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目的研究积雪草苷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室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雄性SD大鼠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积雪草苷组、心肌梗死模型组和心肌梗死模型+积雪草苷组。造模当天给药,早晚各1次,2 w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心脏左心室重量与体重之比、左室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组织非梗死区TGF-β1、ColⅠ、ColⅢ的表达。结果心肌梗死模型组和心肌梗死模型+积雪草苷组左室梗死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心肌梗死模型+积雪草苷组的左心室重量/体重低于心肌梗死模型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心肌梗死模型组比,心肌梗死模型+积雪草苷组非梗死区心肌TGF-β1、ColⅠ、ColⅢ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心肌梗死组织ColⅠ、ColⅢ表达与心肌组织TGF-β1的表达正相关。结论积雪草苷可减少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TGF-β1的表达,从而减弱非梗死区心肌组织ColⅠ、ColⅢ异常合成与沉积,减轻心肌梗死后左室心肌纤维化程度,延缓左室重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与心室重塑的关系及米诺环素的干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心肌梗死对照组和米诺环素(30mg·kg-1·d-1)治疗组,2组又随机分为1、2和4周亚组;另设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胶原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2、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对照组MMP-2、TGF-β1的mRNA表达在各亚组明显升高(均P<0.05),各亚组MMP-2、TGF-β1蛋白表达也均增高(均P<0.05),非梗死区Ⅰ/Ⅲ胶原比例在2周和4周随之升高(均P<0.05).而米诺环素治疗组MMP-2mRNA和蛋白表达在1、2和4周亚组,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在1、2周亚组,均较心肌梗死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Ⅰ/Ⅲ胶原比例在2周和4周亚组也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内MMP-2、TGF-β1的表达增高,非梗死区Ⅰ/Ⅲ胶原比例上升,是心室重塑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米诺环素可通过抑制MMP-2、TGF-β1的表达,逆转Ⅰ/Ⅲ胶原比例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3.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6):549-554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2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另取8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只开胸不结扎。1周后存活的24只心肌梗死大鼠随机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68 mg/(kg·d)[心肌梗死-沙库巴曲缬沙坦组(MI-SV组),n=8]或缬沙坦32 mg/(kg·d)[心肌梗死-缬沙坦组(MI-V组),n=8]或等容量生理盐水[心肌梗死模型组(MI组),n=8],灌胃治疗4周。4周后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结构及功能,天狼猩红苦味酸染色计算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CV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含量,Western blot技术测量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3和p-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M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梗死区CVF和Ⅰ、Ⅲ型胶原含量升高,TGF-β_1和p-Smad3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与MI组比较,MI-SV组和MI-V组LVEDd、LVEDs和LVPWT降低,LVEF升高,CVF和Ⅰ、Ⅲ型胶原含量降低,TGF-β_1和p-Smad3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且以MI-SV组改善更显著[MI-SV组比MI-V组,LVEDd:(8.00±0.33)比(8.25±0.45)mm; LVEF:(55.23±3.96)%比(48.41±5.34)%;Ⅰ型胶原:(464.40±41.96)比(621.71±23.42)μg/g,均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改善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_1/Smad3信号通路激活有关,且这一效应优于缬沙坦。  相似文献   

4.
辛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大鼠Smad7表达与心室重塑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室重构的作用及对心肌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MI模型,24 h后存活大鼠随机分成MI组(n=9)、辛伐他汀20 mg组(20 mg·kg-1·d-1,Sim2组, n=10)和40 mg组(40 mg·kg-1·d-1, Sim4组, n=9), 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 n=10).4周后观察血脂水平、心室重量指数、天狼猩红染色分析左室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检测Smad7在非梗死区的表达.结果:各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I组左心室重量指数增加, 非梗死区Ⅰ型、Ⅲ型胶原容积分数及Ⅰ/Ⅲ比值均增加.与MI组相比,Sim组左室重量指数降低, 非梗死区Ⅰ型、Ⅲ型胶原容积分数及Ⅰ/Ⅲ比值下降, 但仍高于Sham组, 心肌组织病理结构改善.与MI组比较, Sim组Smad7表达增加.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地减轻MI后的心肌损伤和纤维化重构, 其机制与其调脂作用无关, 可能与促进Smad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缬沙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肌胶原重构的影响.方法:将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24小时的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缬沙坦组10 mg/(kg·d)、依那普利组5 mg/(kg·d)、心肌梗死对照组和未结扎冠状动脉的假手术组,每组10只.治疗10周后测量体重、心脏重量、血流动力学参数、胶原容积分数及形态学检查,用羟脯氨酸法测定梗死区和非梗死区胶原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PⅠCP)、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浓度.结果:心肌梗死后10周各组存活动物为缬沙坦组8只,依那普利组7只,心肌梗死对照组7只,假手术组9只.心肌梗死对照组左、右心室重量/体重比值,左心室胶原容积百分比和无小血管区胶原容积百分比高于假手术组(P<0.05~0.01),非梗死区胶原含量及血浆PⅠCP、PⅢNP水平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值均<0.05).与心肌梗死对照组比较,缬沙坦组、依那普利组中上述指标显著下降(P值均<0.05),但高于假手术组.非梗死区胶原含量与左心室舒张期末压呈正相关(r=0.82,P<0.05),与左心室收缩期末压呈负相关(r=-0.79,P<0.05);血浆PⅠCP与左心室舒张期末压正相关(r=0.72,P<0.05),PⅢNP与血流动力学参数无相关(r=0.32,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早期应用缬沙坦和依那普利能改善兔血流动力学参数、抑制心肌纤维化,二者单用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非梗死区胶原含量与左心室舒张期末压、左心室收缩期末压有相关性,非梗死区胶原沉积是心功能降低的重要因素; 血浆PⅠCP、PⅢNP可作为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心康方对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心肌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阿霉素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9只)、心康方组(9只)和卡托普利组(9只)。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心肌Ⅰ型、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因子κB的抑制蛋白(IκB)和p56的表达,Western blot和RT-q PCR分别检测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TIMP-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显著增加,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升高(均为P<0.01);TGF-β1和p56表达显著增加,IκB显著降低(均为P<0.05);MMP-2、MMP-9、TIMP-1和TIMP-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心康方组和卡托普利组大鼠的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显著减少,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降低(均为P<0.01);TGF-β1和p56显著降低,IκB显著升高(均为P<0.05);MMP-2、MMP-9、TIMP-1和TIMP-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中药心康方可减轻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胶原沉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核因子κB介导的TGF-β1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我们的前期研究已经表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糖尿病大鼠的左心功能恶化及左室重构的速度均较非糖尿病大鼠显著;心肌梗死四周后,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大鼠。本研究旨在评价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大鼠心室重构的干预效应。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经链脲霉素诱导糖尿病成功后随机分成三组,即:心肌梗死对照组(MI,n=30),阿托伐他汀(20mg.kg-1.d-1)干预组(A,n=30),及假手术组(S,n=15)。所有大鼠经腹腔内注射链脲霉素(STZ,65mg/kg)诱导糖尿病,10周后MI组和A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干预组于术后24h直接灌胃法给药。干预4周后血流动力学测定,之后采血、处死大鼠、取出心脏,观察血脂水平、心脏/体重比值、病理组织形态,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测定非梗死区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值,免疫组化分析非梗死区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物TIMP-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在非梗死区的蛋白表达。结果(1)各组间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脏体重比值、非梗死区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值均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干预组较对照组MMP-2、TGFβ1表达及MMP-2/TIMP-2比值降低,TIMP-2表达增高;(3)血流动力学检测表明干预组较对照组左室最大压力、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平均动脉压增高,而左室最小压力、左室舒张末压力、舒张常数降低。结论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后,长时间(4周)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改善了左心重构和心功能。阿托伐他汀能够减轻非梗死区心肌间质胶原重构,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TGFβ1的表达及MMP-2/TIMP-2比值,升高TI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依普利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结扎左冠状动脉致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依普利酮治疗组,假手术组为仅打开心包腔而未行冠状动脉结扎大鼠。分别用依普利酮(30mg.kg-1.d-1)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心肌Masson染色法测定心肌胶原密度,测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Hyp)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醛固酮(Ald)含量;Western-blot检测心肌TGF-β1表达。 结果 (1)急性心梗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VF、PVCA、Hyp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 <0.01),心肌Ald、TGF-β1表达显著升高,(P <0.01)。(2) 依普利酮治疗组大鼠心肌中CVF、PVCA、Hyp较急性心梗组显著降低(P <0.01),心肌TGF-β1表达显著减低(P <0.05)。 结论 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表达,这可能是依普利酮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非梗死区心肌胶原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心肌梗死组(最终存活32只)和假手术组(最终存活47只),于术后24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两组中各取10~12只大鼠,分别行病理组织学、心肌胶原容积密度分数(CV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水平的分析,以及Ⅰ型胶原(col-1)及Ⅲ型胶原(col-3)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检测。结果:大鼠梗死范围为24%~33%。心肌组织Messon染色显示,假手术组间质只可见散在亮绿色胶原;术后24h~1周,心肌梗死组间质亮绿色胶原与假手术组基本相似;术后2~4周最明显。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在梗死后1~4周显著增强。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术后1~4周,心肌梗死组均高于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心肌醛固酮含量术后2~4周,心肌梗死组也明显于高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Ⅰ型胶原mRNA水平术后2~4周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Ⅲ型胶原mRNA水平术后1~4周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无变化。结论:①大鼠心肌梗死2周后非梗死区出现明显间质纤维化。②非梗死区间质纤维化可能与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后增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上调有关。③大鼠心肌梗死后4周内非梗死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表达及胶原代谢的作用,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基质重构的影响.方法 1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AAV2转染组作为对照和MI/AAV2-IL-10转染组,每组6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同时应用基因重组2型腺相关病毒(AAV-2)携带IL-10基因转染心肌组织.RT-PCR和ELISA观察心肌IL-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明胶酶谱、免疫组化检测转染后心肌组织表达MMP-2、9,TIMP-1,Ⅰ、Ⅲ型胶原水平的变化.结果 心肌梗死5 d后,MI/AAV2-IL-10组检测到IL-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MI/AAV2组较假手术组心肌MMP-2、9,Ⅰ、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升高;而MI/AAV2-IL-10组较MI/AAV2组梗死心肌各部位MMP-2、9表达减少,TIMP-1表达升高,其中,梗死边缘区的MMP-2表达降低14.6%(P<0.01),MMP-9降低24.7%(P<0.01),TIMP-1升高73.1%(P<0.01),Ⅰ、Ⅲ型胶原表达分别下降了47.6%(P<0.01)、23.6%(P<0.05),Ⅰ/Ⅲ型胶原比值下降.结论 IL-10通过对MMP/TIMP的作用,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胶原沉积和组织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芦沙坦和西拉普利对心肌梗死 (MI)后梗死区 (IZ)和非梗死区 (NIZ)胶原沉积的影响。方法 大鼠MI后第 2天用芦沙坦 ,或西拉普利治疗 6周或不治疗 ,并设假手术组。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 ,MI组左心室最大上升速率 (+P’max)和下降速率 (-P’max)明显降低 ,而左心室舒张末压 (LVEDP)、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PⅢNP)和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 (PⅠCP)、IZ和NIZ胶原含量和胶原Ⅰ Ⅲ比值均明显增加。与MI组比 ,芦沙坦和西拉普利治疗组 +P’max和 -P’max增加 ,PⅢNP和PⅠCP含量下降。西拉普利使NIZ胶原含量和胶原Ⅰ Ⅲ比值明显降低并轻度降低IZ胶原含量。芦沙坦对胶原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在大鼠MI后早期应用西拉普利和芦沙坦治疗都能改善血流动力学 ,但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芦沙坦不如西拉普利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心肌胶原纤维的病理改变特点。方法从解放军总医院1954年3月~2001年2月的3520例连续尸体解剖标本中,选取年龄≥65岁的126例的心脏标本,并依据诊断分为高血压组101例,其中LVH 0级15例,LVHⅠ级36例,LVHⅡ级28例,LVHⅢ级22例;对照组25例,对2组标本进行HE、苦味酸天狼星红和Ⅰ、Ⅲ型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运用光镜和偏振光观察胶原纤维的分布特点,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计算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Ⅰ型CVF和Ⅲ型CVF及Ⅰ型/Ⅲ型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LVH 0级心肌胶原纤维无明显改变(P>0.05);与LVH 0级比较,高血压组LVHⅠ级患者心肌CVF、Ⅰ型CVF显著增高(P<0.01),而Ⅲ型CVF、Ⅰ型/Ⅲ型比值无明显改变(P>0.05);高血压组LVHⅡ级和LVHⅢ级患者心肌各项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随着高血压LVH程度的加重,Ⅰ型CVF明显升高,提示舒张功能受损愈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鼠心肌梗死后外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多西环素 ,Doxycycline)在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10只 )、手术对照组 (9只 )、心肌梗死后 1天组 (10只 )、心肌梗死后 1周组 (10只 )、心肌梗死后 2周组 (8只 )、心肌梗死后 4周组 (7只 )、治疗 2周组 (8只 )和治疗 4周组 (8只 )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酶谱法、免疫印迹 (WesternBlotting)、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AcusonSequoia 5 12超声心动图仪分别测定胶原含量 ,Ⅰ Ⅲ胶原比例、基质金属蛋白酶 2 ,9(MMP 2 ,9)蛋白和mRNA的变化规律及心功能。结果 多西环素治疗后 ,胶原含量明显减少 ,Ⅰ Ⅲ胶原比例下降得以改善 (P <0 .0 5 ) ,MMP 2 ,9蛋白和mRNA在心肌梗死后活性减少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1蛋白含量和mRNA转录无明显变化 ,治疗组心功能在术后 4周得以改善。结论 多西环素治疗后MMP 2 ,9的mRNA转录减少 ,MMP 2 ,9活性降低 ,胶原含量减少 ,Ⅰ Ⅲ胶原比例恢复 ,这些影响可能是其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心肌胶原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结合分析、生化测定、病理检查结合计算机分析等方法检测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后10周,左室心肌胶原形态、胶原溶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胶原浓度(HC)、Ⅰ、Ⅲ型胶原比值(Ⅰ/Ⅲ)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最大结合量(Bmax)。结果手术组左室心肌CVF、PVCA、HC、Ⅰ/Ⅲ、AngⅡ和Bmax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P<0.01),心肌胶原异常堆积。AngⅡ含量与心肌胶原浓度(HC)呈显著正相关(r1=0.9045,P<0.01)。Irbesartan治疗后,上述参数可显著降低(P<0.05,P<0.01),异常堆积的胶原消失。CGP42112A可明显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Bmax(P<0.01),而CVF、PVCA、HC、Ⅰ/Ⅲ、AngⅡ与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压力超负荷时,大鼠心肌胶原增生,间质网络发生重建,心脏局部产生的AngⅡ参与了这一病理生理过程,并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R1)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观察胰岛素治疗对心肌梗死大鼠(myocardial infarction,MI)胶原重构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4只,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Sham)组(n=6)、生理盐水(NS)对照组(n=14)及胰岛素(ISL)治疗组[n=14,缺血20 min后,通过尾静脉以4 ml/(kg·h)的速率输入50 U/L ISL 2 h,并在缺血后1周内,每日皮下注射0.5 U/ml胰岛素1 ml/kg体质量]。分别于术后1周和4周,行心脏超声心动图(UCG)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氯胺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用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1周和4周时,对照组的LVEF值较Sham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ISL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LVEF显著升高(P<0.05,P<0.01)。与Sham组相比,对照组心肌胶原的含量升高,ISL治疗组可使胶原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1周时,对照组的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比值增加,经ISL治疗后,Ⅰ/Ⅲ型胶原的比值明显下降(P<0.05);4周时,对照组Ⅰ/Ⅲ型胶原的比值增加,而给予ISL治疗后Ⅰ/Ⅲ型胶原的比值无明显差异。结论:MI后大鼠心肌非梗死区组织出现胶原重构,ISL可影响该过程中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比值,从而起到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肥大细胞在人心肌肥厚、心肌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理检查、计算机分析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观察右心室肥厚患者(心肌肥厚组)和正常人(对照组)心脏肥大细胞密度、心肌细胞横径、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PVCA)和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肥大细胞密度与心肌细胞横径、CVF及PVCA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结果:心肌肥厚组心脏肥大细胞密度为(4·7±2·1)个/mm2,对照组为(1·6±1·0)个/mm2,心肌肥厚组心脏肥大细胞密度为对照组的2·9倍(P<0·01)。心肌肥厚组心室肌细胞横径为(15·2±2·7)μm,对照组为(10·5±2·0)μm,与对照组比较,心肌肥厚组明显增加(P<0·01)。心肌肥厚组CVF为(39·5±9·8)%,对照组为(20·9±8·2)%,心肌肥厚组明显升高(P<0·01);心肌肥厚组PVCA为1·98±1·05,对照组为0·41±0·12,心肌肥厚组也明显增加(P<0·01)。心肌肥厚患者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相对含量也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心脏肥大细胞密度与心肌细胞横径、CVF及PVC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55和0·67,P<0·05或P<0·01)。结论:心脏肥大细胞密度增加有可能促进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芪皂甙Ⅳ(XGA)对大鼠心肌胶原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FBC),建立FBC培养系统,加入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XGA后,检测Ⅰ、Ⅲ、Ⅳ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1,TIMP-2)mRNA的表达水平。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存活者随机分为缺血组和XGA组,另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给予XGA组不同剂量(0.5~10.0mg/kg)和不同作用时间(7~28d)的XGA,观察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Ⅰ-CT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内皮素(ET)的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胶原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组织MMP-2、MMP-9及TIMP-1的表达。结果给予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XGA后,心肌成纤维细胞Ⅰ、Ⅲ、Ⅳ型胶原,TIMP-1,TIMP-2mRNA的表达水平有所下降,而MMP-1,MMP-2,MMP-9mRNA的表达水平有所上升,且随XGA剂量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或上升。给予缺血大鼠不同剂量XGA后,血清P-Ⅲ-NP、Ⅰ-CTP、AngⅡ、ET含量均较缺血组明显下降(0.5mg/kg剂量组除外);同时5,10mg/kg剂量组心肌MMPs/TIMP比值较缺血组明显增加;且随XGA剂量的增加,上述变化逐渐增加。给予缺血大鼠XGA10mg/kg,除血清ET水平和心肌MMPs/TIMP比值在治疗7d后与缺血组变化不大外,余各组血清指标较缺血组明显下降,心肌MMPs/TIMP比值较缺血组明显增加,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上述变化逐渐增大。结论 XGA可减少心肌胶原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胶原的合成、增加胶原的降解。  相似文献   

18.
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组织纤维化血清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 (MI)患者组织纤维化血清指标变化的观察 ,探讨将其作为反映MI患者心肌纤维化过程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MI患者 38例 ,心绞痛 (AP)患者 32例及健康老年人 (对照组 ) 34名的血清Ⅰ型前胶原 (PCⅠ )、Ⅲ型前胶原 (PCⅢ )、层粘连蛋白 (LN)和透明质酸 (HA)水平。结果  (1)MI组的血清PCⅠ、PCⅢ、LN和HA水平较AP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 ;(2 )血清中PCⅠ、PCⅢ、LN和HA各值之间呈正相关 ;(3)MI组中的 2个以上部位的MI较单个部位MI的血清PCⅠ、PCⅢ和LN水平显著升高 ;(4 )多因素分析显示 ,MI组中PCⅠ、PCⅢ、LN、HA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I部位及病程、<40 %左心室射血分数 (EF)值相关。结论 血清PCⅠ、PCⅢ和LN和HA均可作为MI患者心脏组织纤维化过程的监测指标 ,可为临床评估MI累及的范围、预后、心功能及了解MI的纤维化过程提供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重构及胶原的表达,探讨胶原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行开胸心脏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39例,将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24例为房颤组,窦性心律患者15例为窦律组。取患者心房组织标本,应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房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房颤组患者较窦律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房颤组患者心房有肌溶解、心肌肥厚及广泛间质纤维化的改变。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患者的左、右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均明显增大,左、右心房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其中心房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特征,左心房改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