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季德胜蛇药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2只,分别为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治疗1组、治疗2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均予以环磷酰胺30mg/kg皮下注射,连续7d制备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第8天开始各组均灌胃给药,2次/d,连续14d,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季德胜蛇药治疗,正常对照组和环磷酰胺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0.9%氯化钠液。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浓度。结果:季德胜蛇药治疗组小鼠的NK细胞杀伤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血清IL-2、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季德胜蛇药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芪对RH株弓形虫100个速殖子感染的小鼠血清IFN-γ及IL-18水平的动态影响,以探讨黄芪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102速殖子感染小鼠模型,设黄芪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定期处死小鼠取血清。用ELISA测定感染后2、4、6、8d血清IFN-γ水平及感染后4、6、8d的血清IL-18水平。结果感染后黄芪组IFN-γ水平持续上升,4d和8d分别为21.0pg/ml和15.3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5.62pg/ml和9.73pg/ml)(P<0.05)。感染后黄芪组血清IL-18水平持续上升,8d为594.75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709.00pg/ml)(P<0.05)。结论黄芪可能通过双向调节宿主的非特异免疫应答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乙型肝炎患者病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8水平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作一初步研究,以探讨它们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法检测血清IL-4、IL-18。常规方法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浓度。慢性大,小三阳乙肝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各40例,分别编为A,B,C组。结果:慢性大。小三阳乙肝患者组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18水平A组最高,B组次之,两组有差异(p〈0.05);IL-4水平2组病人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组病人无明显差异。血清IL-4、IL-18与ALT、AST、TbiL呈正相关.与GGT无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中血清IL-4、IL-18的变化与肝脏慢性炎性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以探讨其在隆起糜烂性胃炎发病中的可能免疫致病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60例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IL-4、IFN-γ水平,并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比较,血清IL-4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3、2.16,P均〈0.05);隆起糜烂性胃炎Hp阴性组血清IL-4、IFN-γ水平与慢性胃炎Hp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89、0.97,P均〉0.05)。结论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产生失衡。Th2免疫应答占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水平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方法对27例IPF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有效组(n=18)和无效组(n=9)外周血血清中的IL-4、IFN-γ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IPF患者血清中的IL-4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IL-4水平治疗后有效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无效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IFN-γ水平治疗后无效组比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IPF的病情进展与患者血清中IL-4水平增高或者IFN-γ的水平降低有关,检测血清中IL-4、IFN-γ含量变化特点有助于了解其与IPF的关系,可能进一步作为IPF辅助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结核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TNF—α、IFN-γ、IL-12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核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肺结核并HBsAg阳性患者21例(A组),单纯肺结核患者30例(B组),健康对照组30例(C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血清中TNF-α、IFN-γ、IL-12浓度水平。【结果】A组和B组TNF-α水平均高于C组(P〈0.01);但A组T组和B组之间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IFN-γ、IL-12水平均低于C组(P〈0.05);而A组IFN-γ、IL-12水平均低于B组(P〈0.05)。【结论】在结核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的体内,可能存在着显著的Th1细胞免疫应答减弱。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IL-10、IL-18及IFN-γ水平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及18(IL-18)、干扰素-γ(IFN-γ)与多发性硬化(MS)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监测43例不同分型的MS患者(MS组)和45例健康对照组(NC组)血清中IL-10、IL-18及IFN-γ的水平。结果:MS组血清IL-10及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1);MS组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期;而IL-18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均P〈0.01);重型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经过免疫抑制剂治疗后,MS组血清中IL-10水平明显升高,而IL-18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IL-10I、L-18参与MS的免疫发病过程;血清IL-18可作为观察MS患者病情及判断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免疫抑制疗法的部分机制可能与下调IL-18和上调IL-10等两类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IL-4、IL-12、IL-13在哮喘小鼠模型致敏和激发的不同时期的浓度变化,进一步探究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以卵白蛋白致敏法制备小鼠哮喘模型,将55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1组,每组5只,即正常对照组(N)、刺激(S)I-Ⅳ组、激发(C)Ⅰ-Ⅵ组。所有小鼠均予0.01%卵白蛋白(OVA)和2%Al(OH)3各0.1ml腹腔注射以致敏,注射两次者为刺激Ⅰ组,三次者为刺激Ⅱ组,四次者为刺激Ⅲ组,五次者为刺激Ⅳ组。激发组小鼠在刺激五次后予5%OVA雾化吸入,连续吸入激发7d者为激发Ⅰ组,11d者为激发Ⅱ组,15d者为激发Ⅲ组,19d者为激发Ⅳ组,23d者为激发Ⅴ组,27d者为激发Ⅵ组。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进行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4、IL-12、IL-13浓度。结果激发组小鼠肺泡灌洗液IL-4和IL-13水平比刺激组高,IL-12水平比刺激组低,且随雾化吸入5%OVA的激发次数增加,IL-4、IL-13水平逐渐升高,IL-12水平逐渐降低。刺激组小鼠,IL-12水平从刺激Ⅰ组开始明显降低,IL-13和IL-4水平从刺激Ⅱ组开始明显升高。IL-4与IL-13呈显著正相关(r=0.968),IL-12与IL-4显著负相关(r=-0.771),IL-12与IL-13显著负相关(r=-0.856)。结论 IL-12水平在致敏过程中首先降低。随着继续刺激,IL-13水平开始显著增高,并伴随炎症细胞在肺部浸润增多,IL-4水平缓慢增高。这些细胞因子在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各自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从而为研究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在乳腺肿瘤定性诊断中价值及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本院92例乳腺癌患者为乳腺癌组,同期行手术切除治疗的92例乳腺良性肿瘤(乳腺纤维瘤)患者为良性组。对比2组与不同临床特征乳腺癌患者血清IL-1β、IL-10、IFN-γ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各指标单一与联合检测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不同预后(1年复发、未复发)乳腺癌患者血清各指标表达,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各指标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复发的关联性。结果乳腺癌组血清IL-1β、IL-10、IFN-γ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血清IL-1β、IL-10、IFN-γ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均具有较高AUC,应用3者联合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为77.17%、特异度为84.78%;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组织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IL-1β、IL-10、IFN-γ水平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组织分化程度为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1年复发患者血清IL-1β、IL-10、IFN-γ水平高于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β、IL-10、IFN-γ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复发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IL-1β、IL-10、IFN-γ在乳腺肿瘤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可用于预后复发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鼠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CMVIL-12)对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IL-4、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50只,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哮喘模型组、AdCMVIL-12组、AdCMVLacZ组、激素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并于第20天分别鼻内吸入50μL生理盐水和5×108 PFU AdC-MVIL-12。第28天收集各组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IL-4、IFN-γ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IL-4、IFN-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哮喘模型组与对照组、AdCMVIL-12组相比较,BALF中的IL-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IFN-γ在AdCMVIL-12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RT-PCR结果显示,哮喘模型组小鼠肺组织IL-4mRNA的表达与AdCMVIL-12组、激素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升高;而IFN-γ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AdCMVIL-12对哮喘小鼠的气道及肺组织内的IL-4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dCMVIL-12阻断IL-4的表达,调节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1.
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中IL-2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中IL-2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用流式荧光免疫微球分析技术(Flow Fluorenscence Immunmicrobeads Amay,FFIA)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Th1型细胞因子包括IL-2、TNF-α、IFN-γ,Th2型细胞因子包括IL-4、IL-5、IL-10。结果 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L-2水平在检测线以下(IL-2=0)的分别为34.1%(15/44)和42.8%(20/47),明显不同于其他细胞因子。在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清IL-2=0组,IFN-γ、IL-4、IL-5、IL-10水平均相应较低,与血清IL-2〉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肿瘤中,IL-2水平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无相关性。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L-2水平可能影响IFN-γ、IL-4、IL-5、IL-10表达,在乳腺恶性肿瘤中IL-2水平状态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邹勇  周耀勇 《新医学》2012,43(9):668-670
目的:探讨急性肝衰竭小鼠体内炎症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12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Balb/cJ小鼠36只,随机分为3型鼠肝炎病毒(MHV-3)注射组(n=6)、生理盐水对照组(n=6)、肝组织收集组(n=24)。前两组分别予腹腔注射MHV-3100PFU和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小鼠的生存情况;第三组予腹腔注射含100PFU的200μlMHV-3,分别于0、24、48、72h各处死6只小鼠,检测血清ALT似及血清IFN-γ、TNF-α和IL-12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行肝脏病理评估。结果:MHV-3注射组6只Balb/cJ小鼠在注射MHV-33d内全部死亡,而注射无菌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全部存活。注射MHV-3后Balb/cJ小鼠血清ALT的水平持续升高,在72h达到峰值。血清IFN-γ和IL-12的水平在感染48h后达到峰值,随后有所回落。血清TNF-α水平持续升高,在72h达到峰值。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FN-γTNF-α和IL-12水平与血清ALT的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7、0.921和0.734,P均〈0.05)。结论:急性肝衰竭小鼠体内IFN-γ、TNF-α和IL-12均显著增加,3种炎症细胞因子尤其是TNF—α可能在急性肝衰竭小鼠坏死性炎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及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相关性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意义。方法对105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研究组,宫内感染13例,宫内未感染92例)和42例血清HBsAg阴性的正常孕妇(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5项指标和细胞因子IL-12、IL-18、IFN-γ、IL-4水平;测定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5项和HBV-DNA水平。结果宫内感染组孕妇的IL-12、IL-18、IFN-γ水平显著低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IL-4水平则显著高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均P<0.01)。宫内未感染组的IL-12、IL-18、IFN-γ和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外周血IL-12、IL-18与IFN-γ呈显著正相关(r=0.956、0.927、0.885及r=0.926、0.943、0.856,均P<0.01),与IL-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926、-0.921、-0.913及r=-0.935、-0.982、-0.939,均P<0.01)。结论IL-12、IL-18既可加强HBV感染的T细胞的反应和IFN-γ的生成,又能增强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望成为HBV宫内感染免疫治疗的新靶位。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IL-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等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1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治疗后第13、26、39、52周时的血清IFN-γ和IL-4水平。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后完全应答组IFN-γ/IL-4水平接近或高于对照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IFN-γ/IL-4水平则低于对照组。结论拉来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乙型肝炎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FN-γ水平逐渐增高;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逐渐降低,提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但抑制病毒繁殖,而且长时间治疗可增强Th1类细胞优势应答,抑制Th2类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消银汤治疗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阴道上皮模型,设消银汤高、中、低剂量组,甲氨蝶呤组和生理盐水组,观察各组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消银汤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明显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的有丝分裂,并均可降低IFN-γ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可明显升高IL-4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银汤具有抑制表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IFN-γ水平,升高IL-4水平来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发现细胞因子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2(IL-12)及白细胞介素18(IL-18)作为晚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及γ-干扰素在肝脏炎性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本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IL-18、IFN-γ含量进行了检测,以探讨它们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功受损的关系,以便为临床诊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致敏原对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血清特异性抗体IgE、IgG2a和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45只雌性BALB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不含鸡卵蛋白(OVA)的PBS缓冲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注射含10、100、1 000 μg OVA的PBS缓冲液,第15 ~20天以雾化吸入OVA生理盐水激发致敏,制备过敏性哮喘模型.结果 各给药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低剂量组最为显著;低、中、高剂量组血清IgE、IL-4、IL-5水平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实验组血清IgG2a、IL-12及IFN-γ水平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1),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不同剂量的OVA可能影响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所产生的细胞因子类型,低剂量OVA造模的效果最为显著,高剂量OVA可能导致小鼠发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肠道病毒脑炎病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并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探讨肠道病毒脑炎可能的免疫损害机制。方法 2007年5月—2008年5月,选取就诊于我院的肠道病毒脑炎病儿42例作为脑炎组,以儿外科择期手术病儿3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两组病儿IL-4、IFN-γ及NSE的水平。结果急性期脑炎组病儿脑脊液中IFN-γ和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4浓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15.53~92.79,P〈0.01)。肠道病毒脑炎病儿脑脊液中IL-4与IFN-γ及NSE水平均呈负相关(r=-0.514、-0.532,P〈0.01),IFN-γ与NSE水平呈正相关(r=0.623,P〈0.01),IFN-γ/IL-4比值与NSE水平相关性最好(r=0.679,P〈0.01)。结论细胞因子IL-4和IFN-γ参与了肠道病毒脑炎的免疫损害过程,二者失衡与肠道病毒脑炎神经元的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IFN-γ/IL-4)比值失衡的影响.方法 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血必净组,后两组又分别分为给药后1、2、4 h 3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采用舌下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 mg/kg建立ALI模型,血必净组注射LPS后腹腔注射血必净注射液10 ml/kg,模型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肺湿/干重 (W/D) 比值及血清IFN-γ、IL-4的水平和IFN-γ/IL-4比值.结果 模型组给药后各时间点肺W/D比值、血清IFN-γ、IL-4水平和IFN-γ/IL-4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血必净组大鼠肺W/D比值、血清IFN-γ和IFN-γ/IL-4比值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IL-4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使LPS所致ALI大鼠失衡的IFN-γ/IL-4比值趋于平衡,减轻大鼠ALI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10、IL-17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该院接诊的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哮喘组,并根据病情分为缓解期组和急性发作组。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L-4、IL-10、IL-17和IFN-γ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组IL-4、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7.03±8.42)pg/mL vs.(15.82±3.30)pg/mL,(102.40±26.20)ng/L vs.(43.20±7.40)ng/L],IL-10、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84.20±4.38)ng/L vs.(98.83±5.23)ng/L,(94.36±23.67)ng/L vs.(110.70±30.0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血清IL-4、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发作组[(19.16±3.92)pg/mL vs.(38.82±5.14)pg/mL,(51.32±8.31)ng/L vs.(82.08±9.20)ng/L],IL-10、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急性发作组[(71.46±4.28)ng/L vs.(48.07±4.12)ng/L,(63.27±6.26)ng/L vs.(31.98±4.1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4、IL-10、IL-17水平和IFN-γ浓度与支气管哮喘存在密切的联系,对其浓度进行检测可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