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化疗栓塞前后COX-2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12例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肝穿活检取得标本,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OX-2的表达,观察生存期。结果:COX-2蛋白在癌组织细胞内高表达,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TACE后表达增强(P〈0.05);COX-2评分高的患者生存期较短,两者呈反曲线关系(P〉0.05)。结论:肝癌TACE后COX-2表达增强,COX-2可成为肿瘤预后指标及治疗靶向,选择特异性COX-2抑制剂可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杨威  芮兵  唐世早 《实用癌症杂志》2017,(12):1996-1998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肝动脉栓塞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经TACE治疗.比较2组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水平、不良反应、疗效及治疗后1年内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6周,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EA和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37.50%(P<0.05).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发热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内有10例死亡(25.00%),观察组死亡2例(5.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3,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52例患者接受TACE治疗,58例患者接受TACE联合PE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2、3年的存活率.结果:TACE联合PEI治疗组2、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34.48%,15.51%.显著高于TACE组2、3年的存活率15.38%,1.9%.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较单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能延长原发性肝癌患者存活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过程中,使用化疗药物型栓塞剂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160例肝癌患者进行TACE(经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栓塞)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化疗药物型栓塞剂栓塞;对照组采用化疗药物灌注后再行碘油栓塞.对上述病例总结分析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并对治疗后主要胃肠道反应及其肝功能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95%,而对照组有效率为83.82%,P>0.05,无明显差别,但对照治疗后主要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变化,两者差异明显.结论:使用化疗药物型栓塞剂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而疗效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唐启耀  尹君 《现代肿瘤医学》2019,(19):3475-3479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化疗灌注术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灌注组(n=30)与栓塞组(n=30)。栓塞组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灌注组采取肝动脉化疗灌注术。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瘤生存期、治疗前后血清因子[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生活质量(KPS)分值,随访12~24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住院时间、无瘤生存期:栓塞组住院时间与灌注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栓塞组无瘤生存期长于灌注组(P<0.05);血清因子:治疗后两组血清AFP及CE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栓塞组低于灌注组(P<0.05);肝功能:治疗后两组血清AST、ATL、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栓塞组低于灌注组(P<0.05);复发率:治疗后12个月、18个月栓塞组疾病复发率(6.67%、10.00%)与灌注组(16.67%、26.67%)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4个月栓塞组疾病复发率(16.67%)低于灌注组(40.00%)(P<0.05);生存率:栓塞组治疗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生存率(90.00%、86.67%、80.00%)高于灌注组(83.33%、70.00%、63.33%),但无显著差异(P>0.05);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KPS分值较治疗前增高,且栓塞组高于灌注组(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效果优于肝动脉化疗灌注术,可有效降低血清AFP及CEA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延长无瘤生存期,且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毒副反应、生化改变以及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肝动脉造影(DSA)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先给予碘化油15ml-20ml 平阳霉素8mg混合液栓塞,然后灌注顺铂60mg 健择800mg/m2,最后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全身化疗:TACE治疗2周后开始给予GP方案化疗:吉西他滨800-1000mg/m2 d1,d8,顺铂75mg/m2 d2,外周静脉滴注,21天为1周期,共4周期.对患者术前、术后临床表现、肝功能、AFP进行比较,随访生存时间.结果:化疗联合TACE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AFP下降者25例,恢复正常者12例.1年生存期80.9%、2年50.O%、3年31.0%、4年以上16.7%.结论: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可重复进行,可明显提高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TACE联合伽玛刀治疗52例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联合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4 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 2组:TACE+伽玛刀组(综合治疗组)52例,单纯伽玛刀治疗组(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综合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75.0%, 综合治疗组的临床获益疗效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8.5%,65.3%.两组的副反应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无明显差异,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等综合治疗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经过对症治疗均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TACE+伽玛刀能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同时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明显增加,但经过对症处理基本不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胸苷激酶1(TK1)和甲胎蛋白(AF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间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5例行TACE手术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按照术后有无发生转移将其分为未转移组33例和转移组12例,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K1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未转移组和转移组患者血清TK1和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转移组和转移组血清TK1和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转移组患者血清TK1和AF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转移组患者血清TK1和AF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转移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K1与AFP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39、0.571,P<0.05);转移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K1和AFP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22、0.513,P<0.05)。结论 TK1和AFP在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中呈高表达水平,治疗后发生转移时,TK1/AFP呈高表达;未发生转移时,呈低表达水平。联合检测血清TK1和AFP可作为评估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细胞型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索拉菲尼联合胸腺法新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54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并均接受了TACE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后三天,开始口服索拉菲尼,以及皮下注射胸腺法新,观察患者的肝功能,计算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8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3.8个月,对照组为10.2个月,可认为观察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21);治疗前两组AST、ALT以及白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AST和ALT均得到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白蛋白提高(P<0.001).结论:胸腺法新、索拉菲尼联合TACE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肝炎病毒所致的原发性肝癌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28例分为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组)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术(RFA)组(TACE+RFA组),各64例。TACE组患者行一次或多次单一肝动脉化疗治疗;TACE+RFA组在肝动脉化疗治疗结束后1~2周再行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 TACE组与TACE+RF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75%(44/64)、95.31%(61/64);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与18个月;TACE+RFA组1年生存率为73.4%(47/64),2年生存率为20.3%(13/64),而TACE组分别为56.25%(36/64)和7.81%(5/6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量、分期、直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等与患者预后有相关性。结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其肿瘤数量、分期、直径等4项指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