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高血压病人实施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3年对我县会师镇辖区内308例高血压病人进行综合干预,实施综合干预1年后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施综合干预1年后,病人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升高;适量运动、合理膳食者比例显著增高;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能够提高社区人群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对高血压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预在社区综合防治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在深圳市南山区大冲社区中,由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按照《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手册》,分别对450名非高血压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及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社区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高血压危险因素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调查居民在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9例高血压高危人群干预前、后摄入高脂饮食和少运动的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肥胖和吸烟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手册》为依据,通过社区卫生健康促进网络,对居民进行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工作,建立一套适合社区"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的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方法按照《上海市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试行)》实施方案,2004—2009年对目标社区高血压患者实行建档追访、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合理用药等综合措施,6年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高血压患者的建卡率逐年增加,由2004年的32.52%增加到2009年的50.91%;首次脑卒中发病构成比逐年下降,由2004年的90.57%下降到2009年的80.00%;脑卒中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由2004年的60.77/10万下降到2009年的46.61/10万。结论在社区实施高血压综合干预不仅可行,而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9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n=47)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护理干预组(n=43)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以实施社区健康教育为基础,营养干预、运动锻炼、心理护理为干预重点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干预3年后,健康教育达标率、高血压控制率和不良饮食习惯改变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人群糖尿病防治知识及行为的影响,为有效开展社区糖尿病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区干预试验研究方法,选择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对干预社区居民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干预活动;通过比较2个社区基线及1年半后糖尿病防治知识和行为变化情况,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1年半后,干预社区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提高,糖尿病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也有所提高;而在对照社区,社区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与干预项目对社区居民糖尿病知识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应加强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
探讨以社区为单位,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以达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社区确诊的1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84例进行综合干预,常规组84例进行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89.3%,常规组总有效率60.7%,干预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治疗,饮食治疗及药物干预等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改变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高血压防治意识,从而改善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率和控制率,提高社区高血压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06月~2019年01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护理方式;对照组(48例):选择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展开护理工作;观察组(48例):选择常规健康教育方法 +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展开护理工作;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观察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优良率(97.92%)高于对照组(75.00%)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接受社区护理干预期间,对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控制,用药依从性优良率提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89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档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分2组,对照组(88例)采用常规个体化药物治疗,分析2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高血压相关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和行为(behavior)评分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血压水平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综合干预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干预组高血压患者在干预后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显著高于干预前水平(P〈0.01),并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综合干预组高血压患者在社区综合干预后健康行为比例提高,该组患者K、A、B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水平和对照组干预后水平(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可提高社区人群保健意识,降低社区人群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是有效的低成本保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康复效果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深圳市南山区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干预措施和方法,观察组给予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后的血压指标,干预后的综合干预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综合干预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干预措施相比,开展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升患者综合干预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是临床实践中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怀柔区农村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怀柔区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干预效果观察,探讨农村社区高血压防治模式.方法 于2006年对怀柔某农村社区经基线调查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 a的社区综合干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等),对患者进行干预前、后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 参加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的高血压患者193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109例,平均年龄(57.61±10.24)岁.在高血压诊断标准、危险因素、主要损害器官、高血压不能根治、服降压药感觉良好后仍需坚持用药等知识知晓率方面干预前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控制 体重、限制食盐、增加运动、限制饮酒、戒烟等非药物治疗的使用率均上升,除戒烟外,其余干预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复查率、药物治疗率和控制率较干预前分别提高了10.88%,6.74%和10.37%,其中干预前后复查率和控制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状况,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开展健康教育等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对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非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校社区高血压防治管理模式,为高校社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玉林师范学院建档的高血压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分别进行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用药指导等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对各项措施干预前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以及对高血压的正向态度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及认识态度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健康教育措施效果明显,高血压相关知识完全知晓率由14.10%上升到75.32%(χ2=93.05,P<0.01)。用药指导措施的实施,干预组完全遵医率由24.36%上升到72.73%(χ2=36.35,P<0.01);血压稳定率由 44.87%上升到79.22%(χ2=19.34,P<0.01)。实施有计划健康体检,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8%,对照组为8.82%(χ2=4.52,P<0.05)。结论 高校社区高血压防治管理模式,应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辅以用药指导和计划健康体检,进一步增强高校社区高血压人群健康促进意识,努力提高高血压的“三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降低高血压致残率、致死率。  相似文献   

12.
鄞州社区居民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社区居民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2004与2006年采用问卷和体检方式,对社区35岁以上居民810人进行调查,并分析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等指标等都有明显提高;吃盐量明显下降;吸烟和被动吸烟率也明显降低;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居民对开展的各项健康教育活动满意度达到90%以上。[结论]健康教育是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有效和可行的形式,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3.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凤凰社区高哑压患者的知识、行为及生命体征,评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效果。方法对随机抽取22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和体格检查,数据通过Epidata软件录入后,经SFSS统计分析。结果干预使高血压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下降明显,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女性,平均收缩压下降6mmHg;各年龄段中以55~64岁年龄组血压下降幅度最大;体重指数(BMI)正常者增多,超重和肥胖者减少;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提高.不吸烟者达到80.7%,只有8.7%的人饮酒,吃盐量也下降,治疗率达到95.8%。结论在社区实施此种健康教育对防治高血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落实社区综合预防保健措施,提高社区健康水平,实现“让医生走进家庭.让家庭拥有医生”。方法①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家庭三站式服务。②组建6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实行网格化、户籍健康责任制管理、双向签约.落实社区服务团队责任。③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工作激励机制,与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结果给应建尽建的74811份健康档案做出社区健康诊断,明确社区危险因素,加强社区教育;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慢阻肺、精神病和结核病等患者落实规范管理。80%的居民首诊选择社区.医疗费用明显下降.社区满意度不断提升。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户籍健康责任制管理.团队人员责任感强.病人依从性强,有利于综合预防保健措施的落实,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患者综合防治效果。方法于2007~2009年对北京市怀柔区某农村社区294例高血压患者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及随访干预,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参加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的高血压患者294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84例,平均年龄57.12±11.83岁。在高血压诊断标准、危险因素(除长期精神紧张和吸烟外)、高血压不能根治、服降压药感觉良好后仍需坚持用药等知识知晓率方面干预前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控制体重、限制食盐、增加运动、限制饮酒、戒烟和保持心理平衡等非药物治疗的使用率均上升,除戒烟外,其余干预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高血压患者总复查率、总药物治疗率和总控制率较干预前分别提高了12.58%,3.74%和8.50%,其中干预前后总复查率和总控制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和随访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知识知晓率、非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合作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永宁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0):761-763
目的通过“合作管理”模式探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的效果,为今后在社区中开展高血压防治与管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在北京市西城区复兴医院社区中,按照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01例高血压病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生对其实施一对一的互动式“合作管理”模式,包括提供健康教育、戒烟、减重、平衡膳食、有氧运动、心理调试等非药物治疗及合理用药治疗等综合干预的措施,每月定期随访,为期一年。结果采用“合作管理”模式干预后较干预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了17.0%(P〈0.01)。高血压患者在限盐、运动、减肥、知晓血压值等方面分别提高了19.8%、11.9%、21.1%和14.2%(P〈0.01)。在控酒和戒烟方面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明显。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的比例干预后比干预前增加了34.1%,有统计学差异。在老年组高血压患者中家族史、高血脂、糖尿病及肥胖危险因素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合作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病的综合干预防治的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贵阳市社区高血压患者急性发作的风险因素,了解贵阳市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公共卫生政策对高血压慢性病防治效果.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贵阳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69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 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并发症和防治方式在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中构成不同(P〈0.05).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高血压患者急症发作风险是大专及以上高血压患者的2.23倍;2种及以上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发生急症发作的风险是无并发症患者的2.10倍;处于高血压3级的患者急性发作概率是高血压1级患者的1.72倍.结论 受教育程度低、多种并发症、高血压3级是高血压急性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社区慢性病管理应该强化高血压急性发作的因素识别和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农村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廊下社区万春村≥35岁362名高血压患者为对象,经过6个月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药物治疗等措施综合干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自身前后比较。结果本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平均水平分别下降14.95mmHg和4.18mmHg,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9.85%、61.79%、19.70%上升为干预后的91.04%、81.79%、45.97%,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农村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效果肯定,应在已有基础上予以坚持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干预的方法,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社区内17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建立观察病历,有针对性进行医疗干预,同时建立健康教育大课堂、墙报宣传,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多项指标干预2年后与干预前对比。结果干预前患者平均空腹血糖(7.40±3.14)mmol/L,餐后2h血糖(8.50±2.65)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0±1.18)%,急诊率10.59%,住院率6.47%;干预后患者平均空腹血糖(6.00±1.32)mmol/L,餐后2 h血糖(7.10±2.4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0±0.91)%、急诊率4.17%、住院率3.57%;干预前、后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和健康教育,减少了患者的急诊率、住院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李勇 《职业与健康》2011,27(21):2423-2425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社区207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性干预,了解社区高血压病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对北房镇社区服务中心基线调查确定的高血压患者进行8个月的社区综合干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等),于2010年4—12月对患者进行干预前后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参与干预的高血压患者207例。在高血压诊断标准、危险因素、主要损害器官等知识知晓率方面干预前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控制体重、限制食盐、增加运动、限制饮酒、戒烟和保持心理平衡等非药物治疗的使用率均上升,除戒烟和保持心理平衡外,其余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高血压患者总复查率、总药物治疗率和总控制率较干预前分别提高26.57%,10.63%和9.18%,其中干预前后总复查率和总控制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北房镇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随访、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开展健康教育等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对于有效地开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