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管理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复发。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国内外脑卒中组织制定了不同国家的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自2002年开始修订《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并且强调了抗栓治疗的重要性。随着脑卒中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形成机制及抗血小板精准治疗的认识不断提高,提出了抗栓精准治疗策略。本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形成机制及抗栓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指出"时间就是大脑",早期脑保护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尤其对防治脑血管病后癫痫至关重要.脑电图是评价脑功能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可能为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元损伤提供诊断依据.本文探讨脑电图在脑梗死早期脑保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1背景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最有效的药物治疗仍是超早期内(4.5 h)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因其可显著改善AIS预后,被国内外脑血管病指南一致推荐。2012年12月《中华内科杂志》发表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中国专家共识(2012版)》~([1])和2014年发表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对规范我国AIS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死因。急性缺血性卒中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占60%~80%~[1]。目前超早期采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结局最有效的治疗手段。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指出,在4. 5 h静脉溶栓时间窗内行CT平扫检查排除禁忌证后,可尽快进行静  相似文献   

5.
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和中华医学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巡讲,于2019年12月150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主要来自广东省的近10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指南巡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进胜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鸣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彭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朱遂强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志义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秦超教授,分别就《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国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诊治共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进行了解读,并和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2015年第1和2期报道专题为脑血管病一级预防,重点内容包括:开展个体化脑血管病一级预防;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常见缺血性卒中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争议与前景;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健康教育与脑血管病一级预防;社会心理因素在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预防与治疗;HAT、SEDAN评分及相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20~2021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率和血管内治疗率。方法 将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湖北省23家高级卒中中心和116家防治卒中中心在中国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上报的18551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分析。结果 湖北省静脉溶栓率和血管内治疗率分别为10.37%和1.96%,2021年静脉溶栓率较2020年有所提升(11.39%vs.8.92%,P<0.001),血管内治疗率较2020年也有所提升(2.25%vs.1.55%,P<0.001)。结论 湖北省静脉溶栓率和血管内治疗率有所提升,卒中中心建设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正抗血小板治疗(APT)能够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病死率或致残率,减少复发以及减轻复发时严重程度~([1~3])。随着新型抗栓药的问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也迎来了新的曙光。2015年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指南更新,以及随后的DAWN(DWI or CTP Assessmment with Clinical Mismatch in the Triage of Wake-Up and Late Presenting Strokes Undergoing Neurointervention with Trevo)和DEFUSE-3(The Endovascular Therapy Following Imaging Evaluation for Ischemic Stroke)的研究,脑血管病超早期治疗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随之而来的早期抗栓药的应用时机、品种的选择等问题成了新的挑战,本文就目前抗栓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发病率为110/10万人口,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脑梗死具有较高的患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血小板聚集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血小板高聚集抑制剂,被广泛用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现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按照国家和国际治疗指南,评估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治疗状况.方法 2006年7月1日至11月30日在全国62家医院前瞻性地收集诊断为新发急性脑卒中(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所有成人(≥15岁)病例的治疗用药数据.结果 筛查了13 038例患者,其中符合入组标准的6416例,缺血性脑卒中74.5%(47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到医院时间平均为20.0 h(3.8~59.0 h),发病3 h内到医院的有1019例(21.3%),溶栓治疗只有1.9%(91/4783例),用神经保护剂和中药治疗的分别为75.9%和83.1%,抗血小板治疗的有80.5%,23.5%的脑卒中患者既未得到溶栓治疗,也未得到阿司匹林治疗.结论 目前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现状喜忧参半:阿司匹林的应用虽然与指南存在差距,但是基本达到西方的应用水平;临床过多使用神经保护剂和中药,而确实有效的溶栓治疗却远远不够,脑卒中发生以后到医院的时间明显长于国外.  相似文献   

11.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具有显著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风险。在美国,每年有大约6000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新发诊断病例,约150000人死亡,300000人致残疾~([1])。此外,还有一个相当大的医疗负担与卒中相关,2010年仅美国卒中的总费用(直接和间接)达739亿美元~([2])。因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一直是广大学者及临床医师所关注的问题。欧美国家和我国的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治疗指南中,将  相似文献   

12.
随着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国内脑梗死的抗凝疗法明显较过去增多,但其适应证尚未统一.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而抗凝治疗多用于伴有房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目前最新指南仍不推荐将抗凝治疗用于早期缺血性卒中;但如果进一步的数据表明早期给予抗凝治疗对继发于大动脉血栓形成有效,这一建议还会改变[1].本研究旨在比较大脑中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患者两种方法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3.
应当提倡脑血管病的循证防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1 脑血管病的疾病负担 :脑卒中已跃居人类主要死因的第二位 ,世界范围内每年死于脑卒中的人数达 5 0 0万[1] 。另有至少 1 5千万非致死性脑卒中发生 ,其中 1/ 3遗留残废[1,2 ] 。在中国 ,脑卒中居城市女性死因第 1位 ,男性第 2位 ;农村女性死因第 2位 ,男性第 3位。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为 6 5 6 6元 (35 47~ 12 386 )元 /例 ,加上院外花费则更加昂贵。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当前我国脑卒中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其防治任务紧迫而艰巨。2 .脑血管病防治实践的不规范问题 :近年来 ,有关脑血管病防治的药物或非药物…  相似文献   

14.
正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及生命的主要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血管病的比例70%[1],进展性脑卒中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临床问题。以往常将单发性皮质下小梗死(Single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ions,SSSI)与腔隙性脑梗死混为一谈,后者被认为是由小动脉病变所致,主要以纤维蛋白样降解或脂质透明变性为病理特征,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受限[2];更多研究表明SSSI的病理机制还包括载体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闭塞穿支动脉,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已跃升至人类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给家庭、社会及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70%~80%的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时间就是大脑"的治疗观念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因此早期治疗、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的最重要治疗原则,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里程碑,它为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提供了可能,在其被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20余年里,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青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TCD特点.方法 对75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CD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患者中,异常54例,异常率72.0%.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异常率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P<0.05).结论 TCD检测对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康复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对于早期康复介入的时间与具体的康复措施,尚无统一意见。1994—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先后发布了6版有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的指南。AHA/ASA 2003年版指南首次提出早期康复介入的指导意见,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专业规范的脑卒中单元接受诊治,而完整的脑卒中单元应包括康复人员;该版指南同时关注了早期康复对卒中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提出发病后24 h内开展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同时须注意防止跌倒事件,并初步探讨了鼻饲胃管肠内营养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中的应用。AHA/ASA 2007年版指南建议所有患者于进食前均应接受吞咽功能评估,并明确对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常规放置鼻饲胃管或进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AHA/ASA 2013年版指南建议在专业卒中单元中,应让患者尽早且安全地进行适当活动以减少并发症,并再次强调了吞咽功能的评估及干预方式的选择。然而,一项国际大样本多中心的极早期康复治疗临床试验的最终结果未能对急性脑卒中的极早期康复介入给出肯定的意见,而目前中国还未开展过此类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因此,目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介入时机尚无定论,原则上应以不加重原有病情为前提,并建议在专业卒中单元中实施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正>卒中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降低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及病残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并被多国指南推荐。临床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长期服用药物治疗,随着静脉溶栓治疗在国内外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及研究发现,他汀类、抗血小板聚集、抗自由基等药物的使用对静脉溶栓疗效有影响,因此我们以急性缺血  相似文献   

19.
<正>1概述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近二十年监测结果显示,脑卒中年死亡人数逾200万,年增长速率达8.7%,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近80%[1]。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2/3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2],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和健康生活质量。我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估计约120多亿元,再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因本病的总支出近200亿元。如何实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80%,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的特点.脑卒中一旦发生,多数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可完全恢复正常者只占少数,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