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目的 对现有压力水枪进行改良,设计制作新型管腔器械清洗装置并验证其清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10月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清洗的术后复用管腔类器械90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使用目测法、白通条检查法和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2组器械的清洗质量,比较清洗合格率和清洗时间。结果 3种方法检测结果均显示观察组清洗质量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清洗时间为(241.38±24.62)s,对照组清洗时间为(630.04±22.76)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737,P<0.001)。结论 新型管腔器械清洗装置可有效提升清洗质量,并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细菌培养法和ATP荧光检测法监测和改进内镜清洗的环节,提高内镜清洗效果,有效保证内镜清洗消毒的效果。方法将60条使用后的内镜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条。对照组的清洗方法为常规床旁预处理、床旁负压吸引的压力、酶洗液的温度为常温;观察组的清洗方法为改进床旁预处理、增加床旁负压吸引的压力、提高酶洗液的温度。通过两种常用内镜微生物学监测方法评价两组内镜清洗前及清洗后内镜活检管腔的细菌残留情况。结果两组内镜清洗前内镜活检管腔中细菌计数和ATP荧光读数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后,观察组内镜活检管腔中细菌计数和ATP荧光读数均值分别为0cfu,(210±32)RLU,低于对照组的(32±17)cfu,(4940±256)R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90,2.391;P〈0.05)。结论内镜清洗环节十分重要,有效清洗能够显著地降低内镜微生物水平,保证内镜清洗消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伤口清洗液温度对病人伤口疼痛及伤口愈合速率的影响.[方法]将48例皮脂腺囊肿感染化脓行脓肿切开、敞开换药的病人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采用伤口等温溶液清洗伤口;对照组24例采用室温溶液清洗伤口.伤口清洗之后,均采用藻酸钙或软聚硅酮泡沫敷料覆盖伤口.[结果]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和疼痛计分与对照组比较,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口等温溶液清洗伤口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疼痛,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酸性氧化电位水在外科伤口换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清洗和湿敷的方法,对伤口防感染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酸性氧化电位水用于外科伤口清洗、消毒,能有效地控制感染、保持创面清洁。58例患者伤口中,清洁伤口只需1~2次换药,无一例感染。结论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清洗和湿敷外科伤口,可有效预防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5.
手术吸引管三种不同清洗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手术吸引管三种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以探讨一种最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清洗方法。方法将手术室使用后的金属吸引管840件,按随机原则,分为A、B、C组(每组各280件),采用三种不同的清洗方法,分别为A组(传统手工清洗法)、B组(超声波清洗法)、C组(刷洗加超声波清洗法),比较各组目测、五倍放大镜、特殊棉签、白纱布、潜血试验、菌落数检测合格率。结果 C组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使用后的手术吸引管,采用刷洗加超声波清洗法能有效清除吸引管壁的有机残留物,达到较好的清洗效果,具有安全性高,且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惠娟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4):1251-1252
伤口清洗的溶液、压力和方法的选择与应用1案例患者,女性,47岁,农民,因骑摩托车摔伤致右小腿部撕裂伤,伤后用旧衣服的布条包扎止血,5 h后由家属陪同来我院。检查:患者右小腿部伤口约5 cm,有皮肤和皮下组织裂开,创面有泥土污染,无出血。患者一般情况尚可,营养中等,生命体征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多功能眼科器械清洗装置在器械清洗包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2021年1—4月集中回收使用后的器械包200个,根据器械清洗装置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个。对照组器械回收后按种类进行分类,并将同类的器械摆放到普通器械清洗架。观察组器械回收后,将每一套器械装放到同一个多功能器械清洗装置。2组器械均置于自动清洗机按相同清洗程序进行清洗。对2组器械清洗质量、器械包装配耗时、器械包配置的正确率以及器械损耗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器械按相同的清洗程序机洗后,清洗质量无差异(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耗时明显降低(P <0.001),观察组器械平均装配时间为103 s,对照组器械平均装配时间为161 s;观察组器械包装配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器械损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新型多功能眼科器械清洗架可保证眼科复用器械的清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及器械包配置正确率,减少器械的耗损。  相似文献   

8.
两种清洗方法对急性伤口清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对急性伤口清洁效果明显、且损伤性小的伤口护理方法。方法将120例急性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分别应用涡流式水流冲洗法(冲洗组)及传统擦洗法(擦洗组)对伤口进行清洗,观察2组伤口的清洁效果及清洗过程中对伤口的刺激。结果清创后创面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冲洗组阳性例数(2例,3.31%)明显少于擦洗组(11例,18.3%)(P〈0.01);冲洗组清洗伤口时疼痛分值为(2.46±1.26)分,远低于擦洗组的(4.38±1.46)分(P〈0.01)。结论应用涡流式水流冲洗法清洗伤口效果好,且对创面损伤小,能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在清洗消毒消化内镜中的优势.方法 随机抽取同期使用后的消化内镜120件,随机分为全自动组和工作站组各60件.全自动组采用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工作站组采用一体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对2组消毒后的消化内镜进行细菌学检测,比较消毒效果.结果 2组内镜的消毒合格率均为100%.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和一体化清洗工作站清洗消毒1条内镜耗时分别为(21.0±2.0)min、(20.5±1.5)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消毒1条内镜消耗人工分别为(1.0±0.5)min,(10.0±0.5)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方法清洗消毒1条内镜所需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全自动组在人工消耗上有明显优势.结论 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流程规范,消毒效果可靠,且节省人力资源,对人体无损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HT INNOVA M5(ISO)型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手术器械的清洗和消毒效果。方法人工污染器械后用清洗机清洗,分别对清洗后的器械进行目测、隐血试验和清洗前后微生物检测。结果经清洗机清洗过的器械,细菌计数至少下降至清洗前的10-4,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则完全转为阴性,目测清洁度和隐血试验均达到要求。结论BHTINNOVA M5(ISO)型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效果可靠,符合2002年国家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压疮常有潜行或窦道,甚至累及肌腱、骨或关节等支撑结构,如此容易导致伤口污秽、引流不畅而容易继发感染,成为压疮久治难愈的一个重要原因。恰当的清洗能够减少污秽物和细菌数量,去除影响愈合的障碍物而有助于压疮愈合。本文从压疮伤口清洗溶液和技术的研究进展、伤口清洗设备的研究进展、最新压疮护理指南中推荐的清洗建议和展望进行综述,期望对临床压疮护理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HP在胃镜常规清洗消毒方法中清除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  王春荣 《临床医学》2000,20(11):11-13
目的:了解目前常规清洗消毒胃镜方法-三步法对幽门螺杆菌(HP)清除效果。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HP培养法对42例患者胃镜检查后,清洗消毒前后的胃镜活检测通道冲洗液进行了检测。结果:31例(73.8%)为HP感染者,PCR检测清洗消毒前冲洗液有26份(83.9%)为阳性,清洗消毒后仍有9份(34.6%)为阳性;而培养在清洗消毒前有12份(38.7%)为阳性,清洗消毒后均为阴性。另有2例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碱性清洗剂结合新型清洗装置在双关节咬骨钳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600件骨科手术使用后的双关节咬骨钳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回收顺序将其依次予以编号,单号者纳入对照组,双号者纳入实验组,每组各300件,实验组使用碱性清洗剂结合新型清洗装置清洗,对照组使用多酶清洗剂结合超声清洗机清洗,分别采用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测定法比较两组器械的清洗效果,并记录器械清洗时间。结果 实验组关节清洗合格率大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清洗时间为(27.46±2.08)min,对照组清洗时间为(40.55±2.10)min,实验组清洗时间少于对照组(t=21.632,P=0.001)。结论 碱性清洗剂结合新型清洗装置能显著提高双关节咬骨钳清洗质量,并有效缩短清洗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机械手臂不同方式清洗的效果 方法 将160件手术使用的达芬奇机器人机械手臂随机分为AB 2组,A组采取厂家推荐的手工清洗方法,B组经酶液浸泡及刷洗预处理后采取机械清洗方法。采用10倍放大镜目测、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评价清洗效果。结果 目测法检查合格率A组为97.5%,B组为100.0%;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合格率A组为47.5 %,B组为 100.0%,两组检测法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预处理后机械清洗方法清洗效果明显优于手工清洗方法,且可显著提高达芬奇机器人机械手臂的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比较自制垂直型和倾斜型窥阴器清洗架与传统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方法将使用过的人流包内窥阴器321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7件。A组采用手工刷洗+传统码放后清洗机清洗;B组采用手工刷洗+垂直架码放后清洗机清洗;C组采用手工刷洗+倾斜架码放后清洗机清洗。 结果码放时间、清洗后窥阴器干燥合格数、清洗后未移位数、目测合格数、带光源放大镜检测合格数B、C两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清洗后未移位数C组优于B组,其余监测项目B、C两组间没有差异(P>0.05);ATP荧光检测合格数C组明显优于A、B组(P<0.05)。结论使用倾斜型窥阴器清洗架可以提高清洗质量和工作效率,保障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的术前结膜囊清洗方法对眼表组织的损伤作用和杀菌效果,进而比较得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术前结膜囊清洗方法。方法选取培养阳性、眼表无损伤的新西兰白化兔,共40只,按不同清洗结膜囊的方法随机分成4组,通过观察清洗后即刻结膜囊培养结果、结膜组织和角膜的损害度,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估。结果在结膜损伤程度上,聚维酮碘原液+氯化钠冲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膜损伤程度上,聚维酮碘原液+氯化钠冲洗组、聚维酮碘稀释液洗眼壶加压清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考虑角结膜的损伤程度,聚维酮碘原液+氯化钠冲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杀菌效果上,每组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聚维酮碘原液+氯化钠冲洗对于组织损伤较少,并有杀菌效果,是一种新型、有效、安全的术前眼结膜囊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的术前结膜囊清洗方法对眼表组织的损伤作用和杀菌效果,进而比较得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术前结膜囊清洗方法。方法选取培养阳性、眼表无损伤的新西兰白化兔,共40只,按不同清洗结膜囊的方法随机分成4组,通过观察清洗后即刻结膜囊培养结果、结膜组织和角膜的损害度,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估。结果在结膜损伤程度上,聚维酮碘原液+氯化钠冲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膜损伤程度上,聚维酮碘原液+氯化钠冲洗组、聚维酮碘稀释液洗眼壶加压清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考虑角结膜的损伤程度,聚维酮碘原液+氯化钠冲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杀菌效果上,每组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聚维酮碘原液+氯化钠冲洗对于组织损伤较少,并有杀菌效果,是一种新型、有效、安全的术前眼结膜囊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对急性伤口清洁效果明显,损伤性小的伤口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急性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冲洗组和擦洗组,每组50例,分别应用脉冲式冲洗法(冲洗组)及传统擦洗法(擦洗组)对伤口进行清洗,观察2组患者伤口的清洁效果及清洗过程对伤口的刺激。结果清创后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冲洗组阳性例数(3例)明显少于擦洗组(14例)(P <0.01);冲洗组清洁伤口时疼痛分值低于擦洗组(P <0.01);冲洗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擦洗组(P <0.01)。结论应用脉冲式冲洗法清洁伤口效果好,且对创面损伤小,能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软式内镜使用后再处理流程的探索,将优化手工流程与《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及(WS507-2016)中的常规清洗流程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方法的清洗效果,从而提高清洗质量。方法 在随机研究中,28根用于上消化道检查后的软式内镜被随机分配成优化清洗组和常规清洗组。同时使用相对光单位(Relative Light Unit, RLU)中体现的ATP水平和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CFU)分别来评估软式内镜的清洗质量和微生物水平。结果 使用后的软式内镜再处理后,优化清洗组微生物水平降低2.33-LOG10 CFU,而常规清洗组微生物水平降低0.53-LOG10CF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优化清洗组内镜ATP水平降低2.39-LOG10 RLU,而常规清洗组内镜降低0.95-LOG10RLU(P<0.001=。在优化清洗组85.7%软式内镜RLU值低于200(12/14)而常规清洗组为14.3%(2/14)。结论 通过优化清洗后可显著地提高软式内镜再处理流程中的清洗质量,注重清洗过程的监测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尽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CSSD)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便利抽样方式选择2022年1月至7月本院CSSD回收的医疗器械286件,收集资料,分析CSSD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86件回收的医疗器械中清洗合格249件(87.06%),清洗不合格37件(12.94%);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处理规范、严格执行流程、除锈剂残留、器械浸泡时间与CSSD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清洗方法、清洗剂种类、清洗设备运用、器械类型、清洗设备布局与CSSD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无关,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预处理不规范(β=2.388,OR=10.891,95%CI=4.997-23.740)、未严格执行流程(β=1.724,OR=5.606,95%CI=2.600-12.087)、有除锈剂残留(β=2.668,OR=14.405,95%CI=6.400-32.422)、器械浸泡时间<20min(β=2.636,OR=13.956,95%CI=5.523-35.262)、器械浸泡时间>30min(β=2.824,OR=16.846,95%CI=6.346-44.723)是CSSD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CSSD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有待提高,其受预处理规范、严格执行流程、除锈剂残留、器械浸泡时间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