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中医证型体质以及与发病季节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急诊收治的134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探讨患儿不同中医证型(风寒束表证、暑湿袭表证、卫气同病证、风热犯表证、寒热夹杂证)与体质的关系和发病季节的关系。结果 134例患儿中风寒束表证46例,风热犯表证36例,寒热夹杂证22例,暑湿袭表证19例,卫气同病证11例。暑湿袭表证主要出现在湿热质和痰湿质的患儿中,风热犯表证和卫气同病证的患儿以阴虚质所占比率较大,风寒束表证表现的患儿主要以气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的患儿所占比例较大。冬季发病患儿为最多,达57例,秋季为30例,夏季为27例,春季为20例,冬季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发病(P0.05)。夏季患病的患儿主要体质为痰湿质和湿热质为主;秋季患病的患儿主要体质为阴虚质为主;冬春季患病则以气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患儿为主。结论儿童体质决定了患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证型,且患儿不同中医证型与发病季节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流感样病例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及与体质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224例流感样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并分析其中医证候学资料,总结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及与体质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24例流感样病例发病前多有与疾病发生相关的因素存在,如受凉、劳累、与发热患者接触及饮食等因素;发病前多有“火热上炎”的表现;发病时普遍出现恶寒发热汗出、咽痛咽痒等邪犯肺卫之象;发病人群以正常型体质及阴虚型体质为主,临床有典型的风寒或风热表现者,同时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寒热错杂的表现。结论流感样病例发病前及发病时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明显,发病与体质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证候学分布特点在预防及早期诊治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Graves病临床痊愈后遗留症状的调查,分析各种症状与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所有入组病例均从患者停药时开始算起,统计停药时、停药3个月、停药6个月时的各种症状、甲状腺功能、肝功能、甲状腺抗体、甲状腺肿大程度、突眼等,停药中途复发者除外。分析Graves病患者临床痊愈停药时以及停药3个月、6个月时各种症状与患者年龄、性别、妊娠、摄入碘、病程、治疗的依从性、复发历史、复发原因、合并并发症情况、疗程、甲状腺肿大程度、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抗体水平、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症状的中医证型分布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复发诱因、患者体质之间的关系。结果:Graves病患者临床痊愈后遗留症状以失眠、烦躁易怒、多汗、乏力等多见,中医证型以心肝火旺型居多,各种症状及证型与情志等因素关系密切。结论:通过对Graves病痊愈后遗留症状与中医证型相关因素的分析,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相关发病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国内外公认标准,构建证候四诊合参数据库,并检测相关指标,填写详细的症状问卷调查表,使用 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性别和中医分型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说明在不同中医分型里,男女患者发病比例不同;发病年龄、病程和中医分型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医分型与发病年龄和发病痛程无关;发病季节与中医分型无统计学意义,但春季发病,占总人数的32.7%,明显多于其他季节;饮食偏好与中医分型无统计学意义,但喜食辛辣、高脂食物的患者占发病总人数的73.2%,明显多余喜食寒凉和饮食清淡的患者.西医亚型诊断与中医分型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HP感染与中医分型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结论:中医各证型之间发病年龄和病程无显著性差异;季节与中医分型无关,但春季该病发病率高.饮食偏好与中医分型无关,但饮食习惯仍然是发病因素之一.西医亚型诊断与中医分型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外感发热患者中医体质与发病季节、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调研712例外感发热患者发病时节、中医体质分型、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资料,总结中医体质与发病季节、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外感发热患者以风寒束表证与风热犯表证为主,冬春两季以风寒束表证为多,其中气虚体质与阳虚体质表现明显,夏秋两季以风热犯表证与暑湿袭表证为多,其中痰湿体质、湿热体质和阴虚体质表现明显。【结论】外感发热中医证型分布以外感风、寒、热、暑邪为主,体质偏颇与中医证型、发病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对于体质不同的外感发热患者,在不同时节其预防和早期诊治的侧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我院3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各兼证中,血瘀质所占比例最高;在各主证、兼证分布特点中,气阴两虚为主证和阴阳两虚为主证两者兼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血瘀证与气郁质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郁质是血瘀证的危险因素。结论〓在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中,血瘀证与气郁质相关,气郁质是血瘀证的危险因素,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血瘀证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以社区90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相关临床信息并进行中医辨证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血瘀证的影响因素。 结果 90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单纯血瘀脉络证165例,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分别为137、135、334、130例,分别兼夹血瘀证55、57、200、101例,各证型兼夹血瘀证的比例明显不同(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高血压并发症、收缩压、体质量、体型是血瘀证的影响因素,舒张压、血脂水平不是血瘀证的影响因素;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并发症、收缩压是血瘀证的影响因素。 结论 血瘀证是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证型,年龄越大,具有高血压并发症,收缩压较高者易于出现血瘀证,尚不能认为病程、体质量和体型是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早搏中医证型分布研究规律及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对其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中医辨证角度,探讨符合冠心病早搏临床特点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索其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冠心病类型相关性及冠心病各个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及中医分型与冠脉病变程度关系分析。结果:冠心病早搏中医证型分布为心血瘀阻型>气阴两虚型>痰火扰心型>心阳不振型>心脾两虚型;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冠心病类型无关;冠心病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与家族史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关系;中医证型与病变血管部位无关,与病变血管支数相关;冠心病证型与病变积分方面:心血瘀阻型冠脉病变程度比痰火扰心型、心脾两虚型严重,各证型冠脉病变程度均较心脾两虚型严重。结论:冠心病早搏中医证型与体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及其证候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调查。调查对象1307例,其中乳腺增生病例组945例,非乳腺增生对照组362例。结果:病例组的体质类型依次为:气郁质(32.70%)、平和质(21.69%)、阴虚质(11.32%)、气虚质(11.22%)、阳虚质(10.79%)、瘀血质(4.02%)、湿热质(3.28%)、痰湿质(2.54%)、特禀质(2.43%)。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945例乳腺增生病中,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和冲任失调证者分别为612例(64.76%)、176例(18.62%)、157例(16.61%)。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中医证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肝郁气滞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均以气郁质为主,冲任失调证患者则以平和质和气虚质为主。结论:乳腺增生病发病及其发病后的证候类型与体质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杨贞文  潘小华  钟建勤  江勇 《吉林医学》2011,(33):7009-7010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的易患因素,找出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4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或情形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与43例对照的普通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调查结果比较,分析易患因素。结果:通过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调查结果,发现工作超时、生活艰苦、就诊不及时、上呼吸道感染后运动负荷大、机体体质差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结论: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或阻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齐玮 《中国医药导报》2013,(31):125-128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发病特征,调查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症状特点。方法收集84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性鼻炎组)完整临床资料,以同期212例慢性鼻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中医临床证型。结果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以青年占比最高,并随年龄增长而递减,各年龄段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有既往其他变应性疾病史、目前伴发其他变应性疾病、家族过敏史、直系亲属变应性鼻炎史、居住或工作场所接触粉尘、近3年居住或工作场所装修、吸烟或二手烟、居住或工作场所通风不好、变迁生活地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既往其他变应性疾病史、近3年居住或工作场所装修、变迁生活地、直系亲属变应性鼻炎史是变应性鼻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居住或工作场所通风好是变应性鼻炎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发病诱因主要为温度变化,发作主要季节为春季和秋季。主要中医临床证型为肺气虚弱、脾气虚弱.肾阳不足、肺经伏热证相对较少,肺气虚弱证的患者主要呈间歇性发作且症状较轻,脾气虚弱、肾阳不足、肺经伏热证患者以持续发作为主且症状较重。结论变应性鼻炎发病与体质、环境、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温度变化、春季和秋季分别是主要的发病诱因和发作季节,中医临床证型以虚证为主,肺气虚弱最常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胚胎停育发病相关的高危因素及中医证候特点、体质类型。方法:以有过胚胎停育病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1例胚胎停育患者的年龄31岁以上比例约为63%,平均年龄31.49±0.37岁。胚胎停育以文化程度高、职业紧张程度大的脑力劳动工作者较为多见。胚胎停育发生时的孕周以6~8周之间常见,比例约为72%。与胚胎停育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中,经常熬夜、接触噪音、被动吸烟分别为40.4%、38.6%、26.9%。辨证分型中,肾虚肝郁型最多,比例约为34.5%。体质类型以阳虚质(26.3%)、气郁质(22.2%)最多见。结论 :胚胎停育患者,发病的高危因素以熬夜、接触噪音、被动吸烟占据前3位。中医证型以肾虚肝郁型最常见。体质类型以阳虚质、气郁质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3.
段小青 《中外医疗》2014,(30):25-26
目的对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体质分布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该院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并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与患者年龄相近的6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研究患者的中医证候和两组女性的体质分布、其他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中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约有33.3%为肾虚血瘀证,约有21.7%的患者为湿热瘀结证,还有18.3%的患者为肝郁肾虚合并气滞血瘀证,另外气虚血瘀证和寒湿凝滞证患者分别占15.0%、11.7%;对照组的健康女性多为平和体质(73.3%),而研究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瘀血体质(40.0%)和湿热体质(43.3%)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3.3%和1.7%),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其他体质的女性的发病率则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女性在经期进行性生活、阴道冲洗次数、避孕方式、宫腔操作次数和流产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多为肾虚血瘀证,湿热体质和瘀血体质更容易发病,经期进行性生活、阴道冲洗次数、避孕方式、宫腔操作次数和流产次数也与慢性盆腔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而探讨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108例就诊于广州市正骨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AS患者进行证候信息采集,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聚类分型,进一步探讨分析相关因素与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AS中医证型最终聚为四型最为合理,且确立证型名称分别是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及肝肾亏虚证。ESR、CRP、PLT与AS证型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Ig A、Ig G、Ig M与AS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岭南AS中医证型以湿热痹阻证比例最重,与岭南人湿热体质及该调查是小样本、单区域研究有关。(2)湿热痹阻证ESR、CRP水平升高最明显,痰瘀痹阻证PLT水平升高最明显,年龄、Ig A、Ig G、Ig M与AS证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热性惊厥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针对性地予以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策略,病例来源于我院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热性惊厥的患儿32例,为病例组;未出现热性惊厥的患儿3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温等,共计9项可能的发病相关因素予以收集记录。资料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又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排出进入模型的其他因素混杂作用后,体温的变量及常数项的系数值(B),经检验,体温每升高1℃,促进热性惊厥发生的危险是原理的3.610倍(=3.610>1,其95%可信区间内不包含1,P<0.01),促进发病。而年龄每增大1mo促进热性惊厥发生的危险是原来的0.904倍;(OR=0.904<1,其95%可信区间内不包含1,P<0.01),阻止发病。结论:体温升高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热性惊厥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增大为其保护因素。应予以针对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年龄(初次发病时的年龄)、年龄(接受证候调查时的年龄)、复发次数、总病程及本次病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设计,用EPIINFO 6.0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2 675例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年龄、病程等因素与中医证候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中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最为常见,其中血热证1 489例(55.7%),血燥证593例(22.2%)和血瘀证323例(12.1%),以上3型之间发病年龄及患者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血燥证发病年龄最小,其次为血热证,血瘀证患发病年龄最大,血热证患者平均年龄最小,其次为血燥证,血瘀证患者平均年龄最大;血热证的复发次数少于血燥证和血瘀证(P<0.01);3型之中血热证的总病程和本次病程均最短,血燥证次之,血瘀证的总病程和本次病程最长(P<0.01)。结论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是"从血论治"银屑病的基本证候,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3个证候间不仅存在着时相性,而且治疗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方法]观察8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第6天的舌象及症状变化情况,记录症状及评分。每6天为1个疗程。对新增症状进行统计学聚类分析处理,确定相关的中医证型。用图像软件处理数字舌图,探讨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中医证型分布为:风寒证28例,风热证27例,风寒挟湿证12例,风热挟湿证19例;治疗后第3天中医证型分布为:风寒证2例,风热证3例,风寒挟湿证36例,风热挟湿证45例;治疗后第6天中医证型分布为:风寒证2例,风热证1例,风寒挟湿证27例,风热挟湿证56例。聚类分析为湿热蕴脾证和寒湿困脾证2型。治疗后第6天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相同证型评分均和第3天的证型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湿困脾证患者舌苔的R、G、B值均低于湿热蕴脾证。[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多转变为湿热蕴脾证和寒湿困脾证,提示用相应的中医药搭配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与分析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血瘀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50例患者3种主证为热盛津伤证3例(6.0%);阴阳两虚证6例(12.0%);气阴两虚证41例(82.0%)。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气郁质具有相关性(P0.05),血瘀证的危险因素即为气郁质[OR=1.321,95%CI(0.496,0.781)]。结论: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中医体质中的气郁质相关,且血瘀证的危险因素即为气郁质,因此临床防治2型糖尿病时可以此为思路。  相似文献   

19.
蒋春梅  李娟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5):590-592,595
目的探讨痛风危险因素、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就诊南方医院风湿科、中医科门诊及住院且既往发作符合1977年ACR急性痛风关节的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风湿蕴热证、痰瘀痹阻证、久痹正虚证3个证型。依据王琦《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将纳入患者体质类型分为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及其他体质。并记录患者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生化指标及合并症等临床资料,通过SPSS13.0软件分析,观察痛风危险因素、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①纳入患者大部分合并高脂血症(71.5%),3种证型中痰瘀痹阻证型占患者比例最高(66.7%),3个证型间年龄、BMI、甘油三酯(T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体质类型中痰湿质14例(33.3%),湿热质12例(28.6%),瘀血质9例(21.4%),其他体质7例(16.7%),体质类型在3种证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以痰湿质最多,其次是湿热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主要分布在风湿蕴热及痰瘀痹阻证型,瘀血质主要分布于痰瘀痹阻证型。结论痛风危险因素中BMI、TG在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痰瘀痹阻证型是痛风的常见证型,提示控制体重、低脂饮食是防治痛风的有效措施;体质类型在中医证型分布中具有差异,对指导临床辨证、体现"因人治宜"、实施个体化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采用多元分析方法探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旨在为透析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和基础。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年龄、性别、血液透析病程、原发病、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中医证候等,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结果:采集了160例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调查问卷,通过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分为:气血两虚证、湿热蕴结证、瘀血阻络证、阴虚风动证。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血清钾离子水平、血清铁离子水平有关,原发病、透析龄也可能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