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小秋  张凰  丁萍  罗玉韵  徐进华  王丹 《新中医》2014,46(5):151-153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糖水平、证候表现及血瘀证的影响,同时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将72例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对照组为85.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证候总积分、血瘀证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未发现灯盏细辛注射液导致心悸、发热、皮疹、头晕等不良反应,亦未发现过敏反应。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改善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的血糖、临床症状、证候总积分及血瘀证积分,治疗过程中暂未发现灯盏细辛注射液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分析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30名,治疗组给予灯盏细辛静脉输注,对照组给予速避凝皮下注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VEGF、siCAM-1,并对患者的血瘀证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等分别做出评定,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VEGF、siCAM-1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水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siCAM-1的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但治疗组在治疗后VEGF增高更为明显(P〈0.01)。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瘀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siCAM-1含量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血清VEGF则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血清VEGF、siCAM-1与急性脑梗死血瘀证密切相关。灯盏细辛能显著增高VEGF,明显抑制siCAM-1,改善ACI患者的脑血液循环,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是血瘀型脑梗死急性期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巫祖强 《新中医》2009,(6):19-20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速避凝)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前后血瘀证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3.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瘀证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有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血瘀型脑梗死安全有效,疗效优于速避凝。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心活血降压汤治疗气虚血瘀证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气虚血瘀证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心活血降压汤。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的SBP、DBP及血清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血清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接近,2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E、Ei、E/A、Ei/A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Ai、D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活血降压汤治疗气虚血瘀证型高血压病能够平稳降压,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左室舒张功能,提高高血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5,(11)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影响,了解其促血管新生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案,连续选取4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分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7d。治疗前和后进行中医症征积分(SSTCM)、血瘀证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比较;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7天的VEGF、MMP-9、EPCs血清学水平比较。结果 (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SSTCM、血瘀证积分、NIHSS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明显(P0.05)。(2)血清VEGF、MMP-9、EPCs水平随时间变化显著(P0.05);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血清VEGF在治疗后第3天明显增高,治疗7 d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第7天VEGF仍呈继续上升趋势;血清MMP-9在治疗3 d后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明显抑制血清MMP-9水平增高(P0.05),之后逐渐回落,但仍高于正常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对照组血清EPCs水平均逐渐升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后第7天EPCs与VEGF呈线性正相关(r=0.561,P=0.010);EPCs与MMP-9呈线性负相关(r=-0.449,P=0.047)。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可促进VEGF高表达,降低MMP-9血清学水平,从而动员外周血EPCs,促进血管新生,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6.
杨震  王守富 《陕西中医》2018,(2):178-180
目的:观察中药益心活血降压汤治疗气虚血瘀证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98例住院治疗的气虚血瘀证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9例。观察指标包括血压测定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高血压生活质量积分。对比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高血压生活质量积分明显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cy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治疗组患者Hcy值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活血降压汤治疗疗效显著,可以降低气虚血瘀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改善中医证候、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清眩降压煎治疗痰瘀毒互结型高血压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痰瘀毒互结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降压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眩降压煎煎剂口服,每日1剂,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临床症候及相关检测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血压明显降低(P<0.05),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降低明显(P<0.05)。结论:清眩降压煎不仅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压,还具有调节血脂,改善炎性指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按辨证分为血瘀型和非血瘀型各60例,每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各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指数的自然对数(IAI)、血瘀证积分、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血压病组的IAI低于正常组,血瘀型较非血瘀型更低;治疗后血瘀型治疗组IAI明显改善,非血瘀型治疗组IAI自身前后比较有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血压均有改善,血瘀型治疗组血压改善优于同型对照组;非血瘀型2组血压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活血化瘀法可改善血瘀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并使该型患者的血压控制得更为理想;对非血瘀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亦有可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中药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68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中药,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的降压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积分、血清VEGF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79.4%(27/34)、91.2%(31/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结论化痰通络中药配合降压药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VEGF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叶烨  严夏  李俊  梅广源  罗翌  钟世杰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1177-1178,1225
目的观察黄芪合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患者 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黄芪合灯盏细辛注射液;观察治疗后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 NSE(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及中医证候积分、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 NSE水平的降低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和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的优势在于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减少脑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伤,体现出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的脑保护作用,安全性高.黄芪注射液和灯盏细辛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脑损伤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治疗前后分别统计证候积分,观察其减分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证候,是治疗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4):100-102
目的:通过联用益气活血药黄芪注射液与灯盏细辛注射液,探讨两种药物联用对气虚血瘀证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留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在寒冷、潮湿、劳累、饥饿等多因素条件下导致大鼠气虚,腹腔注射0.6ml/kg肾上腺素注射液导致血瘀,按照临床使用总量不变原则换算剂量,将气虚血瘀证大鼠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为0∶10(即黄芪注射液0ml/kg;灯盏细辛注射液2ml/kg)组、2∶8(即黄芪注射液0.4ml/kg;灯盏细辛注射液1.6ml/kg)组、4∶6(即黄芪注射液0.8ml/kg;灯盏细辛注射液1.2ml/kg)组、6∶4(即黄芪注射液1.2ml/kg;灯盏细辛注射液0.8ml/kg)组、8∶2(即黄芪注射液1.6ml/kg;灯盏细辛注射液0.4ml/kg)组、10∶0(即黄芪注射液2ml/kg;灯盏细辛注射液0ml/kg)组与模型组,由于灯盏细辛本身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药,因此,将其设置成阳性对照。每组8只,腹腔注射药物至体内,每天1次。给药3天后,观察大鼠体征、记录大鼠体重变化、摄食量及游泳时间;测定凝血时间并取各组血清按照测试盒方法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含量,并取各组全血测量其血液粘度。结果:各给药组均可明显降低气虚血瘀大鼠的全血粘度;能明显降低大鼠凝血时间,也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其中黄芪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8∶2(即黄芪注射液1.6ml/kg;灯盏细辛注射液0.4ml/kg)时降低效果最明显;各组均有较好的降低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作用,其中黄芪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4∶6(即黄芪注射液0.8ml/kg;灯盏细辛注射液1.2ml/kg)最为明显;各组均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结论:黄芪注射液与灯盏细辛注射液联用对大鼠气虚血瘀症状有所改善,其改善效果较好,初步得出联用比例在黄芪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4∶6到8∶2的范围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体液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S100B蛋白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CRP、TNF-α、血清S100B蛋白、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参麦注射液能抑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症反应,改善中风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促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这提示益气活血法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共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予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50 mg/次,对照组36例,予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g/次,治疗药物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 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 d。以3个不同时点(用药前,用药后30 d,用药后90 d)的血瘀证评分作为临床结局指标,对两组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中医证候疗效进行评价;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患者血清SOD和MDA水平。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血瘀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的协方差分析,治疗30 d后,治疗组得分下降(0.69±2.48)分,高于对照组的(0.28±1.16)分,校正基线后,治疗组30 d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90 d后,治疗组下降(1.17±2.68)分,高于对照组(0.42±1.40)分,校正基线后,治疗组90 d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血清SOD和MDA比较,治疗后治疗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灯盏细辛注射液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血瘀证均显示出一定疗效,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血瘀证的疗效优于灯盏细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益心活血降压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证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经门诊随访的94例气虚血瘀证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药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心活血降压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也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是较对照组的高,差异显著P 0.05。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较对照组的低,对比存在显著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采用中药益心活血降压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证型高血压病,能够有效改善气虚血瘀症状,控制患者的血压情况,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能获得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肝热活血配穴针刺配合中药组方芩丹汤治疗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疗效。方法将62例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剔除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清肝热活血配穴针刺结合中药组方芩丹汤治疗,对照组单用芩丹汤治疗。针刺每日1次,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中药服用日1剂,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证候积分、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变化情况,观察清肝热活血配方针刺结合中药处方芩丹汤治疗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疗效,并初步探索其降压机理。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证候积分、血浆TXB2、6-Keto-PGF1α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均P0.001或P0.05),但是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证候积分改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证候积分、血浆TXB2、6-Keto-PGF1α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热活血针刺配穴结合中药芩丹汤内服为治疗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的有效方法,此方法优于单纯服用中药芩丹汤治疗。  相似文献   

17.
罗翌  叶烨  梅广源  严夏  钟世杰  李俊 《新中医》2005,37(5):44-45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合灯盏细辛注射液。疗程为7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为65%,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气虚血瘀证积分、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临床症状,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8.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动脉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椎-基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照组予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治疗前生中医证侯积分、椎-基动脉血液平均流速及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李小兵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242-242,175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NT-pro BNP的影响。方法:观察68例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2),对照对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14天后观察临床疗效、心脏彩色超声和血清NT-pro BN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心功能改善方面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NT-pro BNP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并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照组予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