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常肺动脉主干收缩压为2~4kPa,平均压在2.67kPa以下。收缩压>4kPa,平均压>2.67kPa,为肺动脉高压。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三度,轻度2.67~3.99kPa,中度4~9.33kPa,重度>9.33kPa。虽可用静脉插管至肺动脉处测肺动脉压,但该方法为创伤性,且有一定危险性,故在临床上难以普及。本文就近年临床使用的几种无创性测定肺动脉高压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近年应用阴离子隙(AG)的概念结合血气分析,使酸碱失衡的分析更深入一步,特别是对三重酸碱失衡的判断。我院1985~1986年收治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三重酸碱失衡10例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0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55~68岁,入院时P_aO_2均<8.0kPa,其中P_aO_2<4.0kPa者4例,4.7~6.0kPa4例;P_aCO_2均>9.3kPa。其中4例>13.3kPa,3例10.8~12.5kPa。6例合并肺性脑病,2例并中毒性休克。10例中死亡4例,全部病人均于病程不同阶段多次同步进行血气及电解质测定(均在鼻导管低流量1~2L/min持续给氧下抽血测定)判断酸碱失衡时,血气资料参照各型酸碱失衡的代偿预计值公式,按AG=Na~+-  相似文献   

3.
男性,63岁。因血压增高2年,水肿及行走不稳月余入院。2年前体检发现血压22.7/13.3kPa,一年前血压波动在25.3~30.7/12.0~13.3kPa,伴头昏心悸。1月前全身水肿,视物族转,行走不稳,血压增至33.3/16.0kPa。体查:双上肢血压23.3/13.3kPa,右下肢14.7/9.33kPa,左下肢17.3/10.7kPa。卧位神清合作,双侧颈部可闻及血管性杂音,左>右。心尖搏动在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2cm,范围弥散,二尖瓣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心尖部第一音增强,A_2>P_2。肝肋下4cm,剑突下6cm,脾肋下平脐,脐两侧可闻及喷射性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不同黏稠度痰液的适宜吸引负压.方法 以颅脑外伤后器官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3例.按照适时吸痰指征,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选择不同吸引负压.Ⅰ度痰液:负压为13.3kPa、16.0kPa、20.0kPa和24.0kPa.Ⅱ度痰液:负压为20.0kPa、24.0kPa、26.7kPa和29.3kPa.Ⅲ度痰液:负压为26.7kPa、29.3kPa、33.3kPa和37.2kPa.测量每例患者吸痰前、吸痰后Imin、3min、5min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每次吸痰时间和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Ⅰ度痰液在13.3-16.0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患者的SpO2下降幅度小,而且痰液吸净时间控制在25s左右;Ⅱ度痰液在24.0-26.7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患者的SpO2下降幅度小,而且痰液吸净时间控制在24-29s;Ⅲ度痰液在33.3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既可控制SpO2无显著下降,又保证痰液吸净时间在30s左右.结论 根据痰液黏稠度选择不同负压吸痰,推荐Ⅰ度、Ⅱ度和Ⅲ度痰液分别使用13.3-16.0kPa、24.0-26.7kPa和33.3kPa.临床护士应根据痰液黏稠度不同,选择适宜的吸痰负压,做到同时控制SpO2的下降幅度和吸痰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气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合并上腔静脉阻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3例布加综合征合并上腔静脉阻塞的患者术前均经彩色Doppler及血管造影确诊。3例患者均接受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其中2例安置支架,1例单纯扩张;1例于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处的狭窄用球囊单纯扩张。其他2例未行介入处理。结果 3例下腔静脉压力分别由术前的2.34kPa、3.11kPa和3.45kPa[平均(2.97±0.12)kPa],降至术后的0.96kPa、1.28kPa和1.34kPa[平均(1.18±0.11)kPa,P<0.05]。随访6个月~11年,2例患者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1例明显缓解,均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对布加综合征患者术前充分了解上腔静脉的通畅情况,减少漏诊的发生。介入治疗作为布加综合征的首选方法,对上腔静脉阻塞临床症状较轻或无症状的可不予处理,而临床症状较重者可根据病因的不同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低潮气量通气及常规通气的疗效。方法:我院5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治疗组25例,以低潮气量通气;对照组25例,以常规潮气量通气。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O2、PaCO2、pH的变化。结果:低潮气量通气组治疗天数4.02±1.50天,治疗后血气PaO2 14.50±6.21 kPa、PaCO2 5.53±0.42 kPa、pH 7.38±0.12;常规潮气量通气组治疗天数6.25±2.18天,PaO2 15,20±6.58kPa,PaCO2 3.32±0.74 kPa,pH 7.36±0.14。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应用低潮气量通气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7.
高海拔环境下B-D试验的参数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于2005年购进山东新华XG1-2B型脉动真空灭菌器,在安装调试期间,按厂家设置的参数:脉动上限平均取80 kPa,脉动下限一般取-80 kPa;排汽零位取5 kPa,回空零位取-5 kPa,内室空气压力限度为210 kPa(非液体类).  相似文献   

8.
郭其森  王志英 《临床荟萃》1995,10(20):957-958
我们对慢支、肺心病患者呼出气未与动脉血的氧及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测定,现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本组共75例,男52例,女23例,男女之比为1:2.3,年龄为35~82岁。按PaO_2。值分为五组:血气正常组(PaO_2>10.67kPa)10例;亚临床低氧血症组(8.0~10.66kPa)28例;轻度呼吸衰竭组(6.67~7.99kPa)17例;中度呼哀组(5.33~6.66kPa)12例;重度呼衰组(<  相似文献   

9.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levelpositivesirwaypressureBiPAP)呼吸机是一种无创性压力支持呼吸机,可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呼吸支持。我们成功地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17例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呼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2~72岁,平均63岁。COPD并发呼衰14例,均为轻、中度呼衰(PaO2>5.3kPa,PaCO2<12.0kPa)。其中Ⅰ型呼衰8例,PaO2(6.8±1.2)kPa(5.7~76kPa),PaCO2(6.3±0.9)kPa(6.0~6.7kPa);Ⅱ型呼衰6例,PaO。(70土l.5)kPa(53~9.sk…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即指(1)经一般休息常规综合治疗,限盐、利尿、抗感染、改善呼吸、强心等治疗无效者。(2)肺心病伴肺脑、意识不清、明显紫绀,SaO_2<60%、PaO_2<4.0~5.3kPa、PaCO_2<10.7kPa。  相似文献   

11.
1kPa=7.5mmHg,kPa与mmHg间系数为7.5。mmHg换算为kPa。口诀为:加倍再加倍,除3再除10。即7.5×2×2÷3÷10=1kPa如:某人血压为120mmHg,换算为kPa依口诀得120×2×2÷3÷10=16kPa。kPa换算为mmHg。口诀为:乘3再乘10,减半再减半。如上例16kPa换算为mmHg为16×3×10÷2÷2=120mmHg。或以“kPa”值扩大7倍,再加1/2“kPa”值,即得“mmHg”伍。计算公式:kPa×7+1/2kPa。如:某人的血压为16kPa,如改用“mmHg”来表示,即为16×7+8=120mmHg。 此法只要记住口诀,数秒即可完成,简捷易行,临床实用。血压新制kPa与旧制mmHg互…  相似文献   

12.
控制性肺膨胀对急性肺损伤绵羊吸痰后动脉氧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控制性肺膨胀 (SI)对急性肺损伤 (ALI)绵羊吸痰后动脉血氧合与肺机械力学的影响。方法内毒素持续静脉注射制备绵羊ALI模型 ,分为SI组与非SI组 ,SI组在吸痰后立即实施一次SI ,观察两组吸痰后动脉血氧合改变与肺机械力学改变。结果非SI组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吸痰前为 1 0 9± 6 2 5kPa ,吸痰后 3min为 1 0 9± 6 2 4kPa ,较吸痰前无明显改变 ;在吸痰后 1 5min明显降低为 (9 4 9± 4 0 1 (P <0 0 5 )。SI组吸痰后PaO2较吸痰前无明显下降 (P >0 0 5 ) ;与非SI组相比 ,SI组在吸痰后 1 5minPaO2 有显著升高 (P <0 0 5 )。非SI组吸痰前静态肺顺应性 (Cst)为 2 0 6± 0 5 89ml/kPa ,在吸痰后 3min显著降低为 1 8 5± 0 4 82ml/kPa(P <0 0 5 )。SI组在吸痰前Cst为 2 0 1± 5 80ml/kPa,吸痰后 3和 1 5min显著增加至 2 5 5± 0 879ml/kPa和 2 4 2± 0 6 88ml/kPa(P <0 0 5 )。在吸痰后两组气道阻力均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在吸痰后给予SI可以纠正吸痰所导致的低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30例慢性肺部疾病导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DO_2及VO_2观察;结果表明呼吸衰竭患者Ppa与TVR均明显升高,分别为5.3±1.0kPa、88.1±35.6kPa/(L·S),其中Ⅱ型呼衰又高于Ⅰ型呼衰。DO_2下降至453ml/(min·m~2)以下,DO~2与VO_2呈线性相关,DO_2低于350ml(min·m~2)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机械通气(HFOV)合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出现气胸的新生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2小时后PaCO2由(10.10±3.25)kPa下降至(5.80±1.82)kPa( P<0.05),PaO2由(5.50±1.12) kPa上升至(7.22±1.65)kPa ( P<0. 05),24 h后PaO2为(9.32±2.05)kPa ( P <0.01),并且经皮氧饱和度(FiO2)和氧合指数(OI)、平均气道压(MAP)等均逐渐下降。经HFOV并闭式引流治疗,20例气胸患儿完全治愈15例,放弃治疗3例,2例双侧气胸患儿治疗无效。结论 HFOV对治疗新生儿气胸并呼吸衰竭十分有效,且安全性好比常频机械通气(CMV)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的脑血管疾病并发肺炎病人适宜的吸痰负压。[方法]对60例脑血管疾病致长期卧床并发肺炎需吸痰的病人采用5组负压进行吸痰,监测病人在不同吸痰负压下吸痰前后各时间段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记录彻底吸痰时间、呼吸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不同负压吸痰SpO2在吸痰后即刻、吸痰后2min下降显著(P〈0.05);13.3kPa~26.7kPa负压吸痰时SpO2均高于总体均值(P〈0.05);吸痰后即刻,小负压到大负压的增长(从13.3kPa~40.1kPa)对呼吸影响显著,但是随着吸痰后时间的延长(吸痰2min、5min),呼吸不再受不同吸痰负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负压下吸痰对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20.0kPa、26.7kPa负压吸痰吸痰前后各个时间段彻底吸痰时间、呼吸道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卧床的脑血管疾病并发肺炎病人适宜用20.0kPa~26.7kPa负压吸痰。  相似文献   

16.
杨小红  陈卫军 《护理研究》2013,27(22):2362-2363
[目的]探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中吸痰的适宜负压。[方法]选择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按不同吸痰负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吸痰负压分别为8.1kPa~10.0kPa、6.1kPa~8.0kPa、4.1kPa~6.0kPa,观察吸痰过程中患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B组吸痰过程中心率、呼吸、SpO2变化幅度显著小于A组、C组,B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显著小于A组、C组(P<0.05)。[结论]不同的吸痰负压对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中患儿的心率、呼吸、SpO2、气道黏膜损伤均有影响;当吸痰负压控制在6.1kPa~8.0kPa时对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影响最小,气道黏膜损伤轻。  相似文献   

17.
BiPAP机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BiPAP呼吸机对药物中毒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 15例已确诊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其中 13例为有机磷农药中毒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再发呼吸衰竭者 ) ,辅助施行面 (鼻 )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 ,吸气相正压 :1 0~ 1 5kPa ,呼气相正压 :0 2~ 0 5kPa。观察治疗前后PaO2 ,SaO2 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PaO2 分别为 (6 0 4± 1 0 4)kPa ,(7 73± 0 84)kPa;SaO2 分别为 (81 3±5 8) % ,(92 4± 5 5 )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临床症状缓解快。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 ,清醒患者均愿接受 ,早期应用可为临床治疗赢得时间 ,可作为机械通气撤机技术来应用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2 8/12岁,发现心脏杂音2年半来诊。以“动脉导管未闭”收入院拟行手术治疗。术前发现上下肢血压差明显(左:18.9/9.0kPa VS12 9/8.0kPa;右:19.1/9 2kPa VS13.6/8/2kPa)。多普勒超声复查结果,左房左室扩大;动脉导管未闭(直径0.5cm,长0.8cm);于胸骨上窝探查,发现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连接处有一环状缩窄,直径约0.7cm,彩色多普勒于该处记录到收缩期五色镶嵌的湍流束,流速370cm/s,压差54.8mmng;主动脉瓣无瓣叶畸形,无返流,二尖瓣瓣尖略增厚,局限性返流,面积0.9cm~2。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①主动脉缩窄;②动脉导管未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飞行员运动试验与倾斜试验后心率和血压变化的差异,为综合评价飞行员的心血管调节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受试者为20名飞行合格的男性战斗机飞行员,其年龄25~38岁、身高1.67~1.76 m、体重58~82 kg、飞行时间500~2 000 h,分别进行次极量运动试验和倾斜试验.负荷测试前、结束即刻、结束后2 min分别进行心率、血压测量和心电图监测.结果 受试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分别为①基础:(71.3±11.5)次/min、(17.33±0.98)kPa、(10.67±1.01)kPa、(6.73±0.89)kPa.②运动试验终点:(94.7±12.6)次/min、(21.33±2.03)kPa、(10.79±1.74)kPa、(10.52±2.05)kPa;倾斜试验终点:(81.8±12.4)次/min、(16.13±1.14)kPa、(10.45±1.25)kPa、(5.69±1.13)kPa.③运动试验后2 min:(94.4±9.6)次/min、(18.13±1.41)kPa、(10.45±1.25)kPa、(6.73±1.06)kPa;倾斜试验后2 min:(78.9±9.3)次/min、(15.57±1.34)kPa、(11.09±0.92)kPa、(4.63±1.53)kPa.④两项试验终点和试验后2 min的心率、收缩压、脉压与基础对照比较相差显著(t=2.512~9.518.P<0.01~0.05),而舒张压则相差不显著(t=0.24~2.07,P>0.05);运动试验的心率、收缩压、脉压变化程度均明显超过倾斜试验(t=3.996~8.943,P<0.01).结论 运动试验中主要反映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供能水平,而倾斜试验主要反映体位变化时维持心血管系统压力的能力,两种负荷试验结合是评价飞行员心血管功能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贵刊1988年第8卷第4期刊登“用频率比法鉴别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一文后,我院内科在近3年的临床实践工作中运用此方法诊断急性脑血管疾病78例,观察结果满意。其记分方法:高血压病史2分,剧烈活动或情绪波动时发病7分,安静起病—1分,急性起病2分,头疼4分,呕吐5分,昏迷12分,清醒—4分,收缩压≥24.0 kPa 2分,<18.7 kPa—7分,舒张压≥13.3 kPa 2分,<13.3 kPa—2分,瞳孔不等大6分,眼球同向偏盲9分,脑膜刺激征阳性8分。判断值:≥10分时诊断为脑出血,<10分时诊断为脑血栓形成。本文78例中,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