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LINC00659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法检测LINC00659在胃癌组织及人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构建慢病毒介导LINC00659敲减或过表达胃癌细胞株模型,qRT-PCR法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LINC00659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敲减或过表达LINC00659后胃癌细胞中Ki-67、PCNA、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INC00659在胃癌组织和人胃癌细胞株中高表达(P<0.01);qRT-PCR结果显示,慢病毒感染胃癌细胞后,成功敲减或过表达LINC00659(P<0.01);CCK-8法结果显示:敲减LINC00659显著抑制胃癌AGS细胞的增殖活力,过表达LINC00659促进HGC-27细胞增殖活力(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敲减LINC00659抑制AGS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过表达LINC00659促进胃癌HGC-27细胞集落形成能力(P...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硫酸右旋糖苷 (DS) 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 集落形成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培养人胃癌MGC-803细胞, 分为对照组 (PBS处理) 和实验组 (0.3%DS处理); 应用E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DS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DS对胃癌MGC-803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 AnnexinⅤ-PI双染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 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不同时间点 (2、 8、 12、 24 h) EZH2、 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dU实验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DS明显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 (P<0.01)。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 DS组集落形成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1), AnnexinⅤ-PI双染流式结果显示, 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 实验组EZH2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 (P<0.05), Cleaved-caspase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 (P<0.05)。结论 DS能明显抑制人胃癌MGC-803 细胞增殖, 诱导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ZH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炎症状态下,大鼠大网膜Ⅰ型乳斑和Ⅱ型乳斑在数量、面积及巨噬细胞超微结构上的变化。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沙培林诱发炎症反应,微粒子活性炭和HE染色双重标记大网膜乳斑,Image-Pro Plus软件测定乳斑的数量和面积,电镜观察乳斑内巨噬细胞的超微结构。 结果:Ⅰ型乳斑数量显著增多[(11.053±1.543)个/㎝2vs(1.913±0.851)个/㎝2,p <0.01],Ⅰ型乳斑面积显著增大[(0.316±0.066)㎜2vs(0.102±0.041)㎜2,p <0.01];Ⅱ型乳斑数量显著增多[(14.147±1.702)个/㎝2vs(9.153±0.818)个/㎝2,p <0.01],Ⅱ型乳斑面积显著增大[(0.486±0.080)㎜2vs(0.421±0.136)㎜2,p <0.05];Ⅰ型乳斑数量变化较Ⅱ型乳斑数量变化显著(p <0.01),Ⅰ型乳斑面积变化较Ⅱ型乳斑面积变化显著(p <0.01)。实验组两型乳斑巨噬细胞内的溶酶体丰富,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肿胀扩张,伪足粗大密集并包裹活性炭颗粒。结论:在炎症状态下,两型乳斑数量增多、面积增大,表明两型乳斑在腹腔内均有重要的免疫功能,Ⅰ型乳斑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6、STAT3和Cyclin D1在80例结直肠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通过生物学数据库验证结果。结果 癌组织中IL-6、STAT3和Cyclin D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3.8%、63.8%、62.5%,癌旁组织中IL-6、STAT3和Cyclin D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5%、25.0%、15.0%(P<0.05)。癌组织中IL-6与STAT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STAT3与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IL-6与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STAT3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Cyclin D1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内注射沙培林增强人腹腔抗癌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72例早中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48h和24h腹腔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5KE的沙培林,术中采集腹腔内巨噬细胞,计数并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巨噬细胞吞噬活力,一氧化氮(NO)的分泌以及对人胃癌MKN1细胞的细胞毒性进行分析。同时采集大网膜,对大网膜乳斑的数量和面积进行观察。结果:沙培林显著增加腹腔巨噬细胞(PMΦ)的数量和NO的分泌,增强LDH和ACP的活性,吞噬活力,以及抗癌细胞毒性,也显著增加了大网膜乳斑的数量和面积。结论:腹腔内注射沙培林可显著增加人大网膜乳斑的数量和面积,并因此增加PMΦ的数量,增强PMΦ的活性。因而增强了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组(EPN,n=30)和肠外营养组(PN,n=30)。EPN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起肠内给予瑞素(500mL),肠外给予卡文(1440mL);PN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卡文(1920mL)。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补体C3、C4浓度,并观察记录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EPN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得更早,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术后第8天,EPN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M与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IgA、C3、C4升高明显,接近或超过术前水平;CRP水平明显下降,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可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作为进展期胃癌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研究生理状态下大鼠大网膜I型与II型乳斑内CD68、CD163阳性巨噬细胞的数量.方法 SD大鼠大网膜铺片,CD68、CD163双重标记,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CD68、CD163阳性巨噬细胞,对比分析I型与II型乳斑内CD68、CD163阳性巨噬细胞的数量.结果 I型与II型乳斑内均可见CD68阳性、CD163阳性巨噬细胞;I型乳斑内CD68阳性巨噬细胞与CD163阳性巨噬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型乳斑内CD68阳性巨噬细胞与CD163阳性巨噬细胞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型与II型乳斑内CD68阳性巨噬细胞与CD163阳性巨噬细胞的数量基本相同.结论 生理状态下大鼠大网膜I型与II型乳斑内均存在CD68、CD163阳性巨噬细胞;均存在巨噬细胞的极化分型,主要以M2型巨噬细胞的形式存在,推断乳斑具有发挥降低炎症反应,发挥组织修复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与回族胃癌患者的病理相关性.方法采取免疫组化S-P法检测回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AR阳性表达为42.5%(17/40).AR与回族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胃癌发生的部位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阳性表达在胃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数目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阳性表达与回族胃癌患者发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内镜下胆胰管逆行造影(ERCP)、T管会师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紊乱(SOD)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2005年5月~2009年5月经ERCP、T管会师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SOD患者36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例患者ERCP直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的病理学特征,探讨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收住的36例SOD患者(按国际罗马Ⅲ诊断标准),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记录内镜下乳头黏膜的外观形态变化、乳头黏膜下组织取活检,记录其病理改变。结果 36例内镜下乳头黏膜病变主要为充血水肿(92.4%)、糜烂(24.1%)、出血(47.2%)等。ERCP造影见胆总管直径(9.8±6.8)mm,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者占36.1%。组织学检查1例正常,2例病变不显著,呈轻度纤维化5.6%(2/36),其余33例皆有显著病变,其中炎症浸润5.6%(2/36),腺体病变5.6%(2/36),严重纤维化80.6%(29/36)。结论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乳头组织的病理改变主要为炎性改变、纤维化,炎症反应在Odd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