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表现。结果:35例(35/43)椎体呈楔形改变或椎体变扁,24例呈囊状破坏,7例显示软组织肿块,6例椎间隙变窄。27例患者行CT检查,CT主要表现为椎体不规则破坏和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行MRI检查,显示椎体破坏、信号异常和椎旁软组织肿块,8例软组织肿块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呈"套袖状",相邻椎间盘信号无明显改变。结论:加深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病程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但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病理和影像表现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脊柱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并与椎体其他骨病相鉴别。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8例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其中DR 21例,CT 15例,MRI 10例,ECT 5例,PET/CT 2例。23例单发,5例多发,颈椎9个,胸椎15个,腰椎12个。结果 DR示病变椎体形态变扁,密度增高;CT表现病椎不同程度骨质破坏,部分病灶周围高密度硬化缘;MRI示椎体信号改变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椎间盘信号及椎间隙正常;ECT及PET/CT可显示病椎核素浓聚情况,提示病变是否处于进展期。结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注意与其它椎体骨病鉴别,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18例,其中X线平片检查16例,CT检查10例,MRI检查4例。结果 颅骨6例,表现为圆形。类圆形骨质破坏伴颅板内外软组织肿块;脊椎5例,椎体不规则破坏,边缘硬化,楔形变,椎旁软组织肿块。严重者椎体压缩呈盘状;肋骨2例,穿凿样或膨胀性骨质破坏;肩胛骨1例,斑片状骨质破坏伴周围广泛增生,有骨膜反应;股骨4例,膨胀性或溶骨性骨质破坏伴骨膜反应。MRI表现,T1WI呈低或等信号,STIR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18例中正确诊断12例,诊断准确率66.7%。结论 通过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大部分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前能够正确诊断。CT较X线平片能更好的显示病变结构及邻近软组织的改变。MRI能够精确显示病变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附10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了提高对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 1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及MRI的表现。结果 椎体呈溶骨性破坏 7例 ,囊性破坏 3例 ,椎间隙不同程度变窄或消失 ,部分椎弓及椎旁软组织受累。结论 椎体破坏与椎弓受累、椎间隙改变及椎旁软组织肿块不成比例 ,破坏区内可残存小骨碎片而无死骨存在等 ,可作为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主要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3例脊柱EG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23例X线摄片,12例CT和5例MRI扫描检查。结果23例中累及单个椎体19例,多个椎体4例,共28个椎体,包括颈椎6个,胸椎13个,腰椎9个。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发现23个病变椎体,漏诊5个,准确诊断19个,3个误诊为结核,1个误诊为缺血性坏死。主要表现为椎体变扁,前后径增大,椎间隙正常或稍增宽,其中5例椎旁有软组织肿块,3例脊柱局部后突畸形。CT扫描示椎体不同程度骨质破坏,6例出现软组织肿块,2例椎弓破坏。MRI示破坏椎体在T1WI呈低或等低信号,T2WI呈高或等高混杂信号,2例出现软组织肿块及椎间隙稍增宽。结论 X线平片是EG的首选检查方式且能明确诊断大部分病例,CT和MRI对于观察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附件受累情况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加强对脊柱椎体破坏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分析1例胸椎嗜酸性肉芽肿病人的CT及MRI表现,同时就脊柱椎体破坏伴周围软组织影的影像诊断文献予以复习。结果 CT示T7椎体呈楔形,其内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T6、T8椎体前缘局部皮质不规则,可见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呈明显梭形增厚;诸椎间盘信号正常,椎间隙未见变窄。MRI平扫示T7椎体呈楔形,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高信号,周围可见软组织影包绕;T6、T8椎体于T2WI抑脂序列上信号略增高。MRI增强示T7椎体呈均匀强化;周围软组织影呈均匀强化,强化方式与病变椎体一致。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骨的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结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椎体破坏多位于椎体中部,典型表现为"扁平椎"或"铜板椎",椎间盘不受累,增强扫描椎旁软组织明显强化,信号改变及强化方式与病变椎体一致等影像特点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方法搜集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5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矢状位重建。结果 15例共累及23个椎体,单发10例,多发5例,其中颈椎6个,胸椎10个,腰椎7个。23个病灶均位于椎体,其中3个同时累及附件,2个累及椎弓根。23个病灶CT表现为椎体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其中19个椎体压缩变扁,13个病灶周围硬化,9个病灶于椎旁形成软组织肿块,1个椎间隙变窄。结论认识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 :14例患者共发现 16个病灶 ,其中股骨 10个 ,胫骨 4个 ,腓骨及桡骨各 1个。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溶骨性破坏、层状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 :X线平片是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基础 ,结合CT、MRI能够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结果10例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主要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及STIR像为高或混杂信号;椎体呈楔形或扁平状,其中9例前后径增加,3例左右径增加;6例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其中5例表现为袖套状;邻近椎间盘形态正常或轻度膨隆;增强扫描,病变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典型脊椎结核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对不典型脊椎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结核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21例脊椎结核患者,术前行X线检查21例,CT检查19例,MRI检查21例;14例X线平片及10例CT检查阴性;7例X片示单椎体破坏区位于椎体后缘,呈溶骨性破坏、压缩骨折;9例CT显示相邻椎体病变,椎间盘变窄、椎体无明显破坏;无多个椎体跳跃破坏,椎小关节受累、椎旁软组织肿块内未见明确脓肿形成;MRI检查21例中,20例显示病变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抑脂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16例显示椎间隙变窄,间盘裂隙状强化,17例显示椎旁脓肿,以上20例确诊为椎体结核。1例MRI显示椎旁软组织肿块内无脓肿形成,疑诊为肿瘤。结论:MRI对不典型脊椎结核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高于其他影像检查,能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2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X线平片及MRI检查,重点分析其MRI表现. 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7例,腰椎2例.12例椎体均呈不规则性破坏,MRI表现为楔形或盘状改变,12例中2例椎间隙轻度变窄,2例椎旁软组织肿胀,1例椎弓根及椎板受累;所有病例于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STIR呈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呈均匀性强化. 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结构及邻近组织改变,大部分病例根据临床及MRI表现,可作出正确诊断,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2.
骨嗜酸性肉芽肿放射学表现(附28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讨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放射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资料。结果本病基本表现相似,但不同病期、不同部位及不同年龄其放射学特征变化较大。CT对病变范围、皮质、骨膜、软组织改变、死骨及邻近结构受累与否显示更清楚。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本病主要方法,CT能获得骨骼软组织解剖及病理结构细节,对复杂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3.
MRI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永新   《放射学实践》2014,29(1):88-91
目的:探讨MRI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病灶单发23例,多发4例。4例病灶呈斑片状骨破坏,边缘清但不规则;14例呈类圆形骨质破坏,边界清楚、规则,周围骨髓及软组织明显肿胀;9例呈斑片状骨破坏伴周围硬化,中间伴见分隔。所有病灶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低于周围骨髓的稍高信号,STIR呈高信号;三维容积快速采集(LAVA)动态增强扫描4例急性期病灶呈持续性环状明显强化,14例肉芽肿期病灶呈均匀持续性强化,9例修复期病灶早期强化不明显而延迟期呈轻度环状、分隔状强化;6例出现骨膜反应。结论:MRI能充分显示骨嗜酸性肉芽肿痛变的范围、细节,能提示病变的分期,对临床诊断、治疗本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e findings in 11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proven eosinophilic granuloma (EG) examin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re described. In contrast with the variable appearance of EG on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relatively constant features — intermediate to high signal intensity on T1-weighting, high signal intensity on T2-weighting, marked enhancement — were found on MRI. MRI was superior to other imaging methods in demonstrating bone marrow involvement and any accompanying soft tissue mass or inflammation. Intermediate to high signal intensity on Tl-weighting and marked contrast enhancement could not be explained by histological findings. Prediction of the evolutionary phase of EG by MRI remains questionable because of the phase I (proliferative) histology of all 11 les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OCD)的X线、CT及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及MRI表现,全部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发生存股骨4例,胫骨3例,肱骨及腓骨各2例。在X线平片上FOCD病灶表现为三角形或碟形骨质破坏边缘有硬化,CT表现为半圆或三角形骨缺损,内含软组织密度,MRI 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低或低信号。结论X线、CT和MRI可显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特征,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临床证实的LCH,X线检查11例,CT检查1例,MRI检查1例。结果肺部弥漫网点状阴影6例;肝脾肿大6例。骨骼病变中:虫噬样破坏3例,囊样膨胀性改变3例,广泛溶骨性破坏5例;软组织肿块4例;骨膜反应5例。MRI检查1例,骨骼病变呈稍长T1、长T2信号。结论LCH骨骼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累及长管骨时,多有骨膜反应;累及脊椎骨时,椎间软骨多不受累;所有骨骼病变均可出现软组织肿块。LCH单系统受累患者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