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肾癌是最常见的后腹膜恶性肿瘤,其中以肾透明细胞癌最多,约占所有肾癌亚型的70%。肾透明细胞癌血供丰富,血运转移快,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因此,术前准确诊断和判断肿瘤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十分重要。我们对42例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和病理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CT表现和肿瘤细胞类型、细胞排列方式、肿瘤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肾透明细胞癌术前亚型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增强扫描技术对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类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2014年于南京军区总医院行C 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病例资料86例,在C 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上对肾细胞癌各病理分型的肿瘤强化模式、大小、肾周改变、邻近脏器及静脉的受侵情况和淋巴结转移等征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组86例肾癌中,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6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0例、嫌色细胞癌6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例、Xpll.2易位性/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1例、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未分类肾癌2例。<3 cm的肾癌16例、>3 cm的肾癌70例。肾癌多为富血供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各病理亚型的增强方式存在差异。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能够对肾癌进行更加明确地术前诊断以及病理预测,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李庆民 《基层医学论坛》2013,(7):897-898,F0003
目的探讨CT双期增强扫描对肾细胞癌病理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包括36例透明细胞癌、7例乳头状癌、2例嫌色细胞癌,术前行CT平扫和双期动态增强扫描(肾皮质期和实质期),测量肿瘤实质的CT值,同时评价肿瘤的强化方式,对不同病理亚型肿瘤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皮质期,透明细胞癌的CT值显著高于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P<0.05)。实质期,透明细胞癌的CT值显著高于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P<0.05)。不均匀强化常见于透明细胞癌(83.3%)和乳头状癌(71.4%)。结论 CT增强扫描时分析肿瘤实质的强化值及强化的均匀度对肾癌病理亚型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医学》2017,(6):548-552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肾癌的CT、MRI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癌,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其中20例同时行MRI检查,比较各肾癌亚型的CT、MRI平扫表现及强化程度、方式。结果透明细胞癌67例,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嫌色细胞癌4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3例,Xp11.2易位性/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1例;CT平扫显示直径<3 cm肿瘤呈均匀的等、稍低密度影,直径>3 cm的肿瘤以等/稍低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影;MRI显示为T1WI低、等信号影,T2FS高或混杂高信号影,DWI呈混杂高信号影。CT、MRI增强扫描显示透明细胞癌、多房囊性肾癌的实性部分和Xp11.2易位性/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呈"速生速降型"明显强化;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多房囊性肾癌间隔呈"延迟持续性"轻中度强化。结论不同病理亚型肾癌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行螺旋CT、MRI平扫、增强扫描对诊断、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我院术前CT拟诊肾肿瘤,并有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的53例CT资料,探讨CT对肾肿瘤的诊断反对肾细胞癌术前分期的价值,53例中CT诊断正确50例(94.3%),肾细胞癌术前分期整体正确率85.3%。对肾肿瘤的诊断,CT优于B超和静脉肾孟造影,平扫时肾癌密度与病理类型有关,透明细胞癌多为低密度或近似等密度,颗粒细胞癌多为高密度。肾肿块内部斑点状钙化是恶性肿瘤的CT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与血管生成有关的调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内皮抑素 (Endostatin)以及微血管密度 (MVD)在肾脏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早期肾癌患者 16例 ,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织切片行冯·威利布兰德因子 (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Fuhrman病理核分级 ,光镜下“热点”法计数肿瘤MV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 ,竞争性酶免疫法检测血清Endostatin。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RobsonⅠ期肾透明细胞癌。MVD与病理分级及肿瘤体积不相关。肾癌患者与对照组间血清VEGF和Endostatin浓度的差异均有显著性。肾癌患者血清VEGF与Endostatin浓度成正相关 (r =0 .5 5 0 ,P =0 .0 2 7) ,而对照组中两者不相关。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MVD及肿瘤体积密切相关。结论 早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血清Endostatin和VEGF表达水平升高 ,且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 ,在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有潜在的价值。MVD对早期肾癌预后的判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无症状肾肿瘤可被早期发现~([1]),而肾脏肿瘤症状隐匿,一些亚型如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较高,临床预后不佳~([2])。因此,若能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出肾肿瘤的良恶性及肾癌的亚型,将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导向作用。本研究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41例,  相似文献   

8.
2016年WHO正式将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作为一种肾细胞癌新类型。该肿瘤可以为散发性也可以发生于终末期肾病或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综合征),具有相对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诊断时应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以及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相鉴别。鉴于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或低度恶性,因此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93-96+16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不同病理亚型肾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比较各肾癌亚型CT分期和病理分期的区别,平扫及各期增强的CT值、强化程度、方式,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分期、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肾癌分期Ⅰ期77例,Ⅱ期9例,Ⅲ期19例,Ⅳ期13例,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亚型肾癌患者CT平扫期、动脉期、实质期、排泄期CT值不同。乳头状癌平扫期CT值明显高于透明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P0.05)。透明细胞癌增强扫描各期CT值均明显高于嫌色细胞癌及透明细胞癌(P0.05)。透明细胞癌以不均匀强化为主,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强化形式较混合。结论不同病理亚型肾癌在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具有各自特征,多层螺旋CT对肾癌诊断分期及分型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肾癌不同亚型的CT征象及CT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经过手术和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肾癌的87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不同亚型分类,其中透明细胞癌4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6例,嫌色细胞癌18例。比较三种亚型肾癌患者平扫及增强后CT值,比较三种亚型肾癌病灶大小和强化方式,并分析肾癌亚型与CT征象的关系。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CT值较嫌色细胞癌患者显著较高(P0.05);透明细胞癌患者中强化均匀者为23.26%较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57.69%与嫌色细胞癌患者66.67%显著较低(P0.05);透明细胞癌患者发生坏死或囊变的概率为81.40%较乳头状肾细胞癌57.69%、嫌色细胞癌22.22%显著较高,嫌色细胞癌者发生坏死或囊变的概率较乳头状肾细胞癌显著较低,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边缘清晰的概率为30.23%较乳头状肾细胞癌76.92%和嫌色细胞癌88.89%显著较低(P0.05)。结论肾癌不同亚型之间的CT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上能通过CT征象及CT定量分析对肾癌亚型进行初步判断,对肾癌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螺旋CT征象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术前的螺旋CT征象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主要特点为: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肾周间隙受侵征象有结节、条索状影、棘状突起和肾周筋膜增厚。MVD及VEGF表达与肾癌分期、肿瘤强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与肿瘤密度、最大径及肾周间隙受侵征象无相关性(P>0.05)。结论:螺旋CT较好显示乳头状肾癌的影像特征,与肾透明细胞癌有明显不同,有助于鉴别诊断;并可推断PRCC中MVD、VEGF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无创地从分子水平判断PRCC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2.
肾嫌色细胞癌(ChRCC)是一种少见的肾癌亚型,具有特殊的形态学和遗传学表型,约占肾细胞癌的5.5%,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为86.7%一100%。本文报道8例ChRCC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结合文献进行系统讨论,以便对其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肾透明细胞癌的CT影像学特点,将其术前CT影像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CT平扫显示病灶密度不均匀,呈等、低或高密度影.CT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皮髓质交界期时的病灶轮廓最清晰,且与周围实质的对比度最佳.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含丰富血窦,可见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钙化、囊性变.9例肿瘤出现假包膜.结论 螺旋CT是肾透明细胞癌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手段,明确肿瘤的组织学亚型对于判断预后和测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DNA倍性在肾细胞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仪和图像分析技术对 5 6例肾细胞癌标本进行DNA含量测定 ,按照肾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细胞类型进行DNA倍性的统计学分析。并对近二倍体和非整倍体肾癌患者的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肾癌的DNA非整倍体率与癌细胞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递增关系 ,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的非整倍体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各病理细胞类型间的DNA非整倍体率无显著性差异。近二倍体肾癌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整倍体肾癌患者 (P <0 .0 1)。结论 DNA倍性与肾癌预后相关 ,综合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DNA倍性可对肾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赵华才  贾莉 《海南医学》2010,21(4):72-73
目的加强对囊性肾癌(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CRC)的认识,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囊性肾癌患者的病理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临床治疗资料及TNM分期与预后。结果囊性肾癌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诊断线索,经病理确诊肾癌囊性变11例,多囊性肾癌3例,单纯性囊肿癌变1例。1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2例行单纯性肾切除术。术后11例获得随访,生存时间平均38个月。与非囊性肾癌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囊性肾癌是一类在影像学和大体病理上具有囊性改变的肾癌的统称,由3种病理学类型构成,术前正确鉴别各亚型是选择手术方式和判断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例肾透明细胞癌孤立性腮腺转移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鉴别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60岁,2008年发现左面部肿物6个月,临床诊断腮腺混合瘤。大体:孤立性肿物1个,大小为6.0cm×4.5cm×1.1cm,界限清,无包膜,切面灰白暗红相间。镜下肿瘤位于腮腺组织周围,瘤组织呈腺泡状排列,瘤细胞胞浆丰富,透明(少许嗜酸),核大小一致,间质血窦丰富。追问病史,患者2002年于我院因左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切除术。复查:原肾癌切除后病理切片,左侧腮腺肿瘤与原肾癌组织像完全一致。病理报告:左腮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少见,病理诊断需除外腮腺原发透明细胞肿瘤,结合原发灶及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诊断。术前建议细针穿刺诊断,为腮腺切除术前准备提供重要的依据,腮腺切除术伴有面神经保护可作为孤立性腮腺转移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肾脏偶发小肿瘤的诊治效果。方法对192例肾脏偶发小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影像学检查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诊断为肾脏透明细胞癌16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8例,后肾腺瘤14例。术中冰冻病理报告为后肾腺瘤、术后病理报告为透明细胞癌3例,术前诊断肾癌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肾癌、后肾腺瘤超声表现为低回声为主58.1%(93/160),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表现为高回声为主44.4%(8/18)。CT扫描肾癌增强扫描CT值略高于后肾腺瘤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肾脏边缘突向肾外部分大于肿瘤1/2者占83.3%。肾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生存率与保留肾单位术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而且保留肾单位手术后仅1例再发肾癌。结论影像学检查难以准确判断肾脏偶发小肿瘤的性质,肿瘤位于肾脏边缘突向肾外部分大于肿瘤1/2者可能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脏偶发小肿瘤应该采取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分析我院2008年1例肾透明细胞癌孤立性腮腺转移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鉴别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男性,60岁,2008年发现左面部肿物6个月,临床诊断腮腺混合瘤.大体:孤立性肿物1个,大小为6.0cm×4.5cm×1.1cm,界限清,无包膜,切面灰白暗红相间.镜下肿瘤位于腮腺组织周围,瘤组织呈腺泡状排列,瘤细胞胞浆丰富,透明(少许嗜酸),核大小一致,间质血窦丰富.追问病史,患者2002年于我院因左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切除术.复查:原肾癌切除后病理切片,左侧腮腺肿瘤与原肾癌组织像完全一致.病理报告:左腮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少见,病理诊断需除外腮腺原发透明细胞肿瘤,结合原发灶及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诊断.术前建议细针穿刺诊断,为腮腺切除术前准备提供重要的依据,腮腺切除术伴有面神经保护可作为孤立性腮腺转移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s , CRCC)是肾癌中最常见的病理亚型,血供丰富是其特点,其Fuhrman分级是预后的独立指标之一[1‐2]。CT 血管成像空间分别率高,对于肿瘤组织内直径较大血管的显示及形态学特点具有明显的优势,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 CTA)血管定量分析与肿瘤分级的相关性研究已有报道[3]。CTA对CRCC的运用主要是观察肾癌的血管的走行、变异及分期[4],有研究表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多期增强CT 扫描能够全面评价肾周侧支静脉的表现[5],而CTA定量血管分析与CRCC病理和分级的相关性少有报道。因此,笔者假设CTA定量血管分析可以通过高、低级别肾透明细胞癌血管数量的差异对它们进行鉴别。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本研究欲利用C T A后处理技术对不同Fuhr‐man分级的肾透明细胞癌内的血管进行定量分析,并分析利用CTA 血管定量分析评估肾透明细胞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骨细胞特异性因子2(Periostin)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90例肾细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肾脏组织中Periostin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6.67%(69/90)的肾癌组织的Periostin表达高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65.56%(59/90)肾癌组织的Periostin mRNA表达高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肾细胞癌组织Periostin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肾盂侵犯、癌栓、淋巴转移相关(P<0.05),肾细胞癌组织Periostin高表达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短于Periostin低表达者(P<0.01)。结论 Periostin表达升高与肾细胞癌的增殖、转移、浸润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Periostin可作为预测肾细胞癌转移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