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反治“五疑”辨析刘汉春(河北省宣化县人民医院宣化075100)《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何谓逆从?歧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多从少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歧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  相似文献   

2.
反治与反佐一词的提出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渍,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又“……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凉温凉,反从其病也。”又“平气如何?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对反治与反佐进行了较为精僻地论述,后世医家对反治与反佐实质的认识,议论纷纭,见解不一。有人以假症之反来  相似文献   

3.
<正> 反治法源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正治是逆其证象而治,反治是从其证象而治。《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又记载:“微者逆之,甚者从之。”说明正治是用于疾病的性质与症状一致的疾患,病情一般比较简单;反治用于疾病的性质与症状表现不相一致的疾患,由于病情复杂,有时出现假象,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等。正治是一般的治法,方法较多,如以寒治热,以热治寒,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均属之。反治大抵分寒热补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帝曰:反治何谓?歧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热因热用”就是以热治热,适用于阴寒之极反见热象,真寒假热的证候;“寒因寒用”就是以寒治寒,适用于热极反见寒象,真热假寒的证候;“塞因塞用”即是以补法治疗胀满痞塞等证候,适用于脾虚阳气不足而导致者;“通因通用”即是以通下的方法治疗泄利、漏下的证候,适用于内有瘀  相似文献   

4.
"热因热用"是临床治疗内真寒而外假热的方法,属反治法之一.反治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帝曰:何谓逆从? 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多从少,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 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后被历代医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尤其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达到日臻成熟的境界.今采用"热因热用"辛温通络法治火疳案,疗效显著,特采撷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同志们都学习了或复习了内经知要,我以为更有必要读内经或选读内经原文;因为还有有用的和重要的地方,内经知要没有采入甚至节录原文不免有些断章取义,不读原文易生误解,例如内经知要治则篇录内经至真要大论的一段“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把帝曰以下九字抹掉,这样对于下文可能有错误的体会,反治二字是下文关键处,没有反治的看法,那么热因寒用、寒因热用是不是就等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有了反治的观点,才体会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是技术上的问题,因此知道热以治寒佐以寒药,寒以治热佐以热药,或是热药冷服,寒药热服,所谓因势利导,防其格拒不入;才体会到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是方法上的问题,更可以了解通因塞用、塞因通用,才是正治的手段。这里研究一下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1 名词考证与析义“热因热用”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中“热因寒用,寒因热用”,注家看法不一致,归纳起来约有3种:1指配伍反佐。如《素问·注证发微·卷九》注:热以治寒而佐以寒药,乃热因寒用也;寒以治热而佐以热药,乃寒因热用也。”2指服药反佐。如《类经·论治类·四》注:“热因寒用者,如大寒内结,当治以热,然寒甚格热,热不得前,则以热药冷服,下嗌之后,冷体即消,热性便发,情且不违,而致大益,此热因寒用之法也。寒因热用者,如大热在中,以寒攻…  相似文献   

7.
反治反佐辨     
反治,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反治法是顺从疾病证候的假象进行治疗的方法。《内经》指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所以,反治法也叫从治法。它虽是与正治法相对而言,然本质仍属正治。严格地说,只不过是正治的一个变法。常用的反治法,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如热深厥深之用白虎、下利谵语之用承气等。反佐,与反治截然有别。反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对疾病的治疗原则;而反佐,则是在治疗  相似文献   

8.
反治法又称从治法,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法则。《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在临床辨证确切,抓住其病变本质时,施以此法,乃能立起沉疴,兹举例报导如下,以就正于同道。【热因热用】彭×,男,37岁。1986年9月3日诊。患者为鱼民,一周前饱食西瓜后,渐感肢体困倦,食欲减退,继而头目昏痛,身  相似文献   

9.
反治法的理论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所谓“从者反治”,是指顺从疾病的现象而治,所以又叫从治.《大论》接着指出:“何谓反治?歧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这便是反治法的具体内容。仲景遵循经旨,将反治法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为后世创立了范例。现谈谈个人学习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李佑富 《光明中医》2000,15(1):17-19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曰:“甚者从治”,“从者反治”,概括了反治法的定义,并具体指出“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客观地认识了寒热和虚实两对性质相反而症状疑似的证候,最早最具体地将其运用于临床,垂范千古。笔者不揣浅陋,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11.
10 寒热反用 分化离间【原文】 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 ,此之谓行间之术。【译文】 依据寒热施以反治方法 ,这叫做分化离间的策略。【今译】 “反用”即反治。是一种疾病出现假象 ,或大寒证、大热证 ,对正治法产生格拒时采用的治法。《内经》云 :“反治何谓 ?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必伏其所主 ,而先其所因……。”一般说来 ,寒病有寒象 ,热病有热象 ,虚病有虚象 ,实病有实象 ,大多数疾病是可用正治的方法来治疗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病寒以热药 ,病热以寒药” ,说的就是寒热病的正治…  相似文献   

12.
“反治法”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它的本质不相一致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治法,大抵分实热与补泻,如《素问玉真要大论》说,“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即是以寒治寒,以热治热,以补治塞,以泻治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治法治疗杂病举隅257400山东省利津县中医院边自谦,张闽华临证治病,分为道治从治。逆治者逆其证象而施治,又称正治;从治是顺其证象而立方遣药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反撤寒因寒用,_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如同《内经》所谓的“道者正治,从者反治,从...  相似文献   

14.
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称为反治法,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应用得当,效如浮鼓,详细辨证,究其实质,透过现象看本质。使用反治法——塞因塞用治疗便秘和鼓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王尔玺氏报道,反治法是在一些复杂、严重疾病表现出假象的情况下运用,是临床上特殊情况的特殊治疗法则。作者通过对塞因塞用治疗胸痹、通因通用治疗崩漏两个反治法治疗疑难病证的案例分析认为:1.“正治不应则反治”是使用反治法的基本原则。2.用反治法逆向探索是探讨疑难病证实质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因为疑难病证病  相似文献   

16.
田晶程 《河北中医》1985,(2):25-25,41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正者正治,反者反治”。又说:“从者反治”。反治法用于临床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家用““通因通用”四种具体的治法。此外,还有反佐法,其具体应用有两种。一是在方剂配伍上的反佐。如在大队温热药中加入少量苦寒药。如《伤寒论》中白通加猪胆汁汤。一是在服药方法上的反佐,如寒药治热证而用热服,热药治寒证而用冷服。应用反佐法的目的在于防止疾病对药物的格拒,并诱导药物直达病所。热因热用,是用温热药治疗有热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指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两种方法,就其原则来说,都是治病求本这一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主要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这几种治法也常用于中医妇科临床。1寒因寒用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  相似文献   

18.
《内经》反治法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两种方法,就其原则来说,都是治病求本这一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主要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  相似文献   

19.
四反治则源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反治何谓?”歧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故治病之法,有正有权,正为定轨,权则是变局.余在临床中常遇到一些病人,其症状似寒非寒,似热非热,似虚非虚,似实非实,真假难分,实可谓疑难也,笔者严循辨证之理,立法求本之论治,尝采用四反治则,疑似病证中的应用,幸获良效,仅举验案简述于后以求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20.
治则治法歌     
治则治法,非常重要,施之于人,关乎疗效,吾辈医者,必须通晓, 中医治则,五点最盛,第一原则,去邪扶正,人之为患,必因正邪,不为正虚,便是邪盛,两兼有之,更常发生,施治之则,视其见证,虚而无邪,但扶其正;邪盛不虚,但祛邪盛;两皆有之,祛扶同重:虚甚邪少,扶正兼祛;邪盛稍虚,祛邪扶正。第二原则,治病求本,凡治病人,皆究其根,正治反治,首须区分。逆证施治,寒用热药,热病寒医,正治之道,虚者施补,实用泻药,燥证滋润,湿盛用燥,凡逆其证,皆属此招。顺势施治,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反治须懂。内有真寒,外现假热,热因热用,反投以热;内有真热,外现假寒,寒因寒用,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