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对技校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父母养育方式已有报导[1],现报告民族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人际信任的影响作用.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广西某民族学院1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壮族 97人,汉族53人,男117人,女33人,平均年龄(21.5±1.35)岁,两性学生年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近来父母养育方式研究方兴未艾 [1,2 ] ,作者对广西某民族师院大学生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进行调查 ,旨在了解民族大学生特别是壮族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情况 ,为民族心理卫生提供资料。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 998年 1月~ 2月广西某民族师院学生 1 50人 ,其中男 1 1 7人 ,女 33人 ,平均年龄 ( 2 1 .5± 1 .35)岁 ,壮族 76人、瑶族 1 1人、侗族 4人、苗族3人、京族 1人、幺老族 1人、汉族 54人。1 .2 方法 采用由瑞典 Perris编制、我国岳冬梅等人翻译、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 EMBU) ,包括父亲养育方式 6个因子 (共 58条 )、母…  相似文献   

3.
壮族大学生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研究发现父母养育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用[1~3]。父母养育方式不当是促发子女产生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父亲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广西某民族师院一组大学生进行测查,以期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其子女人格特点之间的关系,为民族精神医学提供资料。材料与方法一、对象:广西某民族师院97名壮族大学生,其中男75名,女22名,平均年龄21.4±1.34岁。不同性别学生间年龄统计无显著性差异。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资料的采集,被试者填写有关问卷:1.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人格(EPQ),2.父…  相似文献   

4.
马长征  王岚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0):1119-1121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是否独子、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P < 0.01)。人际信任与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1),而与父母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5~P < 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引入方程的教养方式因子为父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拒绝否认(P < 0.05~P < 0.01)。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有一定的影响,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提高人际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初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 ]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BU)对济南市 470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测查 ,旨在探讨家庭养育方式与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学生家长在养育方式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以期指导学校的健康教育和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济南市某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 470名 ,男2 5 7名 ,女 2 13名 ,平均年龄 13.35岁。二、方法 采用由瑞典的 C.Perris等人编制的 ,由我国岳冬梅等人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BU)中文版 [1 ,4] ,对被试进行集体施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症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对其人格的影响。方法选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大学生神经症进行评定。结果 (1)神经症大学生人格为内倾不稳定型。(2)其父母养育方式倾向于惩罚、拒绝、否认,缺少情感温暖和理解。(3)人格与父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正相关,与温暖、理解及偏爱因子呈负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神经症的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肖计划等人 1 996年报告 ,采用成熟型应付方式的学生整体精神健康水平较高[1]。最近又有研究表明 ,应付方式的使用与人格特征有联系 ,虽然不像人格特质那样具有较大的跨情景的一致性 ,但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 ]。既然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相关 ,那么是否也与应付方式相联系呢 ?本研究在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 ,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应付方式进行了相关分析 ,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应付方式问卷。1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 [3]是 1 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  相似文献   

8.
高三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际信任自尊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高三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际信任、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人际信任量表(IT)和自尊量表(SES)对183名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人际信任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227~0.291,P<0.01);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和偏爱被试等养育方式呈负相关(r=-0.185~-0.306,P<0.05~0.01);自尊与父亲的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及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被试等养育方式呈负相关(r=-0.148~-0.211,P<0.05~0.01);学生类别(复习生和应届生)和性别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r=0.152~0.196,P<0.05~0.01),与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呈负相关(r=-0.144~-0.196,P<0.05~0.01);出生排行越大的个体,人际信任度越高;应届生的人际信任明显高于复习生,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高三学生的人际信任和自尊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际信任、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人际信任量表(IT)和自尊量表(SES)对183名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人际信任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227 ~0.291,P <0.01);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和偏爱被试等养育方式呈负相关(r= -0.185 ~-0.306,P <0.05~0.01);自尊与父亲的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及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被试等养育方式呈负相关(r= -0.148~-0.211,P <0.05~0.01);学生类别(复习生和应届生)和性别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r= 0.152~0.196,P <0.05~0.01),与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呈负相关(r= -0.144~-0.196,P <0.05~0.01);出生排行越大的个体,人际信任度越高;应届生的人际信任明显高于复习生,且差异显著(P <0.01).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对高三学生的人际信任和自尊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自我评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大学生自我评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对象 随机抽取武汉大学医学院 2000级二年级学生 220人,男 142人,女 78人,平均年龄(20. 12±0. 56)岁。方法 1.自信水平评定:采用个人评价问卷 (PEI)[1]作为自信水平的测查工具。该量表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控制源及与父母养育行为的关系.方法 使用控制圈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98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98例正常青少年进行测验并进行对照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控制圈量表评分对照中发现,研究组个人实力量表分、人际控制量表分[分别为(37.47±13.66)分和(38.65±13.39)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39±12.84)分和(45.90±11.20)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社会政治控制量表分2组[分别为(39.01±10.28)分和(39.12±9.50)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评分对照中发现,除父亲的过分干涉因子、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和拒绝/否认因子外[分别为(2.66±0.49)分,(2.79±0.55)分,(2.55±0.39)分和(2.17±0.58)分,(2.17±0.49)分,(1.75±0.5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其他因子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研究组控制圈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评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父亲的因子Ⅰ与人际控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7,P<0.05),而母亲的因子Ⅰ与个人实力(r=0.21,P<0.05)及人际控制(r=0.23,P<0.05)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因子Ⅱ与个人实力(r=-0.24,P<0.05)、人际控制(r=-0.22,P< 0.05),因子Ⅲ与个人实力(r=-0.26,P<0.05)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存在心理控制源的异常,这种异常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STAI)、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集体测试.结果:SCL-90和STAI的所有因子与EPQRSC的N、P维度正相关显著,与E、L维度负相关显著;SCL-90的不同因子与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N维度与FFI和MM1负相关显著,与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正相关显著;E维度与FF1和MM1正相关显著.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征有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父母养育方式可以影响青少年的人格特征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归因风格及其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64例门诊及住院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儿童归因风格问卷(CASQ)、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相应测查,并同时对125例正常对照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与正常青少年相比,抑郁障碍青少年父母亲温暖理解[父亲(42.31±8.22)分;母亲(43.63±10.39)分]、惩罚严厉[父亲(20.13±6.26)分;母亲(15.75±6.17)分]和拒绝否认[父亲(12.81±4.50)分;母亲(18.56±5.68)分]因子得分均差异有显著性,应对方式中自责(0.59±0.29)、求助(0.51±0.19)、幻想(0.70±0.18)及退避(0.60±0.19)因子差异有显著性,归因风格(25.69±5.65)亦差异有显著性.与应对方式和归因风格相关的养育方式有父亲过干涉、母亲温暖理解和母亲拒绝否认.结论抑郁障碍青少年存在消极应对和悲观归因,不良养育方式可能与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归因风格及其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64例门诊及住院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儿童归因风格问卷(CASQ)、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相应测查,并同时对125例正常对照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与正常青少年相比,抑郁障碍青少年父母亲温暖理解[父亲(42.31±8.22)分;母亲(43.63±10.39)分]、惩罚严厉[父亲(20.13±6.26)分;母亲(15.75±6.17)分]和拒绝否认[父亲(12.81±4.50)分;母亲(18.56±5.68)分]因子得分均差异有显著性,应对方式中自责(0.59±0.29)、求助(0.51±0.19)、幻想(0.70±0.18)及退避(0.60±0.19)因子差异有显著性,归因风格(25.69±5.65)亦差异有显著性。与应对方式和归因风格相关的养育方式有父亲过干涉、母亲温暖理解和母亲拒绝否认。结论抑郁障碍青少年存在消极应对和悲观归因,不良养育方式可能与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我区回汉大学生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O)对宁夏两所高校的7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在父母养育方式中,回族大学生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多于汉族.回族大学牛母亲的拒绝否认少于汉族.回族大学生人格的内外向上和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维度无差异.②回族父亲的惩罚严厉与精神质呈正相关,过度保护与神经质呈正相关;母亲的拒绝否认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惩罚严厉与精神质呈正相关;汉族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神经质、精神质呈负相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均与精神质呈正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神经质、精神质呈负相关.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均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结论 回汉大学生人格及父母养育方式不同;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格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所采用的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应对方式问卷、SCL-90、父母养育方式问卷、16PF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对18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在SPSS支持下作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大学生所采用的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应对方式受父母养育方式、个性特质和心理控制源的影响.结论 在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中应加强健康个性的培养和内控性归因指导,此外,还应重视对父母进行养育方式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132例护理专业大学生施以团体测验。结果:护生SCL-90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尤以护理本科学生严重。父母养育方式大部分因子与精神质和情绪稳定性显著相关;父母的过分干涉保护、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负性情感对护生SCL-90高分影响显著;护生的情绪稳定性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对预测SCL-90总均分作用显著。结论: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健康的养育方式通过影响护理专业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应对方式,导致不良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8.
火炮参试人员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对是心理应激的重要中介变量[1] ,是个体在应激时的认知评价作用的反映 ,能体现自我调适能力的水平。本研究以火炮参试人员应对方式特点为切入点 ,并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象与方法一、对象火炮参试人员 486名均为身体健康者男性 ,平均年龄(2 2± 4.6 )岁 ,干部 6 1人 ,战士 439人。文化程度 :大学 5 2人 ,高中 311人人 ,初中 12 8人 ,小学 9人。二、方法1.应对方式评定量表[2 ] ,分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种量分 (CSQ)。2 .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 [3 ] 含 90个条目 ,10个因子。3 .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 ,含精神质 (…  相似文献   

19.
医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防御机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及大学生防御方式的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医学院校大学生 529名,用防御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成熟防御机制与父亲、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成正相关(r=0. 192,P<0. 01,r=0. 168,P<0. 01);不成熟防御机制与父亲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r=0. 249,P<0. 01,r=0. 117,P<0. 01),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负相关(r=-0. 189,P<0. 01)。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可影响到孩子防御机制的形成,医学生防御方式以成熟型防御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考察中医院校大学生的羞怯心理状况,以探索羞怯心理、应对方式和人际信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运用羞怯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对240名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中医院校大学生羞怯平均分为35.5,略低于理论中间值;②大学生羞怯在性别、生源地以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有统计学差异;③人际信任与羞怯存在显著正相关;羞怯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对中医院校大学生羞怯心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