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临终关怀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它的特定研究对象是临终患者.国内学者认为"临终"是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的希望,直至生命结束之前的这段时间.临终关怀,顾名思义就是对这些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各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控制症状,提高生命末端质量,使临终者舒适、尊严、自然地死亡,维护家属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是探讨临终关怀目标、重点和原则及对晚期肿瘤患者的意义和护理措施.对临终患者进行心理、疼痛、生活、家庭等多方面护理.让临终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安祥、有尊严地到达终点.结论做好临终关怀具有积极影响,能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同时对患者家属予以精神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家庭病床的癌症患者临终关怀对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升癌症患者和家属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对50例癌症晚期家庭病床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治疗,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治疗但未接受我院临终关怀治疗的50名癌症晚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后1月、3月的疼痛评分、接受死亡率及患者照护家属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癌症类型、分期、入组前疼痛评分、对死亡接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组后1月、3月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后死亡接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照护家属入组1月、3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照护家属,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家庭病床的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痛苦,提高患者死亡接受率,给予患者精神抚慰和心理支持,维持患者临终尊严,提高患者照护家属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丽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3):134-135
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生理、心理特征和临终照护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边缘学科。它不仅能提高临终前病人的生命质量,维护其生命尊严,体现真正的人道主义,而且能节约费用,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针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宣传,使全社会都了解、理解和支持临终关怀事业;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临终关怀专业人员培训;鼓励兴办多种经济形式的临终关怀机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19例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护理的经验.结果:19例晚期癌症患者的终末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家属得到了心理安慰.使其在有限的终末时光体验到人生的尊严,平静地离开人世.结论:临终关怀应从基础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和家属的善后关怀等方面全方位出发,因人而异提供临终护理,提高临终生活质量,满足患者被理解和尊重的需要,体现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6.
临终关怀是指癌症晚期和各种疾病末期,治疗无效,生命即将结束时所实施的护理,它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让晚期癌症临终患者,有尊严、安详地度过最后的时限(6个月或更少),是护理人员应尽的义务。目的在于使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使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满足患者和家属情感、心理、社会的需要[1]。  相似文献   

7.
目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患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使患者能够舒适、无痛苦和有尊严的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此时,应将临终患者家属的需要置于临终患者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心理护理给患者家属以有力地支持、照顾和关怀,帮助他们积极、正确地面对现实,顺利渡过居丧期,尽快恢复自己的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临终关怀是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伦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关怀和护理,使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能够在舒适和安宁中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使家属得到慰藉和居丧照护。晚期血液病患者不仅身体遭到疾病的摧残,而且精神上也受着巨大的痛苦,患者家属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使患者在临终前处于舒适、平静和安祥的状态,2003年3月-2005年11月我科对38例血液病患者进行临终护理,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孙瑞洁 《大家健康》2016,(9):247-248
目的:探讨 ICU 心肺复苏手术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该院 ICU 收治的30例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按 ICU 心肺复苏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后脉搏、收缩压变化情况,并统计患者 ICU 治疗时间及预后。结果:离开 ICU 时,观察组收缩压显着高于对照组,脉搏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均心肺复苏成功,无死亡者。诉讼观察组 ICU 治疗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出院时生命体征稳定。结论:ICU 心肺复苏手术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可有效缩短 ICU 治疗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研究对癌症末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照顾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癌症晚期病人50例为常规组,50例宁养疗护的患者为宁养疗护组。其中,常规组应用常规临终关怀;宁养疗护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完善的临终照顾。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死亡时间以及家属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宁养疗护组患者经宁养疗护照顾后其死亡时间(5.1±1.2)个月显著多于常规组(2.3±2.1)个月(P <0.05)。宁养疗护组经过完善的临终关怀照顾后其对宁养服务非常满意及满意人数显著多于常规组,一般及不满意人数少于常规组(P <0.05)。结论:临床对癌症终末期患者进行临终照顾可针对其特殊的身心状态提供完善、综合的临终关怀与照顾,提高其临终前生活质量,最大程度的减轻疾病病痛并减轻心理负担,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及生活需求,给予其支持安抚,维护其生命尊严并帮助其安详、平静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相关治疗情况及心理,了解家属对自然安宁死的认识.方法选择五所医院肿瘤科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加化疗放疗导致了医疗费用的增加,患者经过放疗化疗处于痛苦状态但肯定治疗产生的作用;被调查的大部分患者家属认为可以或应该让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分析调查结果后认为,末期病人的安宁治疗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自然死还较不能被接受,而宁养院病区的患者家属肯定安宁治疗.结论 应明确界定恶性肿瘤末期阶段;加强自然安宁死的宣传;政府应该积极推进自然安宁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癌症临终患者家属的死亡态度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服务质量、开展死亡教育提供依据,积累资料。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入住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6名癌症临终患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死亡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78名研究对象对死亡持接受态度,28名持排斥态度。文化程度、接触死亡及濒死情况、参加葬礼次数及在家中谈论死亡情形对其死亡态度均有影响(P<0.05或P<0.01)。结论 死亡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实施癌症临终关怀护理时,应注重对患者家属的死亡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实施亲情关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NICU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76例患者及其家属代表实施以“有陪管理”为核心的亲情关怀作为研究组;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41例患者及其家属代表实施常规无陪管理作为对照组。观察指标为:满意率和护理质量指标。结果满意率、护理质量各项指标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情关怀在NICU的实施有利于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探讨心理干预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中老年女性患者睡眠和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1年3月~ 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女性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RICU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RI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措施,对于两组患者入院1周后的睡眠质量、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评分、抑郁和焦虑程度进行比较,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于RICU中老年女性患者睡眠和情绪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1周后的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周后的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周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中老年女性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伤术后镇痛镇静患者每日唤醒期间实施的特殊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多发伤患者,术后转入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并持续实施芬太尼和咪达唑仑镇静镇痛治疗,分为唤醒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唤醒组给予每日唤醒策略,并在此期间实施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唤醒组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多发伤术后镇痛镇静患者行每日唤醒策略并配合相关护理措施,可以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用量,缩短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姑息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遴选86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姑息护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癌病评估与控制、心理支持等。实施姑息护理前及实施1月后,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实施姑息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较姑息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1例,死亡率24.42%,临终的时候患者安静平和,其家属可以接受失去亲人的事实。结论:进行姑息护理可以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患者及亲属身心各方面需求,减轻患者疾病痛苦,使其平静接受死亡。  相似文献   

17.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技术准入管理的现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对技术准人概念的了解程度及护理技术准入的开展情况。探索ICU护理人员技能水平提高的有关因素,为制定技术准入管理的标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设计《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临床技术准入认知情况调查表》,随机选取北京市16所医院46个重症监护室55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录入数据,应用统计学卡方检验和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65.6%的ICU护士对“技术准入”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34.4%的护士对此概念不了解;76.8%护理人员认为实行技术准入管理后,基础与专科护理质量会提高;护理人员职称提高后,认为技能水平会提高的人数占大多数,且有显著差异(P〈0.01);而护理人员学历提高后,认为技能水平不能提高的人数占大多数,且有显著差异(P〈0.01);某项操作经过专科理论培训、操作培训或考核后认为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的人数占多数,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对护理人员进行清晰合理的分层次使用管理,建立起完善的护理技术准入管理体系。职称的高低以及某项操作经过专科的理论培训、操作培训及考核四个因素均可以在探索ICU护理技术准入的条件时作为有关的因素。学历高低能否影响技能水平,应作为继续探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了解河北省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对死亡焦虑培训需求情况以及系统培训效果,为今后有目的、有方法地实施系统死亡教育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河北省胸科医院ICU工作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汉化版死亡焦虑量表》及死亡焦虑培训需求百分制度量尺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年龄越大的ICU护士死亡焦虑水平越高(P<0.01)。年龄越大、学历越高、职称越高、工作年限越长的ICU护士死亡教育需求评分越高(P<0.01)。死亡焦虑评分与死亡教育需求呈正相关(P<0.05)。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职称水平是影响死亡教育培训需求的重要因素。培训结束后ICU护士死亡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培训前(P<0.05)。 结论死亡焦虑评分与死亡教育培训需求呈正相关,职称水平越高对于接受系统死亡教育的培训迫切感越强烈。培训后,ICU护士的死亡焦虑评分明显降低,值得推广死亡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1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在遵医嘱实施治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组患者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实施急性期自我管理护理路径,缓解期健康教育护理路径,随访期延续护理路径为一体的临床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管理技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技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8.790、12.381、10.968、12.691、11.271,均P< 0.01);干预组患者出院后6、12个月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543、11.553、11.936、12.285,均P<0.05),总体健康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5.978、4.601、6.509、5.737、5.513、5.795,均P<0.01).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确保治疗和护理连续性,提高其自我管理技能水平,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现代护理伦理学应用于临终护理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于一些恶性疾病,治疗已经没有意义,进行临终护理尤为重要。运用现代护理学开展临终护理工作,应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充分尊重病人及其家属的选择权。在进行死亡教育时要适宜适度。在护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与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