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正常成人内囊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为内囊病变的临床诊断提供直接依据。资料与方法选择汉族健康成人1000名,按年龄分为A(18~30岁)、B(31~40岁)、C(41~50岁)、D(51~60岁)、E(61~80岁)5组,每组200名,男、女各100名。对每名志愿者用1.5 T MR扫描仪进行研究,应用3D体积分析软件手动逐层勾画出内囊边界,软件自动测算出体积。结果测量得A、B、C、D、E 5组左、右侧内囊(总的、前肢、膝部、后肢)体积,将A、B、C、D、E 5组左侧内囊(总的、前肢、膝部、后肢)体积分别与右侧内囊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左右侧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将左、右侧内囊的体积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左、右侧内囊体积与年龄之间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8、-0.637,P值均<0.05)。结论内囊体积与年龄呈负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大内囊体积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3.0 T MR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扫描(liver acceleration volume acquisition,LAVA)技术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5 例经实验室检查,手术病理或介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分别进行常规自旋回波序列(T2WI、T1WI),LAVA序列增强多期扫描及T1WI常规增强扫描,观察常规增强序列及LAVA 序列病灶显示数目及MRI征象,统计检出率及定性率.结果 经手术病理或介入证实共有病灶154个,常规增强扫描检出137个 (88.9% ),LAVA序列增强多期扫描检出154个 (100% );常规增强扫描定性130个(84.4%),LAVA序列增强多期扫描定性144个(93.5%).结论 磁共振LAVA序列多期动态增强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3.0TMR肝脏加速容积采集(liver acceleration volume acquisition,LAVA)技术显示胃左静脉(LGV),探讨LGV扩张程度与肝硬化损害程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40例肝硬化患者及20名正常自愿者行上腹部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对LGV显示,并测量其直径.结果 40例肝硬化患者及20名正常自愿者LGV显示清晰.Child-Pugh A级组及Child-Pugh B,C级组的LGV直径较正常组明显增宽(P<0.05);上消化道出血组较不出血组的LGV直径增宽,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LGV直径≥6mm组比其直径<6mm组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LAVA技术可以清晰显示LGV;测量LGV的直径可以间接评估肝功能损害程度;LGV直径明显增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当LGV直径≥6mm,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男,40岁。主因腹痛5h,稀水样便3次~4次,在院外服药治疗(药名不祥)效果不佳,在门诊诊断为肠炎,收内科住院治疗,给氨苄青霉素5g,庆大霉素32万U,输液、止痛等治疗。患者患病12h后疼痛未见减轻,且辗转不安,疼痛难忍,伴恶心、呕吐3次,请外科会诊后,诊断为阑尾炎转外科治疗。查体:T37.1℃,P102次/min,R28次/min,BP16/10.5kPa,神志清楚,痛苦表情,被动体位,全身皮肤及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尤以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肝、胆、脾触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既往史:4a前曾患肝炎、肝硬化。血常规:Hb140g/L,WBC15.7×109/L,N0.80,L0.20,尿常规,尿蛋白(-),白细胞:无,血糖5.54mmol/L。B超:上腹探查:肝脏缩小,被膜不光整,肝实质回声增粗,肝内血管显示不清,Pv1.4cm,脾脏增大,肋下可及3.0cm,厚4.0cm,Spv0.9cm,于右下腹可见少量腹水。提示:肝硬化;脾大;右下腹包块,结合临床。术后补充肝功能检查:GOT100μ/L,GPT48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征象诊断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可疑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胸腹部损伤患者的资料,经手术证实膈肌破裂128例,膈肌无破裂128例。对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观察CT征象包括膈肌连续性中断或膈肌部分未显示、领口征、腹腔内容物进入胸腔、腹部内脏依靠、膈肌移位、膈肌增厚,计算各征象诊断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膈肌连续性中断或部分未显示诊断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96/128)和93.75%(120/128),领口征为84.37%(108/128)和98.43%(126/128),腹腔内容物进入胸腔为78.13%(100/128)和98.43%(126/128),腹部内脏依靠为76.56%(98/128)和99.21%(127/128),膈肌移位为54.68%(70/128)和93.75%(120/128),膈肌增厚为46.87%(60/128)和84.38%(108/128)。MSCT征象综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2.18%(118/128),特异度为100%(128/128)。结论 MSCT征象对创伤性膈肌破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研究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SHCC)在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探讨MR优于CT的原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42例肝硬化背景下SHCC患者资料,均行螺旋CT和肝脏容积超快速三维成像(LAVA)序列的MR动态增强扫描。CT采用双源64排螺旋CT机(Siemens),平扫后分别行动脉期(注射对比剂后25~30 s)、门静脉期(注射对比剂后50~60 s)及延迟期(注射对比剂后120~180 s)扫描。MR采用常规自旋回波序列(T1WI、T2WI),LAVA序列增强多期增强扫描。图像由两名副主任医师以上影像学专家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各自分析SHCC各时相表现,分别确定肿瘤病灶数目、大小和强化特征。当二人意见不相同时,可进行讨论直至二人意见相同。数据统计采用χ2检验。结果 42例患者共发现53个病灶,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分别为90.57%和86.79%。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71,P<0.05)。结论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均可显示SHCC的强化特征,结合LAVA序列上的一些信号特征,MR更优于螺旋CT。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排CT三期扫描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患者的CT图像,采用双源64排螺旋CT机(SIEMENS),扫描参数:120 kV,270~300 ms,层厚7 mm,螺距3;平扫后增强三期扫描,分别为:动脉期(注射对比剂后25~30 s)、门脉期(注射对比剂后50~60 s)及延时期(注射对比剂后120~180 s)扫描.图像由2名副主任医师或以上水平的影像学专家在不知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各自独立分析SHCC各时相表现,分别确定肿瘤病灶数目、大小和强化特点,如2人意见不同时可进行讨论,直至2人意见相同.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 57例患者共发现70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时期检出率分别为92.9%、75.7%和81.4%,三期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HCC动脉期检出率最高,定性诊断主要依据增强的动态变化特点,CT三期扫描可提高SHCC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副肾动脉(ARA)直径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肾血管性高血压伴ARA患者及81例存在ARA但无高血压者,采用MSCTA观察ARA的支数、起源及走行。测量ARA直径,分析ARA直径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年龄(30.6±7.5)小于对照组(49.1±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及对照组共检出133支ARA,其中右侧62支(62/133,46.62%),左侧71支(71/133,53.38%)。89支(89/133,66.92%)ARA主要起源于腹主动脉,41支(41/133,30.83%)为早发分支,另有2支(2/133,1.50%)起源于肠系膜下动脉,1支(1/133,0.75%)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09例中,1支型89例(89/109,81.65%),2支型17例(17/109,15.60%),3支型2例(2/109,1.83%),4支型1例(1/109,0.92%)。病例组ARA直径与同侧肾动脉直径比值(0.87±0.11)大于对照组(0.33±0.13),双侧肾动脉直径比值(0.71±0.17)小于对照组(0.94±0.05),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SCTA检查能够清晰显示ARA支数、起源及走行。ARA直径粗大与肾血管性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3.0 T MR单序列分次屏气与分序列单次屏气在胃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伪影等方面的差异.资料与方法 对经胃镜病理证实的18例胃癌患者行术前MR DWI检查,均行单序列分次屏气与分序列单次屏气两次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SNR、CNR、ADC值及伪影等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以及胃癌与正常胃壁ADC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18例胃癌DWI图像上均显示为高信号,两种检查方法间正常胃壁及癌肿ADC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次屏气DWI的SNR、CNR明显高于分次屏气扫描,单次屏气胃腔内自由水以及背景噪声信号强度明显低于分次屏气扫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屏气法DWI图像的呼吸运动及并行采集空间敏感性编码技术(ASSET)伪影明显减轻;胃癌ADC值与正常胃壁ADC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167,P<0.001),胃癌组明显低于正常胃壁组ADC值.结论 3.0 T MR胃癌DWI中单次屏气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分次屏气扫描,胃癌ADC值明显低于正常胃壁ADC值,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3.0T MRI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方法 对经胃镜病理证实的35例胃癌患者术前行3.0T M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并将MR T分期结果与病理T分期结果对照,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3.0T MRI评估进展期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2期91.43%(32/35)、T3期85.71%(30/35)、T4期94.28%(33/35),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5.71%(30/35).结论 3.0T MRI对进展期胃癌的分期及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