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声像图与CDFI对乳腺增生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增生病的高频声像图与CDF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增生病的高频声像图表现较复杂及多样性,可分为弥漫性及局限性病变,局限性病变可分为液性、混合性、实质性,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及双乳数型病变并存等图像改变。血流信号检出率15%(17/118),平均最大流速(Vmax)(13.69±5.56)cm/s,平均最小流速(Vmin)(4.61±2.6)cm/s,平均RI(0.69±0.09)cm/s。结论:高频超声结合CDFI诊断乳腺增生病,符合率较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50例161个乳腺肿瘤。用多普勒来定量测定肿块内的血管数目、收缩期(PSV)及舒张期(EVD)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RI)。结果:乳腺癌的峰值流速约在(28.26±1.20)cm/s,明显高于良性肿块(5.83±0.40)cm/s,(P<0.001);阻力指数为:(0.70±0.10),明显高于良性肿块,(0.53±0.014)(P<0.01);血管数目为(1.70±0.060),明显高于良性肿块,(0.88±0.083)(P<0.01),CDF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达90%,敏感性达89%,特异性达82%。结论:CDFI、PD用于乳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MDP)结合用于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用双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52例159个乳腺肿块,定量分析其彩色象素平均密度、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值和血管数目;其中,32例乳腺肿块用99mTc-MDP检测。结果乳腺癌彩色象素平均密度为(6.100±0.002)%,高于良性肿块(1.500±0.001)%(P<0.01);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为(23.55±1.23)cm/s,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的(5.73±0.39)cm/s(P<0.001);RI为0.71±0.011,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的0.51±0.012(P<0.01);血管数目为1.67±0.063,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的0.86±0.093(P<0.001);99mTc-MDP乳房显像为阳性。CDF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88%、特异性82%、准确性89%;99mTc-MDP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90%、特异性80%、准确性87%。结论CDFI、脉冲多普勒(PD)和99mTc-MDP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Krukenberg肿瘤(库肯勃瘤)患者的超声或双工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图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病变累及双侧26例,占86.7%。超声首先提示本病诊断有22例,定性诊断正确率为73.3%。本病典型声像图特征为实质性肿块内有一至数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的无回声区,外形如肾形或椭圆形,大多有包膜,边界清楚。本组此型占85.7%(48/56个肿块),其平均大小为9.5cm。其中6例(10个)库肯勃瘤患者同时作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发现卵巢肿瘤周边或内部有彩色血流信号,呈动脉频谱,为高速低阻型,其测值为ps50~68cm/s(x~-±s为58.0±4.8cm/s),RI:0.38~0.46(x~-±s为0.41±0.03)。病理对照发现,病灶内类圆形无回声区系印戒细胞分泌粘液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频声像图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高频声像图 (HFU )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病理和同期手术的4 0例乳腺良性肿块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术前乳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 84 .7% (83/ 98) ;误诊率 8.2 % (8/98)。肿块血流检出率 87.8% (86 / 98) ;77.6 % (76 / 98)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分级为Ⅱ~Ⅲ级。收缩期峰速均值为 36 .2 +1 2 .5cm /s。平均阻力指数 (Ri) 0 .73+0 .0 5。而良性组 ,血流信号检出率 5 6 .5 % (2 6 /4 6 )Ⅱ~Ⅲ级血流 1 7.4 % (8/4 6 ) ,收缩期峰速均值 1 9.6 +9.2cm/s ,Ri0 .6 2 +0 .0 4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0 1 )。结论 :高频声像图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相结合综合分析乳腺肿块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图像及彩色血流显示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ATLHDI超九彩色多普勒电脑超声仪,探头频率为7.5MHz,直接接触。对120例乳腺肿块进行分析,并与病理对照。结果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8.5%(23/26),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4.7%(89/94)。与乳腺良性肿块相比,恶性肿瘤的血流显示率为87.5%(21/24)平均最大流速34.12cm/s,阻力指数(RI):0.73±0.08;良性肿块血流显示率为25.8%(25/97),平均最大流速20.51cm/sRI:0.64±0.07。结论病变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类型和后方回声特征,结合彩色血流显示情况,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对空蝶鞍综合征患者与正常志愿者鞍区(除鞍前后结节区)脑脊液的流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分别筛选32例空蝶鞍综合征患者及正常志愿者,选择扫描正中矢状位T1WI或T2WI图像上鞍前后结节连线水平,编码速率20cm/s,利用分析软件测量鞍区水平脑脊液流速、流量率等参考值并研究其与心动周期的关系。结果 分别获得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脑脊液流动时间-速度曲线,两者曲线形态相似,均为形态不规则,波动幅度较大,无一定规律性。同时获得空蝶鞍综合征患者与正常志愿者鞍区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平均向下流速、平均向上流速及平均流速分别为(1.52±0.93)cm/s、(1.86±1.34)cm/s、(0.62±0.66)cm/s、(0.92±0.55)cm/s、(0.70±0.65)cm/s; (1.46±0.98)cm/s,(1.18±0.62)cm/s, (0.48±0.42)cm/s, (0.69±0.46)cm/s, (0.56±0.32)cm/s。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量率、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量率、平均向下流量率、平均向上流量率、平均流量率、平均净流量率分别为(0.014±0.083)mL/s、(0.017±0.014)mL/s、(0.068±0.069)mL/s、(0.078±0.062)mL/s、(0.008±0.056)mL/s、(0.054±0.045)mL/s; (0.016±0.010)mL/s, (0.013±0.008)mL/s, (0.044±0.046)mL/s, (0.055±0.003)mL/s, (0.055±0.003)mL/s, (0.036±0.032)mL/s。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所对应心动周期及平均心动周期各项测量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整个脑脊液循环体系中,空蝶鞍综合征患者有部分脑脊液分流进入鞍内,但对该水平(除鞍前后结节区)的脑脊液循环各项指标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 (colorDopplerultrasonography ,CDU)对小儿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CDU对 46处小儿软组织肿块进行检测 ,分析了其血管密度、峰值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 (peakarterialsystolicflowvelocity ,PASV)、阻力指数 (RI)等。以血管密度≥ 5条 /cm2 和PASV≥ 3 0cm/s作为判断血管瘤的标准。结果 :46处肿块经病理证实共有血管瘤 2 2处 ,血管畸形等非血管瘤性肿块 2 4处。血管瘤内血管密度为 5 3 0± 2 0 1( 3~ 8)条 /cm2 ,PASV达 61 11± 2 9 85 ( 2 3~ 118)cm/s ,RI为 0 62± 0 12 ( 0 5 0~ 0 79) ;而非血管瘤肿块内血管密度平均仅为 2 5 0± 1 11( 0~ 5 )条 /cm2 ,PASV为 2 7 3 0± 15 12 ( 4 7~ 85 )cm/s ,RI为 0 67±0 0 9( 0 5 0~ 1 0 0 )。两组相比 :其血管密度、PASV有显著差异 (P <0 0 1) ,RI无明显不同 (P >0 0 5 ) ,若以血管密度≥ 5条 /cm2 和PASV≥ 3 0cm/s作为判断血管瘤的标准 ,其敏感度为 80 % ,特异度达 91%。结论 :小儿血管瘤CDU表现具有特征性 ,应用血管密度和PASV作为其评价标准可获得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因而CDU可作为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用于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牟沁 《中外医疗》2012,(20):171-171
目的探讨乳腺癌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的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40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图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超声诊断乳腺癌为35例,相符率87.50%;超声主要表现为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呈"蟹足样",实质可呈实性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34例(85.00%)有血流显示,均为高速、高阻型血流,平均最大流速(16.97±4.32)cm/s,平均最小流速(3.54±1.88)cm/s,RI(0.76±0.12)。结论乳腺癌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其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方法对531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腋窝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1例乳腺癌中腋窝淋巴结转移263例(49.53%),无转移268例(50.47%);转移者(238例)中肿块最大径为(4.05±2.28)cm,无转移者(215例)为(3.13±2.28)cm,t=-4.2673,P=0.0000;肿块最小径淋巴结转移者(232例)为(2.09±0.94)cm,无转移者210例为(1.68±0.84)cm,t=-4.8787,P=0.0000;肿块/乳房最大径比值淋巴结转移者231例(0.32±0.23),无转移者207例(0.25±0.22),t=-3.0942,P=0.0021;腋窝淋巴结转移者260例年龄为(52.77±10.56)岁,无转移者264例为(54.72±11.49)岁,t=2.0261,P=0.0433;腋窝淋巴结转移者246例病程(452.57±73.22)d,无转移者253例(278.40±44.98)d,t=-2.0392,P=0.0420。结论一半多的患者腋窝淋巴结阴性,对他们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过度。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和病程、年龄、肿块大小及肿块/乳房大小比值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CT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钼靶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性病变(21个病灶)行CT灌注扫描,使用电影模式,0.5s/圈,5mm层厚×4,120kV,60mA延迟时间10s,总扫描时间50s,使用GEAW4.2工作站和Perfusion3软件包,对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和图像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考察各种与灌注相关的参数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组血流量(BF):(36.46±17.62)ml/(min·100g),血容量(BV):(13.76±8.59)ml/100g,平均通过时间(MTT):(28.23±15.75)s;血管表面通透性(PS):(16.45±12.36)ml/(min·100g),良性肿块组BF:(17.35±10.67)ml/(min·100g);BV:(4.63±3.47)ml/100g;MTT:(25.52±12.91)s;PS:(3.57±3.36)ml/(min·100g),两组BF、BV、PS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提供了乳腺肿块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在显示形态学变化的同时反映生理功能的改变,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雪梅  夏琴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94-95,103
目的 探讨多普勒成像联合高频超声定性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2年2~12月来句容市人民医院经手术证实为体表软组织肿块的60例患者采用直接探查法,在病变部位纵、横向十字交叉处观察肿块的发生部位、内部回声、形态、边界、Adler半定量分级等,并以多普勒成像观察肿块内外血流情况,脉冲测定肿块内最大血流速度.后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比较利用Kappa检验.结果 多普勒成像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对60例体表软组织肿块病变检出率为100.0%.主要软组织肿块超声声像图特点显示,多普勒成像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二维位置、形态、内部回声、边界及分级均符合病理学特征.60例体表软组织肿块38例(63.3%)有彩色血流显示,丰富者14例,散在者24例,平均最大流速为(12.30±6.12) cm/s,平均最小流速为(2.4±0.6) cm/s.结论 多普勒成像联合高频超声对定性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鉴别诊断体表肿物良、恶性,且该方面迅速、安全,无严格的禁忌证,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评价心脏右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测量 6 5例正常人 ,80例高血压 ,30例冠心病患者的右室内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同时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了三尖瓣口的血流速度频谱。结果 :正常人右室内血流传播速度分别是 (4 0 .5± 8.8)cm/s(4 0~岁 ) ,(37.92± 5 .45 )cm/s(5 0~岁 ) ,(36 .4± 4.6 )cm/s(6 0~岁 )。高血压和冠心病右室内血流传播速度分别为 (2 4.9± 8.9)cm/s和 (2 4.5± 7.2 )cm/s,比正常人明显降低 (P <0 .0 0 1)。结论 :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测量的右室内血流传播速度能简便、准确地评价右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对1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的病人进行了研究。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用于探查肿块内部及周边是否有血流信号,观察血流信号的多少,并根据血流信号的多少将其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脉冲多普勒用于测量最大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良性肿块内血流信号以0~Ⅰ级为主,乳腺癌肿块内血流信号以Ⅱ~Ⅲ级为主,二者差异显著,(χ2=39.43,P<0.01)。乳腺癌组最大血流速度为24.76±10.06cm/s,良性肿块最大血流速度为19.03±7.65cm/s。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t=3.64,P<0.01)。乳腺癌组阻力指数为0.70±0.23,良性肿块阻力指数为0.60±0.14,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t=3.23,P<0.01)。结论乳腺癌较良性肿块血流丰富,乳腺癌多表现为高阻力高流速血流。多普勒超声可显示乳腺良性肿块与乳腺癌在血流量、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的差异,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有较大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探讨治疗VBI的新方法和有效药物。方法:随机将VBI66例分为治疗组(大黄虫丸组)和对照组(西比灵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的改善,并通过经颅多普勒仪分析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左椎动脉(VA左)血流速度治疗前36.02±7.53cm/s,治疗后45.62±7.82cm/s;右椎动脉(VA右)血流速度治疗前37.36±10.07cm/s,治疗后47.81±7.32cm/s;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治疗前39.65±7.77cm/s,治疗后53.24±8.51cm/s。对照组分别为35.98±7.01cm/s,37.28±6.55cm/s;36.88±9.25cm/s,42.38±6.45cm/s;39.01±7.23cm/s,47.57±7.40cm/s。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大黄虫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平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心功能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e JJ  Zhou RY  Shi XG  Ge SL  Lin M  Gao QY  Zhang SB  Zhang F  Li F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6):407-410
目的评价法乐氏四联症(TOF)根治术后心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3例TOF患者(TOF组),进行TOF根治术后1~3.5年的随访;并设年龄相仿的自愿健康体检人员21例为对照组。M超声求出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测定右心室舒张晚期(Aa)及舒张早期(Ea)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测定右室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等容收缩速度(IVV)、等容收缩加速度(IVA)及右心射血等容时间指数。对21例17岁以上患者行活动平板运动实验。结果TOF组患者的心功能Ea、Aa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11.5cm/s±2.6cm/s、9.6cm/s±1.7cm/s),E/A(1.16±0.36)、IVV(7.7cm/s±1.8cm/s)及IVA(131.7cm/s2±37.6cm/s2)均明显小于对照组(Ea:17.1cm/s±2.4cm/s、Aa:12.9cm/s±2.9cm/s,E/A:1.36±0.26、IVV:9.9cm/s±1.4cm/s,IVA:222.5cm/s2±39.2cm/s2)),ICT、IRT及右心室射血等容时间指数增加;运动耐量显著下降。结论TOF根治术后患者,短期内心功能不能恢复至正常人的水平;对此类患者应严密监测以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72例患者共92个乳腺肿块,二维超声观察肿块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包膜(完整或不完整)、内部回声(低回声或中等回声或高回声)、均质性、微小钙化等;观察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分布特征;分析上述二维超声成像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价值。结果:乳腺良恶性肿块在形态、边界、包膜、微小钙化、血流形态等方面有差异显著。结论: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告了心脏病患者、正常人共188例(104例,女84例)右上肺静脉宽度及多普勒血流频谱的改变,并用试验装置和动物试验研究肺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产生机制。结果:①肺静脉宽度;正常组平均为9.8±0.2mm,肺淤血组和肺充血组明显增宽,分别为19±0.3mm、13±0.4mm,肺缺血组变窄,平均为6.4±0.2mm。②血流速度:正常组平均为35.9±2.2cm/s,肺充血组平均为49.6±19cm/s,肺缺血组为25.2±9.4cm/s。各组比较肺充血组血流速度明显大于其他各组。③肺静脉血流量;正常组平均为2.3;±1.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延安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BMD),分析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本地区20~89岁2416例正常人群正位腰椎(L2~4)和左侧股骨上段(包括股骨颈、Ward’s区、股骨粗隆部)的骨密度,男女性均以10岁一个年龄段分为7组。以峰值BMD减低2.5SD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各部位峰值骨量(PBM)值出现在20~29岁,分别为L2~4:(0.9698±0.1601)g/cm2,股骨颈:(0.9130±0.1663)g/cm2,股骨粗隆部:(0.7122±0.1490)g/cm2,Ward’s:(0.7223±0.1834)g/cm2。女性腰椎PBM值出现在30~39岁,L2-4:(1.0100±0.1296)g/cm2。髋部PBM值出现在30~39岁,Neck:(0.8785±0.1212)g/cm2,Troch:(0.6517±0.1004)g/cm2,Ward’s:(0.6939±0.1229)g/cm2。男性BMD值从60岁起开始进行性下降,丢失率高低依次为Ward’s>Troch>Neck>L2~4。女性50岁后下降幅度较男性明显,丢失率高低依次为Ward’s>Troch>Neck>L2~4。结论:延安地区人群平均骨密度值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偏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较高,50岁以上女性和60岁以上男性应注重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小芳  施蒋巍  沈莉 《右江医学》2009,37(6):697-69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18例(20个病灶)使用SIEMENS AVANTO1.5T MRI对乳腺肿块感兴趣区求得的ADC值,然后行动态增强扫描,获得第一分钟强化率及曲线类型。结果16个(16/20)肿块见"毛刺征",8个(8/20)肿块见"分叶征"。第一分钟强化率为(74.1±9.6)%。动态增强曲线表现为Ⅲ型12例(12/20),Ⅱ型8例(8/20)。6个肿块(6/20)见环形强化。肿块ADC值为(1.121×10-3±0.17)mm2/s。结论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