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清肺口服液对于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痰鸣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33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65例给予清肺口服液及安慰剂,对照组165例予以利巴韦林加用不含抗病毒药物的液体。结果试验组痰鸣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肺口服液能较好改善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的痰鸣症状。  相似文献   

2.
王爱华  袁斌 《河北中医》2012,(10):1576-1579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所致,多见于〈2岁小儿,尤其是2~6个月的婴儿。其主要病变在毛细支气管,亦可累及支气管及肺泡;主要表现除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外,喘憋为其突出表现。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RSV感染与儿童反复喘息和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给儿童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周娣  赵霞 《中医药信息》2009,26(5):16-18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小儿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病原,目前西医尚无具有肯定疗效的治疗药物,鉴于中医药在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本文从中药直接、间接抗病毒及对细胞因子影响等角度作一综述,探讨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实验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顾海云  徐雪梅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92-893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合胞病毒肺炎主要以阵发性喘憋和伴有两肺广泛的喘鸣音为临床特点,严重者可以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1].  相似文献   

5.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重要原因。有研究发现,304例病毒性肺炎中RSV阳性者占了23.35%,仅次于流感A型病毒。笔者采用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开展了随机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金福 《陕西中医》2009,30(7):801-801
目的:评价中西医两种对照方案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选用清开灵注射液及儿童清肺口服液,对照组37例选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及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方案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肺炎,冬春季发病率高,多见于2岁以内,尤其2~6个月的婴幼儿,发病急,进展快,喘憋严重,易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而在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中医证候分类中,痰热闭肺证占76.9%。开肺化痰、解毒活血为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主要方法。本课题组应用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36例,与利巴韦林对照组34例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西医两种方案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经济学意义。方法:选取5个中心中医辨证为痰热闭肺证并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206例,随机分为中药试验组108例和西药对照组98例。比较其疗效和成本差异,进行成本—效果比及敏感度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试验组成本低于对照组,成本—效果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敏感度分析试验组成本—效果比仍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试验方案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经济学评价优于西药对照方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采用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痰热闭肺证165例,发现该药能显著改善患儿的咳嗽症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院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拟清金通络饮治疗了55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取得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将我院小儿科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研究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8个月~6岁,平均年龄3.5±1.2岁;病程3~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清肺口服液对于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痰热闭肺证咳嗽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省内5家医院332例RSV肺炎患儿,随机入组。试验组166例用清肺口服液加用不含抗病毒药物的液体,对照组166例,使用利巴韦林加用清肺口服液安慰剂。结果:咳嗽症状改善方面比较,清肺口服液试验组在治疗第3天超过对照组,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能够较好地改善患儿的咳嗽症状,具有较好的止咳化痰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88-1189
目的:评价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中西医对照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成本-效果比。方法:按中药和西药治疗方法将216例痰热闭肺证型患者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中药和西药组的愈显率分别为87.83%和79.2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直接治疗成本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西药组。结论:中药与西药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相同,但中药治疗有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4.
魏兰 《河北中医》2011,33(2):317-318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副流感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某些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也可引发[1]。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多数在6个月以内。以阵发性咳嗽、发作性喘憋为主要临床症状,极易合并心力衰竭。2009-01—2010-0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8例肺炎新生儿的病原进行检测,以直接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并做鼻咽吸出物细胞培养。对诊断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58例新生儿肺炎中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共59例(37.34%),日龄<21 d组检出率为23.68%(9/38),≥21 d组检出率为41.67%(50/120),2组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共13例(8.23%)。入院时发热6例(10.17%);咳嗽呈阵咳或连咳54例(91.53%),气促53例(89.83%);肺部湿音44例(74.58%),仅闻及干音9例(15.25%),哮鸣音6例(10.17%)。X线支气管肺炎改变52例(88.14%),节段性实变影7例(11.86%)。日龄<21 d组与≥21 d组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症状、体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混合感染者症状、体征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新生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混合感染率较高,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洪岩  陈垣  欧静琳  杨关山  佟丹  郑方 《陕西中医》2012,33(11):1460-1461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平喘类中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诱导痰细胞学的影响。方法:将7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自制清肺平喘汤(炙麻黄、黄芩、桑白皮、白芍、白果、射干、半夏片、葶苈子等)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各38例,分别观察两组的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同时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诱导痰细胞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X胸片吸收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的比例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清肺平喘汤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同时对其诱导痰细胞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中药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儿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儿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内服、注射及外敷化痰膏,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及对症处理疗法,对两组疗效、证候和肺部体征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肺部体征、咳嗽、喘促和咳痰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肺炎 小儿甚易罹患肺炎,引起小儿肺炎的病原体甚多,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本节介绍常见细菌、病毒所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常见的细菌有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肺炎中有金黄色葡球菌及白色葡球菌二种,后一种少见,杆菌中有流感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大叶肺炎以肺炎双球菌引起为多见。病毒方面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及流感病毒及巨细胞病毒等。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12月至1988年5月,我科在收治的婴幼儿肺炎中进行了病原学检查,其中104例系由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 RSV)引起。为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活血化瘀疗法对病情及预后的影响,现将104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西药更昔洛韦联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清肺解毒法治疗。两组皆连续治疗7d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病情、症状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观察组各项症状及病情恢复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结论:采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显著,可迅速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疗程,具有不良反应少、提高生存质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