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管内侵袭型血管脂肪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椎管内侵袭型血管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肿瘤均获得全切。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符合血管脂肪瘤。随访9~38个月,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均恢复至E级,无脊柱畸形及不稳,复查MRI无肿瘤复发。结论 椎管内侵袭型血管脂肪瘤手术切除效果佳,肿瘤侵袭性生长方式决定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治疗的血管脂肪瘤病人的临床资料。3例颅内血管脂肪瘤位于鞍旁、海绵窦,侵入鞍内生长,均采用额颞入路。4例椎管内脂肪瘤位于胸椎管、硬膜外,其中3例采用后方入路,1例采用经侧方(胸腔)入路。结果颅内血管脂肪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椎管内血管脂肪瘤全切除1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颅内血管脂肪瘤病人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未改善,且继发基底核区梗死1例;病人头痛症状改善。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病人肢体感觉异常者部分改善。7例病人随访1~31个月,影像学未见残存的肿瘤增长,动眼神经功能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血管脂肪瘤是一种良性病变,经手术治疗后,即使大部分切除,预后亦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椎管哑铃型血管脂肪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胸椎管哑铃型血管脂肪瘤病例的诊治过程。结果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1例,病理检查均为血管脂肪瘤。术后随访1年,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胸椎管随管脂肪瘤少见,其临床表现常为肿瘤压迫脊髓导致,切除椎管内肿瘤即可获得良好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显微手术治疗脊椎椎管硬膜内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方法治疗脊椎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对43例颈、胸椎椎管内肿瘤病人在显微镜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结果本组39例手术全切,4例髓内肿瘤部分切除。随访38例,随访时间8个月~6年,34例术后恢复良好,4例神经功能恢复不明显,生活需他人帮助。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切除,是治疗椎管内肿瘤,恢复脊髓功能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3月至2006年3月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8例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理诊断为神经鞘膜瘤16例,神经纤维瘤5例,脊膜瘤7例,室管膜瘤4例,胶质瘤2例,血管网状细胞瘤、转移瘤、脂肪瘤、肠源性囊肿各1例。除2例哑铃形神经鞘瘤因椎管外部分体积巨大采取分期手术外,其余病例均一期切除肿瘤,全切率89.5%(34/38),次全或大部切除10.5%(4/38)。结论MRI可提供较全面的颈段椎管内肿瘤诊断信息,是其最佳的诊断方法;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48例成人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1例,大部分切除21例,部分切除1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表)皮样囊肿20例,脂肪瘤13例,畸胎瘤10例,支气管源性囊肿3例,肠源性囊肿2例。43例术后随访1~6年,平均2.8年;2例皮样囊肿复发,二次手术切除;25例症状改善,15例稳定,3例恶化。结论 对成人椎管内先天性肿瘤,手术不能强求肿瘤的全切,需尽量保护神经功能和维护脊柱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颈段椎管神经鞘瘤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高颈段椎管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椎管内外哑铃状肿瘤35例,椎管内肿瘤39例。结果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显微手术,肿瘤全切除70例(94.6%),次全切除4例(5.4%)。术后症状完全消失67例(90.5%),症状改善7例(9.5%)。术后均未发生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并发症,2例病人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死亡。6例失访,68例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4年,2例术后复发(1例再次手术),其他病人恢复良好。结论神经电生理及显微手术技术联合应用显著提高高颈段神经鞘瘤的全切率,最大程度地保护脊髓、神经,减少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提高高颈段神经鞘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巨大型椎管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的22例巨大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18例疼痛病人术后疼痛消失;12例肌力减退病人中,10例术后肌力改善,2例肌力同术前;12例麻木病人中,5例术后仍有麻木感;4例大小便功能障碍术后改善。术后病理结果:神经鞘瘤13例,脊膜瘤3例,室管膜瘤4例,星形细胞瘤2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巨大型椎管内肿瘤安全、有效,熟练的手术技巧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测能提高肿瘤切除率,同时能更好的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显微手术切除(附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2例多节段(〉4个节段)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变位于颈段、颈胸段、胸段、腰骶段各3例;髓外硬脊膜下5例,软脊膜下2例,硬脊膜外2例,髓内3例。均行显微手术病灶切除。结果病灶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5例,好转6例,无变化1例。结论椎管内多节段肿瘤起病时症状可较轻微,逐渐加重。早期显微手术尽可能切除肿瘤,有助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0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在半椎板切除条件下行切除肿瘤;24例在全椎板切除条件下切除肿瘤,术后再应用内固定。结果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23例,脊膜瘤16例,室管膜瘤8例,星形细胞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肿瘤全切42例,次全切8例。术后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6例对症处理好转出院,1例死亡。49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未见肿瘤复发,脊柱稳定性好;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价预后状况,术后生活质量改善39例,无变化7例,下降3例;8例次全切残余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其余无复发;所有病人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无颈椎不稳现象。结论应用神经显微技术切除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效果好,可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在维持颈椎稳定性方面,要根据占位与脊髓的位置关系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管内恶性脊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5例椎管内恶性脊膜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病因、术前诊断及外科治疗。结果3例肿瘤全切,2例次全切。随访3月~5年,2例复发再次手术。结论椎管内恶性脊膜瘤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其复发率、生存期与手术切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椎管内胚胎残余组织肿瘤(ITEO)的手术治疗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总结21例病人的神经影像学、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资料。其中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和畸胎瘤共15例,占71.4%。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病变,注意保护神经组织。2例术后给予放疗。结果肿瘤全切17例(81.0%),次全切除4例(19.0%)。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7个月~5年,1例(4.8%)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全切病变是治疗ITEO的最好选择。不能全切者可行放疗,有助于防止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下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6月显微手术切除的椎管内肿瘤57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肌电图(EMG)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结果肿瘤全切49例(86.0%),次全切除6例(10.5%),部分切除2例(3.5%),失访4例,53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神经功能改善45例(78.9%),无明显改善4例(12.3%),症状加重3例(7.0%),复发1例(1.8%)。结论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能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并预测和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干背侧肿瘤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切除的16例脑干背侧肿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进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12例,次全切4例。16例术后原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3例桥脑背侧肿瘤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经治疗后逐渐恢复。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1例儿童髓母细胞瘤在术后6个月幕上、椎管内多处复发,家属放弃再次手术,药物治疗2个月后死亡;2例WHO Ⅱ级星形细胞瘤术后口服替莫唑胺化疗,定期随访,没有复发迹象;2例次全切除室管膜瘤因为级别低,术后随访无复发,未进行放、化疗。结论 对于脑干背侧肿瘤,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能够精确了解肿瘤范围及与周围结构关系,可以更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并能更好地保护脑干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与椎管骨性重建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颈椎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显微手术和椎板棘突复合体回纳固定进行椎管骨性重建。结果术后神经功能改善12例,改善不明显2例,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病人。随访14例,时间平均1年3个月,术后3个月行颈椎CT三维复查,14例椎板棘突复合体均固定确切,无移位,无椎管狭窄,13例颈椎生理曲度稳定性良好,1例术后3个月出现生理曲度下降。结论在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颈椎椎管内肿瘤以及椎板棘突复合体回纳椎管重建术能在切除肿瘤同时最大限度保护颈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管内外沟通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8年4月手术治疗的98例椎管内外沟通瘤的临床资料。采取单纯后正中入路92例、颈外侧入路4例和前后联合入路2例;术中同期行脊椎固定术35例,其中椎板成形术25例,颈段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或胸腰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0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85例,部分切除13例;经单纯后正中入路手术肿瘤全切除率为78.3%(72/92),经颈外侧入路4例和前后联合入路2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77例,神经纤维瘤7例,脊膜瘤6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孤立性纤维瘤1例,脂肪瘤1例。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84个月,平均47.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89例,肿瘤复发4例,发生并发症7例。未行任何维持脊柱稳定措施的病人脊柱畸形发生率(17.46%)明显高于颈段侧块或胸腰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0%,P<0.05)以及椎板成形术(4.00%,P<0.05)。结论 椎管内外沟通瘤可经不同手术入路手术全切肿瘤,其中骨质破坏严重者可通过椎板成形术或椎弓根及椎体内螺钉内固定植入术重建脊柱稳定性,可减少术后脊柱畸形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颈椎管及环枕区哑铃型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段椎管及环枕区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经改良枕下远外侧入路和颈后中线入路手术治疗的36例环枕区及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一期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9年,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1例脊索瘤次全切除术后2年复发。结论经改良枕下远外侧入路和颈后中线入路手术是治疗环枕区及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的一种较理想方法,具有术野开阔、肿瘤显露充分、全切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显微手术及预后. 结果 手术全切12例,大部分切除5例.随访6个月~9年,2例脊膜瘤复发,再次手术. 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娴熟显微神经外科技能是高颈段椎管肿瘤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9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2例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肿瘤位于腰段椎管内10例、胸段椎管内1例、骶管内1例。12例肿瘤均获全切除,术后病理均为副神经节瘤。术后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无感染、脑脊液漏。术后随访3~102个月,平均57.67个月,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按McCormick分级,Ⅰ级11例,Ⅱ级1例。结论 椎管内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大多为良性无功能性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常难以正确诊断。手术全切肿瘤后大多预后较好,建议术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旁与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脊柱旁与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2例椎管内病变患者同时行MRI检查。行神经显微手术患者2例,行腔镜手术3例,其余10例患者行开放性手术。结果本组患者中,2例患者术前依据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节细胞神经瘤,其他13例患者术后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节细胞神经瘤,其中A型13例、B型0例、C型2例。肿瘤次全切除者9例,全切除者6例;术后均未行放化疗。2例全切除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2~47.8个月,平均(25.96±4.08)个月,15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节细胞神经瘤早期无任何特异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最终确诊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节细胞神经瘤手术治疗(全切或次全切除)的效果较好,患者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