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研究胸腺因子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作用。探讨胸腺因子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力的影响;并用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代表巨噬细胞活性的酸性磷酸酶及非异性酯酶的变化。结果表明:胸腺因子作用后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积增大、吞噬力增强;在细胞化学反应中可见酸性磷酸酶与α-醋酸萘酯酶的活性增高。根据结果本文讨论了胸腺因子对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2.
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象,研究纳米银的抗菌作用,并对抗菌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双倍浓度营养肉汤和营养肉汤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纳米银粉末(≤100 nm,576832-5G,SIGMA-ALORICH)。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测定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振荡培养时(转速为300 r/min)最小抑菌浓度值;采取烧瓶振荡法测定质量浓度50.00、100.00、200.00、800.00μg/m L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的光密度(OD)值;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银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构的变化。结果振荡培养时,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800.00μg/m L;纳米银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延滞期延长,浓度800.00μg/m L纳米银溶液能够完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肉汤培养液中的增殖生长;用50.00μg/m L的纳米银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4 h,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破裂、胞内物质外流及细胞的死亡。结论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可能进入细菌细胞内造成其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道上皮细胞对巨噬细胞表型和吞噬活性的影响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0、100、200、400和800μmol/L)氯化钴(CoCl_2)处理或转染HIF-1αsi RNA的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与12-肉豆蔻酸13-乙酸佛波酯(PMA)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共培养,RT-qPCR检测HBE细胞HIF-1α的m 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及对大肠杆菌的吞噬率。结果:CoCl_2浓度依赖性增加HBE细胞HIF-1α的m RNA表达,8 h为峰值,同时CoCl_2处理的HBE细胞也增加共培养的巨噬细胞CCL3、CD163、CD206和CCL18荧光强度比率,800μmol/L处理的HBE细胞作用最强;共培养8 h和12 h的巨噬细胞CCL3荧光强度比率增加最明显,而共培养24 h的巨噬细胞CD163、CD206和CCL18荧光强度比率上升更明显。转染HIF-1α-Homo-488 si RNA的HBE细胞对巨噬细胞CCL3、CD163、CD206和CCL18的刺激作用明显减弱。与不同浓度CoCl_2处理的HBE细胞共培养24 h的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率最初(60 min以前)均呈不同的上升趋势,其后吞噬率均降低。相对于正常HBE细胞共培养组,400和800μmol/L刺激组在各时点的吞噬率均降低,其中800μmol/L刺激组降低最明显。结论:低氧环境下气道上皮细胞早期增强巨噬细胞向M1优势转化,而长期低氧作用的气道上皮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并向M2优势转化,HIF-1α可能是这些过程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4.
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RAW264.7细胞增殖及功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活性、吞噬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质量浓度分别为1、10、100、200μg/mL的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与原始多壁碳纳米管分别与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共育24、48、72 h,采用CellTiter-GloR发光法进行细胞活性测定,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法(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的生成。选24只小鼠,雌雄不限,鼠龄5~6周,体质量18~25 g,随机分为4组,同时通过鸡红细胞吞噬实验检测细胞吞噬能力的变化。结果CellTiter-GloR发光法检测显示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只有在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比原始碳纳米管细胞毒性小,其他浓度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鸡红细胞吞噬实验证实两种碳纳米管具有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结果还显示,在碳纳米管质量浓度为1μg/mL和10μg/mL时,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诱导细胞内ROS含量升高程度高于原始多壁碳纳米管,而在高浓度组(100μg/mL和200μg/mL),随着孵育时间延长,原始多壁碳纳米管诱导细胞内ROS含量不断增加,明显高于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细胞的作用。结论两种碳纳米管可显著抑制巨噬细胞增殖并提高细胞吞噬活性;不同浓度的多壁碳纳米管与细胞相互作用时,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与原始多壁碳纳米管诱导细胞内ROS升高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增殖、细胞中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收集骨关节炎样本,分离培养OA软骨细胞。以(0、100、200、400、800)μg/m L枸杞多糖作用OA软骨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确定最佳枸杞多糖剂量。以400μg/m L枸杞多糖处理OA软骨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生长转化因子β(TGF-β)、核因子κBp65(NF-κBp65)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i NOS、TGF-β、NF-κBp65的蛋白水平,ELISA检测培养OA软骨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当枸杞多糖剂量为(200、400、800)μg/m L时,OA软骨细胞活力明显低于0μg/m L组,且400μg/m L组、800μg/m L组细胞活力低于200μg/m L组,而400μg/m L组和800μg/m L组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选取400μg/m L为最适剂量。与对照组相比,400μg/m L枸杞多糖处理的OA软骨细胞上清液中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细胞中i NOS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表达下调,而TGF-β表达上调,同时,NF-κBp65蛋白水平降低。结论枸杞多糖能够降低OA软骨细胞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改善骨关节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5种沙眼衣原体分泌蛋白在体外对小鼠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原核表达蛋白GST-CT311、GST-GIgA、GST-cHtrA、GST-OmcBc和GST-Pgp3中,同时表达了衣原体膜蛋白GST-IncA作为对照,经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磁珠纯化、PreScission蛋白酶切除GST标签后得到蛋白CT311、GIgA、cHtrA、OmcBc、Pgp3以及IncA。取C3H/HeJ小鼠骨髓细胞制备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分别用100μg/ml和500μg/ml的蛋白质预处理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4h后加入荧光珠,1h后固定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法计数每100个细胞吞噬荧光珠的平均数量(吞噬量)及每100个细胞中吞噬的细胞百分比(吞噬率)。结果高、低浓度蛋白质组对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的吞噬率均无明显影响;与无处理组相比,LPS以及低浓度(100μg/ml)的各蛋白组对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吞噬量无明显影响;高浓度组(500μg/ml)的Pgp3、cHtrA及CT311预处理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吞噬量明显升高,GIgA、OmcBc以及IncA对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吞噬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体外,沙眼衣原体分泌蛋白Pgp3、cHtrA及CT311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吞噬功能,这可能有助于沙眼衣原体在宿主体内的播散感染。  相似文献   

7.
蝉拟青霉总多糖对老龄大鼠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蝉拟青霉总多糖对老龄大鼠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探讨其对老龄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 以中性红吞噬试验测定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MTT比色法测定细胞转化率;分别以双试剂终点法、速率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酸性磷酸酶(ACP)及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以鸟氨酸的生成判断精氨酸酶(arginase)的活力;电镜观察大鼠脾脏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 结果: 蝉拟青霉总多糖使老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腹腔巨噬细胞(PM)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液内ACP、LDH、arginase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使PM的吞噬功能及其刺激指数(SI)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使老龄大鼠脾脏细胞胞质粗面内质网和溶酶体数量多于对照组。 结论: 蝉拟青霉总多糖对老龄大鼠的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肠道L细胞株GLUTag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肠道L细胞株GLUTag细胞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Druker实验室惠赠。将GLUTag细胞株分5组:空白对照组,牛血清白蛋白(BSA)对照组,AGEs 100μg/m L组,AGEs 200μg/m L组,AGEs 300μg/m L组。培养方法:空白对照组,将GLUTag细胞株培养于低糖DMEM中;BSA对照组,将GLUTag细胞株细胞培养于加入BSA的低糖DMEM中;AGEs 100μg/m L组,将GLUTag细胞株培养于终质量浓度100μg/m L AGEs的低糖DMEM中;AGEs 200μg/m L组,将GLUTag细胞株培养于终质量浓度200μg/m L AGEs的低糖DMEM中;AGEs 300μg/m L组,将GLUTag细胞株培养于终质量浓度300μg/m L AGEs的低糖DMEM中;每组细胞均培养24 h。将培养在终质量浓度200μg/m L AGEs中GLUTag细胞株分别培养0、12、24、48 h(即4组)。各组细胞干预结束后采用双染细胞凋亡检测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各组细胞经药物干预24 h后,AGEs 100μg/m L组、AGEs 200μg/m L组、AGEs 300μg/m L组凋亡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BSA对照组,且AGEs 300μg/m L组凋亡细胞百分率最高(P=0.000)。AGEs 200μg/m L作用12、24、48 h后凋亡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作用0 h),且作用48 h凋亡率最高(P=0.000)。100、200、300μg/m L AGEs作用GLUTag细胞24 h后,细胞活性光密度(OD)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BSA对照组,且AGEs 300μg/m L组OD值最低(P0.05)。AGEs 200μg/m L作用12、24、48 h后细胞OD值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作用0 h),其中48 h组OD值最低(P0.05)。结论 AGEs对肠道L细胞株GLUTag细胞的凋亡及增殖活性均产生影响,其细胞凋亡率在相同作用时间下随着AGEs的浓度增高而增多,且在相同剂量下随着AGEs的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多。AGEs可诱导肠道L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活性,从而损伤肠道L细胞。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胸腺因子能诱导前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成熟变为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对机体超免疫促进作用。我们用胸腺因子作用小鼠,观察其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力的影响和代表巨噬细胞活性的酸性磷酸酶(ACP)和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的变化,以探讨胸腺因子对有免疫功能的巨  相似文献   

10.
巨噬细胞在激活过程中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实验用石腊油,糖元及淀粉溶液给小鼠腹腔注射,经过16小时,腹腔巨噬细胞(Macrophae-Mφ)的数目开始增多,体积变大。细胞内乳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及酸性醋酸萘酚酯酶的活性显著增强;三磷酸腺苷酶、琥珀酸脱氢酶及氨基肽酶的活性稍增强。巨噬细菌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增强。至注后72小时,上述改变更加明显。表明糖元、淀粉、石腊油可以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1.
多抗甲素增强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抗癌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本实验探讨腹腔内注射多抗甲素增强大鼠腹腔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 大鼠腹腔内分别注射0.5、1.0和1.5mg的多抗甲素。2d后处死大鼠分离巨噬细胞。计数并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巨噬细胞吞噬活力,一氧化氮(NO)的分泌以及对人K562细胞的细胞毒性进行分析。同时采集大网膜,对大网膜乳斑的数量和面积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 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数量、LDH和ACP的活性、吞噬活力、NO的分泌以及细胞毒性随着多抗甲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多抗甲素也显著增加了大网膜乳斑的数量和面积。结论 腹腔内注射多抗甲素可显著增加大鼠大网膜乳斑的数量和面积,并因此增加PMφ的数量,增强PMφ的活性。因而增强了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分枝杆菌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由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中提取出的多糖成分,命名为分枝杆菌多糖,动物实验表明,MPS可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杀伤活性;提高小鼠产生抗SRbc抗体能力;促进经环磷酰胺处理小鼠减少的白细胞迅速回升;回强小鼠造血祖细胞功能及提高其血清GM-CSF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C(PP2Ac)去甲基化在巨噬细胞M1型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THP-1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再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48 h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在M1型巨噬细胞模型上,分别加入0. 5μmol/L ABL127和二甲基亚砜(DMSO)培养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分化标志物环加氧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的mRNA水平,中性红法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PP2Ac去甲基化水平。结果 M0型巨噬细胞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细胞伸出伪足逐渐呈梭形,分化标志物COX-2、TNF-α、IL-6和CXCL10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吞噬功能增强,PP2Ac去甲基化表达下降;处理组加入0. 5μmol/L ABL127,与溶剂对照组相比,PP2Ac去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梭形细胞增多,分化标志物COX-2、TNF-α、IL-6和CXCL10明显增高,吞噬功能增强。结论降低PP2Ac去甲基化能促进M1型巨噬细胞分化,并增强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和吞噬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内注射沙培林增强人腹腔抗癌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72例早中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48和24小时腹腔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5KE的沙培林,术中采集腹腔内巨噬细胞,计数并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巨噬细胞吞噬活力、一氧化氮(NO)的分泌以及对人胃癌MKN1细胞的细胞毒性进行分析。同时采集大网膜,对大网膜乳斑的数量和面积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沙培林显著增加腹腔巨噬细胞(PMφ)的数量和NO的分泌,增强LDH和ACP的活性、吞噬活力以及抗癌细胞毒性,也显著增加了大网膜乳斑的数量和面积。结论:腹腔内注射沙培林可显著增加人大网膜乳斑的数量和面积,并因此增加PMφ的数量,增强PMφ的活性。因而增强了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嗜肺军团菌主要外膜蛋白(MOMP)对RAW264. 7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趋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OMP与RAW264. 7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用CCK-8法检测MOMP对RAW264. 7巨噬细胞的毒性,确定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1. 14、0. 57、0. 28)μg/m L MOMP分别处理RAW264. 7巨噬细胞,并设细胞对照组。RAW264. 7巨噬细胞处理24、48、72 h,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用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用TranswellTM小室检测巨噬细胞的趋化功能; 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1(NOD1)、NOD2、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OD1、NOD2、RIP2的蛋白水平。结果 CCK-8法检测MOMP对RAW264. 7巨噬细胞的IC_(50)为5. 69μg/m L;与对照细胞相比,MOMP处理引起RAW264. 7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随着MOMP剂量的增加,巨噬细胞的趋化能力及细胞培养上清中MCP-1、IL-10的分泌水平增加,并在36 h达到峰值; NOD2、RI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增加,NOD2和RIP2的mRNA水平在12 h达到高峰,蛋白水平在24 h达到峰值。结论 MOMP抑制RAW264. 7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增强其趋化功能,与激活NOD2/RIP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山药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将RAW264.7细胞与山药多糖共孵育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利用Griess试剂盒检测NO分泌水平;采用CBA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水平。在动物实验中,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山药多糖低剂量组(50 mg/kg)和高剂量组(200 m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15 d;第11~15天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末次给药第2天取脾和胸腺称质量,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腹腔巨噬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水平。结果山药多糖剂量低于500μg/ml时对RAW264.7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可以促进细胞分泌NO和细胞因子IL-6、TNF-α、MCP-1,提高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的水平。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山药多糖可以恢复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水平。结论研究表明山药多糖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活细胞标记和流式细胞术的联合应用,建立一种方法研究体外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方法:研究采用活细胞示踪染料CFSE标记对照组巨噬细胞,对未标记CFSE的细胞使用免疫刺激剂LPS处理,两组细胞混匀后与预先超声处理过的Alexa594标记的大肠杆菌孵育,在一个体系中完成吞噬过程,流式细胞术检测双荧光信号来评价对照组细胞和LPS处理后细胞的吞噬活性。结果:对照组和LPS处理组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分别为48.6%和62.3%,LPS处理后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明显升高,与文献报道一致。实验表明,通过活细胞标记区分,在同一体系中完成LPS处理和未处理细胞的吞噬活性检测是非常可行的。也正因为待比较吞噬活性的两组细胞处在同一个吞噬环境中,吞噬率反映的吞噬活性更为准确。结论:本研究应用活细胞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成功建立了一种实现体外处理的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8.
三七皂甙R1诱导HL—60细胞系分化的形态和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三七皂甙R_1(80μg/ml)处理HL-60细胞,发现68%的HL-60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分化,其中晚幼粒细胞32%,杆状核粒细胞30%,分叶核粒细胞6%;进一步实验显示分化后细胞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能力、吞噬功能、细胞膜补体受体以及酸性磷酸酶(ACP)和β葡萄糖醛酸酶(β-Gr)活性都明显增高。结果表明,三七皂甙R_1能诱导HL-60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感染与非感染诱导的凋亡中性粒细胞对人巨噬细胞 (MΦ)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大肠杆菌 (E .coli)或金黄色葡萄球菌 (S .aureus)感染中性粒细胞 ,或经紫外线照射 ,以诱导其凋亡 ,观察吞噬这些凋亡细胞对人MΦ活性的影响。结果 吞噬照射诱导的凋亡粒细胞通过降低TNF α和增加TGF β来抑制MΦ活性。与此相反 ,吞噬感染所致的凋亡细胞可明显增加MΦ的TNF α产量并上调CD6 4 (FcγRⅠ )的表达。结论 粒细胞凋亡是调控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机制。在炎症早期 ,粒细胞凋亡多由病原感染所致 ,吞噬这些细胞可激活MΦ而有助于控制病原 ;一旦病原被清除 ,在感染灶的多余粒细胞发生凋亡 ,吞噬这些非感染凋亡细胞可抑制MΦ活性 ,从而有助于炎症的消退并减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TLR2激动剂Pam3Csk4预处理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的免疫反应性。方法:1μg/ml Pam3Csk4作用于鼠腹腔巨噬细胞,12 h后以热灭活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刺激细胞,ELISA和荧光定量PCR(Q-PCR)法分别检测培养细胞中TNF-α、IL-6和IL-1及mRNA含量,流式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热灭活金葡菌的吞噬能力,平板计数法检测Pam3Csk4预处理巨噬细胞对金葡菌杀菌能力;Q-PCR法检测Pam3Csk4预处理巨噬细胞6 h和12 h后吞噬相关受体与补体受体、一氧化氮诱导合成酶(i NOS)及抗菌肽LL37基因表达。结果:金葡菌刺激后,Pam3Csk4预处理组TNF-α、IL-6、IL-1蛋白和基因水平均显著低于未处理组(P0.05),但Pam3Csk4预处理组细胞对金葡菌吞噬和杀菌能力均显著增强(P0.05),对于MRSA菌株,增强的杀菌能力在补体和抗体参与。进一步Q-PCR结果显示Pam3Csk4预处理巨噬细胞6 h和12 h后调理吞噬相关受体FCγRⅠ/Ⅲ与补体受体CR1/3表达均显著增强,i NOS和LL37基因表达也显著增加。结论:Pam3Csk4预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能增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和耐药菌株杀菌或抑菌能力,并降低其相应炎症反应,该现象可能与Pam3Csk4激活巨噬细胞吞噬相关受体以及i NOS和抗菌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