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陕西某高校1619名在职教师职工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利霞  薛亚莉 《吉林医学》2011,(6):1143-1145
目的:通过体检了解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为社区慢性病防治提供资料,对不同疾病进行分类管理,做好社区常见慢性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指导慢性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方法:所有在职教职工,体检项目包括内科、外科(女性为妇科),血液生化,胸透、颈椎透视。≥35岁增加心电图、B超检查;≥35岁女性增加了妇科B超、乳腺检查、妇科检查及宫颈刮片病理检查。结果:男性检出率前十位:颈椎退行性变,高三酰甘油血症,超重,脂肪肝,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血红蛋白升高,肝酶升高,肝囊肿,高尿酸血症;女性检出率前十位:乳腺增生,颈椎退行性变,宫颈炎,高三酰甘油血症,子宫肌瘤,阴道炎,超重,胆结石,高血压,低体重。结论:颈椎退行性变、高三酰甘油血症、超重、高血压是男性、女性患病率较高疾病,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值得重视;乳腺增生,宫颈炎、子宫肌瘤是影响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该校教职工整体健康状态,为校医院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确定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制定防病治病措施,指导教职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方法:对该校568名在职教职工的体检资料为研究资料,重点讨论体检中发现的病种,按照主要疾病进行分析讨论.结果:568例中,体检异常总检出率83.10%,男性异常检出率占所有男性的85.08%,女性异常检出率占所有女性的8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异常前8位依次为乳腺增生、子宫附件异常、心电图异常、盆腔积液、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痔、贫血.男性异常前8位依次为超重(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前列腺增生、肝肾囊肿、心电图异常、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结论:体质指数异常、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心电图异常是高校教职工患病率较高的疾病,男性教职工前列腺增生,女性教职工乳腺增生、子宫附件等专科疾病,也是影响男、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3.
费利霞  孟林 《当代医学》2011,17(12):89-90
目的 探讨高校在职教职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效预防控制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方法 对1607名在职教职工体检中超重、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随年龄的增长各种危险因素检出率升高,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45~55岁组检出率高;男性超重、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糖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肥胖以35~45岁组检出率高.结论 高校在职教职工男性心血管危险因素检出率更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职银行职工体检结果,了解职工健康状况及潜在疾病发生情况.方法对80名职工进行血压、泌尿系、腹部B超(女职工加妇科B超)、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乙肝五项、心电图、胸部透视检查.结果体检职工无主观症状,但体检结果显示,体检结果阳性率高,大多数职工呈亚健康状况,高血脂症、脂肪肝、乙肝、高尿酸血症、泌尿系结石、胆囊息肉发生率高,女性职工子宫肌瘤患病率高.结论定期体检,可以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常规体检,了解脂肪肝、血脂异常、体质量指数超标的发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措施,为今后预防保健工作找出工作的重点及方向.方法 以参加体检的教职工为调查对象,以正常值为标准对清晨空腹腹部B超,血液生化检查及体质量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0例调查对象中脂肪肝检出率为27.78%,男性高于女性(P<0.01);体质量指数超标及高脂血症检出率均为50.67%,男性高于女性(P<0.01,P<0.05);脂肪肝组合并体质量指数超标、高脂血症的情况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P<0.05).结论 教职工脂肪肝、体质量指数超标及高脂血症的患病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健康教育,重视定期体检,改善教师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袁琳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2):463-464
目的:了解、分析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及疾病的发生、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教职工进行临床体格、腹部B超、血糖、总胆固醇、肝功能、心电图、胸部透视等项体检,分析资料。结果:近3年疾病检出率在49.3%以上,呈逐年递增趋势,且女性高于男性。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泌尿道疾病发生率最高。结论:高校教职工依然为亚健康状态,并有年青化趋势,需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绝经前后女性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 对514名女性进行健康检查,记录病史、血压、尿便常规、生化检验、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内外科体格检查、眼耳鼻喉、口腔科检查,心电图、B超及全胸片等.结果 绝经后女性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4.37%,绝经后女性代谢性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较未绝经女性增加.结论 绝经后女性是代谢综合征的高危人群,绝经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江林  杨敏  胥方元 《重庆医学》2011,40(29):2962-2964
目的通过调查泸州医学院教职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了解本院教职工健康状况,为该人群的健康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选择2009年4月8日至2009年5月18日于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体检数据,包括一般情况、人体学指标及生物化学指标。结果 (1)本次健康体检有1 592例,实际得到有效体检数据1 576例,有效率为98.99%。(2)该校教职工MS的检出率为6.8%,其中男为10.6%,女为3.5%,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χ2=31.303,P<0.05)。30~<60岁MS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本组人群MS相关疾病的检出率:肥胖为29.1%,高血压为14.5%,糖尿病为7.7%,血脂异常为34.3%,高尿酸血症为15.4%,脂肪肝为10.9%。(4)MS相关疾病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且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结论 男性教职工MS及相关疾病患病率均高于女性,高发年龄为50~<70岁,应重点关注该年龄段人群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某高校教职工2009年身体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高校2009年的在职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未患疾病的构成比高于男性;男性教职员工脂肪肝的患病率居第一位;女性教职员工高血脂的患病率为第一位.男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脂、高甘油三脂症、高血压和肾囊肿患病率均高于女性.782名教职员工血压、血糖值、总胆固醇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该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应关注教职工的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使教职工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健康理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某高校教职工甲状腺疾病发病情况,以制定有效预防措施保障职工健康.方法 以某高校参加体检教职工1826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2015年体检结果中甲状腺疾病检出情况.结果 随着年龄阶段的增长,甲状腺疾病阳性率随之增长,56~70岁之间时甲状腺疾病阳性率最高,为57.14%.各年龄阶段女性甲状腺疾病阳性诊断率均高于男性,女性46~55岁之间、56~70岁之间甲状腺疾病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校职工1826例研究对象中有896例检出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为49.07%,其中甲状腺肿大检出215例,发病率11.77%,女性中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P<0.05);甲状腺结节检出664例,发病率36.36%,女性中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甲状腺囊肿检出17例,发病率0.93%,女性中发病率与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某高校甲状腺疾病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阶段中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因此应定期对本校女性职工进行普查并制定相应措施,以达到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相关疾病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古萍 《中国热带医学》2006,6(6):1082-1084
目的了解广州市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与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 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人群26 621例的资料进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疾病的发生率统计分析. 结果 26 621例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男性患病率27.9%,女性患病率12.4%,男性显著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年龄组之间统计学有差异.高尿酸血症组中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脂肪肝等发生率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 结论广州市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高尿酸血症组相关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尿酸正常组,提示高尿酸血症在人们代谢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引起人们重视,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2.
正1体检情况说明(1)体检范围:五一农场辖区35岁至60岁男性职工。(2)体检项目:1)一般项目:(身高、体重、腹围、血压)2)检验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3)泌尿生殖系统B超4)甲状腺B超5)心电图(3)体检时间:2013年6月18日至27日2辖区男性生殖健康体检结果及健康状况此次共体检817名职工,各种疾病发病情况及高发年龄见表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海南省事业单位干部代谢性疾病患病情况,为开展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2012年海南省事业单位干部共18 311人体检结果;了解该群体的代谢性疾病发病情况. 结果 受检人员代谢性疾病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为脂肪肝(32.23%),依次为高胆固醇血症(28.82%)、高甘油三酯(25.06%)、超重(21.12%)、高尿酸血症(14.71%)、高血糖(8.93%)、高血压(4.50%)、肥胖(2.26%).男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 结论 全省事业单位干部代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有关部门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黄山学院教职工健康体检中腹部B超检查结果及其意义,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452名教职工的肝、胆、胰、脾、肾B超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超检查异常总检出率为67.48%;检出的前5种疾病依次为脂肪肝(29.87%)、肝囊肿(22.35%)、胆结石(16.15%)、肾囊肿(14.38%)、胆囊息肉(11.06%);50岁以上脂肪肝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男性为35.71%,女性为18.99%,男性高于女性(P<0.01)。结论:B超检查能及时发现无症状的疾病,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胆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为了有效地防治胆石病,结合教职工体检及临床资料,对全院教职工进行了胆石病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992年11月,我们对全院2213名教职工在进行全面健康普查的同时,进行了胆石病发病情况和调查。对2213名教职工全部进行了B型超声波胆系检查(B超系日本东芝产“复合扫描型超声诊断仪SAL——38AS型)。其中男性1385人,女性828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我院在职中年知识分子健康情况,我们于1987年对243名中年知识分子进行了体检和健康情况的调查,现报告如下。受检者243人,其中男性68人,女性175人。年龄45~55岁。对受检者均进行了血尿常规、血脂分析、肝功、胸透、心电图及妇科细胞学等检查。根据情况对部分人进行了胃十二指肠钡餐透视、摄片、B超、心电向量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某医学院校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高发疾病构成及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健康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5月对学校774名教职工进行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校教职工主要异常指标检出情况为血脂异常、脂肪肝、血压高,检出率分别为62.4%、35.5%、23.3%,且男性检出情况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和早期疾病筛查,加强饮食、运动等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并可结合中医药养生保健指导,促进教职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高校教职工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FALD)与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0年12月进行健康体检2394人的检查结果,分析其NFALD与MS的发病率.结果 (1)共检出NFALD患者433例(18.1%),男性要明显高于女性;检出代谢综合征363例(15.2%),男性略高于女性.(2) NFALD患病年龄高峰为31~40岁;MS患病年龄高峰为>60岁,患病率有随着年龄增加的趋势;NFALD合并MS组患病年龄高峰与单纯代谢综合征组类似.结论 我地区体检人群NAFLD具有流行趋势,可能与生活方式、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如MS)密切相关,而且互相促进发展.因此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中脂肪肝、高脂血症的患病情况。方法:对兰州市1226名高校教师进行B超肝脏检查及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测定。结果:脂肪肝的患病率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脂肪肝发病与年龄、性别、甘油三酯升高显著相关。结论:B超结合血脂检查可对脂肪肝进行较快速而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430-1431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在高校教工的患病率、男女患病率的差异及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相关性。方法:以1748例体检教职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按HUA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HUA组和尿酸正常组,按照年龄和性别统计HUA的患病率和相关疾病的患病率。结果:HUA总患病率为12.1%,男性为18.6%,女性5.4%。按年龄分层统计,男性患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30岁,患病率为26.67%,女性患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60岁,患病率为10.8%。HUA组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脂代谢紊乱、脂肪肝的比例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1)。结论:HUA在高校教工检出率较高,男性和女性HUA的患病率有显著差异,已成为危害高校教职工的主要慢性病之一,HUA和心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