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季德胜蛇药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治疗1组、治疗2组.各组均以灌胃给药,2次/d,连续21 d,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给予同体积的0.9%氯化钠液,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蛇药治疗.给药第15天起,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均予以环磷酰胺30 mg/kg皮下注射,连续7d制备免疫功能低下模型.比较4组间DCs表型、DCs功能和细胞因子白介素12(IL-12)的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DCs的表面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Ⅱ、CD11c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以及分泌IL-12均显著增强.结论:季德胜蛇药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高效的特异性CTL反应是机体清除HBV的关键,树突状细胞(DC)在诱导特异性抗HBV免疫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1-2].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的DC存在功能缺陷,可以影响Th1/Th2分化,进而使患者体内CTL反应不足[3-4],但是导致DC出现功能缺陷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四项血常规参数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方法30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急性肝炎(AH)组、慢性肝炎(CH)组、肝炎肝硬化(LC)组和重型肝炎(SH)组,对照组由16名健康人组成。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麴仪检测所有被测试者的血常规参数,并同期对其中179例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其脾脏的长径(SPL)及厚度(SPT),研究上述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H组、LC组和SH组患者的R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H组、LC组的MCV显著高于对照组,MPV和PDW在各病毒性肝炎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病毒性肝炎患者的RDW与其HA、LN、SPT、SPL成显著直线正相关。结论RDW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汤伟  汪晓莺  朱俊  周跃  沈轶瑶  蒋道荣 《江苏医药》2003,29(6):401-403,F00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的状况。方法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500U/m1)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ng/m1)完全培养基中培养诱导出DCs。在显微镜下观察DCs生长状况,并采用直接计数法以了解DCs的增殖速度。采用LDH法检测DCs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能力。以MTT法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通过诱导培养所产生的DCs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正常人群;慢性乙肝患者的DCs的增殖速度与正常人DCs无显著性差异,但细胞发育不良。慢性乙肝患者的DCs诱导CTL杀伤作用的能力明显弱于正常人;并且在经过体外培养3、6、9天后,慢性乙肝患者的DCs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均显著低于同培养时段的正常人DCs。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体内的DCs不仅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正常人,而且发育不良、功能低下。这可能是导致慢性乙肝患者抗HBV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肝灵煎剂(清肝灵)对α-萘异硫氰酸酯(Alpha-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NIT模型组、茵栀黄注射液(菌栀黄)治疗组、清肝灵预保护组、清肝灵低剂量组以及清肝灵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5组均用ANIT 100mg·kg~1体重灌胃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除清肝灵预保护组于ANIT攻毒前3d起作预保护给药外,所有实验组应用ANIT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的变化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动物ANIT中毒后24、48、72h的血清ALT、AST和TBil等肝功能指标。结果:经ANIT灌胃后各实验组大鼠的ALT、AST、TBil的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在ANIT攻毒后24、48、72h茵栀黄治疗组和各清肝灵治疗组的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各清肝灵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茵栀黄治疗组(P<0.01或P<0.05)且以预保护组为最佳。结论:清肝灵能明显减轻ANIT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其保肝降酶退黄效果明显优于茵栀黄注射液。  相似文献   
6.
清肝灵煎剂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肝灵煎剂(清肝灵)对α-萘异硫氰酸酯(Alpha—naphthylisothi,ANIT)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组、清肝灵预保护组、清肝灵低剂量组以及清肝灵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5组均用ANIT(100mg&#183;kg^-1体重)灌胃以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清肝灵预保护组于ANIT攻毒前3d起给药,所有实验组均于ANIT攻毒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ANIT攻毒后72h,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胆红素(TBil)平、肝组织和血清的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清肝灵治疗组的ALT、AST、TBil、MDA含量均明显降低,而SOD活性、GSH的含量均明显升高。结论:清肝灵可提高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血活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30例,并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ATP、 辅酶A(对照组)30例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14例(46.7%),有效7例(23.3%),无效9例(30.0%);对照组显效3例(10.0%),有效12例(40.0%),无效15例(50.0%)。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程度的比较,SB、ALT差异有显著性,ALB、A/G差异无显著性。因此,血活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血常规参数RDW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四项血常规参数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方法30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急性肝炎(AH)组、慢性肝炎(CH)组、肝炎肝硬化(LC)组和重型肝炎(SH)组,对照组由16名健康人组成。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所有被测试者的血常规参数,并同期对其中179例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其脾脏的长径(SPL)及厚度(SPT),研究上述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H组、LC组和SH组患者的R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H组、LC组的MCV显著高于对照组,MPV和PDW在各病毒性肝炎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病毒性肝炎患者的RDW与其HA、LN、SPT、SPL成显著直线正相关。结论RDW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八宝丹胶囊对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宝丹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2周为1疗程,连续服用2~4疗程。治疗前后检测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T-chol)值。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43.3%,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显效率为20.0%,总有效率为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TBil、PT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宝丹胶囊作为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宗雪萍  周跃  汤伟  谭晓慧  沈轶瑶 《江苏医药》2012,38(23):2798-2800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BC)组、环磷酰胺模型(MC)组、替比夫定(TT)组.3组均以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35 d:TT组给予替比夫定1.73 mg/只;BC组和MC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自给药第29天起,MC组和TT组给予环磷酰胺30mg/kg腹腔注射,连续7d.采用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 MC组小鼠的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及NK细胞的活性均明显低于BC组(P<0.01);与MC组比较,TT组小鼠的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及NK细胞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 替比夫定具有一定的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