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儿科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目前儿科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4年1~9月儿科门急诊及儿科住院病房西药处方12638张,统计抗病毒药物处方占处方总数的百分比,对儿科门急诊及儿科住院病房各种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与抗生素联用情况;抗病毒药物间的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含抗病毒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数的59.52%;利巴韦林使用率最高,占46.14%;与抗生素合用率为72.39%;两种抗病毒药物合用达31.41%。结论我院儿科临床使用抗病毒药物基本合理,但如何根据抗病毒药物的特点合理使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黄肖梅 《今日药学》2005,15(6):46-48
目的了解目前儿科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4年1~9月儿科门急诊及儿科住院病房西药处方12638张,统计抗病毒药物处方占处方总数的百分比,对儿科门急诊及儿科住院病房各种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与抗生素联用情况;抗病毒药物间的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含抗病毒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数的59.52%;利巴韦林使用率最高,占46.14%;与抗生素合用率为72.39%;两种抗病毒药物合用达31.41%.结论我院儿科临床使用抗病毒药物基本合理,但如何根据抗病毒药物的特点合理使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儿科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肖梅 《广东药学》2005,15(6):46-48
目的了解目前儿科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4年1-9月儿科门急诊及儿科住院病房西药处方12638张,统计抗病毒药物处方占处方总数的百分比,对儿科门急诊及儿科住院病房各种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与抗生素联用情况;抗病毒药物间的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含抗病毒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数的59.52%;利巴韦林使用率最高,占46.14%;与抗生素合用率为72.39%;两种抗病毒药物合用达31,41%。结论我院儿科临床使用抗病毒药物基本合理,但如何根据抗病毒药物的特点合理使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亚丽 《医药世界》2010,(11):1562-1562,1564
目的了解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对2010年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536例出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量、时间。结果 736例患者中647例使用了抗生素(87.9%);二联用药达623例(84.6%);预防感染均在手术后使用;使用例数前3位的抗菌药物是美洛西林钠、替硝唑和头孢西丁。结论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抗感染用药以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价格便宜的抗生素为主;但存在二联使用率高、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某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共251份,回顾性调查分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41%,使用抗菌药物的247例病例中,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率为28.57%,术前0.5~2h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61.94%。应用疗程控制在术后48h内的手术例数占样本总数的14.17%。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系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制订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出我院外科系统2011年2月份出院患者中212名手术患者的终末病历,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我院外科系统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212份病例中共使用了26种抗菌药物,其中联合用药率62.3%,手术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的占41%,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时间为8 d,平均每位患者抗菌药物总费用为1 609元,不合理费用为999元,不合理费用占总费用的百分比为62.1%。结论:我院外科系统抗菌药物存在一定的滥用情况,有必要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对珠江医院2010-01出院肿瘤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为32.35%,其中单用率为46.97%,二联使用率为36.36%,三联使用率为16 67%,所有病例中病原学送检率为27.45%,治疗性用药病原学送检率为54.54%.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同时也存在不合理现象,仍然需要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出院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出院患者病历共21764份,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其中12719份病历使用了抗菌药物,7358份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44%,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57.8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应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外科病人在住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探讨其用药特点及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0年5~10月份外科出院病历200份,对抗菌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0例病人中抗菌药使用率为83.00%,共应用抗菌药7类29种,应用较多的为甲硝唑及头孢菌素类,甲硝唑与头孢菌素类的联用亦最为广泛,占总联用例数的54.62%.结论外科病人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有一定特点,甲硝唑与头孢菌素类的联用是预防和治疗外科病人感染的有效途径.基于外科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抗厌氧菌药物与繁殖期杀菌剂合用比较合理,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药敏试验对病原菌的诊断结果,掌握疗程,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要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提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对策。方法:(1)从医院HIS系统收集抗菌药物的总量和费用及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2)随机抽取2010年出院病历365份进行回顾性调查,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作为临床合理用药的评价依据。结果:抗菌药物费用占医院总药费的百分比为2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4%;所抽365份病历中,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抗菌药物平均品种数为1.6个;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抗菌药物日平均费用为197.0元;使用单种抗菌药物治疗的平均天数为8.9 d;手术患者接受预防感染抗菌药物百分比为86.1%;手术患者接受预防感染抗菌药物天数为6.8 d;接受抗感染治疗的患者,送病原学检查百分比为55.3%;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平均每份病历1.1处。结论:抗菌药物管理的指标有所好转,但仍偏高,存在不合理用药,应加大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综合治理,降低抗菌药物费用,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加及造成医院感染[1]。为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对抗菌药物进行严格管理,本研究对2004年1月至12月出院病例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回顾性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46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适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占56.2%;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的占78.1%;给药时机选择不合理的占15.8%;术后继续使用疗程不合理的占38.3%;无术中用药及联合用药病例。结论:我院普通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给药时机情况较好,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适应证、品种选择及使用疗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3.
儿科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住院部抗生素使用情况,探讨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应用我院抗生素监控系统对住院部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1~12月我院儿科住院部出院病历1496份,抗生素使用率84.3%,单独用药占使用抗生素的79.1%,联合用药占使用抗生素的20.9%.结论:抗生素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4.
陆芸  张静寅 《上海医药》2012,33(15):30-32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患者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情况,为进一步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参照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及文献资料,对我院2011-2012年度门诊患者抗生素不合理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机抽取该年度门诊病例16 500份,其中使用抗生素3 353例,使用率20.32%.其中单独用药、双药联用、三药联用使用率分别为17.88%、2.41%和0.03%.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主要涉及到重复用药、溶媒不当、药物拮抗、毒性相加、剂量偏大、疗程过长和用药指征不明确等方面.结论:对病例进行用药统计分析,是调查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可促进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剖宫产及自然分娩孕产妇抗生素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2636例剖宫产、自然分娩孕产妇病历,了解剖宫产及自然分娩孕产妇抗生素应用情况,并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具体统计分析。结果 2636例剖宫产及自然分娩孕产妇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65%。其中剖宫产575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26%;自然分娩孕产妇2061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11%。常用注射类抗菌药物包括:甲硝唑、青霉素钠、氨西林钠、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等。其中678例使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甲硝唑注射液,占25.72%;419例使用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甲硝唑注射液,占15.89%;163例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甲硝唑注射液,占6.18%。结论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自然分娩孕产妇抗菌药物使用存在较多不合理。临床实践中,无论是剖宫产围手术期孕产妇,抑或是正常自然分娩孕产妇都需根据具体情况并依据抗菌药物应用原则进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常用镇痛药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合理用药方案,为临床围手术期镇痛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使用镇痛药的64份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各类镇痛药临床用药情况,分析合并用药对镇痛药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调研发现围手术期最常用的镇痛药物为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塞来昔布及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等,分别占镇痛药应用频率的46.88%、28.13%、18.75%;临床多采用胃肠道药物与镇痛药合并用药,以减小镇痛药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合并用药使用率为57.82%;异丙嗪可增强阿片类镇痛药的镇痛效果,减小其使用剂量;另外,发现镇痛药与低分子肝素、可乐定合用等存在不合理因素的合并用药。结论合理的合并用药可减少镇痛药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根据我院电子病历系统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开具的处方1986张,以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276张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抗菌药使用情况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2.32%、26.45%、44.93%。其中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47.06%,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10.96%,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5.6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要改进,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检验对抗生素药物使用的几点认知。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住院案例1685例,分析所有病案中抗生素使用的情况。结果抗生素使用例数为1372例,使用率为81.42%,且内科和外科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用药不合理约占使用人数的16%。结论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身为医护人员,首要职责是缓解患者疼痛,维持细菌对抗生素敏感程度,合理的进行药物配伍,减少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外科病人在住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探讨其用药特点及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 0 0 0年 5~ 10月份外科出院病历 2 0 0份 ,对抗菌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2 0 0例病人中抗菌药使用率为 83.0 0 % ,共应用抗菌药7类 2 9种 ,应用较多的为甲硝唑及头孢菌素类 ,甲硝唑与头孢菌素类的联用亦最为广泛 ,占总联用例数的 5 4.6 2 %。结论 外科病人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有一定特点 ,甲硝唑与头孢菌素类的联用是预防和治疗外科病人感染的有效途径。基于外科病人的具体情况 ,使用抗厌氧菌药物与繁殖期杀菌剂合用比较合理 ,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药敏试验对病原菌的诊断结果 ,掌握疗程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别要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外科病房抗生素使用情况,以达到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目的。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外科病房出院患者256例,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 256例患者中抗生素使用患者214例,使用率为83.6%,手术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94.6%(176/186);抗生素应用主要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呋辛和甲硝唑为主;抗生素的联用率为45.8%,其中二联用药应用最为广泛,占95.7%,主要以头孢菌素类和甲硝唑联用最为常见。结论抗生素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具有显著疗效,但应严谨掌握抗生素使用的适应证,科学合理地选用抗生素,减少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